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9-16 17:21:55nana

我們開始用歐元囉【我在法蘭克福】

2002年一月三日在我家樓下的HL--也是我口中的德國頂好超市--買東西結帳的時候,以20馬克換回我的第一批歐元--58CENT。也同時宣告著屬於我的歐元時代正式到來。 

借句到處可見的歐元廣告上的標語:「2002年一月一日,歐洲12個國家超過三億三百萬人口,將睡醒迎接一個嶄新的貨幣--歐元。」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貨幣變革!也是我們愛好旅遊者最大的夢想!

想想從今以後可以只用這一種貨幣漫遊於歐洲12個國家,省去在不同國家之間兌換外幣手續的麻煩,並且降低攜帶大量不同貨幣,遺失遭竊的風險。

我常想,這麼美的一個理想的付諸實現,是經過多少的困難。單是要克服十二個不同國家政治上的自我考量,和不同文化產生的種種歧見的這個部份,和只會玩文字遊戲的兩岸相比,實在不得不承認歐洲人在這一方面心胸是寬大的,是有遠見的。

早在三年前歐元開始問世,而紙鈔和硬幣尚未實際發行以前,每一件商品的價格,就同時用當地貨幣和歐元標示;同樣的規則也用在銀行戶頭的明細表上,種種的努力就是為了讓民眾,能夠從日常生活中慢慢習慣歐元。

而歐元的流通,更幾乎可說是改變了歐洲每一件事。

想像十二個國家成千上百萬的公共電話亭、售票機、停車場收費機、各式各樣食品、飲料的自動販賣機的全面改裝,十二個國家是聯合了多大的力量,付出巨額社會成本,才能成就這個不同國別、不同文化使用單一貨幣的偉大夢想。

十二個國家雖然分享相同的紙鈔,但是硬幣部份,每個國家仍然保有自己的設計權。

法國於十二月十四日與荷蘭和愛爾蘭同時向市場推出「首發套裝幣」歐元硬幣,公開發售等值於一百法郎的四十個歐元新硬幣。

法國銀行準備了五千三百萬袋的新硬幣供全國國民兌換,一天之內就兌換了六百萬袋,而每袋四十個歐元硬幣,也成了今年炙手可熱的聖誕節禮物。

而和歐洲不同國家同事工作的我們,在蒐集硬幣上也佔了天時地利之便。

一次飛行中我們有來自法國、西班牙、德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各國的同事,每個人回去買幾袋硬幣,六國不同歐元硬幣蒐集工作就這樣簡單完成。

歐洲大陸各零售業者更是忙碌。

因為舊有貨幣將可以繼續用到二月。在這段期間內,各個商店接受消費者的舊有貨幣,並以歐元找零。所以,民眾可以利用消費的時候,用掉手邊剩下的舊有貨幣。如此一來,各小店零售商們彷彿扮演「銀行」兌換貨幣的角色。可以算是歐元轉換期間極為重要的角色。

不久前歐洲華爾街日報一項的民調發現,三分之二民眾希望馬克繼續下去,即使持用歐元,腦海中仍要換算成馬克。其實有「馬克情結」的德國人不在少數,不僅因為長久以來的貨幣強勢,還有一份對國家民族的感情。

老百姓害怕日耳曼人的獨特性,就像馬克的走進歷史一樣消弭。

常在不同國家旅遊的我,對於不同國家的貨幣,算是比一般人多一份熟悉,但是很多時候仍會不自覺轉換成台幣,如果有一天我們也有所謂的「華元」或「亞元」,在高興的同時,恐怕也難免會有些許的感傷吧!



THE END.
JAN 03,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