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7 01:46:07DJ

浮花 ~ B.DANCE

     
 
舞台,左右後方三面黑幕,製造出一個演出空間,
 
在黑幕上方輸出天燈的影像,舞者進退場不是在
 
舞台角落或後方,而是在離觀眾最近
 
兩側,加上演出時的燈光與影像,
 
看似簡約,整體卻呈現出微妙的立體效果。
 
而舞台空間透過舞作及8位舞者,運用得恰如其分。
 
 
 
一開場影像就出現頗富哲學的一句話,
 
[ Is it we who creat our own life ?]
 
 
整個作品分成5個章節,
 
第1章的樂音雖不是慢板,卻有沈重、焦慮氛圍 ~  ,
 
接下來的各章都有其精彩,目不暇接 ~ 情緒隨之牽動,時起時落 ~ 
 
蠻喜歡獨舞及雙人舞、三人舞、群舞及一些細點(如手指動作)的設計,
 
女舞者坐在男舞者肩上得那幾幕,舞速上比想像還快 ~
 
還有當舞者一字排開,清楚看到每位舞者的身體語言與個性。
 
而舞台空間透過8位舞者,運用得恰如其分。
 
 
這作品相對地對舞者也是很大的考驗 ~
 
60分鐘無場休,速度、體力、甚至維持住那飽和能量及舞動的質感直到最後一秒 ~
 
就在還來不及反應最後pose的瞬間,燈光一暗 ~ ~不得不說,結束得很漂亮....呵 ~ 
 
 
( 感謝舞者們,辛苦了 ~ )
 
 
舞者退場後,影像簡單地作一些作品介紹,yes,[2016 coming soon] ~ 呵。
 
 
 
可以感受到整個製作團隊蠻用心的,從節目冊、
 
舞作/舞者攝影照等等與作品整體非常一致性, 雖是創團後的首部作品
 
卻也透露出B-Dance在品質、質地上的重視、要求及美感的層次 ~ ! ^0^
 
 
 
作品末了,影像 : 
 
[ Is it we who creat our own life ? or life leads us through its own way ? ]
 
 
我覺得兩者都是對的,相輔相成,兩者需要平衡,
 
 
It is we who creat our own life ---->
 
需要的是,勇敢的相信,持續努力與勇氣,越過一座山峰後,還有一座更高的山峰,
 
人是渺小的,永遠無法預測一個人的能耐及淺能到底有多大。
 
 ~ 美麗,無止境;追求,無止境 ~
 
 
Life leads us through its own way .......>
 
當盡了全部的力量及能力去完成一件事後,
 
接下來就是耐著性、順心地等待迎面而來的風景,
 
有時不是自己期待的,有時卻又是那麼出人意外地令人驚艷 ~ 
 
 
 ~ That is real life ~ Keep up the faith and enjoy it ~ 
 
 
 
 
"><以下摘自相關網頁報導 >
 
 
主辦單位:丞舞製作團隊 B.DANCE 
 
贊助單位: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菁霖文化藝術基金會、羅曼菲舞蹈獎助金、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藝術總監:蔡博丞 
 
舞團經理:許慈茵 
 
美術總監:王富生 
 
音樂設計:李銘杰 
 
影像共同設計:張博智&鄧詠云 
 
技術總監:張廷仲 
/燈光設計:張廷仲 
 
舞台監督:黃郁雯 
 
專案票務:陳威廷 
 
舞者:傑克 黃芃睿 黃依涵 張堅志 張聖和 張元豪 張瑀 劉明軒 
 
平面攝影:Kadosa Yuan 周懿文 
 
彩妝:Stanley Su 
 
髮型:Marvin Lin
 
 
丞舞製作團隊B.DANCE足跡曾抵達德國漢諾威、德國斯圖加特、香港、中國廣州、
 
中國北京、捷克布拉格、西班牙布爾戈斯、丹麥哥本哈根……等國家。 
 
 
_作品《浮花》於2014年德國漢諾威國際編舞大賽獲『斯圖加特・高提耶舞團製作獎』與『觀眾票選獎』 
 
_作品《Hugin/Munin》於紐約暨布爾戈斯國際編舞大賽獲『首獎第一名』與『義大利錫耶納芭蕾舞團製作獎』 
 
_作品《Hugin/Munin》於丹麥哥本哈根國際編舞大賽獲『首獎第一名』與『瑞士琉森舞蹈劇院製作獎』 
 
 
浮花 Floating Flowers 
 
編創概念來自民間信仰中流放水燈的意象,舞碼中闡述了新銳編舞者蔡博丞對於人生載浮載沉的生活際遇所獲得之感觸,
 
面對於生命的階段轉換,悲喜交歡的情緒滿溢,總有許多時刻是無法以一己之力的努力而有所成就,
 
此時唯有將心托付給信仰,隨著水流將願望流放至遠方,方能消除對未知未來的恐懼。 
 
 
 
