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訊息}漢墓 劉勝 中山靖王 {金縷玉衣}(2千多片)
古代凡是被于身体的,都叫"衣";裤子叫"胫衣",袜子叫"足衣",为死者盖在脸上的叫"面衣"。"玉衣"是指包裹全身从头到脚每一个部位的衣罩,其外观与真人的体形相同,专为罩尸之用。古籍中常称为"玉匣",又作"玉押"、"玉甲"。
|
|
|
|
|
|
| |
玉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東周時的「綴玉面幕」和「綴玉衣服」。漢代的玉衣是皇帝和諸侯王特有的一種葬服,目的是使埋葬地下的屍體永保不朽。玉衣分金縷、銀縷和銅縷三種,其使用有嚴格的規定:皇帝用金縷玉衣,諸侯王和列侯用銀縷玉衣,大貴人、長公主用銅縷玉衣。所有玉衣由少府統一製造,不得僭越等級。但西漢諸侯無視朝廷,大多使用金縷玉衣。滿城漢墓中共出土兩件金縷玉衣,均保存完整。
玉衣外形和人形一致,由頭部、上衣、褲筒、手套和鞋五部分組成。頭部由臉蓋和頭罩構成,上衣由前片、後片和左右袖筒組成。臉蓋上刻畫眼、鼻、嘴形,胸背部寬闊,臀腹部鼓突。由數以千計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玉片拼成,用大量金絲線加以編綴。
次出土的保存完整的玉衣,也是有準確年代可考的最早的玉衣,為研究漢代的喪葬制度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其中劉勝的玉衣較為肥大,全長1.88米,由2,498片玉片組成,所用金線約1,100克,做工極為精細。玉片成衣後,對縫嚴密,表面平整,顏色協調,表現出當時工匠高超的技藝及貴族奢華的生活。竇綰的玉衣略比劉勝的瘦小,全長1.72米,由2,160片拼成,用金絲約600克。結構基本相同,只有上衣前、後片的編綴方法略有差別。據估計,要生產這樣一套金縷玉衣,需要花費一個熟練工人大約10年的時間。
這兩套金縷玉衣是中山靖王墓中最為轟動的發現。它們是中國第一次出土的保存完整的玉衣,也是有準確年代可考的最早的玉衣,為研究漢代的喪葬制度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