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20 22:15:42葉子

鉅亨看世界-北海冰風暴

鉅亨網
2008 / 04 / 18 星期五 18:00
冰島這個小國的人口僅31萬3000人,過去長期以高水準的生活品質傲視全世界,最近幾年則成為歐洲發展最快速的經濟體,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調查平均富裕排行榜第六名。但全球化,讓這個僻處北國的島嶼捲入全球性金融危機中,成為首波罹患重感冒的地區。

這個國家近期的經濟處境,倍受國際媒體關注。德國媒體《Der Spiegel (明鏡周刊)》報導,該國貨幣克朗受全球經濟拖累,面臨艱困危機,金融體系險些無法招架各國避險基金的大舉進攻,冰島政府正在想辦法驅逐這些不速之客。

英國《衛報》認為冰島是「金融煤礦坑中指標性的金絲雀」,美國《紐約時報》則犀利地以「缺乏動力的小發電機」評述冰島的近況,該報更表示,冰島長期的經濟繁榮恐怕要暫時破產了。

冰島是極地之島,過去賴以為生的經濟支柱是漁業,首都雷克雅維克充滿豐沛的溫泉地熱,汙染程度極低;人類居住在冰島的歷史起源甚早,這個國家的識字率全球之冠,而冰島人是最懂得善用地熱能源的民族。

這些頭銜都很不錯,但冰島人最近有個消受不起的頭銜:全球就屬冰島在最近金融危機中受創最深。冰島克朗目前貶值到前所未見的水準、全國通膨居高不下,央行為對抗通膨上調利率到 15.5%,舉世之冠,更糟的是冰島恐陷1992年以來首次經濟衰退。

全球金融風暴陰影籠罩下,更加深冰島面臨金融風暴之恐懼。2008年起,冰島克朗兌歐元已經大貶 22%。冰島銀行的外國貸款信用違約率大增、信貸保險金快速提高。另外,通貨膨脹率接近9%,冰島股市全面下跌, OMX股價指數急挫25%。

前任總理、現任冰島央行總裁 David Oddsson對他口中「不擇手段的國際投資客」感到非常慍怒,認為這些人的投機操作將摧毀冰島金融體系。現任總理Geir Haarde 也懷疑避險基金由意圖謀取暴利的經理人操控,是顛覆冰島的罪魁禍首。

據報導,冰島總理 Geir Haarde力圖避免避險基金從中獲益,宣布開始以政府之力進行突襲反抗,不過,政策的制訂到目前為止還不明確,他只表示,針對國際投機客,「這將是個驚喜的獵熊陷阱」。

但《Der Spiegel (明鏡周刊)》認為,冰島政府得先避免自家金融企業先踩到這個「大驚喜」。

實際上,這個分析師稱為「北大西洋版貝爾斯登事件」的金融危機跟購買美國次貸投資商品幾乎沒有關係。相反的,冰島金融業者還很聰明的避開了相關地雷投資。

真正的原因是冰島三大主要銀行 Kaupthing、 Glitnir與Landsbanki近幾年來開始涉足跨國投機的套利交易:從利率超低的外國(例如日本)、或國際投資客手上借出資金,再投入收益豐厚的債市(例如超過9%的冰島政府公債)。如此使得冰島非常倚賴外資。

而這種套利交易被戲稱為「鱈魚債券(cod bonds)」,原因是鱈魚與冰島經濟發展有密切關係,出口鱈魚給歐洲國家是冰島過去的經濟支柱。

這類交易在金融危機發生前相當活躍,但之後全球金融問題爆發,信貸緊縮、信貸保險金提高,流通性降低,鱈魚債券就此倒地不起。也就是說,美國次級房貸風暴觸發的信貸和流動性問題,擴散後引爆冰島金融危機。

但在此同時,冰島銀行家持續投機取巧地與該國貨幣對賭。銀行為了減少大筆外幣債務可能造成的損失,就將手上冰島克朗在複雜期貨交易中出售,獲取利潤,結果如法炮製的幾十億克朗交易把這個小國的貨幣供搞得天翻地覆。從2004年起,外國債務大幅膨脹 4倍之多。

