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4-17 19:40:4633
失落的一角
是否覺得這畫面挺眼熟的?
過去的版本習慣將這個故事用來演繹愛情,早從古希臘時代就流行的說法──男女本是殘缺的圓,到這世上來尋找契合的另一半,如此才能完美,才是幸福。
如今的版本跳脫了愛情與幸福的框架,討論的重心放在「缺陷」與「滿足」,從自我追尋中探索生命意義。於是,我們看到的不單是生來的殘缺,更注意到在追尋圓滿的過程中所經歷與遭遇的一切,甚至到最後還是過程勝於結果。
新版的末了有一些體認──體認到生命中的缺口,彷若我們背上的一根刺,
時時提醒我們謙卑,要懂得憐恤──很屬靈的一種說法。其實如果世俗一點,徐志摩用的字眼是這樣的:「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未嘗不能這麼說:前半段用來看待過去的版本;後半闕則代表新版的詮釋。
最讓我在意的是簡報檔中某張slide這麼說:「我不是你失落的一角。我不是誰的一角。我是自己的一角。就算我是誰失落的一角,相信也不會是你的。」有些時候真的不該太以【我】為出發點來看事情,在對方眼裡,他又何嘗不是另一個【我】呢!
原文出自世界繪本特選 TOP100名著
作者: Shel Silverstein 謝爾.希爾弗斯坦
書名: The Missing Piece 失落的一角
譯者: 林良
出版: 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過去的版本習慣將這個故事用來演繹愛情,早從古希臘時代就流行的說法──男女本是殘缺的圓,到這世上來尋找契合的另一半,如此才能完美,才是幸福。
如今的版本跳脫了愛情與幸福的框架,討論的重心放在「缺陷」與「滿足」,從自我追尋中探索生命意義。於是,我們看到的不單是生來的殘缺,更注意到在追尋圓滿的過程中所經歷與遭遇的一切,甚至到最後還是過程勝於結果。
新版的末了有一些體認──體認到生命中的缺口,彷若我們背上的一根刺,
時時提醒我們謙卑,要懂得憐恤──很屬靈的一種說法。其實如果世俗一點,徐志摩用的字眼是這樣的:「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未嘗不能這麼說:前半段用來看待過去的版本;後半闕則代表新版的詮釋。
最讓我在意的是簡報檔中某張slide這麼說:「我不是你失落的一角。我不是誰的一角。我是自己的一角。就算我是誰失落的一角,相信也不會是你的。」有些時候真的不該太以【我】為出發點來看事情,在對方眼裡,他又何嘗不是另一個【我】呢!
原文出自世界繪本特選 TOP100名著
作者: Shel Silverstein 謝爾.希爾弗斯坦
書名: The Missing Piece 失落的一角
譯者: 林良
出版: 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路人甲
2007-01-07 12:49:41
其實最後一段 細看還是以【我】為出發點來看事情
是不是失落的一角 是又如何 不是又如何
to 位子:
前兩天,學弟去採訪一所佛教小學,當時他們也正在讀這本書。這本小書,裡頭的文字不多,可是不同時候重新去讀它,每個人都可以有一些不同的新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