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05 11:41:46喬云

電影行銷入門法則

電影行銷入門法則
  4000M026 王庭萱

在這個主題之下有兩篇文章,分別是黃茂昌的《電影發行的基本概念與步驟》和吳佳玲的《電影是一雙NIKE球鞋》。黃茂昌的文章介紹了有關電影發行的基本觀念,而吳佳玲的文章則點出來了現在台灣電影的問題。

在吳佳玲的文章中有提到:「藝術片有藝術片的市場、商業片有商業片的觀眾,兩者有不一樣的市場宣傳機制與成本回收系統……早些年台灣在國片輔導金的系統支持下,有過一陣藝術片熱……這些年來大家常常把國片的市場衰弱,指向諸多以藝術成就聞名的台灣電影……藝術片本來就是小眾,觀影人口就是少數,為什麼大家要他們負擔整個台灣電影不振的責任?……在外資與輔導金的支持下,(藝術片)起碼可以一部接著一部拍下去……真正的問題其實出現在台灣商業電影的沒落,沒有人抓得住台灣大眾娛樂電影的走向,電影娛樂內容與時代脫了節,宣傳觀念落伍,直接衝擊了整個電影主流業,一部也拍不下去,這才是台灣電影真正的危機。」

我覺得她指出了造成台灣電影困境的幾個理由:一、藝術片本來就是小眾;二、早年在輔導金的支持下,整個電影生態被扭曲了(造成藝術片熱以及商業電影的沒落)

接下來她講到了重點:「電影該怎麼包裝?徹底一點是從劇本發展到攝影、美術、剪接產品本身就經過商業設定與包裝」。任何的行銷、包裝、廣告可以讓六十分變成八十分,但是不可能從零分變成一百分。即使真的透過包裝讓觀眾進了戲院,但是觀眾卻沒有看到他想要看的,這樣只會使得觀眾對所有參與製作和行銷的人員更沒有信心。下次再想讓這些觀眾進戲院看他們所拍的(包裝的)電影會更加地困難。

最後是「電影公司根本對國片市場絕望到只想草草上片、默默下片,連宣傳的勇氣都沒有」。這種心態是很可怕的。其實觀眾並沒有那麼難討好的!這個可以從好萊塢公式化的電影得到證明。問題是所有參與電影產銷的人員有沒有把觀眾當作最重要的主體!畢竟你希望觀眾能掏腰包來看你的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