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5-08 19:22:23燕子

「情緒」才是殺死倪敏然的真正元兇

  愛情一向是文人歌誦的對象,越是被歌誦的愛情,越是最糾纏難解的愛情。人類那麼渴望愛情,卻又對愛情設下那麼多的限制,但是若沒有這些限制,愛情又怎會在人類的心中顯得那麼可貴?

  倪敏然生命中的三個女人都以真心真性情相對待,但是卻也因為都是真心、真性情,所以那麼令他難割捨。因為難割捨,所以以死逃避選擇。「死」對倪敏然而言,顯然比在兩個女人當中作選擇要輕鬆多了。

  張帝說得好:倪敏然的死只能歸罪於他自己的好強個性。他希望一切都是依照他的想像去發展,而偏偏李夏兩個女人都寧願選擇放棄他也不願配合他的期待。好強的他不願意背棄任何人,卻更無法承受自己的愛不被接受。

  他認為只要順著他的安排,三個人便都能圓滿;偏偏兩個女人都一反過去的順服,拒絕了他的安排;對不起妻兒的內疚、掌控不了新歡的挫折、美好前景即將成空的恐懼,糾結成他無法面對的煩躁情緒;偏偏在最需要有人排解煩躁的時候,對外溝通的手機都被家人沒收了,鬱悶的情緒於是帶著他一步一步走向死亡。
  
  兩位受害者為何不願配合他的期待?是因為已經不再愛他了嗎?那又為何在他死後如此哀痛欲絕?三角戀情一定得演得如此悽絕嗎?如果都是真愛,有什麼是不能接受的?

  如果沒有「情緒」這個東西,三個人不能好好談嗎?如果沒有「情緒」這個東西,倪敏然會選擇死亡嗎?「情緒」才是殺死倪敏然的真正元兇!

  倪敏然敵不過自己掌控不了愛情的鬰悶情緒、夏禕敵不過自己爭取不到幸福的怨恨情緒、李麗華敵不過自己被背叛的無奈情緒、倪敏然的親友敵不過幫不了倪夏孽緣的無力情緒…理性討論的空間與可能於是被逐步擠迫成不可能。

  其實,真的是不可能嗎?如果沒有「情緒」的干擾,三個人不能坦誠的把自己的脆弱攤開來互相討論嗎?有誰真的希望對方受傷?但是保護自己總沒錯吧?不理性討論怎能找到既能保護自己又不傷對方的方法?

  越害怕失去的,常常失去得越多也越快。「情緒」才是最大的殺手!

附註:

一、據接受倪敏然委託處理倪夏戀情的李典勇導演說:

1.李麗華知道倪夏戀情,要求離婚;倪不願意。

2.倪要求與夏分手但仍繼續合作關係,夏不同意。(夏認為要分就要分得徹底,既然分了就不想再見到他)

3.倪不死心,仍三番兩次到夏家企圖說服夏接受,但夏仍堅持無法接受。

二、據張帝的分析:

1.倪與夏的合作舞台劇—「大宅,門都沒有」,是倪寄望可以再創演藝高峰的得意之作,而這份得意來自於倪夏的合作,如果沒有倪夏合作,就等於沒有「大宅門都沒有」。

2.倪因為愛李與兒女,所以不能接受李離婚的要求。又因為愛夏(更或許是愛「大宅門都沒有」),所以不能接受夏不再合作的要求。

3.夏因為愛倪,所以希望爭取與倪在一起的合法性,而倪決定分手,她雖然感到受傷,但仍願成全他的選擇,可是自認為無法承受分手後還要繼續合作的感情煎熬,所以不能接受倪分手但保持合作關係的要求。

4.倪多次請友人(李典勇)出面跟夏協調,李認為已經完成所託(夏同意分手),但倪認為李所協調的結果不是他想要的結果,所以親自再向夏溝通,但夏始終不為所動。

5.依賴掌聲取得自信的倪,無法接受兩個自己最愛的女人都不再願意接受自己的愛的事實,更害怕自己最得意的舞台劇無法得到最好的表現(那是他照顧夏的最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