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13 20:47:00DJ

~蘭陵劇坊30週年~「貓的天堂」--劇想評

Whats 「實驗劇」??

 

不論是哪種實驗劇或是戲劇,一旦上了舞台就是正式演出了。

如果所謂的實驗劇是指

在舞台上不需要嚴謹的架構、

不需要可以引起觀眾共鳴的劇、

如果是指不需要充實準備好就上場的話,

那真的可以不用搞劇場了,也不用期待有觀眾了。

 

一直以來,我認為表演藝術無論是以何種形成呈現,

最終目的還是與「人文」有連繫關係,得讓人懂、有共鳴,

這是最基本、也是最高境界。

 

********************************************************

 

表演在卓明及王墨林兩位前輩導演一來一往,以閒聊蘭陵歷史

及當時時代背景揭開序幕…

 

接下來是DJ以一位觀眾立場的感想 ~ 誠實地

「我思‧我看‧故我寫」,主要是給自己的記錄。

 

讀文後,有想要分享,交流者,DJ很歡迎 ~

 

 

 ~  ~  ~  ~  ~

 

有關「貓的天堂」一劇感想:

 

1) 主題不明確 ~

 

若閒聊內容是與觀眾分享戲劇編導中的喜樂或是美好經驗,

可能會是有意思的但從頭到尾兩人出現的場面都只是在追憶當時

(但「當時」在新聞稿都可以讀到)、或是發牢騷

(大環境的變遷影響戲劇的發展、沒有政府的關注等等)

因此顯得與劇‧舞表演內容及影片之間的銜接太遷強了,

散場時還是不清楚整體要訴求的重點。

 

雖想藉影片呈現出當時劇坊所面臨的時代背景,

但可惜的是,畢竟那是230年前的歷史,

沒有太多人(除了蘭陵人以外)會知道或記得很清楚、

也無法感受到那個時代對蘭陵的衝擊有多大。

這些以回憶錄用文字說明就可了,不需浪費舞台表演時間。

 

不喜歡在好的 "表演" 場地中看到人聲旁白與表演

穿插進行的方式 (除非整體的結構夠強,也嚴謹, 言之有物)

覺得像是在參加一個講座 ~ 有點辜負觀眾的期待了!

 

直到現在 99.999.%的表演團體都沒有政府補助與關注,得自救!

曾經DJ也跟大家一樣對這頗有怨言的,唉...但又能如何…?!

大家也只能默默耕耘 , 所以還是把時間放在創作上吧!

 

時光如流星,瞬間即滅!

 

 

 

2)看不到實驗劇的精神

 

表演內容是要讓觀眾欣賞到人的肢體如何以舞蹈非語言方式

表現出貓的動作、神情,藉以投射出人的情感。

既是如此,為什麼不把重心就全然放在演員舞者的演出上呢?

讓戲劇多一點、舞蹈呈現多一點、讓演員有更多的時間去展現

出他們專業的一面!可惜在那麼好的場地 ~ ~

有時太多的旁白是種累贅

 

三十年來劇場有太大變化 ,

若單只是呈現還原30年前那場劇,整體表達上顯得太過於薄弱,

不僅留失原本(實驗精神)的精神、也失去(實驗精神)傳承的意義 !

 

 

要還原30年前的實驗劇景況,要大家不要忘了實驗的精神,

又想依時代需求改成2009年豪華版的話,

DJ覺得可以來個「30年前創作版」與「2009新版」對照表演。

在舞台上,要嘛,就讓表演者演得爽快、觀眾看得感動!

當然這就得看導演功力了!

 

 

我認為這會是懷古承今的很好方式,

會看出實驗劇在這30年中是否注入了新的思維?

是否找到新的表演方式?

在整個組織架構上是否更建全?

 

我理解的實驗精神,不是只在原地踏步,

也不是只有喊喊口號而已。

To be or Not to be, isnt it ?  

 

每個作品都是一項「實驗」,

從實驗中去探測觀眾的接受度及自己的實力與遠見…

更重要是築夢踏實中的熱情...

 

表演藝術哪是一項能挖完的寶藏呢!?

 

 

 

 

3)燈光是評分標準?

 

導演在最先的致詞中提到,原創作是沒有燈光的,

他也不喜歡燈光 (我覺得這很OK,蠻屌的)

但因為來到台北,怕台北人看不起,所以在台北有架燈光

(後面這句話讓我當場傻眼,也許是不經意,但總覺得實在太不恰當了)

 

或許導演離開台北太久,忘了什麼是「台北人」。

台北太多從外而來的外移人口了!呵 !

 

台北是文藝團體的大本營,

但每個團,每個人都在為自己喜愛的藝術打拼、

沒有所謂的「看得起、看不起」,大家在乎的是

自己的「專業度」、 是「作品」、是「與觀眾的共鳴度」

 

大家不斷地實驗、持續地努力, 為自己的理想、夢想找尋出口!

