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筆記:購物狂的異想世界】給愛情留下交往的空間




【購物狂的異想世界】
 

    我們現在所身處的世界,不少是透過行銷手法打造出來的,當知名品牌釋放出訊息「買下它,將使你身價百倍,在他人眼裡抬頭挺胸」,很多人就在不知不覺中踏入陷阱,墜落慾望的深淵。於是,一支名牌筆一萬六千元,一個名牌包要價三萬六千元,不少人牙一咬,心一橫,在這刷卡盛行的世界裡,先享受後付款,等到帳單寄到家裡時,那真的是欲哭無淚。如此之痛的教訓,是否就讓人記取經驗,一改前非,真相恐怕是讓人瞠目結舌,隔沒幾天,又有令人心花怒放的名牌,欲擁有而後快,帳單早拋諸腦後,反正可繳最低消費,循環利息應該沒有很多錢吧,結果是涓滴的累積,至終讓人陷入卡奴的枷鎖。

 

    《購物狂的異想世界》描繪了蕾貝卡(Isla Fisher)對於名牌追求的瘋狂熱愛,以致於負債纍纍,工作也黯淡無光。在因緣際會下,以化名綠絲巾女孩為商業雜誌撰寫財經專欄,教人如何理財,擺脫無窮的慾望。然而,真實的她卻是財務控管失當,儘管她的專欄頗受好評,這一切都奠定在謊言的基礎上,而使得蕾貝卡的牛皮隨時會被戳破而身敗名裂。她身旁的好友蘇西(Krysten Ritter)也不斷提醒她要節制與訂定還款計畫,但總是破功。甚至蕾貝卡還差點搞砸好友的婚禮,她的人生因為慾望而遭逢嚴苛的考驗。

 

【掌控力】

 

    有時當我收到商品廣告DM,我也難免跟老婆討論,哪些東西看起來不錯,如果可以的,我會想把它買下來。但往往我一看價錢,總是會退避三舍,後來我漸漸學會,買下這些東西不過是讓人證明自己的掌控力,實際上是人反被這些商品所掌控。看似人能掌控,倒不如說人是慾望的俘虜。

 

    因此,我漸漸學到的是,這個商品我非有不可嗎?以及在我們家裡,透過記帳,控管日常生活開銷,月底結算時,如有支出超過既定的消費額度,下個月就會有所節制,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同時,也盡量不與他人相提並論。當別人使用Iphone手機,我就會看看自己已經有些斑駁的手機,心裡告訴自己,這隻手機雖然外觀不佳,但仍然很實用。於是,我節制個人慾望,不讓它流於失控。

 

【慾望特賣會】

 

    除此之外,蕾貝卡與上司盧克(Hugh Dancy)的互動是影片裡的另一個賣點。原本兩個看不對盤的人,隨著專欄文章的大受歡迎,兩個人的情愫也逐漸升溫。然而,蕾貝卡生活在謊言所堆積而成的愛情,又有負債的問題,使得這段羅曼史一如她的友誼岌岌可危。直到蕾貝卡上節目接受專訪,被催帳員當場提問,戳破她虛假的面具,她才認知到繼續過這樣的生活,只是讓自己的友誼與愛情,不斷被消費,而終至一無所有。她最後痛下決心,將購買得來的名牌品舉辦特賣會,全部出清,用以還款。

 

    蕾貝卡也開始瞭解當她擺脫與信用卡交往後,也才能給愛情留下交往的空間,並去學她想要的才藝。這樣的想法恐怕是許多購物狂之所以遲遲走不出來最主要的因素,他們未曾好好思考過,擺脫慾望的控制,反而可讓自己獲得真自由。相似的情境也可類推至厭食症者、暴食症者、吸毒者,甚至是各類的成癮者,當人能擺脫飲食、毒品的慾望控制,才有新生的可能性。

 

    追根究底而言,這都直指人內心渴望愛與溫暖。一旦看著身上所穿的名牌、我吃的東西、吸的毒品,它們都會短暫提供人所需的愛與溫暖,但在本質上卻充滿致命的吸引力。除非,我們能如蕾貝卡一樣,舉辦慾望特賣會,將不必要的需求清掃一空,使我們內心回歸正常的供需,如此我們才能得到人生中的珍寶。 

    一個人對慾望的掌控力要建築在真實的自己,否則面對這個行銷的世界,商品不斷地推陳出新,那恐怕就會淹沒在無窮無盡的慾望裡,進而壓縮我們對真實愛情的追求,也無法為人生夢想留下可揮灑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