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26 13:17:10ANGEL100%

在COACH,看見品牌新風潮...(左)


這是一個缺乏特色的中間品牌,如何躋身一線奢華精品的故事。

◇◇◇◇◇◇◇◇◇◇◇◇◇◇◇◇◇◇◇◇◇◇◇◇◇◇◇◇◇◇◇


七年來,COACH幾乎沒有停止過成長,營收從5億美元成長到26億美元,超過四倍。 但在此之前,COACH營業額一直在5億美元間徘迴, 甚至1999、2000年的營收成長率都還是負的。 《BusinessWeek》報導COACH時曾經這樣寫著「COACH的確堅固耐用, 但是保守死板,是一個正在退流行的品牌……。」

這也是一個M型時代企業如何因應消費改變的故事。 M型消費風大行其道,中產階級也對中間品牌興趣缺缺, 但頂級精品價位實在高不可攀,COACH定位的「唾手可得的奢華」正好趁勢而起。 不僅成為消費者奢華需求的「替代選擇」, 更創造70%以上的毛利,居全球精品之冠。


繼2006年西班牙ZARA〈平價奢華風〉專題後,2007年《遠見》直擊COACH紐約總部,不僅看到COACH不斷升級品牌的企圖,更看到精品的大未來。

11月初的紐約街頭,透著陣陣寒意。從人潮熙熙攘攘的帝國大廈門口,往知名的哈德遜河走去,約15分鐘後,景觀頓時從商業區蛻變為工業區。人潮少了,卡車多了;商店少了,廠房也多了。

就在鄰近港口邊,有一棟毫不起眼的棕色老建築。只見人群三三兩兩,從一點也不氣派的門口進進出出。

然而就是從這棟不起眼的建築裡,21世紀後,有一個源自美國紐約的老品牌正逐漸茁壯起來。在短短七年之內,就上演了一齣令全球矚目的品牌升級故事。

這是一個阿嬤的老品牌,如何變身時尚品牌的故事,更是一個缺乏特色的中間品牌,如何躋身一線奢華精品的故事。

這個品牌,就是COACH。

◇◇◇◇◇◇◇◇◇◇◇◇◇◇◇◇◇◇◇◇◇◇◇◇◇◇◇◇◇◇◇


■突破 2001~2007每天成長

◎業績〉破70%的毛利、破20%的營收成長
如果說這幾年來國際上哪一個精品品牌最讓人印象深刻,COACH絕對排在最前幾名。

首先,她的營收成長速度令人驚豔。

從1996年到2000年的五年間,COACH營業額一直在5億美元間徘迴,毫無進展。甚至1999、2000年的營收成長率都還是負的。

然而從2001年起,這七年來,COACH幾乎沒有一天停止過成長,營收已從5億美元成長到26億美元,成長超過四倍。

今年美國景氣受次級房貸與高油價衝擊,美國零售工會已經預測今年會是五年來美國最冷清的一個聖誕節。各大零售消費品股價均應聲下跌,包括COACH也一度在一天內股價下降11.9%。

然而就在這樣的蕭條氛圍中,COACH仍然在今年10月的季說明會上,宣布7、8、9月業績成長28%、每股盈餘成長32%的好消息,而且展望未來一整年,仍將持續維持過去幾年來,每年20%左右的高成長率。

除了營收成長驚人外,COACH的獲利能力也令人刮目相看。

從2003年後,COACH毛利率就突破70%,近幾年來甚至都超過世界知名的精品集團,如LVMH、Tiffany、歷峰集團(Richemont Group)等,高居全球各精品之冠,每年獲利從6400萬美元暴增至4.94億美元。

◎股價〉漲幅維持兩位數,精品類股首選
COACH的股價成長也同樣令投資人笑哈哈。

也不過七年前,2000年10月份COACH股票剛上市的時候,華爾街其實並不捧場,只以2美元開場。然而,這七年來她的股價年年成長,最高時一度衝高達到53.79美元。跟其他精品股價比起來,COACH是少數年年股價維持在兩位數成長的品牌。

從COACH的年報上也顯示,如果一個投資者在2002年時,分別投資100美元在COACH、其他同業精品股、與標準普爾S&P500期貨指數,到2007年6月底,COACH的價值將近700美元,上漲六倍,而別的兩支股票卻不到200美元,可見她的增值潛力。