沒有所謂的「看得起‧看不起」、

只要「作品好」「劇本好」「表演好」「觀眾有共鳴」

即便只有蠟燭還是可以「好戲可以傳千里」的。

 

燈光可依劇情需要表達出出許意境、為表演增分,

但重要的主軸還是在表演內容,不是嗎?

 

當然,如果一個表演內容不在乎觀眾,而只在乎自己的話,

那是浪費社會資源。

就如一個筆譯人員翻出來的中文只有自己看得懂、

別人看不懂,那還叫作翻譯嗎?

 

在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苦悶,而共同的痛處就是找不到出口

(吃不飽、不得展志的情況不單在藝術文藝圈,也適用於其他行業)

 

現在從事藝術創作不見得就比較容易,

覺得容易的是,只不過多了先進的硬體設備可為表演

發展出更多的表現原素 (但這也是看創作者要在作品上呈現的意圖)

困難、缺少的永遠都是軟體 (創意、專業、人才與經費)

 

看到許多表演團體成立又解散、有的還努力持續著、

有的因為堅持‧持續努力而慢慢地開花結果了,

有了固定的觀眾群,但仍究需要在演出前要很努力地宣傳與推票,

這不是容易的事,要有「我不怕餓」(借用一位網友的名言)的精神!!

 

 

 

4)演員‧舞者

 

 *

女主人雖然讓人覺得有點聒噪但很劇場人

演技上放得開,不會讓人有作做的感覺,覺得似乎她就是那種個性!!

有時看戲, 就是看到人是真的在"",像在背台詞那樣 .

 

那句「沒有寵物就活不下去」很反諷當今的社會怪像,哈。

雖然要尊重寵物,但把牠們看作比人還重要時,還是可悲的!

很難想像並接受寵物的食物價格比我的三餐還要貴~

寵物的餐廳可以比人去的餐廳豪華且舒適 ~~

 

這時代,人真的是被寵物給比下去了!

也是反應出, 人與人的信任變少,更有距離感了 !

 

 

*

鋼琴版的拉威爾~波麗露Bolero讓我有點吃驚,

不過似乎太長了些,到最後感受不到fu...

 

 

*

四位補貓人那一段音樂很不賴,有感受到追補奔跑的速度感與情境。

演出者很盡力,或許不是舞蹈出身,

以致於跟音樂無法是在同等線,有點可惜 ~

但在最後,喝醉酒反諷的一景上

有看到在戲劇上的表現,good!

加油! 有淺力 !

 

*

貓咪們的三人舞及音樂不錯,

紅野貓死亡,Tiger的哭泣聲及音樂有引領觀眾進入情境!

 

 

ps.

如果(紅野貓死亡,Tiger的哭豪聲)那一段,來個特別燈光spot的話

又是另一個完全不同的感受吧。

 

 

*

或許是舞者太年輕的關係,野貓們的群舞張力稍嫌不足,

模仿貓咪上少了戲劇味道!

 

 

*

紅野貓剛開始的演出不怎麼樣,幸好後來有越來越投入!

 

 

 

這次演出中,演員無法在舞蹈上呈現很好,

一些舞者在戲劇上也表達不出戲劇點與張力,

其實可以感受到他們在這次表演上的

所面臨的挑戰及為難…。

這也是在台灣舞蹈人與戲劇人常會面對到的大問題。

 

 

舞蹈與戲劇本來就是同家,

但在台灣有各自成一格的「傳統」訓練模式,

使得舞蹈與劇場似乎永遠無法有更好的交集。

似乎怕撈過界,搶了他人的飯碗 ....

其實藝術這一行本來就很競爭 ...劣幣逐良幣的情況也處處可見...

 

 

在國外,舞蹈與戲劇的結合演出隨處可見。

雖然國內或許取材不同,較少有舞蹈戲劇同台出現的情況。

但既要身為專業的劇場人,接受舞蹈的專業訓練是有其必要的

(不單只是簡單的肢體訓練而已)

而專業舞蹈人也需要有劇場的演技訓練,

在表演的表現度及創意上絕對有加分作用!

當然這不可能一夜見效,是需要時間、經驗一點一滴去累積的~

否則只能一直在尋找出口中排徊、「孤芳自賞」罷了。

 

要很生動演出那隻家貓,學貓爬行,對專業劇場人來說

可能也不會是一件容易的事。

 

最後腦中竟浮現出百老匯的芝加哥劇場版及電影版。

劇場版的舞者們演出時,那戲劇張力與自然,讓我想念!

電影版的蘿西(芮妮齊薇格飾),她不太有舞蹈底子,

但卻能在短時間的舞蹈訓練後,勝任舞蹈場面

這歸功於她有深厚演技經驗及全力的投入。

 

 

 

 

5)劇本‧台詞

 

同意導演說的「雅‧俗共存」。

人不能一直過著「雅生活」,

沒有俗的一面,哪叫作真實的人生呢?

 

DJ我認為「俗」也是有等級之分,

要就要「高級品」的俗又有力(台語發音),好ㄅㄟ!

