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的隙縫

父親已於週六(12月28日)時自榮總出院,精神與體力均較住院前好些。自父親於12月11日臨時住進榮總急診室,兩天後因有空的病床,隨後住進了榮總胃腸科。此次住院是因為父親呼吸不順導致全身都很無力,雖然住進了病房,但卻是以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的因素住進病房,但真正的問題反而是肺氣腫。醫院的醫師還曾告訴我們父親的肺裡有陰影,一度以為是癌症,讓我們全家人陷入緊張情緒。後來才知是父親有一口痰哽在肺裡,無法咳出,那一刻父親看來非常危急,我睡在榮總的病房裡,看著他夜半起來上廁所,竟然像個沒有方向感的蜜蜂,隨意亂走,就連我自己都害怕起來。即使該晚沒有睡得很好,但也覺得這時正是該我盡人子的責任,攙扶著他去洗手間,免得一下子跌倒了,後果可真不堪設想。即使那時父親的意識有些不清楚,他還是只顧著我,頻頻說:「你去睡,別管我!」要不就是說:「對不起,吵到你了!」聽到他如此說時,就會跟他講,這時還那麼客套幹嘛呢,養兒子不就是有一天可以照顧年邁的雙親嗎?後來痰咳出來了,肺部陰影也消失了,危機算是解除大半。

這就是我的父親,常常以別人的幸福為最高依歸,自己的快樂可以放在一邊,但是別人的生活品質千萬不能妨害到,因此讓我自己有時也無所適從,因為跟我自己本身的性格差太遠。

父親這樣的性格也難免流於「控制」,常常因為看到我未吃早餐,就會自己跑出門為我買早餐,然而我自己有時因為有事在忙,就不是很想吃,搞得雙方都很尷尬。要不過沒一會兒,見我不吃早餐,就說:「要不我削個水果給你吃!」這時的我通常都會有點生氣,因為總覺得自己已經是個在社會裡工作的人,不再是三歲的小朋友,不需要他人耳提面命什麼該做或什麼不該做。然而,這或許就是父母們的天命,不管子女的年紀多大,父母只要還在世,總是把自己的兒女當成是孩子。

這時我的腦海裡總會浮現出納皮爾(Augustus Y. Napier)在「脆弱的關係」一書中最後的一段話:「在遠方的地平線上自然有烏雲低懸,當我們面對衰老和不可避免的死亡,將會出現另一次危機。我們盼望之前能有一些時日,好好享受這段時光;希望不再辛苦工作,多一點玩樂。在那片烏雲迫近之前,我們願意攜手勇敢退出。」我對這段話的解讀是父母們在其年紀老邁的時候,應該勇於退出孩子的生活世界,不要插手他們的人生事務,讓自己可以放開心做自己喜歡的事,享受在塵世間最後的快樂時光。

當然這對多數的父母依舊是件不容易的功課!因此我現在常灌輸我自己這個想法,免得當我年老時,面對我自己的子女,自己反倒不能放手。

看著父親蒼老的身軀,有時也很難苛責他那種想對孩子好的心態,我自己的感覺也非常矛盾。就像是王文華所撰寫的一篇文章「我的生日禮物」,在文中作者描述自己的父親患病時,還不時幫他牽紅線,父親對孩子的關心不因其生病而有所減低。另外王文華因工作很忙,不太有時間陪侍父親,就在驚覺自己的父親可能性命無多,開始要認識自己的父親時,時間卻已悄悄流逝,作者的父親正不斷地與病魔對抗,進行化療與手術(註:王文華的父親得了淋巴瘤,之後中風。)即使工作忙是個很正當的理由,但始終無法說服自己,因此作者在文中說到:「當我真正要認識爸爸時,他已經分身乏術。子欲養而親不待,我離家為了追求創意的人生,沒想到自己的人生卻掉進這個最俗不可耐的陷阱。」

因此當我父親週六出院時,原本弟弟要開車去載,但是弟弟發現自己的車子,窗戶被人打破,不克前往,而我正忙於我自己的事情,只留下我的母親在處理大大小小的行李,自己心中有點詭譎之感,好像是父親出院對我沒太大的感覺。

