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12 23:33:18丁介陶/George/說故事的人
也談娘、gay與小孬孬
↑↑↑最近爆紅的莊主秘(圖引自http://news.pchome.com.tw/pictures/ettoday/20071211/photo-20071211114326040100.html)
【性別平等的火藥】
當中正紀念堂與大中至正的牌匾被拆卸下來之後,卻意外引發了一場性別平等的論爭。教育部主秘莊國榮批判馬英九、郝龍斌,一個太娘、一個像gay的說法一出爐,馬上引起大眾的譁然。甚至,沒多久莊主秘還批判馬英九為小孬孬,這些犀厲的言詞聽在大眾的耳裡,不禁覺得教育部這幾年為性別平等教育的把關,似乎一夕破功。
儘管莊主秘認為太娘與像gay的說詞,也是時下年輕人常用的口頭禪,期待外界勿做過多的解讀,這似乎卻也難平息性別平等教育工作者的怒火。這些解釋性的說詞,似乎並不能為主管性別平等的教育部有所美化,反而突顯出主事者的性別刻板印象與迷思。
交大助理教授林志潔並據此為文《很娘?想想玫瑰少年》(見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112007121100140,00.html)投稿於《中國時報》的時論廣場,文中談及2000年時屏東縣高樹國中的葉永鋕同學,在音樂課下課前五分鐘上廁所,但之後卻被人發現陳屍於廁所中。葉永鋕在學校因其個性較為體貼、溫柔與女性化,所以常被男同學譏笑為「很娘」,這也導致他喜歡一個人上廁所,而非像一般男生群體上廁所。正因為如此,當他再次獨自上廁所,意外事件卻發生了。儘管最後法律的判決是葉永鋕因廁所地板溼滑而摔倒致死,校方得負管理不周的責任,但究其源頭,若沒有一個不友善的校園風氣,何以葉永鋕得單獨上廁所。
也因此,近幾年來各級學校針對性別平等的議題大力提倡與宣導。教育部甚至也對校園常見的「阿魯巴行為」規範禁止,這一切的作法,只為了杜絕可能的遺憾。然而,教育部在拆牌匾的過程中,意外地擦槍走火,引爆性別平等的火藥。
【舊時代的觀念】
性別平等顧名思義,除了包含男女兩性間之外,更包含同性戀者間該有的權益都得一併思考與納入。使得各個性別不受歧視與傷害,能夠和諧地在社會中生活、求學、求職,享有平等的地位。
回顧我過去的生活,發現那時的教育並不如現今地注意人該有的權利,每當在學校碰到女性化的男生或男性化的女生,我們都很快地為對方貼上標籤「娘娘腔」、「男人婆」。現在想起,那時不只是年輕歲月的不成熟,更摻雜著社會環境對人的影響與滲透。當一個同學說出「娘娘腔」或「男人婆」的詞句時,除了好玩之外,更是像在桌上畫出「漢界‧楚河」的線,標示出你、我之間非屬同類,進而形成排擠的效應。
活在這樣氛圍的我,形成了對男人與女人既有的樣式,也在戀愛與婚姻的過程中吃足苦頭。再加上原生家庭大染缸將我染了色,看到我父親所維持的形象,更將我定了型,相信所謂的男兒本色該是英雄有淚不輕彈,女人的職責是相夫教子。但隨著社會的轉變,家庭經濟的需要,我母親也步出家庭,為生活打拼。這些變化,開始逐漸扭轉我對性別的看法。
因此養家活口不一定是男人的專利,教養小孩也不一定就該是女人的職責。寫過《7-Evleven奶爸》與《24小時奶爸妻兒寶》的江兒對此有深刻的體驗,他放下了百萬年薪的工作,回家帶小孩四年,留下老婆在職場奮鬥與打拼。江兒以身為「家庭主夫」為榮,不會因此感到自卑或不好意思,因為他是以生命守護者、靈魂工程師自居。(相關報導也可參見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8&f_SUB_ID=1855&f_ART_ID=85456)