在精品同業中樣樣表現名列前茅的COACH,今天已成為美國第一大皮包與配件品牌,市占率約達25%。

早在2003年7月,COACH董事長兼執行長法蘭克福(Lew Frankfort)就因為帶領COACH成功,登上美國《BusinessWeek》的封面人物。封面上法蘭克福笑得燦爛,背景是四整排的COACH包,標題是:「COACH是美國成長最快的中小企業典範。」

從那時開始,COACH就頻繁登上無數的美國財經與時尚雜誌。

2003年,她在《BusinessWeek》最佳50強企業中排名第17。到了2007年,她已經快速提升到50強中的第2名。

◎視覺〉媽媽包改頭換面,大受日本女性歡迎
COACH不只紅在美國本土,也在短短七年內在全世界最大、占世界精品市場三成的日本,成為僅次於LV(Louis Vuitton)的第二大進口奢華配件品牌,市占率達11%。

去年9月日本《東洋經濟雜誌》,就以〈COACH的奇蹟〉為封面故事,封面上是一張張日本街頭婦女背著不同COACH包包的照片。

看著COACH今日的亮麗成績,實在很難想像,才不過七年前,她其實是一個不怎麼樣的品牌。

「才不過幾年前,消費者對COACH厚重的皮包,已經感到乏味了。COACH的確堅固耐用,但是保守死板,是一個正在退流行的品牌,被稱作『媽媽的皮包』(mom’s bag),」2003年《BusinessWeek》報導COACH時這樣寫著。

◇◇◇◇◇◇◇◇◇◇◇◇◇◇◇◇◇◇◇◇◇◇◇◇◇◇◇◇◇◇◇


◆瓶頸 1941~1995因循不變

◎局限〉太好用、太耐用,反而成發展窠臼
時間回到1941年,也就在目前COACH棕色大樓總部的頂樓小工廠裡,COACH創辦人麥爾斯與莉莉安.康夫婦(Miles & Lillian Cahn),對於棒球手套為何可以用愈久、皮質卻愈來愈柔軟感到很好奇,他們很想把這樣的質感,應用在一般消費者使用的皮包上。

後來他們真的發展成一個以皮質柔軟、堅固耐用著名的皮件品牌──COACH。然而COACH走過60個年頭,一直到20世紀末,一直都是一個樣,皮質很好,但是設計很簡單,顏色更單調,不是黑色、就是深褐色,皮包上烙印小小COACH字樣,揹帶上拖著一個COACH小標籤,這樣而已。

1998年進入COACH的現任國際商品開發與行銷部執行副總裁庫斯(Jody Kuss)則說,才不過幾年前,剛進公司時,全公司的皮包幾乎都只用兩種皮生產出來的,「是很耐用,品質也很好,但顯得太傳統。」

但是今天,COACH已經蛻變為一個時尚精品了。

◎危機〉90年代解放職場衣著,壓力迎面而來
其實促使COACH改變的最主要原因,跟任何企業一樣,是她遇到生存的危機。

其實一直到1980年代末,COACH因為皮質很好、又很耐用,是許許多多美國人全家愛用的皮包,甚至也是華爾街上班族的最愛。

1999年從華爾街金融業轉到COACH工作的投資關係暨組織溝通部資深副總裁瑞絲妮克就說,她1980年代在華爾街上班時,多數女性都跟她一樣,不允許穿長褲,必須穿套裝、直排釦的襯衫,打絲質的領結,最後再搭配一個COACH傳統公事包。

到了1990年代,全球職場產生變化,美國女性上班穿著不再那麼拘謹嚴肅,可以時髦一點、休閒一點,也能穿長褲了,當然公事包也就可以換成時尚包了;這衝擊到傳統保守的COACH業績。

也就在這時候,其他來自歐洲的主流品牌,像LV、GUCCI等,逐漸進入美國市場,這些歐洲精品顏色明亮、設計時尚,例如當年芬迪(FENDI)就推出一款長得像法國長麵包的貝貴提包(Baguette),一個賣3000美元。

反觀COACH,產品種類有限,隨季變換的款式也大同小異。瑞絲妮克翻著舊皮包照片說,「你看,這是過去的皮包款式,大都是單色,不夠時尚。」

時代變了,競爭加劇了,COACH業績開始停滯不前。這讓1995年才上任執行長與董事長的法蘭克福下定決心,「是到了該改變的時候了。」

11月初,法蘭克福坐在可眺望紐約街景的辦公室內接受《遠見》專訪,他如紳士般地慢慢訴說著COCAH的變革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