我父親的生命,如同我們家中陽台裡的盆栽,原本在我們家裡的萬年青及各樣的植物都長得欣欣向榮,甚至有時還可以聞到一些花香。隨著父親年邁,不再能分心思照顧盆栽,一棵棵的植物就逐漸凋零,似乎象徵著與父親同繫一命,而為人子女的我卻只是顧著自己的生活,說實在是有些自私。

但是偶而我也呼喚上帝,如果我可以折壽十年給我父親,讓他看到我功成名就的那一刻,我是甘願的。心情之矛盾,若不是身歷其境,我大概永遠不能體會病患家屬的心情是怎樣一回事。

所不同於王文華的是,父親與我同有基督信仰,因此我們看待死亡是另一種新的盼望與開始。曾經與一位來談者談到她對自己的親人是希望能夠一起活得長長久久,而我不抱此種看法,因為我相信的是在未來裡有永不動搖的國,因此我看待我父親的生命是掌握在神的手中,但卻心中仍有不捨。也因此當我面質我的來談者是否抱持「與親人活得長久」的想法是否「不切實際」時,我意欲拋出一種「另一個觀點」,然而對方視之為一種我對她的不了解,而匆匆結束該次晤談。但我卻知我有些操之過急,未能先體驗對方該有的情緒,太快提供了不同的聲音。

也因此我檢視了一下我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我也應該期待跟自己的親人能夠長長久久活下去,想了半天,我的答案仍然是:「不」。在「美好人生的摯愛與告別」一書(正中出版)中就談到當一對夫妻中的先生自知不久於人世,為了能夠有尊嚴地過世,而不是躺在病床上插滿管子被急救,最後他與妻子商量好,搬到一個偏遠的地方,進行所謂地「斷食法」,讓自己可以自然地面對死亡,有尊嚴地過去,但又不是所謂人稱的自殺(雖然有人會認為此為消極性的自殺)。

妻子之後就將她們的愛情故事撰寫下來,甚為感人。因此身為基督徒的我在現階段的反思則是:時候到了就交給神。也不會說苦苦哀求神得怎樣做好像聖經中描述的希西家王一樣,知道自己的壽命不長久卻苦苦哀求,後來延長了壽命反倒得罪了神。但另一方面,我也不認為父親不該繼續活下去,而是希望神掌管一切,不讓自己的意見取代了神的心意,因為相信的是每一件事情都有神的美意,所以我就可以真正地交託。

不過情感上仍難免心傷,尤其是有一次與父親談到他過世之後該如何辦理喪事,不發訃聞,簡單的基督教儀式,三萬塊解決所有程序,骨灰也無須放在某個地方,就地灑掉即可。

聽完如此灑脫的陳述,其實心中悲從衷來,不知該如何回應,身為人子的我情感波濤不已,因此當我回想我的來談者質疑我與我父親的關係時,我只能說過去的我不喜歡我父親的打罵教育以及在情感上的疏離,現在的我只能說盡我人子的一份力量,讓他生活在最後的歲月中有獲得被承歡膝下的感覺,讓他也可以看到我有成的功績,未來的我可以從此次的經驗,獲得在我人生面對老年時的洞察力,使我真正對「人」有感覺!

父親住院兩個多禮拜,其實想告訴他的是:「不要再當家庭那片天空,因為那片天空已經出現了隙縫,好好盡情享受我們對你的服侍,直到有一日天空塌下為止,將來我們必在神的國裡相聚。」

參考資料:
1.奧戈斯特斯‧納皮爾(1990)、李瑞玲譯(1999):脆弱的關係-從玫瑰戰爭到親密恆久的婚姻。台北:張老師出版社。

2.海倫‧聶爾寧、張燕譯(1993):美好人生的摯愛與告別。台北:正中出版社。

3.希西家王的故事見聖經列王記下十八章至二十章。

上一篇:父親與我

下一篇:「無力感」手札!

任我行 2006-11-16 15:52:53

當我的母親第一次住院的時候~我像個小女生不斷在病房裡外偷偷哭泣...,我深刻的體會到,當我漸漸長大的時候,我的父母親卻慢慢的衰老了!
這個事實讓我慌亂莫名,我第一次感受到父母親在我生命中的份量,他們有痛,猶如我的心在痛,我沒辦法接受少了他們我將會如何的悲傷,所以我也希望父母親能長長久久跟我在一起~~~!
否則,我的人生就出現裂縫了。

版主回應
是啊,祝福妳父母都有健康的身體! 2006-11-16 17:2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