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紙片人看美麗的迷思

↑21歲巴西名模賴絲頓



【紙片人】

在電影《穿著Prada的惡魔》裡,主管米蘭達與應徵Runway雜誌第二助理的安德莉亞有一段經典的對話:「我想給這個聰明又胖的女孩一個機會。」看過電影的人都知道,米蘭達之前連用兩個助理,都無法將工作做好,於是她想冒一次險,讓安德莉亞這個胖女孩可以證明自己的價值。但這句話卻洩漏了時尚圈流行已久對美麗錯謬的迷思,他們是以紙片人撐起這美麗的世界,光看電影裡安德莉亞的同事紛紛對其抱以不屑的眼神就可知道,當時尚圈的女孩穿上6號(M)衣服,就顯得過胖,最好是穿上4號(S)或2號(XS)的衣服。

只見安德莉亞遭受職場不友善的氣氛折磨下,開始向這些時尚圈的紙片人看齊,雖不是一下子扭轉其他同事及老闆對她的看法,但安德莉亞也慢慢地融入其中。然而以瘦傷身的美麗哲學,仍是時尚圈所奉行的最高指導原則。尤其當安德莉亞稱讚第一助理愛蜜莉時:「妳看起來真瘦。」愛蜜莉的神情欣喜若狂,除了她已經節食好一段時間外,還加上再得個腸胃炎就更好了。因此,時尚圈對美麗的定義有別於一般大眾。他們需要的是零碼模特兒,可以穿進設計師所設計出的任何款式衣服,因此2號(XS)比4號(S)好,4號(S)又比6號(M)來得好。

當以瘦傷身的哲學持續在時尚圈橫行,其後果則是有人將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去年,21歲巴西名模賴絲頓(Ana Carolina Reston, 1985-2006)因厭食症的併發症身亡。賴絲頓長期節食,只以蘋果與番茄裹腹,雖然她身高172公分,但體重卻僅只40公斤,BMI值為13.5。在此之前,更有22歲烏拉圭名模拉莫絲(Luisel Ramos, 1984-2006),也因厭食導致在走秀時心臟衰竭而亡。拉莫絲的身高175公分,體重44公斤,BMI值為14.4。名模之死,引發了時尚圈的風暴,馬德里甚至禁止BMI值低於18的模特兒參加頂尖時裝秀。

最近的米蘭時裝展,Prada第三代掌門人繆西亞‧普拉達(Miuccia Prada)親自挑選出胸圍34穿8號衣服的荷蘭模特兒拉蕾‧史東(Lara Stone)走秀,似乎也在為整個時尚圈投下一個震撼彈,讓紙片人不再為了瘦與美麗而失去自己的生命。

不過,短期之間,時尚圈的眾多名模應該難以揚棄紙片人的身材,畢竟這是時尚圈積習已久的氛圍。而台灣凱渥的發言人江怡蓉對媒體表示:「紙片人這件事情,並沒有影響整個時尚圈或是整個設計師對於挑選模特兒的標準會不會降下來,目前來講,不會有太大的一個改變,如果要按照那樣子的比例來算的話,真的個個(模特兒)都是胖子了。」

【厭食、時尚、美麗】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對BMI值的界定,正常值介於18.5至24.99之間。過輕則有三個分類:輕微瘦(17.00-18.49)、中等瘦(16.00-16.99)、嚴重瘦(<16.00)。對照之前因厭食而死的模特兒,都遠低於16.00的標準,可以想見其身體機能早已不堪負荷,甚至是連同月經都已不再出現。而這些模特兒可以對美如此執著,在其腦海裡有著根深蒂固的想法:如果我不瘦下來,別人會比我更瘦,我的地位將會不保;當我再瘦一點,我就會更美麗。

當模特兒因厭食而進一步演變成神經性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其可能的狀況會是:拒絕維持正常體重、對變胖有極度的恐懼感、個人自我形象低落、月經消失、完美主義傾向強烈。

在時尚圈的模特兒,如果持續相信必須以瘦身做為美麗唯一的方式,就會引發模特兒們的焦慮。如果不瘦,就穿不下設計師所設計的衣服,那就會被其他人所嘲笑:「那個胖女孩,居然穿不下設計師所設計的衣服!」這樣的焦慮會如影隨形跟著,加上對於個人身材、體重有著既定完美的標準,因此憂鬱的情緒也會隨之而來。當瘦不下來,自責與罪惡感風湧而出,一旦達到既定的瘦身標準,喜悅之情就如同《穿著Prada的惡魔》裡的愛蜜莉。

