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28 17:20:43Em
小時後頂著漁夫帽一家人去看水筆仔
我其實很少會自怨自艾。
自認自己是全世界上算是最幸福的小孩之一,但偶爾、一瞬間的時候,都會有種悲情的感覺。
在那個偶爾的一瞬間裡,我會覺得物質條件不重要了,自由揮霍不重要了。
在那個偶爾的一瞬間,我突然發現十二歲的自己居然一個人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還覺得在短短的一個月全然投入西洋文化是理所當然。
沒有同歲數的孩子與我相依為命;不再有爸媽的教導。
十二歲從來沒想到,父母到那兒去了。
十五歲的我心態和兩三年前沒什麼變,只是十五歲,是真的沒人管了。
十五歲要包辦三餐;十五歲要和十九歲的姊姊過著生活;十五歲矛盾並且沒效率的唸書;十五歲只覺得很獨立,只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成熟;十五歲認為自己很幸福。
十五歲,從來沒有發現自己錯失好多好多。
十七歲,在這個偶爾的一瞬間,我開始傾羨同學父母準備的三餐;十七歲發現父母天天的叮嚀是種幸福;十七歲想要爸爸教我開車,而不是和未滿廿四的姊姊違法開車;十七歲覺得拜託朋友很不好意思,儘管他們不在乎;十七歲想要爸媽帶我去考場考試;十七歲想要跟爸爸介紹我每個朋友;十七歲想要吃父母做的食物;十七歲想要回家看到整齊的床鋪和書桌;十七歲想再週末與爸爸牽手去農夫市場;十七歲想要不用自己掏錢買東西;十七歲不想要讓別人知道自己想要多晚睡都不會念;十七歲想要和朋友說「沒關係我爸可以載帶你回家」;十七歲想要媽媽為學校的舞會操心;十七歲想要和媽媽說自己討厭與喜歡的人;十七歲想要拿著成績單給媽媽念一整晚;十七歲想要爸媽參加她已經有過無數表演的樂團演奏會。
十七歲不想要成年。
十七歲總對著顆粒畫面裡的他們說「哪有,分開感情才好好不好,現在在台灣的年輕人跟父母在一起都會很叛逆。」
這種心態是在騙自己吧,根本不想要知道事實的我assumed.
十七歲總是對著顆粒畫面裡每天只想念著我的他們說「你到底有沒有在聽我說的重點,不要每次都轉移話題嘛,你有沒有在聽啦!為什麼我明明在講這個你幹麻都不要聽。」
看著他們微笑的臉反而更不爽,為什麼明明在問家裡狗狗或公司的事,你們卻一直要插入一些雲淡風清的事情呢?
為什麼我明明只用大一點點的音量說話,爸爸就一付很委屈的問為什麼我要不耐煩。
為什麼有的時候用了不尊敬的言語和媽媽說話,她卻還是可以笑得好開心的說「好、好,反正嘛‧‧‧我要你爸給你買這個那個。」
這樣真的有比較好嗎?
偶爾擁抱觸摸的溫馨,真的有比我在成長的這五年平白失去的還好嗎?
十七歲,為什麼看到笑容裡充滿思念的媽媽總有一思不耐。
這是不耐嗎?
因為感受到她的思念我感到不舒服。捨不得她思念。所以乾脆拒絕看到這個事實。
十七歲說不出今天一整天做了什麼事。
只會回答「就這樣阿」「很忙」「你們關心的事都很瑣碎且不重要」
對阿,他們除了那些還知道我做了什麼嗎?
你說很忙人家知道你在忙什麼嗎?