 

這次的劇本台詞,老實說不很好,多虧了那兩位女演員。

有些笑點還勉強ok,但到了最後以挑逗方式要與台下男觀眾

互動、熱一下氣氛時,有讓我傻眼到,直在裡OS: &*^#%@#

 

 

另,我相當期待有優質的國內劇本!!

 

我常認為現在大多數的劇團都是採用國外劇本,

但畢竟文化思考是不一樣的,除非改編的功力夠強,

不然很難有共鳴。

不過,既有改編功力,那何不自行創作一套中文劇本呢?

 

 

6)文宣傳

 

我認為在一個表演中無論角色為何,每個人都該被重視到,

而最簡單直接的感謝方式就是在DM上列上他們的名字,

甚至是簡歷。媒體宣傳從一開始就是導演,這沒有什麼不對。

只是,DM上都沒有, 有點誇張!文宣傳弱到一個不行!

 

或許經費關係無法有單獨的DM,果真如此的話,

那用個A5A4紙自製一番也是OK的。

搞藝術本來就沒什麼錢的 ~

 

那大張海報有導演‧編舞者名,

那其他演員、舞者都是無名氏ㄛ..

雖然他們都有演出費等,但至少給他們留個名吧,

他們也因這次演出,成了蘭陵歷史一部份了喔。

 

我還蠻想知道那兩位女演員的名字 ~哈。

 

在現場拿到的綜合版「蘭陵30」的DM,打開一看,

心頭又開始OS:

空間還那麼多足以列上所有演出者的名字,為什麼不作呢?

是因為他們都還不有名、不夠好? 行政上的缺失?

 

 

在入場門口拿到「貓仔走醒」正反一張的長型DM

右下角除了導演外,有列出所有演員名字,字小但很清處。

 

 

 

 

, 總之我們大家一起繼續加油吧 !

 

 

 

ps.

 

「舞劇」(跳舞+演戲)的呈現不是件容易的事 !

舞蹈人執舞劇碰到的問題較少,

但對劇場人來說就是大挑戰了.

 

不論是劇場人或是舞蹈人, 要作這樣的作品時,

特別是劇場人, 除非能掌握也充份了解到舞蹈的要點

(++音樂性),不然我會建議, 最好邀請對方的

專業人士一起參與製作。

 

從事藝術工作者,若不想讓作品留下太多的懊悔,

除非有十足的把握,不然不要在自己不太懂的範圍內

作太多的堅持, 這是永遠成就不了一個好的作品。

 

 

 

表演藝術哪是一項能挖完的寶藏呢!?

   

 

 <  以上劇想評寫於2009.4.26  by DJ >

     

 

< 演出前之介紹 >

前言:

 

大家都知道 DJBLOG是以國內外舞蹈作品分享為主

至今尚未正式介紹有關戲劇的作品,而這次特別要介紹的

就是在國內顯少看到的舞劇 「貓的天堂」。

 

 

今年是台灣戲劇界的大事,「蘭陵劇坊30週年慶」

是為慶祝蘭陵精神大師吳靜吉博士70歲大壽所籌備的,

首打就是「貓的天堂」。

 

為慶祝蘭陵30周年,卓明導演與汎美舞蹈團首度攜手合作,

以全新手法現法國寓言體故事-- 貓的天堂.

 

蘭陵劇坊成立時,就是以「荷珠新配」、「貓的天堂」2齣劇,

開啟台灣劇場新氣象,也因此造就一批「蘭陵人」,成為國內劇場 

中堅分子.. 卓明、金士傑、劉若瑀、李國修、李天柱

 

「貓的天堂」創作靈感來自於法國文豪佐拉,1980年首演時,

整個舞劇是大膽結合舞蹈以極富實驗性的精神,充分發揮人體

肢體語言,嘗試打破劇本,即興表演語言、肢體和劇場空間的

戲碼,表達貓時而慵懶又文靜,時而劍拔弩張貓的社群生態,

是打破以語言為主的劇場表演方式。

 

「貓的天堂」新版舞劇將於44在高雄市文化中心首演,

 42324日在台北市新舞台演出。

http://www.wretch.cc/blog/lanlin1980/23534488

 

兩廳院購票:

 

 

 

Xiao 2009-04-30 13:22:02

會不會這也是另一種”實驗”呢?

版主回應
maybe ~ 2009-05-01 15:50:41
S.Wan 2009-04-27 22:52:04

我對戲劇不太懂 不過一般來說不是現場都會有賣節目冊或節目本嗎?會不會又寫在那裡頭呢?

版主回應
我是指DM..DM是表演前要作的宣傳... 2009-04-28 11:51:21
2009-04-27 10:38:53

我想他們二導是有很多話要說的,只是我也沒有心理準備原本也以為是純演出的內容。如果把那些話待在整個演出完再說的話,可能會比較好,這樣對劇場不熟或是劇場的新鮮人也會比較了解他們要傳遞的心情及訊息。
那隻家貓蠻讚的,舞蹈跟演技都那麼傳神,有被感動、驚豔到!

版主回應
如果那樣的方式,我希望聽到的是劇場導戲的經驗談呀.. 2009-04-28 11: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