2005-02-12 16:40:07Yellow
青春吶喊!For What?
書名:活埋藍調裡 珍妮絲.卓普林傳記/buried alive janis joplin
作者:myra friedman/高曉瑩 譯
出版社:滾石文化
每年盛夏時節,台北貢寮、屏東墾丁總是電音狂吼、人潮鑽動,這一波波吸引電子媒體目光、搖滾客青睞的海灘盛宴,究竟在狂吼與搖擺的推波助瀾下,是否激盪出更多對荒謬社會的反思?還是,搖滾精神已死,此地不過是人人軋『秀』的舞台?
時空拉至美國的六、七0年代,二次大戰後的美利堅一躍成為世界秩序的維持者與仲裁者,出兵越南之舉激起反戰團體的撻乏,加上國內日益升高的種族問題也煎熬著美國的社會秩序,種種不安與躁動的因子不斷累積,人民亟欲尋找一種新價值與新文化,此時,不受約束、盡情表達的搖滾曲風,無異是久旱甘霖。Janis Joplin的崛起,也正是這股風潮的必然。
1943年出生在德州保守小鎮的Janis Joplin,耿直不知圓滑為何物的她,自小就是鄰里、同儕譏笑的對象;屢遭排擠的她,一直是鄉里特立獨行的份子,雖然常與男孩子廝混,卻也得以接觸不同的音樂領域。及長,Janis Joplin終於無法忍受週遭的非議,遠離故鄉前往舊金山發展,憑藉粗嘎低沉的嘶吼嗓音、大膽狂熱的舞台魅力、以及驚世駭俗的直爽言論,Janis Joplin頓時成為眾所矚目的搖滾新女王。
Janis Joplin之聲就像一道魔咒,霎時震醒全美國,徹底瓦解社會幽閉多時的感官,媒體與觀眾都為之瘋狂,本是反商業、反體制、批評現況、以創造新思潮文化為標竿的Janis Joplin,不可免俗地淪為娛樂世界消耗的一環,甚至落入長年與藥物為伍的惡性循環,1970年10月,Janis Joplin以電光火石之態消失在人間的舞台。
Janis Joplin的吶喊身影或許殞落,Janis Joplin的吶喊姿態卻透過作者的紀錄點滴還原。本書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為Janis Joplin成年前的篇章。作者以一種紀錄片的角度,尋訪Janis Joplin的生長地亞瑟港,剪貼親友故舊眾人之言,並附上對當地小鎮的歷史社會觀察,斷斷續續拼湊出Janis Joplin成年以前的影像,透過週遭人的鏡射得以凝聚出一幅Janis Joplin的完整身影,Janis Joplin何以成為如此的Janis Joplin,有十分客觀詳實的論述。
本書的第二部分以後,作者的書寫角色隨即轉換成貼身工作人員的觀點。這是本書的珍貴處,卻也是畫地自限的缺憾。作者因與Janis Joplin共事多年,得以貼近記錄Janis Joplin走紅之後的點滴,功成名就的演出背後,如影隨形的氾濫性事、嗑藥、酗酒行徑,由昔日的工作夥伴觀察述說,自是入木三分。此舉不以扒糞為目的,而意在突顯Janis Joplin身處銀色世界下的荒誕與寂寥,作者確實寫出水銀燈下的真實。但就傳記而言,如此單一的觀點是否完整表達Janis Joplin的樣貌?以書本第一部分的表現手法來看,作者確實具備能更完整呈現傳記人物的功力,若能秉持同等書寫方式,或許Janis Joplin的吶喊身影將更立體,也更有層次。
台灣的海灘搖滾盛事,總以吶喊為名,這也是搖滾的基本精神號召。Janis Joplin的吶喊之聲,撼動了無數青春的靈魂,究竟是何等的爆破力,讓無數人癡迷?直到,我從網站裡第一次聽到Janis Joplin扯裂人心的嗓音,那種來自靈魂底層的深幽嘶鳴,那種亟欲喚醒禁錮靈魂的共振之聲,久久,依舊嗡嗡於耳。或許,吶喊,只為尋得千百年難遇的知音人吧?
