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14 01:46:57dkooh

老莊大時間

老子第12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紅黃藍白黑,五色紛雜,使人視覺遲鈍, 宮商角徵羽,五音雜沓,令人聽覺遲鈍, 酸甜苦辣鹹,五味交錯,令人味覺遲鈍, 奔馬打獵,使人心為之狂亂,稀有珍貴的東西,使人行為違反德行. 因此聖人只求填飽肚子而不求外在慾望,捨去奢侈的追求而只求淳樸

 

老子第13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

不論是受到寵愛或是羞辱皆會使人驚懼,害怕大難降臨於己.受寵時自己的身分便矮了一節,得到寵愛時戰戰兢兢,失去寵愛時也驚懼不已,這就是寵辱若驚.什麼是貴大患若身?我們會有大難便是因為我們在乎這個形體,當我們沒有形體時,那還有什麼災難呢?因此重視以己身為天下犧牲者便可以寄託天下給他(他不在乎他的形體,便不會因為寵辱得失造成的大難而驚懼害怕)喜歡以己身為天下犧牲者便可以托付天下給他.

 

老子第30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以"道"來輔佐國君的人,不會用兵力來強取天下,因為別人也可以很容易的以兵力取回天下. 而只要隊伍經過的地方,農地荒廢荊棘叢生,戰爭過後必定會有兇年災情.善於用兵的一定是只求達到結果即可,不會為了炫燿武力強大而濫殺百姓.得到了結果就好,因此不會自負 驕傲 誇耀,想到當初是不得已而戰爭的,便不會炫燿自己的強大.萬物在最強壯的階段之後就是衰老,這樣是不符合道的(道是自然的規則,自然間都會有所保留,不會一次用盡),不符合道的便會提早結束.

 

莊子齊物  大知閑閑,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覺也形開。與接為構,日以心鬥。縵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縵縵。其發若機栝,其司是非之謂也;其留如詛盟,其守勝之謂也;其殺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為之,不可使復之也;其厭也如緘,以言其都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復陽也。喜怒哀樂,慮歎變慹,姚佚啟態;樂出虛,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

大智慧是廣博的,小智慧是條理的,大言是氣勢凌厲,小言則是說個不停.夢裡靈魂精神交錯,清醒時形體不安.與接觸的事務不停的摩擦,每日內心不停的爭鬥,偽裝 心機深沉 心思細密,或積極的攻擊或消極的防衛.小恐懼則提心吊膽 大恐懼則整日被恐懼包圍(因為內心不停的爭鬥),或是像攻擊人的箭般批評他人是非(積極攻擊) 或是像等待最終勝利般似賭咒過的沉默.似秋冬般的殺氣使人心日漸消沉,沉溺而無法使之復甦.生命的氣息被封住而老化,接近死亡的心無法使其復活,喜怒哀樂,慮歎變慹(恐懼),姚(浮躁)佚(放縱)啟(張狂)態(做態) 這十二種情緒就像氣息出了孔竅而成音樂,地氣蒸騰而成菌菇一般,日日夜夜在眼前代謝轉換,卻不知其從何形成.

 

莊子騈拇  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何以知其然邪?自虞氏招仁義以撓天下也,天下莫不奔命於仁義。是非以仁義易其性與?故嘗試論之,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則以身殉利;士則以身殉名;大夫則以身殉家;聖人則以身殉天下。

小迷惑使人改變方向,大迷惑使人改變性格,這是怎麼知道的呢?從舜表舉仁義亂天下以來,人人沒有不盡力追求仁義的.這不就是以仁義改變了他們的性格嗎?因此試著去評論它,從夏商周三代以來,天下沒有不因為物而改變性格的,小人為了利益,士人為了功名,大夫為了采邑,聖人為了天下,莫不犧牲了自己(改變原有個性)

 

莊子在宥  汝慎無攖人心。人心排下而進上,上下囚殺,淖約柔乎剛強,廉劌雕琢,其熱焦火,其寒凝冰。其疾俯仰之間而再撫四海之外。其居也淵而靜,其動也縣而天。僨驕而不可係者,其唯人心乎!

你要小心別傷害了人心呀.當眾人排擠時,人心便沮喪而下沉,當眾人誇獎時,人心便雀躍而上揚,忽上忽下人心便囚困之間以致凋敝,使原本剛強的心柔軟,不停的追求慾望使人心磨損,順心則熱如火,失志則寒如冰,再短短的時間裡,人心卻已來來回回跑了四海之內外,平常心平靜而在最低處,心一動便懸到了最高處.驕傲而無法緊綁住的,就只有人心呀

 

莊子徐无鬼  知士無思慮之變則不樂,辯士無談說之序則不樂,察士無凌誶之事則不樂,皆囿於物者也。

聰明的人沒有思慮上的變化便不快樂,好便的人沒有說話的調理便不快樂,檢舉者沒有凌辱責罵之事便不快樂,這些都是被物所困住了呀.

 

吳王浮於江,登乎狙之山,眾狙見之,恂然棄而走,逃於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搔,見巧乎王。王射之,敏給搏捷矢。王命相者趨射之,狙執死。王顧謂其友顏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乎,無以汝色驕人哉?」顏不疑歸而師董梧,以鋤其色,去樂辭顯,三年而國人稱之。

吳王乘船於江上,來到猴子的山,眾猴看到人都害怕的跑走,逃到深深的草叢樹林裡.有一之猴子卻在原地搔首弄姿,向吳王展現他的靈巧.王用箭射他,它便敏捷的抓住了箭頭.因此王就命左右射他,猴子便死了.王便和它的朋友顏不疑說"這隻猴子呀 便是誇耀它的巧它的敏捷 驕傲的對待我 會到這樣的死境.要注意呀,埃,別擺出驕傲的神色吧"顏不疑回來後便以董梧為師,糾正它原有的態度,除去聲樂榮華的享受,才三年便受到國家百姓的贊賞.

 

 

 

上一篇:抱歉 修刊一周了

下一篇:非常抱歉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