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經典
。
。
時間 : 2011年7月1日
地點 : 國家劇院
演出者 :《英倫經典》集結英國皇家芭蕾舞團三位重要編舞家的作品,由舞團頂尖舞星輪番上陣演出,一次欣賞英國皇家芭蕾舞團最具代表性的現代芭蕾作品。
現場音樂 : NSO國家交響樂團
。
。
第一支《Chroma/色飽和度》上台不久就讓我不斷起雞皮疙瘩,冷冽中有暖度的氛圍、充滿飽和能量的潔淨舞台,似乎就能清楚見著舞者身上每一個毛細孔,不單俐落更是精準,看得心中直冒汗ㄚ~搭配非常後現代的音樂,蠻有個性的作品。
第二支《RHAPSODY/ 狂想曲》
是1980年Frederick Ashton為米夏‧巴瑞辛尼可夫所創作且是採用我最愛的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作品 ~呵 ~ 酷爆了!!整支作品以男舞者為中心,技巧好也夠細緻‧‧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中每個音符就那麼地活生生被舞者們穿在身上、、精彩萬分,整個作品讓我心跳加速100、high到極點 ~ 哈。到底,這位20世紀、鋼琴難度超高的原籍俄國作曲家-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是能成就舞者的靈魂的。
米夏‧巴瑞辛尼可夫可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偶像,White Night一開始那一段獨舞
常盤據於心 ~ 。
第三支的《DGV》既悠閒又有速度的一支舞碼,舞者們的精湛舞藝讓人目不暇接。舞者們就像是踏在黑白鍵上不斷遊移著 ~ 呵。
第一次現場見識到現芭在舞台上的精彩與魅力!!感謝編舞者及及幕後強力的作曲家們 !! ^0^
<以下摘自相關網頁>
★★★
《英倫經典》集結英國皇家芭蕾舞團三位重要編舞家的作品,由舞團頂尖舞星輪番上陣演出,一次欣賞英國皇家芭蕾舞團最具代表性的現代芭蕾作品,絕對讓觀眾一飽眼福。
《色飽和度》由現任駐團編舞家韋恩‧麥奎格創作,2006年首演即造成旋風般的迴響,並獲得多項榮譽,包括2007年英國勞倫斯‧奧立佛「最佳舞蹈製作」大獎(Laure
《狂想曲》選用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是編舞大師阿胥頓獻給伊莉莎白皇太后的80歲生日禮物。本支舞作有著繁複的舞蹈動作及強烈的速度感,舞者需有精湛的技巧、控制力及表演力才能完美駕馭其
《DGV》是目前頗受好評的新生代編舞家克里斯多福‧惠爾敦所創作,他的舞蹈混合了浪漫與現代、抽象與敘事,將芭蕾拓展到一個新的境界。舞碼的全名為《DGV: Danse à grande vitesse》(極速狂舞),惠爾敦大膽使用《鋼琴師和她的情人》(The Piano)配樂大師麥可‧尼曼(Michael Nyman)的音樂MGV: musique à grande vitesse,並以此作為其作品命名的靈感。整體的編排具有宏大的氣勢與規模,但細節的處理卻相當獨到微妙,在呈現驚人對稱性及連續性的同時,每個舞者卻又代表著獨立的
= = = = = = =
▓《色飽和度》
由匿名慈善家慷慨贊助英國皇家芭蕾舞團駐團編舞家創作
編舞:韋恩‧麥奎格
音樂:喬比‧托巴特和傑克‧懷特三世
編曲:喬比‧托巴特
管絃編曲:克里斯多夫‧奧斯汀(由契斯特音樂有限公司提供)
舞台設計:約翰‧帕森
服裝設計:莫里茨‧強治
燈光設計:露西‧卡特
CHROMA
Resident Choreographer of The Royal Ballet generously supported by
Anonymous Philanthropists
Choreography Wayne McGregor
Music Joby Talbot, Jack White III
Arranged by Joby Talbot, Orchestrated by Christopher Austin
By arrangement with Chester Music Ltd
Set designs John Pawson
Costume designs Moritz Junge
Lighting design Lucy Carter
