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5-29 20:46:02逸蝶

KUSO

KUSO:【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感嘆詞、助詞】;名詞做為糞解釋;動詞則解為惡搞;形容詞及副詞解釋為事物或動作很惡搞、很爆笑;也可用來大聲念出此字以紓發自己的情感,是為感嘆詞之解釋,其帶有「惡搞」或「媽的」之意;此外KUSO也可以用做句首或句末助詞。


KUSO來了
李怡志/專題報導
最近社會中出現了許多讓三十歲以上「老一輩」無法理解的事務,例如最近興起的「快閃族」、今天下午舉辦的「返校Fun浪派對」搞笑歌舞比賽、Yahoo!奇摩拍賣中屢屢出現的「使用過筷子」或「牙線」,這些都是「KUSO文化」的一環。這一代年輕正在主導一個KUSO文化的到來。
KUSO在日文原本是「可惡」的意思,通常也拿來當成罵人的口頭禪。但對台灣的網路世代而言,「KUSO」(或稱為庫索)則廣泛當成「惡搞」、「好笑」的意思。KUSO在台灣早期只限於網路,後來則利用網路的特性,影響範圍愈來愈大。
KUSO大約從三、四年前開始,一開始比較類似網路語言的次文化,在網路留言中大量使用香港電影《食神》、《少林足球》或香港武打漫畫中的經典對話或語彙,例如用「折凳」表示最強的武器、「未夠班」形容能力不足:或是在此根基上,創作一些顛倒是非的故事,例如《鐵拳無敵孫中山》、《少林棒球》等等。
對於死忠「KUSO族」而言,KUSO的定義十分嚴格,即便是搞笑、幽默,對象或是取材範圍也限定在香港漫畫、日本ACG(卡通、漫畫、電玩)等,透過帶有距離感的文字、語法,創造出一種特有的幽默。
後來特定的日本語彙如「蘿莉控」(Lolita Complex,戀女童癖)、「殘念」(可惜)也加入了KUSO的行列,對象也開始愈來愈廣泛,慢慢從BBS討論區擴散開來,不再限定於文字。
KUSO文化早期還有「認真面對爛東西」的意味,今年初「台灣霹靂火」開始被網友以各種KUSO的方式對待後,更造就新一波的流行。
許多較接近青少年的公司,也開始接納、甚至扮演推手,舉辦各種活動、提供網路機制,鼓勵網路世代繼續KUSO,譬如將網友虛擬創作的「喬登拖鞋」放在Yahoo!奇摩首頁、PCHome除了「就是愛搞怪」貼圖區外,最近還舉辦「RO搞怪貼圖大賽」、可口可樂也舉辦了高中生搞笑歌舞比賽。
社會最近喜歡用「草莓族」這個比較負面的名詞來形容二十歲上下的這一代,現在,他們要用自己的KUSO文化來反擊,顛覆老一輩的思想,看起來還頗為成功。(中晚 2003/08/30)

上一篇:民歌同學會

下一篇: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