日劇《老公當家》與韓劇《不良主婦》帶給男性當家庭煮夫的最佳的示範,儘管做丈夫的都是因為失業而開始回歸家庭,在重新適應之後,也漸漸熟悉起家庭事務與教養小孩的重責大任。然而,戲劇與現實之間仍有一大段距離。某天,我與一位老人家閒聊時,談起他家的兒子,因為失業而當起家庭煮夫時,他非常地不高興說:「一個大男人不好好地找工作,在家搞那些女人家的事,成何體統。」從他的言談間,不難發現,社會中仍有許多人活在舊時代的觀念中而無法跟上性別平等的腳步。
正因為舊時代的觀念還根深蒂固藏於人的內心,當外在一個事件來臨,我們就會脫口而出所謂的「娘」或“gay”,這其實是一種推託之詞。尤其當我在戀愛中,因伴侶要求聞桂花,我心中也解讀為這不是男人會做的事,但後來卻驚覺自己又落入舊時代的思維中。所以不難想像的是,當人仍存有舊時代的觀念,就算他擁有高學歷、位居高官、有顯赫的家世,都難避免性別刻板印象的魔掌。
所幸這幾年工作下來,我逐漸將潛藏於心底的舊時代觀念一一更新,否則要鬧出的笑話更不知道還有多少。隨著老婆懷孕、產下女嬰後,我曾一度思考當家庭煮夫的可能性,幾經考量後,因為我賺的錢多,於是改由老婆請了兩年育嬰假,親自養育小生命。在老婆請育嬰假的過程中,也歷經一番波折,後來才體會到,女人有很多權益被社會或企業給犧牲了。若不是有相關的法律予以保障之,恐怕許多女性仍是沉默的羔羊。
【身體力行與一致性】
當莊主秘接受TVBS新聞主播方念華專訪時,特地指出自己對於馬英九與郝龍斌的說法純為「意象上的比喻」(見http://1-apple.com.tw/apple/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loc=TP&PageType=new&sec_id=5&NewsType=twapple&showdate=20071212&art_id=30064439),但這樣的說詞並不為婦女與性別團體所接受,而堅持要申訴其違反《性別平等教育法》。經此事件擾擾攘攘,我們都該謙卑反省自己內心的性別刻板印象與迷思,因為這種現象絕對不獨存在於高位者,也存在於一般市井小民身上。只是很不湊巧地,教育部的高官因為拆匾事件,引爆此一敏感性的話題,雖然莊主秘願意反省更深的性別平等認知,但卻立下一個不良的示範。
性別平等要真正地實踐出來,不能只停留在一連串的口號與政策制定,更需要的是身體力行與一致性。當我們看到自己不能認同的人,就冠上性別歧視的標籤,就教育的角度而言,是帶來不小的殺傷力。
所以,我們能做的,從自身開始,拒絕以性別歧視的用詞進行人身攻擊。在上者,應樹立個人典範,免得上行下效,成了始作俑者。至於一般市井小民,可依據自己個人角色做出調整,為人父母者應避免在家中灌輸性別歧視觀念給小孩,像是傳統要女孩學習操持家務,為將來的賢妻良母做預備,而男孩則被鼓勵用功讀書,光耀門楣。現今仍有不少的傳統家庭,仍保有重男輕女的偏見,以致於無形中造成性別歧視。另外,當父母面對家中孩子有同性戀傾向時,應以對談取代責罵,讓其有好的身心發展。
在學校環境中,學生應熟稔《性別平等教育法》的基本價值與觀念,不因他人性別特質與己不同就霸凌或欺負對方。相反地,我們應從對方有別於己的特質中學習尊重、包容,認知到在世上的每個人都有其獨特之處。老師也應以身作則,避免運用其權威與地位違反性別平等的精神。至於企業界,應恪遵《兩性工作平等法》的精神與規範,該給女性的生理假、產假、育嬰假,勿一時便宜行事而予以刁難。甚至有的公司並未對同仁進行宣達或設置性騷擾防治的信箱與電話,這都應立即改進。
當我們每個人都從自身開始反省,身體力行性別平等,相信類似此次「娘」、“gay”、「小孬孬」的議題,應不會被引爆開來,成為社會所矚目的焦點,性別歧視自然而然也會銷聲匿跡。
【性別平等的火藥】
當中正紀念堂與大中至正的牌匾被拆卸下來之後,卻意外引發了一場性別平等的論爭。教育部主秘莊國榮批判馬英九、郝龍斌,一個太娘、一個像gay的說法一出爐,馬上引起大眾的譁然。甚至,沒多久莊主秘還批判馬英九為小孬孬,這些犀厲的言詞聽在大眾的耳裡,不禁覺得教育部這幾年為性別平等教育的把關,似乎一夕破功。
