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高EQ的婚姻





【成為情感健康的人】


    
從新聞中得知資深藝人兼主內姐妹劉玉璞因心臟病發撒手人寰,心裡百感交集,頓時記憶一下子拉回十多年前,在某個福音聚會上聆聽劉玉璞的牧師老公在講台上侃侃而談他的見證以及婚姻的美好。但曾幾何時,劉玉璞因罹患憂鬱症,而多次自殺,最後他們夫妻離婚了,甚至劉玉璞過世的時候,孑然一身,並無親人隨侍在旁,這樣的景況,看在許多弟兄姐妹眼裡,真是情何以堪。

 

    從劉玉璞過世後,我看了一些相關的報導,就在想這樣的憾事是否可以不再發生?突然間腦海裡閃過彼得史卡吉羅牧師(Pete Scazzero)的身影與作品,在他膾炙人口的兩本書《建立高EQ的教會》、《培養高EQ的靈命》,彼得牧師不斷地敦促弟兄姐妹成為一個情感健康的人,然後才有可能擁有高品質的婚姻與服事。

 

    就算一個人擁有來自神的呼召,進入天職服事,仍有可能不是個情感健康的人,終至影響服事、靈命,甚至是賠上個人的婚姻生活。彼得牧師就曾有過如此椎心刺骨的體驗,導致他的太太葛麗(Geri)一度要離開自己的先生、教會,甚至離婚的可能性也不排除,這才讓彼得牧師願意停下腳步,察看他們夫妻的婚姻為何走到這般田地。他們經過婚姻輔導、調整生活步伐後,彼得牧師認為首要的關鍵是「我們要成為情感健康的人」,而我個人認為當弟兄姐妹成為情感健康的人後,才能建立高EQ的婚姻。

 

【來自受傷的家庭】

 

    彼得牧師在他的兩本書裡,提到他和妻子都來自受傷的家庭,然後帶著這些傷痕組織了新家庭。婚後的彼得投注相當多的時間於教會服事,但卻忽略了家人的需求,葛麗對此頗為感冒,深覺自己不被照顧與重視,夫妻兩人漸漸形同陌路。對照劉玉璞的婚姻,或許也能有所類比,她自小生在嚴格的家庭環境,曾遭家暴與性侵,雖然接觸基督信仰並與牧師老公結婚,但因服事繁重,又常常聽聞弟兄姐妹的人生故事,以致情緒負荷加重無法排解,甚至罹患憂鬱症而自殺多次。

 

    這似乎說明了一件事,一個人情感健康與否,會決定靈命、教會的發展好壞,甚至是婚姻的品質。解決之道在於藉由回溯過去,誠實地邀請神進入一個人真實內在,斷開過往的痛苦鎖鏈,然後再向前邁開步伐,才能真正形塑一個情感健康的人。而這個過程,往往不是一蹴可幾,而是需要時間的焠鍊與夫妻雙方共同許下承諾,面對自己的過往與未來,才能更進一步建立高EQ的婚姻。

 

【高EQ的婚姻】

 

    一個高EQ的婚姻,包含五個重要特色:(1)自我覺察、(2)自我控制、(3)自我激勵、(4)關係經營、(5)心靈關顧。「自我覺察」意謂著婚姻裡的夫妻都來自受傷的原生家庭,情緒的表達與流露都帶有不健康的口吻,這需要夫妻雙方彼此意識與覺察,可以藉由輔助工具,如「情緒自我檢核日記」(參見下方表格)。「自我控制」則是在夫妻雙方覺察到自己的情緒弱點後,進一步做控管,透過想法的改變、情緒關照與轉化等技巧,將個人負向情緒進行傷害管控。「自我激勵」則是在內心形成關愛父母,於情緒跌落低谷時,給予自己支持與鼓勵。「關係經營」則是以夫妻為核心單位,藉由真誠溝通,維繫彼此的身、心、靈關係。「心靈關顧」則在夫妻關係穩固後,推己及人,關懷與照顧其他弟兄姐妹的婚姻生活。

 

    兼顧這五個重要的特色,高EQ婚姻的建立才有可能具體活化出來。往往許多弟兄姐妹,甚至是包含牧師們的婚姻出現危機,幾乎都是未能先成為一個情感健康的人,也以致於高EQ的婚姻無法建立。在過去,我曾認識一位傳道,每天工作到晚上11點或是12點才回家。經年累月下,他的太太忍受不住,跟他提離婚,要不就是他得離開傳道工作,後來這位傳道決定放下傳道生活以保住婚姻。在我聽聞他的人生故事後,很清楚地就是他未能對付從原生家庭的傷害,以至於錯失成為情感健康的人,更在成為傳道人後,將重心移轉到服事上,使得婚姻生活受到排擠而無法兼顧。最終導致他也失落從神而來的呼召,對於教會的整體服事也是一大損傷。因此,建立高EQ的婚姻絕對不能以一個人對神的服事與工作來予以替代,而是要回歸婚姻最原始的核心----夫妻,否則極可能讓婚姻出現破口。當教會內的弟兄姐妹都能建立高EQ的婚姻,就算經過火一般地考驗後,仍能挺立得住,而非草木、禾稭一燒就灰飛煙滅!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生活點滴」
breitling windrider 2010-07-09 14:36:36

相爱容易相处太难 可能如果想要经营好自己的婚姻 也许EQ往往比IQ更为重要

版主回應
是的,徒有IQ難以經營婚姻,EQ才是關鍵。 2010-07-09 23: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