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12 21:36:27睿媽

崑曲博物館

 

       週六早晨起床,地上微濕,天空雲層很低,但沒有下雨,為了幫朋友拿訂婚用的訂做旗袍,帶著相機搭公車出門。從公司宿舍到獅山路百合花公寓轉車到樂橋下車,走到宮巷拿衣服,老闆娘卻說還沒做好,過一小時再來,看看時間應該趕得上平江路崑曲博物館的公益演出,在旁邊買了戰鬥雞排和玫瑰鹽蓋奶紅茶,打算散步過去,沒想到,剛買好食物,竟然下起暴雨,淋得褲管都濕答答的,有點不舒服。

 

       走到崑曲博物館,發現週日才有公益演出,本週劇目有思凡和上海崑劇團的當家小生肖向平主演的長生殿,可是本週日偏偏要加班上線投產,沒辦法去看戲,除了牡丹亭之外,也很想看思凡,結果又擦身而過,真是悶死人也。

 

       既然沒戲可看,都走來了,乾脆好好觀察崑曲博物館吧!走到外頭,站在古戲台前,偌大的庭園裡只有我一個人,抬頭仰望空蕩蕩的戲台,赫然發現戲台屋頂的垂花蟠龍石雕倒立戲珠的造型頗特殊,活潑躍動彷彿正翱翔天際,以前怎麼沒發現?

 

       根據台灣大百科裡的敘述:藻井是中國建築裡特有的天花板結構及裝飾手法,通常選在天花板最顯眼的位置,由四周不斷向中心懸挑內縮的斗栱,交織成網狀的傘蓋型頂棚,由下往上看,深邃如井,所以稱為『藻井』,也是建築師傅展現功力之處。這古戲台好玩的地方在於它的藻井結構是旋轉蜿蜒到頂的,跟一般平行排列的方式不同。

 

       網路上說,處江蘇省蘇州的桃花塢年畫,始於明代,盛於清代。其繪畫風格影響了上海、蘇杭、揚州等多個地區。桃花塢年畫雕刻細膩,做工精美,以戲曲故事、古典小說和本地生活習俗為主要題材。在色彩上喜使用蘇木紅、槐黃等植物色,既具鮮明對比的效果,又令人感覺柔和典雅。到了清代晚期,桃花塢年畫在技法上,更吸收了西洋畫的明暗結構和一點透視畫法,使年畫更具「寫實」效果。

 

       下大雨的關係,崑曲博物館內沒什麼人,正好可以慢慢照相。逛著逛著,在屏風後面,發現這幅從天花板垂降而下的老刺繡,絲線被勾毛了,顏色也褪了,卻很有味道。

 

       現在讀的都是印刷本,大概很少人看過原來崑曲劇本是這樣子的吧?特地拍了牡丹亭的手抄劇本,『皂羅袍』是曲牌名,底下才是唱詞,唱詞右邊應該是拍子或是音調高低吧?

 

       還有各地戲台模型,形制各不相同,也很有意思。

 

       另一個展廳掛滿著名戲曲人物畫家高馬得一生的崑曲戲文畫精品,簡單幾筆水墨,傳神的表達出戲曲的精華。多虧了下雨沒地方去,只好在博物館內把館藏看仔細,也算是另一種收穫啦!

上一篇:山塘街(二)

下一篇:煙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