Dancers: Ricardo Cervera Yuhui Choe Lauren Cuthbertson Melissa Hamilton Paul Kay Sarah Lamb Ludovic Ondiviela Eric Underwood Jonathan Watkins Edward Watson
Chroma的定義:
1. 顏色的純度或完全無白、灰的顏色。
2. 特殊色彩的強度;色調飽和度。
《色飽和度》2006年11月首演時即造成旋風般的迴響,贏得多方讚賞,一舉獲得2007年勞倫斯‧奧利佛獎最佳舞蹈製作獎。這齣作品在在展現韋恩‧麥奎格獨具一格的編舞:複雜精細,挑戰人體極限。
原本的管絃樂由年輕有為的英國作曲家喬比‧托巴特譜曲。七個曲段中有三段是托巴特利用管絃樂,重新詮釋美國龐克搖滾樂團白線條合唱團主唱傑克‧懷特的歌曲。另外其中一段富含詩意、靜謐的作品,最初是由英國廣受歡迎的古典樂電台Classic FM委託托巴特譜的曲。
此齣30分鐘的抽象芭蕾共有10位舞者:四女六男。他們陸續出現在舞台上,成群出現或
每位舞者身體的細節都化做雕像般,以他們的動作干擾、破壞這個完美的空間。《色飽和度》將舞者身體推向極限,麥奎格驚人、深具挑戰的編舞,時而流動,時而片段,時而僵硬,時而優雅。舞者形成了一幅平面草圖,亦或是浮雕像,對比著約翰‧帕森簡約的舞台設計。
《色飽和度》Chroma這個字意指色彩純度或是無白之顏色,本作品正是向這種視覺衝突致敬:有形與無形、純粹與摻雜、肉體與心靈。
此作品源自於麥奎格的發想,結合約翰‧帕森充滿禪意的設計,如同他在波西米亞設計的諾維陀爾西妥會修道院,以及喬比‧托巴特尖刻、刺耳、激烈的音樂。兩者之間的張力是《色飽和度》的核心動能:每個片段都能讓觀眾揣測不安。
*Wayne McGregor的另一作品:
▓《狂想曲》
感謝美國基金慷慨慈善贊助皇家歌劇院
編舞:佛德瑞克‧阿胥頓
音樂:拉赫瑪尼諾夫(經布西與霍克斯音樂有限公司許可使用)
設計:潔西卡‧柯帝士
燈光設計:尼爾‧奧斯汀
舞台設計:克里斯多福‧卡爾和葛蘭特‧科伊爾
鋼琴獨奏Solo Piano Jonathan Higgins
RHAPSODY
Generous philanthropic support from The American Fund for the Royal Opera House
Choreography Frederick Ashton
Music Serge Rachmaninoff
By permission of Boosey & Hawkes Music Publishers Limited
Designs Jessica Curtis
Lighting design Neil Austin
Staging Christopher Carr, Grant Coyle
Dancers: Alina Cojocaru Steven McRae
Elsa Godard Melissa Hamilton Emma Maguire
Pietra Mello-Pittman Akane Takada Lara Turk
Sander Blommaert Kevin Emerton Fernando Montano
Dawid Trzensimiech Jonathan Watkins Valentino Zucchetti
這是佛德瑞克‧阿胥頓最主要的作品之一,賦予男主角大師級的角色。
佛德瑞克‧阿胥頓爵士於1980年創作的《狂想曲》,原是獻給伊莉莎白皇太后的80大壽生日賀禮。阿胥頓原本即與愛好芭蕾的皇太后為多年好友,而當時的英國皇家芭蕾舞團榮譽團長瑪格麗特公主,邀請阿胥頓創作新舞劇,他也利用這個機會,為前基洛夫芭蕾舞團舞者米夏‧巴瑞辛尼可夫編創新作。讓這位著名的蘇聯舞蹈家同意與英國皇家芭蕾舞團合作的前提也就是:阿胥頓必須幫他製作全新的芭蕾舞碼。
就在這樣的因緣際會下,《狂想曲》延續了英國芭蕾的傳統,但另一方面也同時注入新的舞蹈動能(當時蘇聯的舞蹈明星在英國非常獨樹一格)。這支芭蕾是純粹的舞蹈作品,以男主角為中心,且仍舊反映出芭蕾巨星巴瑞辛尼可夫在舞台上展現的高超技巧和非凡體態。
作品由男主角開場,單獨展開一連串的跨跳,始終保持在舞台中央位置,緊接著一連串雙足跳、旋轉、抬舉等高難度動作。這種男舞者的氣魄必須有同樣澎湃的配樂匹配:拉赫瑪尼諾夫氣勢非凡、為鋼琴獨奏和交響樂而寫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此曲是帕格尼尼小提琴獨奏隨想曲的一組24段變奏曲。
