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筆記:Always幸福的三丁目】幸福要摔跤




Always幸福的三丁目

 

    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日本,經濟與生活仍處在一個蕭條的狀況下,儘管如此,東京鐵塔的興建,仍希望帶給日本民眾一個美好未來的圖像。生活於市井街巷的小民,雖然在物資遠遠不如現今的社會,但人與之間的情感卻顯得更加熟絡,而不見任何陌生。

 

    在《Always幸福的三丁目》一片中,將人的記憶帶回過往的時光,如同台灣早年時的景況。小孩在雜貨店抽尪仔,但常常被老闆欺騙,以至於要抽的大獎,始終不動如山地屹立著。而我小時候,打尪仔標、打彈珠或是以腳踏車代替火車假想來往奔馳台灣各火車站,也是童年時的美好記憶。我家古老黑白的電視,還是有拉門的那種,後來被淘汰之後,變身成了鞋櫃。

 

    戰後的日本,百業待興,每個人都帶著辛酸故事為生活戮力不懈。有懷抱夢想寫小說的雜貨店老闆茶川龍之介(吉岡秀隆飾)、也有開了汽車公司的鈴木則文(堤真一飾)與鈴木太太(藥師丸博子飾)、還有遠從青森到東京打拼的年輕小姐星野六子(堀北真希飾)、更有坎坷人生的石琦浩美(小雪飾),每個人的故事各有不同,但不變的是,大家都為著自己的目標,向前邁開步伐。

 

【人情味】

 

    戰後的台灣,何嘗不是如此,在那物資欠缺的年代裡,只要有人家裡添購電視機,就是街坊鄰里的大事,所有的人都蜂擁而來,一睹神奇的盒子。一點小事,絕逃不過鄰里街坊的議論,不同於現代的是,那時的人們充滿人情味。不像現在的社會,高樓林立,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就是住在對門的鄰居,恐怕也不見得知道名姓。

 

    然而正是那濃濃的人情味,將街坊鄰里凝聚起來,而有一個接一個的幸福故事。鈴木一家對六子無微不至的照顧、有文學家之稱的雜貨店老闆對淳之介的撫育、小孩之間的情義相挺,這些都透露出這些幸福的故事有著濃得化不開的人情味。對現代疏離的社區而言,人情味才是真正的解藥。

 

【人生摔跤論】

 

    當然,我們都無法再重返那樣的年代,而後輩子孫也不太可能想像當時的情景。或許督促我們向前走的動力是,潛藏在內心對目標與幸福的執著。一如文學家持續不斷地創作,儘管只是寫給兒童看的《少年冒險團》小說,心中企望有一天榮獲芥川賞大獎。鈴木先生則是寄希望於未來,儘管現時只是個修車廠,未來必能有機會變成汽車公司,而登上全新的舞台。

 

    看似卑微的夢想,卻牽動著許多人傾其一生,大膽地投資,進行如古羅馬皇帝奧里略所說的「人生摔跤論」。在這位傳奇皇帝的內心深處,有著與眾不同的想法,他認為幸福是需要奮力而得,一如在摔跤場上將對方搏倒,最終獲得勝利。沒有任何人的幸福是輕輕鬆鬆從天上掉下來、不勞而獲的,因此為自己的人生不斷進行摔跤,是必然的過程。

 

    無論是在物資豐富或貧乏時,「人生摔跤論」都一體適用,我們或許不再能體會過往濃得化不開的人情味,但幸福是需要一個人努力而得的,這是跨越時空而不改變的真理。雖然,在這部帶著漫畫氣息的《Always幸福的三丁目》一片中,我們尚未見識到這群人的結局,但他們的精神是敦促我們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