搖滾,還是得聽現場(Live);青春,唯有吶喊方能永存(Alive)。
Janis Joplin官方網站 http://www.officialjanis.com
by 杜一 2005/2/4
http://www.netandbooks.com/taipei/books/data.asp?id=2020
作者:myra friedman/高曉瑩 譯
出版社:滾石文化
每年盛夏時節,台北貢寮、屏東墾丁總是電音狂吼、人潮鑽動,這一波波吸引電子媒體目光、搖滾客青睞的海灘盛宴,究竟在狂吼與搖擺的推波助瀾下,是否激盪出更多對荒謬社會的反思?還是,搖滾精神已死,此地不過是人人軋『秀』的舞台?
時空拉至美國的六、七0年代,二次大戰後的美利堅一躍成為世界秩序的維持者與仲裁者,出兵越南之舉激起反戰團體的撻乏,加上國內日益升高的種族問題也煎熬著美國的社會秩序,種種不安與躁動的因子不斷累積,人民亟欲尋找一種新價值與新文化,此時,不受約束、盡情表達的搖滾曲風,無異是久旱甘霖。Janis Joplin的崛起,也正是這股風潮的必然。
1943年出生在德州保守小鎮的Janis Joplin,耿直不知圓滑為何物的她,自小就是鄰里、同儕譏笑的對象;屢遭排擠的她,一直是鄉里特立獨行的份子,雖然常與男孩子廝混,卻也得以接觸不同的音樂領域。及長,Janis Joplin終於無法忍受週遭的非議,遠離故鄉前往舊金山發展,憑藉粗嘎低沉的嘶吼嗓音、大膽狂熱的舞台魅力、以及驚世駭俗的直爽言論,Janis Joplin頓時成為眾所矚目的搖滾新女王。
Janis Joplin之聲就像一道魔咒,霎時震醒全美國,徹底瓦解社會幽閉多時的感官,媒體與觀眾都為之瘋狂,本是反商業、反體制、批評現況、以創造新思潮文化為標竿的Janis Joplin,不可免俗地淪為娛樂世界消耗的一環,甚至落入長年與藥物為伍的惡性循環,1970年10月,Janis Joplin以電光火石之態消失在人間的舞台。
Janis Joplin的吶喊身影或許殞落,Janis Joplin的吶喊姿態卻透過作者的紀錄點滴還原。本書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為Janis Joplin成年前的篇章。作者以一種紀錄片的角度,尋訪Janis Joplin的生長地亞瑟港,剪貼親友故舊眾人之言,並附上對當地小鎮的歷史社會觀察,斷斷續續拼湊出Janis Joplin成年以前的影像,透過週遭人的鏡射得以凝聚出一幅Janis Joplin的完整身影,Janis Joplin何以成為如此的Janis Joplin,有十分客觀詳實的論述。
本書的第二部分以後,作者的書寫角色隨即轉換成貼身工作人員的觀點。這是本書的珍貴處,卻也是畫地自限的缺憾。作者因與Janis Joplin共事多年,得以貼近記錄Janis Joplin走紅之後的點滴,功成名就的演出背後,如影隨形的氾濫性事、嗑藥、酗酒行徑,由昔日的工作夥伴觀察述說,自是入木三分。此舉不以扒糞為目的,而意在突顯Janis Joplin身處銀色世界下的荒誕與寂寥,作者確實寫出水銀燈下的真實。但就傳記而言,如此單一的觀點是否完整表達Janis Joplin的樣貌?以書本第一部分的表現手法來看,作者確實具備能更完整呈現傳記人物的功力,若能秉持同等書寫方式,或許Janis Joplin的吶喊身影將更立體,也更有層次。
台灣的海灘搖滾盛事,總以吶喊為名,這也是搖滾的基本精神號召。Janis Joplin的吶喊之聲,撼動了無數青春的靈魂,究竟是何等的爆破力,讓無數人癡迷?直到,我從網站裡第一次聽到Janis Joplin扯裂人心的嗓音,那種來自靈魂底層的深幽嘶鳴,那種亟欲喚醒禁錮靈魂的共振之聲,久久,依舊嗡嗡於耳。或許,吶喊,只為尋得千百年難遇的知音人吧?
搖滾,還是得聽現場(Live);青春,唯有吶喊方能永存(Alive)。
Janis Joplin官方網站 http://www.officialjanis.com
by 杜一 2005/2/4
http://www.netandbooks.com/taipei/books/data.asp?id=2020
上一篇:人皮之下的赤裸人生
下一篇:台灣之某年某月某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