< 聯合報 記者何定照 >
 
 
舞台上一朵朵蓬裙如水燈、如花般幽幽綻放,伴隨的卻是雄壯男體與詭異樂聲。
 
廿八歲編舞家蔡博丞近年以這些蓬裙串連的「浮花」舞作連奪國際獎項,
 
過去卻始終無緣台灣劇場,「浮花」今起至廿七日在台北水源劇場演出,
 
台灣觀眾終能親睹該作。
 






終於 ~ 終於 ~ 等到這個作品了 ^0^


一小時,一主題的作品,8位男女舞者。
舞台,左右後方三面黑幕,製造出一個演出空間,在黑幕上方輸出影像,影像範圍不多不少,舞者進退場不是在舞台角落或後方,而是在離觀眾最近兩側,加上演出時的燈光與影像,看似簡約,整體卻呈現出微妙的立體效果。而舞台空間透過舞作及8位舞者,運用得恰如其分。

一開場影像就出現頗富哲學的一句話,
[ Is it we who creat our own life ?]

整個作品分成5個章節,第1章的樂音雖不是慢板,卻有沈重、焦慮氛圍~ ~,接下來的各章都有其精彩,目不暇接 ~ 情緒隨之牽動,時起時落 ~ 蠻喜歡獨舞及雙人舞、三人舞、群舞及一些細點(如手指動作)的設計、女舞者坐在男舞者肩上的上下兩人設計,除舞速上比想像還快之外,雙人的默契也看得出非常好,某個當下本還擔心男舞者會因被白色襯群遮住而跌倒說(呵)、當舞者一字排開,清楚看到每位舞者的身體語言與個性。

漂飄浮雲 
親膩疏離
相近互斥
各自精彩  
獨自孤寂
跡軌續航
存在不滅

作品對舞者也是很大的考驗 ~60分鐘無場休,速度、體力、甚至維持住那飽和能量及舞動的質感直到最後一秒 ~ 就在還來不及反應最後pose的瞬間,燈光一暗 ~ ~不得不說,結束得很漂亮....呵 ~ (感謝舞者們,辛苦了~)

舞者退場後,影像簡單地作一些作品介紹,yes,[2016 coming soon] ~ 呵。

可以感受到整個製作團隊蠻用心的,從節目冊、舞作/舞者攝影照、背版等等與作品整體非常一致性, 雖是創團後的首部作品卻也透露出B-Dance在品質、質地上的重視、要求及美感的層次 ~ ! 
不愧是蔡博丞!! 加上有很棒的團隊,真的是乘上加乘 ~ 讚
^0^

作品末了,影像 : 
[ Is it we who creat our own life ? or life leads us through its own way ? ]

我覺得兩者都對、都需要,相輔相成,且兩者需要達到某一種平衡,才不會讓生命太過淡然。

It is we who creat our own life ----
需要的是,勇敢的相信,持續努力與勇氣,越過一座山峰後,還有一座更高的山峰,人是渺小的,永遠無法預測一個人的能耐及淺能到底有多大。
美麗,無止境;追求,無止境 ~

Life leads us through its own way 
----
當盡了全部的力量及能力去完成一件事後,接下來就是耐性、順心地等待迎面而來的風景,有時不是自己期待的,有時卻又是那麼出人意外地令人驚艷 ~ 
 
~ That is real life ~ Keep up the faith and enjoy it ~ 

 
< 以下摘自相關網頁報導 >

主辦單位:丞舞製作團隊 B.DANCE 
贊助單位: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菁霖文化藝術基金會、羅曼菲舞蹈獎助金、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藝術總監:蔡博丞 
舞團經理:許慈茵 
美術總監:王富生 
音樂設計:李銘杰 
影像共同設計:張博智&鄧詠云 
技術總監:張廷仲 
舞台/燈光設計:張廷仲 
舞台監督:黃郁雯 
專案票務:陳威廷 
舞者:傑克 黃芃睿 黃依涵 張堅志 張聖和 張元豪
      張瑀 劉明軒 
平面攝影:Kadosa Yuan 周懿文 
彩妝:Stanley Su 
髮型:Marvin Lin

丞舞製作團隊B.DANCE足跡曾抵達德國漢諾威、德國斯圖加特、香港、中國廣州、中國北京、捷克布拉格、西班牙布爾戈斯、丹麥哥本哈根……等國家。 

作品《浮花》於2014年德國漢諾威國際編舞大賽獲『斯圖加特・高提耶舞團製作獎』與『觀眾票選獎』

作品《Hugin/Munin》於紐約暨布爾戈斯國際編舞大賽獲『首獎第一名』,『義大利錫耶納芭蕾舞團製作獎』 ,於丹麥哥本哈根國際編舞大賽獲『首獎第一名』與『瑞士琉森舞蹈劇院製作獎』 。