從時尚圈而來的影響力,其實不容小覷。在台灣,許多強調時尚與美麗的節目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有伊能靜主持的《美麗藝能界》、藍心湄的《女人我最大》、陳思璇的《伊林的秘密花園》等。由媒體傳送出的美麗邊際效應,像是牛爾的化妝品隨之大賣、Kevin老師的人氣知名度水漲船高、伊能靜與藍心湄也博得美麗教主之稱,藍心湄更順勢推出《女人我最大》雜誌。

消費者看了節目之後,就算沒有如同模特兒的厭食瘦身,但對美麗的執著也會不惶多讓。我也在此潮流中,伴著太太,看著這諸多美麗的節目,進入時尚的領域。如果要將自己打扮的體面,從頭到腳所需要的髮型、服飾、配件、鞋子、化妝品、皮包,林林總總加起來,將是筆不小的開銷。

這正應驗一句話:「女人25歲前的美麗由上帝負責,25歲後則由自己負責。」甚至是:「這世上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美麗不只是時尚圈的流行,彷彿成了全民運動。在某個電視節目中,曾經聽聞一個小六女生為了瘦身,她塗抹芥末於自己的身上,再包上保鮮膜,然後穿衣上學,其目的是為了擺脫身上的肥肉,好讓自己看起來更美麗。從美麗而衍伸出的瘦身、減肥偏方也隨之而出,不僅傷身,更是金錢的損失。更甚者,將美麗延伸至女乳修飾、乳暈與陰唇漂白成粉紅色。3C購物女王斯容更遠赴韓國削骨整形,當別人批評她整形失敗時,因而情緒激動落淚,顯見她對美的執著以及渴望他人的肯定。

【接納自我是美麗的開端】

根據多芬自信基金會針對全球及亞洲共20個國家的《美麗白皮書》調查,發現台灣的小女生(11-17歲),因從小接受父母及老師對美麗的刻板觀念,普遍對外表缺乏自信。甚至11-14歲的女孩表示,美麗與否會進一步影響自己的人際關係、學校成績及老師的好感度。近5成的女孩討厭自己,4成的女孩希望透過整形改變自己,2%的女孩已實際整形過。對美的執著,不獨是大人的專利,而是連同發展中的孩子也亦步亦趨地跟隨。

因此美麗的焦點不該只有瘦、名牌、時尚才是唯一的看法,而是該將個人的自信,不同身材、體重的女性納入,才能建構出美麗的多元概念。德國婦運教母愛莉絲‧史瓦澤(Alice Schwarzer)則表示女人可以揚棄當男人的芭比娃娃,不再扭曲個人的自我形象,臣服於男人之下。她進一步道出揚棄自我的女人雖可一時吸引男人,但時間一久,男人也會覺得這樣的女人無趣,不能使其進步。

所以接納自我是美麗的開端,認知到自己的美是可以透過個人談吐表達出來,甚至是確認自己生活在這世界上有其價值,無需倚靠外在的妝扮,也能展露自己的美。父母與師長居中可扮演的角色,則是協助自己的孩子認知到美麗沒有單一標準,做真實的自己遠比做美麗的奴隸來得重要。就算身材如同電影《BJ單身日記》裡的BJ又何妨,最後她仍然在愛情的世界裡成了贏家。而馬克大律師對BJ所說的話亦可成為我們效法的典範:「我喜歡妳,原本的妳!」(“I love you the way you are.”)
↑荷蘭模特兒拉蕾‧史東
原.始.人 2008-04-08 10:48:28

很棒的文章 有很多省思

這社會 太過与不及 有時真的需要拿捏的準

相信簡單的保養 適度的養身健身是大家都可以追求的

然而選擇做最真的自己 充實內裡 將會從內在美到外在

ECHO^^

版主回應
謝謝,我們的社會對女性的美還是潛藏著嚴苛的標準。在伸展台上的女性尤其難以抗拒此類美的標籤,要能做最真的自己,就得不倚賴別人的眼光來看自己。 2008-04-08 11:13:57
胖女生 2008-01-10 22:52:23

當紙片人的美人們很辛苦吧...
都餓肚子..
美好的食物都不能吃.....

版主回應
的確,做人還是做自己最好! 2008-01-14 11:09:24
大M , 2007-11-11 10:57:49

“I love you the way you are.”
真是一句深得人心的話

版主回應
是的,那時看到這句台詞,頗為震撼,只是許多人很難會。 2008-01-10 23: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