就這樣,是怎樣。
十七歲只會在要結束對話時才露出微笑。
在最後才想到「如果我明天就被車撞死了怎麼辦,至少要讓他們看到我的最後一面是個開心甜美的微笑。」
在對白最後的叮嚀已經是一個習慣。
在這五年裡,我用時間學到了補不回去的道理。
我甚至還不知道要用什麼心態去面對。
想念,
誰不想念。
我該死,很該死。
自認自己是全世界上算是最幸福的小孩之一,但偶爾、一瞬間的時候,都會有種悲情的感覺。
在那個偶爾的一瞬間裡,我會覺得物質條件不重要了,自由揮霍不重要了。
在那個偶爾的一瞬間,我突然發現十二歲的自己居然一個人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還覺得在短短的一個月全然投入西洋文化是理所當然。
沒有同歲數的孩子與我相依為命;不再有爸媽的教導。
十二歲從來沒想到,父母到那兒去了。
十五歲的我心態和兩三年前沒什麼變,只是十五歲,是真的沒人管了。
十五歲要包辦三餐;十五歲要和十九歲的姊姊過著生活;十五歲矛盾並且沒效率的唸書;十五歲只覺得很獨立,只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成熟;十五歲認為自己很幸福。
十五歲,從來沒有發現自己錯失好多好多。
十七歲,在這個偶爾的一瞬間,我開始傾羨同學父母準備的三餐;十七歲發現父母天天的叮嚀是種幸福;十七歲想要爸爸教我開車,而不是和未滿廿四的姊姊違法開車;十七歲覺得拜託朋友很不好意思,儘管他們不在乎;十七歲想要爸媽帶我去考場考試;十七歲想要跟爸爸介紹我每個朋友;十七歲想要吃父母做的食物;十七歲想要回家看到整齊的床鋪和書桌;十七歲想再週末與爸爸牽手去農夫市場;十七歲想要不用自己掏錢買東西;十七歲不想要讓別人知道自己想要多晚睡都不會念;十七歲想要和朋友說「沒關係我爸可以載帶你回家」;十七歲想要媽媽為學校的舞會操心;十七歲想要和媽媽說自己討厭與喜歡的人;十七歲想要拿著成績單給媽媽念一整晚;十七歲想要爸媽參加她已經有過無數表演的樂團演奏會。
十七歲不想要成年。
十七歲總對著顆粒畫面裡的他們說「哪有,分開感情才好好不好,現在在台灣的年輕人跟父母在一起都會很叛逆。」
這種心態是在騙自己吧,根本不想要知道事實的我assumed.
十七歲總是對著顆粒畫面裡每天只想念著我的他們說「你到底有沒有在聽我說的重點,不要每次都轉移話題嘛,你有沒有在聽啦!為什麼我明明在講這個你幹麻都不要聽。」
看著他們微笑的臉反而更不爽,為什麼明明在問家裡狗狗或公司的事,你們卻一直要插入一些雲淡風清的事情呢?
為什麼我明明只用大一點點的音量說話,爸爸就一付很委屈的問為什麼我要不耐煩。
為什麼有的時候用了不尊敬的言語和媽媽說話,她卻還是可以笑得好開心的說「好、好,反正嘛‧‧‧我要你爸給你買這個那個。」
這樣真的有比較好嗎?
偶爾擁抱觸摸的溫馨,真的有比我在成長的這五年平白失去的還好嗎?
十七歲,為什麼看到笑容裡充滿思念的媽媽總有一思不耐。
這是不耐嗎?
因為感受到她的思念我感到不舒服。捨不得她思念。所以乾脆拒絕看到這個事實。
十七歲說不出今天一整天做了什麼事。
只會回答「就這樣阿」「很忙」「你們關心的事都很瑣碎且不重要」
對阿,他們除了那些還知道我做了什麼嗎?
你說很忙人家知道你在忙什麼嗎?
就這樣,是怎樣。
十七歲只會在要結束對話時才露出微笑。
在最後才想到「如果我明天就被車撞死了怎麼辦,至少要讓他們看到我的最後一面是個開心甜美的微笑。」
在對白最後的叮嚀已經是一個習慣。
在這五年裡,我用時間學到了補不回去的道理。
我甚至還不知道要用什麼心態去面對。
想念,
誰不想念。
我該死,很該死。
上一篇:yesterday
下一篇:『滿街流浪狗,政府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