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16 09:54:53dhhuang

黃德雄的報導_09

循著北回歸線 橫越福爾摩沙

記者黃德雄/報導

昨天是農曆節氣的冬至,因為是陽光直射地球南回歸線,在北半球成了晝最短、夜最長的時候,國人的習俗是吃湯圓等著過新年好迎接新春的到來。然而除了與冬至相對應的夏至時節外,很少有人注意到我們台灣就在與南回歸線對稱的北回歸線上,並且由於地形上為高山島嶼的環境,擁有豐富多變化的多樣性生態環境特性,是目前世界上盛行卻極為難得的生態旅遊寶島。

北回歸線地標
台灣有三座

北回歸線攬腰橫過台灣中部,造成台灣南北兩地有熱帶與副熱帶的不同氣候特性,從西岸台灣海峽到東岸太平洋之間,又有阿里山脈、玉山山脈、中央山脈、花東縱谷、海岸山脈等不同高度的山區與平地所形成從熱帶到寒帶不同的氣候帶。日本統治台灣時期對於擁有這樣多樣性自然環境的寶島真是高興得不得了,特別做了很多調查與研究,其中在嘉義縣水上鄉與花蓮縣瑞穗鄉的兩座北回歸線地標,就是日據時期設立的,也配合阿里山鐵路與瑞穗溫泉,成為當時觀光旅遊的著名景點流傳至今。

台灣光復後的教科書上也都有強調台灣位於北回歸線上的地理特性,並且在花蓮縣豐濱鄉靜浦村鄰近太平洋的台11線省道公路旁,增設第三座北回歸線地標公園,成為東海岸重要的遊憩景點。因此北回歸線上的高山島嶼,也可以說是台灣在世界地理環境方面,除了被稱為福爾摩沙之外,另一個很重要的特點。

從西海岸到東海岸
北半球生態縮影盡在此

然而除了這三處分別位於西部平原、花東縱谷與東海岸的地標外,沿著北回歸線也有阿里山脈、玉山山脈、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等形成台灣主要地理環境為高山島嶼的山地,其中還包括了冬季經常會積雪的台灣最高峰玉山,由於這些山地高達三千多公尺,如果沿著北回歸線從西部海岸橫越台灣到東部海岸,就會發現其中大部分是在山區,而且由於高度的垂直變化,氣候環境除了既有的熱帶與亞熱帶,還有溫帶與寒帶的特性,可以說沿著台灣西岸台灣海峽到東岸太平洋的北回歸線走一趟,短短一百多公里的距離就可以看到地球上整個北半球氣候與植物生態的縮影,這也是認識台灣自然環境與生態旅遊,在世界上景觀最多樣化的最短路線。

由於早年戒嚴時期有海防、山防的禁制,台灣人民對於台灣本島的認識多半不夠清楚,也缺乏行動能力的素養,國民的地理教育缺乏實務配合,除了到三座地標處參觀外,沒有人想到要循著北回歸線橫越台灣東西兩地的可能性。其實現在的三座北回歸線地標也都不在北緯23.5度的地方,而是依著天文環境的變遷略為遍南。其實只要在正負0.5度的誤差值之內沿著北回歸線的地理緯度,在北回歸線附近,是可以找到一些路線,串接起來成為橫越台灣東西兩岸的旅遊路線,甚至可以發展為吸引國際旅客來走訪的生態旅遊路線。

八通關古道
橫越台灣東西兩地

以現有的路徑來看,最接近北回歸線的橫越台灣東西兩岸的旅遊路線,西起嘉義縣東石鄉的東石漁港,往東走168號縣道,經朴子鎮到水上鄉,途中還可以順遊台糖鐵路舊線的風光。在水上接到台1線省公路,轉往北走不遠到下寮村就是北回歸線標誌所在地,然後繼續前往嘉義市,轉乘通往阿里山的森林鐵路,這是已經聞名國內外的高山森林鐵路,就是以沿途可以觀賞阿里山脈不同的氣候帶環境為特色。

從阿里山有台18線的新中橫公路,原本是要橫越玉山脈與中央山脈通到花東縱谷的玉里鎮,後來因故未能建成,但是從阿里山到上東埔塔塔加的道路已完成可通行車輛。從塔塔加進入玉山國家公園的園區,沿著登往玉山的登山步道,登上台灣最高峰後,繼續越嶺下往八通關,接上八通關古道,這就是著名的橫越台灣東西兩地的古道了。八通關古道在大水窟池附近翻越中央山脈,在大水窟山屋附近再度回到北迴歸線的緯度,然後沿著中央山脈東側下坡往瓦拉米步道的山風,這些路段都是在玉山國家公園內的步道路線。

八通關古道在瓦拉米步道的山風再度接上台18線公路,經過玉山國家公園南安遊客中心,通往八通關古道出口的玉里鎮,進入花東縱谷。

花東縱谷的北回歸線標誌,設在玉里鎮北方的舞鶴台地,沿著台9線公路北上約十餘公里,過了這個地標再走5公里就可以到瑞穗,這裡有花蓮縣64道路瑞港公路沿著秀姑巒溪,穿過海岸山脈通往東海岸的大港口。早年為了發展瑞穗的溫泉鄉旅遊,曾經以北緯23.5度的地理座標在瑞穗設有北回歸線標誌,後來經過重新設計後,才往南移到舞鶴台地去。

從大港口接上台11線公路往南到靜浦,就可以看到緊臨太平洋位於東海岸的北回歸線標誌,不過這裡也是比石梯港的北緯23.5度還偏南的地方。

玉里赤科山到靜浦
沿途觀賞金針園風景

如果不沿著秀姑巒溪穿行海岸山脈,從玉里鎮的赤科山,可以走山徑越嶺海岸山脈的麻汝蘭山列,接上長濱鄉的南溪產業道路,經小嘉義到台11線公路的樟原,再往北走4公里多,也是可以到達靜浦的北回歸線標誌。這條路線可以觀賞赤科山的金針園風景,越嶺海岸山脈後,沿著水母丁溪谷的小嘉義,顧名思義,就是有著與西部地區嘉義有同樣緯度與相似環境的地方呢,事實上赤科山與小嘉義當地的居民有不少就是在民國48年的八七水災之後從嘉義地區遷移過來這裡墾荒落腳的。

這條路線除了代表山岳型國家公園的玉山國家公園外,從西海岸的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經過阿里山國家風景區、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集合了觀光局所轄台灣山光水色的風景精華區,也可以說是最值得走訪的精華路線。

【2004-12-22/民生報/B6版/國民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