冰島克朗波動的利率非常吸引避險基金。由於避險基金判斷冰島銀行無法支付外幣債務,所以採取國際投機市場行之有年的「信用違約交換(credit default swaps)」契約。這是種常見的信用衍生商品,買方定期支付費用給賣方,如果信用事件發生,賣方有義務承擔約定標的的信用風險,支付買方約定金額。

全球有超過45兆美元資金的信用保險產品市場,投資大鱷索羅斯曾經警告,「這是金融市場完全不受約束的未爆彈」。

《紐約時報》直言,對外國投資人來說,冰島敗在經濟已經過熱,銀行全面出現信用危機、甚至整個國家的金融體系有崩潰風險。

金融業正是冰島從窮困小國翻身躍起的重要產業,佔該國 GDP的 10%,這幾年冰島三大銀行隨著擴張的腳步遠征北歐斯堪地半島以及英國,甚至在中國開設分行。

可是現在市場卻一片看壞聲浪,認為政府給予銀行緊急援助相當迫切。標普評等最近指出,冰島銀行業的問題可能讓這波衰退比想像中更長且深。

許多冰島人認為,不懷好心的避險基金故意四處散播惡意謠言,希望能從岌岌可危的冰島銀行體系中漁翁得利。有些基金甚至賣空克朗與冰島股票,押寶未來克朗與股市會一蹶不振。

但身為島國一員的 Fitch信用評等公司資深主管Paul Rawkins坦言,目前這些銀行家們的確需要政府援助,問題恐怕是冰島政府付不了這筆錢。雖然央行準備了25億美元的儲備金,該國政府至今未鬆口表態如何進行援助。

至今仍有樂觀派的人認為,冰島經濟成長或許過熱,但國內仍有龐大的預算盈餘,低廉的天然氣資源和煉鋁業支撐,這個國家不需要太擔憂。冰島大學政治理論教授、同時也是冰島央行委員會成員的Hannes Holmsteinn Gissurarson 在《華爾街日報》專欄上寫到,「我那北方母國的擔憂似乎有些過頭了」。

倫敦商學院的經濟學家London Business School日前也出版一份樂觀的報告,文中指出冰島的銀行將會反彈復原,此外該國的經常帳赤字也可以靠煉鋁業的獲利來彌補。他在報告中未質疑冰島經濟是否過熱,或該國經濟是否拉回修正。

事實上, 8年前冰島的投資開始蓬勃、銀行私有化,為這個國家帶來27億美元的經常帳赤字,佔去年該國經濟總產量的 16%,相比之下美國只有5.3%。

冰島大銀行Landsbanki的研究主任Bjorn R. Gudmundsson表示,目前對冰島銀行違約上升的討論太過荒謬,他說:「我們不可能違約的」。

政府官員卻沒有這麼樂觀,目前打算籌措更多資金挹注央行預作緊急準備金,此外也預估未來經濟成長率會向下修正0.9%,雖然去年成長了3.8%。冰島央行則更悲觀,認為這波效應將一路衝擊到2010年。

儘管有少部分人看冰島是樂觀以對,但冰島貨幣克朗的匯率垂頭喪氣。冰島銀行將利率抬升到兩位數,企圖提振市場信心,市場人士預估,冰島利率或許會攀上 20%,而冰島央行可能會進一步直接介入市場,繼續購買克朗。貨幣急貶導致進口物價攀升,現在一盒進口冰淇淋就要價10美元。

全球化時代想控制海外資金的流動相當不容易,倫敦Dresdner Kleinwort公司分析師 Raffaella Tenconi認為,目前情況暫時穩定下來,但長期的問題恐怕會加重。

他同時預測,未來冰島不是被迫進行國內銀行體系的改革,就是冰島必須決定放棄自己的貨幣,改採更穩定的歐元。「如果銀行金融體系發生危機,而央行又不斷印鈔票,那麼冰島克朗恐怕沒辦法再繼續用下去了。」

(林佳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