儘管莊主秘認為太娘與像gay的說詞,也是時下年輕人常用的口頭禪,期待外界勿做過多的解讀,這似乎卻也難平息性別平等教育工作者的怒火。這些解釋性的說詞,似乎並不能為主管性別平等的教育部有所美化,反而突顯出主事者的性別刻板印象與迷思。
交大助理教授林志潔並據此為文《很娘?想想玫瑰少年》(見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112007121100140,00.html)投稿於《中國時報》的時論廣場,文中談及2000年時屏東縣高樹國中的葉永鋕同學,在音樂課下課前五分鐘上廁所,但之後卻被人發現陳屍於廁所中。葉永鋕在學校因其個性較為體貼、溫柔與女性化,所以常被男同學譏笑為「很娘」,這也導致他喜歡一個人上廁所,而非像一般男生群體上廁所。正因為如此,當他再次獨自上廁所,意外事件卻發生了。儘管最後法律的判決是葉永鋕因廁所地板溼滑而摔倒致死,校方得負管理不周的責任,但究其源頭,若沒有一個不友善的校園風氣,何以葉永鋕得單獨上廁所。
也因此,近幾年來各級學校針對性別平等的議題大力提倡與宣導。教育部甚至也對校園常見的「阿魯巴行為」規範禁止,這一切的作法,只為了杜絕可能的遺憾。然而,教育部在拆牌匾的過程中,意外地擦槍走火,引爆性別平等的火藥。
【舊時代的觀念】
性別平等顧名思義,除了包含男女兩性間之外,更包含同性戀者間該有的權益都得一併思考與納入。使得各個性別不受歧視與傷害,能夠和諧地在社會中生活、求學、求職,享有平等的地位。
回顧我過去的生活,發現那時的教育並不如現今地注意人該有的權利,每當在學校碰到女性化的男生或男性化的女生,我們都很快地為對方貼上標籤「娘娘腔」、「男人婆」。現在想起,那時不只是年輕歲月的不成熟,更摻雜著社會環境對人的影響與滲透。當一個同學說出「娘娘腔」或「男人婆」的詞句時,除了好玩之外,更是像在桌上畫出「漢界‧楚河」的線,標示出你、我之間非屬同類,進而形成排擠的效應。
活在這樣氛圍的我,形成了對男人與女人既有的樣式,也在戀愛與婚姻的過程中吃足苦頭。再加上原生家庭大染缸將我染了色,看到我父親所維持的形象,更將我定了型,相信所謂的男兒本色該是英雄有淚不輕彈,女人的職責是相夫教子。但隨著社會的轉變,家庭經濟的需要,我母親也步出家庭,為生活打拼。這些變化,開始逐漸扭轉我對性別的看法。
因此養家活口不一定是男人的專利,教養小孩也不一定就該是女人的職責。寫過《7-Evleven奶爸》與《24小時奶爸妻兒寶》的江兒對此有深刻的體驗,他放下了百萬年薪的工作,回家帶小孩四年,留下老婆在職場奮鬥與打拼。江兒以身為「家庭主夫」為榮,不會因此感到自卑或不好意思,因為他是以生命守護者、靈魂工程師自居。(相關報導也可參見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8&f_SUB_ID=1855&f_ART_ID=85456)
日劇《老公當家》與韓劇《不良主婦》帶給男性當家庭煮夫的最佳的示範,儘管做丈夫的都是因為失業而開始回歸家庭,在重新適應之後,也漸漸熟悉起家庭事務與教養小孩的重責大任。然而,戲劇與現實之間仍有一大段距離。某天,我與一位老人家閒聊時,談起他家的兒子,因為失業而當起家庭煮夫時,他非常地不高興說:「一個大男人不好好地找工作,在家搞那些女人家的事,成何體統。」從他的言談間,不難發現,社會中仍有許多人活在舊時代的觀念中而無法跟上性別平等的腳步。
正因為舊時代的觀念還根深蒂固藏於人的內心,當外在一個事件來臨,我們就會脫口而出所謂的「娘」或“gay”,這其實是一種推託之詞。尤其當我在戀愛中,因伴侶要求聞桂花,我心中也解讀為這不是男人會做的事,但後來卻驚覺自己又落入舊時代的思維中。所以不難想像的是,當人仍存有舊時代的觀念,就算他擁有高學歷、位居高官、有顯赫的家世,都難避免性別刻板印象的魔掌。
所幸這幾年工作下來,我逐漸將潛藏於心底的舊時代觀念一一更新,否則要鬧出的笑話更不知道還有多少。隨著老婆懷孕、產下女嬰後,我曾一度思考當家庭煮夫的可能性,幾經考量後,因為我賺的錢多,於是改由老婆請了兩年育嬰假,親自養育小生命。在老婆請育嬰假的過程中,也歷經一番波折,後來才體會到,女人有很多權益被社會或企業給犧牲了。若不是有相關的法律予以保障之,恐怕許多女性仍是沉默的羔羊。
