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03 23:19:24阿國

花太郎與「干擾因素」

先看看這三個廣告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IRh8uas3wk&NR=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wFgVgWBuc8&NR=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piG2EY15Bs

最近一家知名的飲料公司推出「茶花飲料」,雖然廣告是一樣主打喝茶可以「消脂減肥」的老套,但內容是有關一個日本師傅本來想把弟子培養成相撲選手,但徒弟卻因為在吃火鍋時一面配了這個飲料,所以反而變成麻豆(model,模特兒),最後還模仿木村拓哉的娘娘腔廣告,走秀搔首弄姿一番(My Angel「好心沒好報」的無辜表情,也許更適合來拍這個廣告)。大家都讚說這個廣告「有梗」!

其實人會發胖,簡單而言:就是因為吃進去的熱量比用掉的多,日積月累之下,當然變胖(跟水庫一樣)。一面大吃大喝、高脂高鹽高熱量,然後再喝個茶飲來「減肥」的合理性與說服力實在不高。廣告的另一個代名詞就是「騙術」,一樣的東西,經過廣告包裝,產品形象、價格都可以大幅提高,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商業心理現象。尤其是健康食品,廣告手法更是罪惡,用各種仿科學(就是講一堆莫名其妙的專有名詞來「說明」它的成分有多珍貴)與偽科學(差勁的名人代言,完全不符合隨機臨床試驗的規則)的手法來做推銷,賣越貴還越有人買。我在這裡要舉出一個事實,那就是:除了阿斯匹靈,絕大多數的藥品或食品都沒有確切證據證明可以在人口群中預防特定疾病發生的。多年前有一次我看電視,布袋戲大師李天祿獲邀去頒一個廣告大獎,他一上台就說:「年輕人做廣告不要黑白騙,要誠實」,台下的眾廣告公司菁英、影星名人與新聞局「長官」們錯愕之際,還是給了他熱烈的掌聲,而不是噓聲。說真話反而被當作是「老番顛」,可悲的溫情主義啊!

怎麼會扯到這裡來了?講了前面這兩段,好像跟標題中的「干擾因素」一點關係也沒有,但其實是有的!我們用流行病學的角度來看這個廣告訴求:

這個師傅要利用「吃火鍋來增胖」的因果關係來訓練弟子(吃火鍋是「因」,而變胖變壯則是「果」),但是呢,因為他吃火鍋時喝了茶花飲料,卻反而變瘦了,達不到那個果,因此這個飲料就是個效應很強大的「干擾因子」(confouding factor)。當然干擾因子不一定總是會降低了當初想要探討的那個「因」,有時候也是會增強的,但無論增強或是降低,都是扭曲了這個純粹的因果關係。

當然更合理的方式是要有對照組:找來沒有顯著差異的兩組人,一組只吃火鍋、另一組吃壽司、拉麵或納豆(這些我都不是很喜歡吃,可見上輩子不是日本人),就是不吃火鍋,經過一段時間質與量都相同的訓練之後,比較兩組誰比較胖、比較壯。若是兩組一開始有喝茶習慣的比例是一樣或類似的,研究結束時就不必太擔心喝茶的影響,因為這兩組是有「可比較性」(comparability)的。

但若是觀察性的研究(observational study)時,怎麼辦?怎麼來排除這個效應很強大的干擾因素的影響呢?當然方法很多,可以在研究設計上做配對(matching)、可以在統計分析時加以控制等等,但其實不見得都會有用。

雖然說要成為「干擾因子」,它必需是個獨立的危險因子,換句話說:它必需是跟我們有興趣的那個因果關係(吃火鍋變胖)走不同的生物路徑(biological pathway)的。但是,人體運作的複雜程度是超乎想像,每個生物路徑的「獨立性」都不是百分之百的。你若是盲目依賴流病課本或是課堂上老師教的那一套,輕輕鬆鬆地把所有干擾因素丟進另一種所謂的「麻豆」(mathematical model)裡來跑,以為這樣就是「控制」了干擾因素,你有可能會面對一種對研究生來講是場噩夢的現象:控制了干擾因素後,原本想要探究的因果效應不見了!

慘、慘、慘!為什麼會這樣呢?那是因為一來這個干擾因素效應很強,二來是各個因素之間不是完完全全、絕絕對對獨立的,所以想要用數學模式來一舉解決這種高度複雜的「政治問題」,的確是太天真。比較好的方式,就是在研究設計時就排除有這個干擾因素的人參與(就是有喝X松茶花飲料的相撲選手不納入研究中,這樣才知道不喝茶的情況下,火鍋的真實效應)。

希望這樣的實際例子,對於大家有所幫助(就算是名校的流病博士,其實有很多也不敢說他是真的參透了干擾效應呢!),不要再被廣告騙了。

另外我有想到的例子是把台北當作「因」、高雄當作「果」,兩條南北高速公路就是兩個獨立的 causal pathway,這也是個好例子吧?!呵呵。

無時無刻不是在想著流病的阿國
野喵 2009-11-19 10:25:30

版主您說得很有意思呢.

不過在我看來,
這廣告也是很單純的"詐欺式廣告".
因為看過一集節目,
花太郎會瘦並不是真的狂吃火鍋加茶花綠,
他是靠節食和慢跑才瘦下來的... XD...

Jimmy_並沒有時時刻刻想著流病的茶花麻豆 2009-10-16 00:29:40

1. 如果火鍋吃越多真的會變胖, 此時要說茶花飲料是干擾, 樣本必須包括在吃火鍋時有and沒有喝茶花飲料的相撲選手群(或者同一位麻豆分不同時間有or沒有喝, 間隔足夠長的時間下, other things being equal), 此時可檢定喝茶花飲料是干擾變數
2. 同上, 或者純粹只是另一個負效果很強的獨立(if)變數, 我想(不懂計量)編劇的原意可能只是如此.
3. 同樣, 也可能, 當火鍋對胖的直接貢獻是正的, 倘若要把喝茶花飲料當作是(負效果)中介, 應該只是部份中介, 其貢獻的負效果大於另一條同時存在的高速公路(從吃火鍋到胖)的直接效果.
4. 但也有可能的是, 同時存在干擾跟部份中介效果.


中介通常是用在其不易被觀察情況下
給定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之下(other things being equal; ), 如果火鍋吃越多真的越口渴, 使得喝越多的茶花飲料, 結果若是越瘦的話,

版主回應
嗯,言之成理,給你拍拍手!
不過 effect modifier 跟 counfounder 兩者本來就是不會互相矛盾的兩種想法,所以這兩種想法都可能是正確的。
2009-10-19 06:24:40
也是無時無刻想著流病的茶花麻豆 2009-10-06 10:13:24

依我之見,茶花飲料是一個「中介因子」(mediator)。
花太郎吃火鍋(exposure)為了求瘦(outcome),
不過也許火鍋味精太多,導致補充水分(喝茶花飲料)的行為。而當這個行為出現後,茶花飲料的作用仍然明顯,但火鍋的作用卻消失。所以也可將茶花飲料視為中介因子。

版主回應
嗯,言之成理,給你拍拍手!
不過 effect modifier 跟 counfounder 兩者本來就是不會互相矛盾的兩種想法,所以這兩種想法都可能是正確的。
2009-10-07 20: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