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比例失衡
[請大家先看一下這個新聞:]
諾貝爾的爭論 我學者平息
2009-06-02
中國時報
亞洲地區男女性別比例失衡,是何原因?過去幾年引發兩位不同領域的諾貝爾獎得主爭辯。台大經濟系副教授林明仁分析衛生署B型肝炎防治資料庫中的三百萬名新生兒資料,証實了貝爾經濟獎得主沈恩(Sen)提出的「性別歧視」說才是主因。
林明仁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四大經濟學期刊《美國經濟評論》,推翻諾貝爾醫學獎得主Blumberg與美國學者Oster所提出,B肝母親生男比例偏高是造成亞洲男女性別失衡主因的論點,也平息兩位諾貝爾獎得主多年爭辯,引起《美國華爾街日報》和歐盟政策網站(VOX)的注意,均報導這項研究成果。他昨日獲頒中研院二○○九年輕著作獎。
普遍重男輕女 中印巴女失蹤嚴重
林明仁指出,一九九八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沈恩研究亞洲與歐美國家新生兒和總人口男女比例後推論,光是中國就有五千萬名女性失蹤,加上印度和巴基斯坦更高達一億,導致男女性別嚴重失衡。
沈恩認為,亞洲國家普遍重男輕女,胎兒被鑑定是女娃就常被墮胎;出生後,醫療和教育又受到歧視。這論點長期被國際視為亞洲性別失衡的主要論述。
肝炎媽媽生子 性別差異未達顯著
但一九七六年因發現B型肝炎病毒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Blumberg,在二○○五年與美國學者Oster提出B肝病毒會攻擊女胎兒導致流產的假說,認為B肝母親生男比例偏高才是造成亞洲國家性別失衡主因。
林明仁表示,看到Blumberg的論文覺得很有問題,第一,亞洲國家雖重男輕女,但在台灣若前兩胎都生女兒,通常會等到第三胎再作性別鑑定,「我認為Blumberg的資料應該不對!」
林明仁利用衛生署B肝防治資料庫中的三百萬名新生兒資料,與母親懷孕時是否為帶原者比對發現,B肝母親生男比例雖有偏高(男女比一○五.二比一○○),但與未帶原母親生男的比例(男女比一○五:一○○)相較,不足以構成性別失衡主因,推翻Blumberg的論點,證明沈恩才是對的。
[我的評論]
不知道是記者報錯,還是這個「中研院二○○九年輕著作獎」的得主想法錯了。
大家不知有沒有發現,這個研究結果有著一個很嚴重的邏輯問題:推翻了B型肝炎可能改變性別比例的假說,並不表示另一個假說(性別歧視導致性別比例失衡)就一定正確。我也可以提出第三個假說:這幾個大國都沒有完整的戶籍制度,因為人口實在太多了!也許有為數頗為龐大的女性人口從小就被隱匿起來沒報戶口,所以是沒有官方紀錄的,這沒有好幾千萬,也該有個好幾百萬的吧?!
事實上,想要知道女性B型肝炎原帶原者的子女性別比例是否與非帶原者母親的小孩不同,也不需要用到嚇死人的三百萬名新生兒來作分析,樣本數只要三五百,最多一兩千,足矣!!
的確,在亞洲的幾個大國(中國與印度等),性別比例失衡的確是個很大的社會問題,但是在這兩國,B型肝炎的帶原者比例卻遠遠低於台灣這個多數居民都可能有南島語族血統的國家,所以「B型肝炎會導致性別失衡」的這個假說,在這幾個國家本來就效應很低(用流行病學的術語來說,就是這個人口群的某危險因子暴露率很低,所以這個危險因子的population attributable proportion也就不會很高了)。單單一個台灣的研究結果,也不是可以輕易就直接推論到這幾個人口好幾億的大國的實際情況的,更何況這些國家內部人口的異質性其實是很高的(印度有超過一百種語言與種族,中國的隨便一個「少數民族」人口也是上千萬的)。
我想,針對「是否B型肝炎帶原是否會影響性別比例」這個假說,比較好的研究設計是在中國由北向南抽取一些隨機樣本(不用太多,一個區域幾千個就夠了,這些隨機樣本中當然有些人有B型肝炎、有些人沒有),因為中國的B型肝炎患者的分佈是越往西、往北就越低,所以在帶原者群在不同區域的內部比較,我們就可以知道地理、社會、經濟、醫療等環境是否會改變性別比例。而在帶原者與非帶原者的比較上,我們也可以清楚知道B型肝炎是否會改變性別比例。當然如果能夠掌握這些人是否有以醫療手段來鑑別性別後將女嬰加以人工墮胎、甚至殺女嬰的,那就更完美了。只可惜,沒有一個研究是完美的。
不久前看了一部很爛的電影(真是浪費網路頻寬啊!),叫做「投X狀」,裡面的對白粗俗、劇情八股、演技不佳,只見卡司超強的港、台與中國籍帥哥演員們飛來晃去,個個勇猛無比、不可一世,但是最可鄙的是他們的那句口號,聽了簡直讓人吐血:「搶錢、搶糧、搶娘兒們!」如果中國的性別失衡繼續下去,未來的戰爭,不知道會不會真的是來跟我們「搶娘兒們」呢?嗚嗚,我還是移民好了…。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生活點滴」
上一篇:解讀「平均死亡年齡」
下一篇:給「經濟乳牛」的回應
喔, 三百萬筆新生兒資料就不是sampling了, "Too-large" sample bias就很可能發生, 就是不管隨便怎樣的model specification都極可能顯著, 然後發現只解釋了百萬分之一的變異! 很像LESREL/SEM, 怎麼拉都可以有關係.
但有顯著就可以說(編)故事了, 有故事就有趣, 有趣就可以吸引觀眾, 有觀眾就可以上SCI/SSCI期刊囉, 有I就不會唉, 沒I就會哀喔!
所以如果sample這麼多還不顯著, 搞不好是model specify錯了? 例如birth order.
如果是非線性關係, 應該可以用模擬(simulation), 例如複雜系統(complex system).
記者報導精簡,說不上錯,而你口中所謂 "這個「中研院2009年輕著作獎」得主" 的想法和邏輯更沒有錯。
我猜測,目前唯一的錯誤,就是你沒有真正讀過該篇研究論文以及其中的來龍去脈,而只透過新聞報導來判斷這個研究邏輯的對或錯。
如果我的猜測是對的,那麼你錯得很嚴重。
因為可回應的篇幅有限,我只好另闢版面給您回應了。 2009-06-27 13:37:36
唸AMR多過AER, 所以筆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