浮花 Floating Flowers 編創概念來自民間信仰中流放水燈的意象,舞碼中闡述了新銳編舞者蔡博丞對於人生載浮載沉的生活際遇所獲得之感觸,面對於生命的階段轉換,悲喜交歡的情緒滿溢,總有許多時刻是無法以一己之力的努力而有所成就,此時唯有將心托付給信仰,隨著水流將願望流放至遠方,方能消除對未知未來的恐懼。 

< 聯合報 記者何定照2015.11.24>

 
舞台上一朵朵蓬裙如水燈、如花般幽幽綻放,伴隨的卻是雄壯男體與詭異樂聲。廿八歲編舞家蔡博丞近年以這些蓬裙串連的「浮花」舞作連奪國際獎項,
 
過去卻始終無緣台灣劇場,「浮花」今起至廿七日在台北水源劇場演出,台灣觀眾終能親睹該作。
 

 
蔡博丞國中才開始學舞,且是因「抽不到其他社團」只好去舞蹈社,沒想到老師讚他超有天分,就此學起爵士舞;一路考進左營高中舞蹈班、台北藝術大學,早早志在編舞。去年起他先以「浮花」奪德國漢諾威國際編舞大賽及西班牙MASDANZA國際編舞大賽「觀眾票選第一名」,今年又以「Hugin/Munin」連奪西班牙布爾戈斯、丹麥哥本哈根編舞大賽首獎,以及耶路撒冷國際編舞大賽銀獎。短短兩年內贏得編舞家伍國柱、鄭宗龍、黃翊、周書毅曾獲得的獎,獲獎頻率之高引人驚嘆。
 

 
「浮花」成舞動機,源於蔡博丞父親在他念大學時癌逝。蔡博丞說,他家境不富,算是堅強的小孩,但此事仍造成他心理疙瘩,總想該找個方式釋放。一回他看到泰國水燈節影片,想到台灣也有接引亡魂的水燈,積壓的情緒就此轉換成舞作紀念,雙人舞十分鐘版本連贏大獎。
 

 
這回在台首演,蔡博丞發展成八名舞者六十分鐘版,以五個段落演繹人生流變:全舞猶如一條河流,先是從父親驟逝經驗出發,看水燈緩緩漂走,人們再隨著舞蹈河流起伏、急轉、撞擊。有時優美,更多時候反諷。蔡博丞說,「我想用一種自娛、嘲弄的方式,回應生命的不可預測。」他還放入不少拍手乃至類似指揮的動作,「人們總想給自己掌聲、控制人生,但結果都不可知。」
 


 
<汪宜儒/中國時報台北報導/2015年06月17日>
新銳編舞家蔡博丞以台灣民間信仰中流放水燈的意象創作《浮花》,在去年德國漢諾威國際編舞大賽奪下雙料大獎,隨即展開連串巡演,上周甫完成德國柏林Lucky Trimmer藝術節的演出,19日將前往捷克參與布拉格劇場設計展的開幕演出。
Lucky Trimmer藝術節是德國當代舞壇彙集新銳編舞創意的重點藝術節,今年邁入第23屆,每年在德國的柏林與布蘭登堡各舉行一次,開放全世界編舞家申請參與,有意思的是,這個藝術節只接受10分鐘以內的作品。蔡博丞是第一位獲邀前往發表作品的台灣編舞家。

向已逝父親告別
蔡博丞表示,《浮花》傳遞人生際遇流變所感,也向已逝的父親表達思念與告別。
今年27歲的蔡博丞,畢業自左營高中、北藝大舞蹈系,去年底成立自己的「丞舞製作團隊B.DANCE」,預計12月25日至27日回台發表完整版《浮花》,地點在水源劇場。蔡博丞說自己透過創作才能向過往生命中不敢面對的片段道別,也承認自己對生命脆弱這件事,時常充滿感嘆及困惑,這些年更因為父親逝世,開始了正視自我認同的問題及尋找面對未知的勇氣。

「編舞,讓我反思生命的美好與哀愁,《浮花》就探問了人生存在的意義,其中夾帶著錯綜著難堪的窘境,我希望就能像寫詩一樣,將這個矛盾用最淡然、柔軟、不著痕跡的風格及反諷幽默的方式來詮釋。」

探問存在的意義
舞作中,蔡博丞以雙人舞之間不斷的碰撞、聚合,表現了人生的悲歡離合,透過穿著曖昧白紗蓬裙舞者的不同距離,以遠觀、以近身,他試圖處理每個人生階段的變換狀態,也傳達了人與人間彼此吸引、排斥、錯身、遠離的模樣。

值得一提的是,蔡博丞新作《Hugin/Munin》日前也先後入選國際舞壇的三大決賽,分別是德國漢諾威國際編舞比賽、西班牙布爾戈斯國際編舞比賽與丹麥哥本哈根國際編舞大賽,陸續在未來2個月間參賽。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