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2 21:28:25台鈴(李道雄)

[台南市]:安平舊聚落歷史公園~也是一處讓人拍照留念的地方

 ▼安平舊聚落歷史公園

 

▼安平舊聚落歷史公園位於安平區古堡街與效忠街口

▼安平舊聚落歷史公園,也是一處讓人拍照留念的地方

1‧舊聚落風貎維持之緣由

1994年,因延平街擴寬與否,形成全國矚目的〈延平街事件〉,因街道僅二至三米寬,居民爭取拓寬,然學界及文化人士認為台灣第一街可貴之處在於街區本身的格局,應原貎保存而反對,於是工程擱置,此事件漸受各界重視,最後在居民強烈訴求下,延平街終究拆除,幸運的是,中興街與效忠街保存尚稱完整,仍可一窺老街種種。
 
鑑於安平舊聚落是台灣第一個漢人聚落,也是第一個以通商交易為主的聚落,從荷蘭時期發展至今,見證台灣歷史的發展,而當時市鎮街廓原始形態至今依然存在,2008年,台南市政府提出安平舊聚落歷史風貎維持計畫,納入安平歷史風貎園區計畫執行,至2010年,共有71戶民居完成修復,共同為保存台灣歷史貢獻心力。

 
▼舊聚落風貎維持之緣由

▼安平舊聚落三百多年來,歷經荷據時期(1624~1662)、清領時期(1683~1895)、日治時期(1895~1945)等。

「大員市鎮」是荷蘭人所主導發展的漢人聚落區,包含了「街區」、「廣場」與「城堡」三個元素設計,深具歐洲中古世紀都市風格,也是因應商貿需求的時代產物。
 

2‧安平舊聚落的誕生
 
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為拓展海外貿易,擇中臺窩灣作為東亞路徑之中途基地,並於大員島尖端規劃熱蘭遮市鎮經營轉口貿易,1634年熱蘭遮城竣工,在城東二百公尺處開闢棋盤式街鎮共六個街廓,為當時漢人主要聚居地,1652年以後,中國海禁開放及大量移民湧入,市鎮開發到十九個街廓的高峰。
 
3‧臺灣第一街〈延平街〉

熱蘭遮市街共有三條東西向街道,由城下直通至今石門國小(舊鎮渡頭),與赤崁間行使著定期渡船,最南邊者為主要道路,稱為「寬街」,又稱「石板街」或「市仔街」,即今延平街,為台灣第一條繁榮商街,素有「台灣第一街」之稱,居中者為「新街」,又謂「石門樓」,即今效忠街,最北為「北街」,又名「磚仔街」,即今中興街。
 

▼1644年的大員市鎮




4‧安平聚落的成長

1662年,鄭成功領台,將大員市鎮改為「安平鎮」,聚落大致維持,但轉為自然有機發展。康熙以後實施班兵輪戍制,來自不同家鄉的移民聚集各個角落,形成「六部社」(六角頭),初為「海頭」、「王城西」、「灰窯尾」三社、次為「妙壽宮」、「港仔尾」二社,最後為「十二宮」社,各社擁有主廟。

1858年中英天津條約後,安平開放為通商口岸,洋行及領事館紛紛設立,安平聚落進入另一個興盛時期。1941年日治晚年,安平實施「市區改正計畫」,及2006年發佈「安平港歷史風貎園區」特定區計畫,使安平聚落又轉為計畫性的發展。
 

▼安平舊聚落風貎維持、整建民居之五期計劃

▼參與風貎維持計劃之民居

▼整建案例

▼風貎維持工法及成果

公共藝術品~老伴(梳妝)安座揭幕典禮,於99年12月24日下午14時00分在古堡街與效忠街交叉口「安平舊聚落歷史公園」舉行,邀請台南市許添財市長擔任貴賓。
 
公共藝術品捐贈者安平藝術家陳正雄老師也蒞臨現場為大家致詞,活動當天安排西門國小現場演奏揭開活動序曲,營造安平古堡周邊的文化氛圍。

▼安平舊聚落歷史公園內之雕塑~老伴(梳妝)

▼安平舊聚落歷史公園內之雕塑~老伴(梳妝)

▼安平舊聚落歷史公園內之雕塑~老伴(梳妝)

雕塑~老伴(梳妝)
 
安平自古是個漁村,多數人以捕魚為業。面對變化多端的海象、看天吃飯的不安,養成粗獷、樸實、情深的性格。而妻子的深情守候,是討海人與海搏鬥時最佳後盾。
 
作品融合了安平在地性的文化、環境、藝術及趣味性,而靈感來自於作者對於父母的懷念,盼藉由父母恩愛的祥和溫韾來感染別人。

▼安平舊聚落歷史公園內之雕塑~老伴(梳妝),核定作品編號:336618700A1001  作品名稱:老伴(梳妝)  作者:陳正雄  創作年份:1993  創作版次:第2版(12-2)  材質:紅銅  尺寸:65X64X116(公分)  捐贈者:陳正雄先生  管理單位:安平區公所  管理單位電話:06-2951915

▼安平舊聚落歷史公園位置圖

 

南海姑娘- ㊀ 鄧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