【身體力行與一致性】
當莊主秘接受TVBS新聞主播方念華專訪時,特地指出自己對於馬英九與郝龍斌的說法純為「意象上的比喻」(見http://1-apple.com.tw/apple/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loc=TP&PageType=new&sec_id=5&NewsType=twapple&showdate=20071212&art_id=30064439),但這樣的說詞並不為婦女與性別團體所接受,而堅持要申訴其違反《性別平等教育法》。經此事件擾擾攘攘,我們都該謙卑反省自己內心的性別刻板印象與迷思,因為這種現象絕對不獨存在於高位者,也存在於一般市井小民身上。只是很不湊巧地,教育部的高官因為拆匾事件,引爆此一敏感性的話題,雖然莊主秘願意反省更深的性別平等認知,但卻立下一個不良的示範。
性別平等要真正地實踐出來,不能只停留在一連串的口號與政策制定,更需要的是身體力行與一致性。當我們看到自己不能認同的人,就冠上性別歧視的標籤,就教育的角度而言,是帶來不小的殺傷力。
所以,我們能做的,從自身開始,拒絕以性別歧視的用詞進行人身攻擊。在上者,應樹立個人典範,免得上行下效,成了始作俑者。至於一般市井小民,可依據自己個人角色做出調整,為人父母者應避免在家中灌輸性別歧視觀念給小孩,像是傳統要女孩學習操持家務,為將來的賢妻良母做預備,而男孩則被鼓勵用功讀書,光耀門楣。現今仍有不少的傳統家庭,仍保有重男輕女的偏見,以致於無形中造成性別歧視。另外,當父母面對家中孩子有同性戀傾向時,應以對談取代責罵,讓其有好的身心發展。
在學校環境中,學生應熟稔《性別平等教育法》的基本價值與觀念,不因他人性別特質與己不同就霸凌或欺負對方。相反地,我們應從對方有別於己的特質中學習尊重、包容,認知到在世上的每個人都有其獨特之處。老師也應以身作則,避免運用其權威與地位違反性別平等的精神。至於企業界,應恪遵《兩性工作平等法》的精神與規範,該給女性的生理假、產假、育嬰假,勿一時便宜行事而予以刁難。甚至有的公司並未對同仁進行宣達或設置性騷擾防治的信箱與電話,這都應立即改進。
當我們每個人都從自身開始反省,身體力行性別平等,相信類似此次「娘」、“gay”、「小孬孬」的議題,應不會被引爆開來,成為社會所矚目的焦點,性別歧視自然而然也會銷聲匿跡。
↑↑↑【附錄】莊國榮語錄,引自97/03/17《聯合報》,莊主秘的失言風波,爲總統大選加油添醋。
上一篇:從紙片人看美麗的迷思
下一篇:從電影《色戒》看人生性、愛
任我行
2007-12-14 06:33:05
最近真是傷透了腦筋,或者應該說已經傷透透腦筋很久了!
拆一個匾可以猜出咱們的教育體制究竟是怎麼樣的構造,一個罄竹難書的教育部長已經夠讓人心痛了,又殺出來一個沒有口德言不及義主任秘書,我都不知道我們的下一代在這些人的帶頭教育下,怎麼和世界接軌?怎麼會有競爭力呢?
如果有的話,大概就是比說髒話的兢爭力吧,嘆!
版主回應
哈,小行一針見血,說髒話的競爭力,台灣人不會輸啦。教育部光是三隻小豬,就可以圓了半天,現在再來個莊主秘,還是留德的,天曉得,我們國家的教育往哪裡走!
2007-12-16 00:35:34
我一直以為,到了自己的年紀,看誰都是一樣,不會覺得有誰好看難看,都能接受,但總算看到一張讓我無法接受的臉,只要電視裏有他的臉出現,我一定轉台,我完全沒有辦法接受這樣一張臉,其原因也許並非他真的醜,但也不無關聯.
清朝的時候有個劉鑼鍋,位居宰相,人人都說他醜,可是他有真才實學,在那個以長相為選才重要條件的年代,他是一個楷模,現在已經沒有如此美醜界線,卻還是要開句玩笑話:"醜人多做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