阿胥頓顯然將男主角定位為俄國小提琴演奏傳奇帕格尼尼的芭蕾化身。男主角甚至還模擬拉小提琴的動作。首演的女主角由皇家芭蕾舞團首席舞者雷思麗‧柯莉兒詮釋,在全長27分的作品演到一半才出現。
她一進入舞台,優雅輕盈的動作,柔美對比著強壯耀眼的男主角,但女主角也必須擁有極快的速度和敏捷度。她在舞台上與六位男舞者相遇,跟他們一對一跳舞,如同睡美人中奧羅拉公主和與她求婚的男人共舞。之後男女主角的抒情雙人舞,為此作的重頭戲。
雙人舞在簡單詼諧的舞步中告一段落,女主角從男主角臂膀中鑽出來,挑逗地繞到他背後,將頭靠在他的另一邊。第三樂章的步伐變得緊湊,男舞群用強而有力的藝術元素探索芭蕾經典語彙,之後女主角和男主角相繼加入,最後女舞群也一起共舞,將此作推向尾聲。
Rachmaninoff- Rhapsody
▓《DGV》
編舞:克里斯多福‧惠爾敦
音樂:麥克‧尼曼(麥克尼曼有限公司╱契斯特音樂有限公司發行)
設計:尚馬克‧皮桑
燈光設計:珍妮佛‧提普頓
舞台設計:克里斯多福‧桑德斯
指揮Conductor Daniel Capps
DGV: DANSE À GRANDE VITESSE
Choreography Christopher Wheeldon
Music Michael Nyman -MGV: musique à grande vitesse
Published by Michael Nyman Limited/Chester Music Limited
Designs Jean-Marc Puissant
Lighting Jennifer Tipton
Staging Christopher Saunders
Dancers: Lauren Cuthbertson Laura Morera Nathalie Harrison Itziar Mendizabal
Ryoichi Hirano Steven McRae Gary Avis Nehemiah
克里斯多福‧惠爾敦所創作的《DGV》,被英國衛報譽為「充滿自信之作」。惠爾敦在英美兩地頗受矚目,編舞作品在傳統與現代間游刃有餘。
《DGV》以麥克‧尼曼的音樂作品《MGV》為靈感。《MGV》專為TGV子彈列車北線1993年通車而作,充滿對火車旅程的想像:踏上月台、坐上列車、離開城市、迎接開闊的鄉村氣息。音樂裡,隨著列車行進,空間意象也隨著速度增加而變得零碎。極簡風格的音樂,挑戰編舞家如何描述這段旅程。
惠爾敦企圖粹取「旅途」的元素,呈現子彈列車所代表「浪漫的旅程」與「科技發展」兩個對比意義。抽象的舞台設計中,以四對舞者為中心,分別詮釋「慵懶」、「嬉鬧」、「靜止」及「活力」等旅人樣態,展現旅途中的時間、空間感。就像零件組合成機器,芭蕾舞群則以令人驚豔的舞蹈動作,表現「輪子」、「機械」的意象。從這齣舞作中,可見惠爾敦挑戰創新風格,以及舞台調度的深厚功力。
<編舞家>
◆ 韋恩‧麥奎格 Wayne McGregor-駐團編舞家Resident Choreographer
韋恩‧麥奎格為隨機現代舞團的創辦人,該團駐團於沙德勒之井劇院,他為舞團創作超過30部作品,包括《遠方》、《兩人團體1909》與《動覺試驗場》等。他的作品廣佈世界各地,如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的《之外》、《光暈》、《色飽和度》、《記憶的痕跡》、《共生體》、《實陣演習》、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紐約市立芭蕾舞團、斯圖加特芭蕾舞團、澳洲芭蕾舞團、舊金山芭蕾舞團、英國國家
芭蕾舞團、蘭伯特和荷蘭舞蹈劇場。
他擔任多齣戲劇和歌劇的導演和編舞,包括英國皇家歌劇院的《迪多與安尼亞斯》、《阿奇斯與加拉塔》、巴黎的《基瑞古與卡拉霸》、倫敦及美國百老匯的《白衣女郎》,並在多處擔任製作,如米蘭史卡拉歌劇院、芝加哥抒情歌劇院、蘇格蘭歌劇院、英國國家歌劇院、倫敦老維克劇院、英國國家劇院、皇家宮廷劇場及彼得霍爾舞團。他的電影作品包括《哈利波特4:火盃的考驗》、電台司令的《蓮花》和費德瑞克‧魏斯曼的《舞動芭黎,掌聲蕾動!》。他獲獎無數,並在2011 年獲大英帝國司令勳章。
