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集集明新書院~創建於清朝光緒年間的三級古蹟
明新書院位於:南投縣集集鎮東昌巷 4號,於民國七十四年列為三級古蹟,建於光緒八年(1882年)為清代南投縣內四大書院之一,主祀文昌帝君,制字先師,紫陽夫子等聖賢,當時名為書院,其實是義學,由粵儒陳國安執教 。(旅遊日期:2009.01.01)
日本明治35年(西元1902年)將書院土地撥交集集公學校,以書院充作教室,六年後(西元1908年)遷建於柴頭庄現址,改稱為崇德堂,並奉祀武聖關公。
民國六十年經文建會整修,為宮殿式建築,燕尾簷,左右兩廂,磚牆、木柱、木門皆為特色;書院旁也佈置了農村民俗文物供遊客參觀包括牛車、車輪、水缸等古色古香。
民國八十五年書院110年院慶時,規劃辦理了「民俗采風」藝文系列活動,八十六年辦理「國家三級古蹟明新書院文化祭」系列活動,掀起了集集小鎮藝文高潮,也讓民眾開始來關懷鄉土的文化,提昇民眾對於生息社區的關懷。
民國88年九二一大地震受創,使得明新書院大門被永昌國小的校舍壓毀,而書院旁的永昌國小也受創頗深,盡是龜裂的牆壁與毀壞的文物,地震後書院前搭起臨起的鐵皮屋安置明新書院奉祀的神明,不過,現今的明新書院已全部修復完工,恢復了以往的新面貌。
書院建築形式講堂與齋舍間有翼房,屬閩南式建築,分正殿、拜廊、過水、翼房,以正殿為中心,殿內供奉文昌帝君、魁斗星君、制字聖人、紫陽夫子、至聖先師。
其旁過水間供奉地藏王菩薩及開廟恩主等神位,西邊有一座惜字亭,書院修護皆依古制恢復昔日風貌,重振昔日文風。
明新書院大事記:
光緒初年 士紳組濟濟社,建明新書院於柴橋頭庄。
光緒9年12月 濁水溪氾濫,流木甚多。陳長江倡建於集集街。
光緒11年1月 竣工。立匾「掌握文衡」。
光緒28年7月 學田及廟地充作集集公學校校地。
光緒34年4月 遷建柴橋頭庄現址。
光復前 曾經修建。
光復初期 成立永昌國校,廟地劃為永昌國小用地、入口圍墻拆除。
民國40年以後 局部修建。
民國58年11月 成立修建委員會,重新整修,至59年11月竣工。
民國73年 台灣省政府及內政部撥款整建至民國78年底竣工。
民國88年 受到921大地震毀損整建中。
↓巷口「明新書院」的牌樓
↓明新書院~惜字亭
★ 自行開車前往明新書院:
1.南下路線--國道1號(中山高)→中清交流道→中彰快速道路→台14→中二高→名間交流道→台16→集集→明新書院
2.北上路線--國道3號(中二高)→名間交流道→台16→集集→明新書院
★ 搭乘大眾運輸前往明新書院:
1.客運--台中→集集→明新書院→水里
2.火車--二水→集集→明新書院→水里
路程導引:集集火車站右轉可看到腳踏車步道,直走可看到戰車公園右轉30秒即可到達明新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