◆ 佛德瑞克‧阿胥頓 Frederick Ashton -《狂想曲》編舞Choreography–Rhapsody
英國皇家芭蕾舞團創團編舞家,他出生於厄瓜多爾,後來師事歐奈德‧馬塞思與瑪莉‧蘭伯特。他1926年開始編舞(《時尚悲劇》倫敦漢莫史密斯滑稽劇),並於1935年成為維克井芭蕾舞團首席編舞(現英國皇家芭蕾舞團)。
生平編排80多部舞蹈作品,阿胥頓創造了所謂獨特的「英式風格」,他的作品橫跨超過50年:《精靈之吻》、《滑冰者》、《婚宴》、《但丁奏鳴曲》、《交響變奏曲》、《芭蕾景色》、《灰姑娘》(英國首齣全本古典芭蕾舞劇)、《席維亞》、《水妖安典》、《園丁的女兒》、《兩隻鴿子》、《茶花女》、《夢想》、《謎語變奏曲》、《百年中的一個月》等。他從1963至1970年為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總監。於1988年逝世。
◆ 克里斯多福‧惠爾敦 Christopher Wheeldon -《DGV》編舞Choreography–DGV: Danse à grande vitesse
出生於耶奧維爾,於英國皇家芭蕾舞學校接受訓練,他於1991年贏得了洛桑國際芭蕾大賽金獎,同年加入英國皇家芭蕾舞團。1993年離開前往紐約市立芭蕾舞團(NYCB),1998年成為獨舞者。他在英國皇家芭蕾舞團即開始編舞,1997年在紐約市立芭蕾舞團開始編舞,在2001年成為該團第一位駐團編舞家。除了《多音重奏》(2002年奧利佛獎最佳新舞作)、《蛻變》、《動物狂歡節》、《Liturgy》等為紐約市立芭蕾舞團創作的作品。
他也為許多芭蕾舞團編舞,如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的《約會》、《DGV》、《電子對位》、《愛麗絲夢遊仙境》、舊金山芭蕾舞團的《連續》、賓州芭蕾舞團的《天鵝湖》和波士頓芭蕾舞團。他也幫導演尼可拉斯‧海特納電影《舞國英雄傳》(2000年)中的芭蕾舞片段編舞,之後又與他合作舞臺劇版的《成功的滋味》(2002年百老匯)。2007年,惠爾敦成立蛻╱惠爾敦舞團。
<作曲家>
◆喬比.托巴特Joby Talbot -《色飽和度》作曲家Composer–Chroma
托巴特的編曲美學無所不在,從古典樂到音樂會作品,從電影到電視配樂,更與多位當代編舞家及國際知名流行音樂家合作。
托巴特的音樂深受歐洲許多首席編舞家的喜愛,他與英國皇家芭蕾舞團駐團編舞家韋恩‧麥奎格合作,譜寫韋恩‧麥奎格之隨機現代舞團的《動覺試驗場》;為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創作《種類》(與洛杉磯音樂家德魯合寫);以及為英國皇家芭蕾舞團譜寫《色飽和度》。
托巴特改編白線條合唱團《鋁》專輯中的歌曲,以搭配《色飽和度》的編舞;《鋁》這張專輯是由XL唱片公司創辦人理查德.羅素擔任製作人。
在音樂會作品方面,托巴特創作的觸角廣佈管絃樂團、獨奏家及演唱團體。大型樂團作品包括為艾莉森.巴爾瑟姆與皇家利物浦愛樂樂團創作的小號協奏曲《蒼涼荒野》;為國立里耳管絃樂團所寫的《潮汐和聲》(與編舞家卡羅琳.卡爾森合作譜寫,原名為《水》);以及為奈傑‧修爾特指揮的晚禱合唱團所寫的60分鐘無伴奏合唱作品《奇蹟之路》。托巴特受英國國家廣播公司夏季逍遙音樂節委託,為國王歌手譜寫《許願樹》,並為英國國家廣播公司之威爾斯國家管絃樂團寫《巨浪》。2004年,他成為Classic FM古典樂電台的首位駐台作曲家。
托巴特的作品也廣及電影和電視配樂。他為英國電影協會的默片《房客》與《垂死天鵝》配樂,也為英國喜劇影集《紳士聯盟》和《瘋城記》寫主題曲及配樂,電影《星際大奇航》、《第二滴血》、《真愛之吻》、《永恆之門》和《有人在嗎?》也能聽到他的配樂。
托巴特與編舞家克里斯多福‧惠爾敦合作,為蛻變芭蕾舞團創作《傻瓜天堂》,兩人再度攜手將路易斯‧卡洛爾的《愛麗絲夢遊仙境》打造成全本芭蕾舞劇,也成為英國皇家芭蕾舞團2010/11年的舞碼之一。
◆ Michael Laurence Nyman -《DGV》作曲家Michael Laurence Nyman
他可是很知名的電影音樂作曲家,許多電影都可以看見他音樂的身影 ^0^
The Promise
最後,分享一下我的最愛之一 : 「White Nigh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