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21 11:51:16Desmon
北京VS紐約
2000年,坐了20幾個小時的飛機,獨自踏上美洲大陸,到了美國東岸的紐約
一個月的旅程,30天的沉澱,踏遍了曼哈頓的每一條大街與巷弄,最後,我還是
只記得我問學長的話和他的回答,我很好奇,他為何不想回台灣?紐約究竟
是地方什麼吸引他?他說:"其實紐約是個不美的城市,但是,它的空氣很自由,
無論你是個什麼樣的人,這裡都有個位置讓你立足,沒有人會覺得你怪;當你
向上看,會發現一片屬於自己的藍天;往周遭看,每個人都怪,然後怪得自在!"
離開後這些年,我逐漸忘了在百老匯看過的舞台劇,對紐約地鐵路線也模糊了,
但是,總忘不了,所謂接納與包容,讓一個城市變得迷人而有吸引力!
一個月的旅程,30天的沉澱,踏遍了曼哈頓的每一條大街與巷弄,最後,我還是
只記得我問學長的話和他的回答,我很好奇,他為何不想回台灣?紐約究竟
是地方什麼吸引他?他說:"其實紐約是個不美的城市,但是,它的空氣很自由,
無論你是個什麼樣的人,這裡都有個位置讓你立足,沒有人會覺得你怪;當你
向上看,會發現一片屬於自己的藍天;往周遭看,每個人都怪,然後怪得自在!"
離開後這些年,我逐漸忘了在百老匯看過的舞台劇,對紐約地鐵路線也模糊了,
但是,總忘不了,所謂接納與包容,讓一個城市變得迷人而有吸引力!
2004年,我一個人從台灣到上海,再從上海到北京,那時的北京,已經是如火如荼
展開城市的建設,奧運的影子尚不復見,不像晚近這般正以超限的速度與驚人的
幅度,大躍進似的全面破舊追新;我想,新北京的高速變化展現了它亟欲躋身
世界一流的旺盛企圖心,可惜,我都只見到表象,就像一個整形後的美女,但是
言談的氣質卻洩漏了庸俗的內涵,少了什麼呢?對我來說,就是一種充滿包容
接納多元的器度與胸襟吧?就經濟面與未來發展性而言,北京比起紐約是更加
充滿旺盛活力與可能性的,不過,我仍然覺得,即便在給他十年的時間,即便
它的硬體與繁榮很可能超越極盛時期的紐約?不過,曼哈頓天空中的自由,
和我學長口中那自在立足的土地,恐怕還是難以呈現!
展開城市的建設,奧運的影子尚不復見,不像晚近這般正以超限的速度與驚人的
幅度,大躍進似的全面破舊追新;我想,新北京的高速變化展現了它亟欲躋身
世界一流的旺盛企圖心,可惜,我都只見到表象,就像一個整形後的美女,但是
言談的氣質卻洩漏了庸俗的內涵,少了什麼呢?對我來說,就是一種充滿包容
接納多元的器度與胸襟吧?就經濟面與未來發展性而言,北京比起紐約是更加
充滿旺盛活力與可能性的,不過,我仍然覺得,即便在給他十年的時間,即便
它的硬體與繁榮很可能超越極盛時期的紐約?不過,曼哈頓天空中的自由,
和我學長口中那自在立足的土地,恐怕還是難以呈現!
我一直在想,紐約是以什麼吸引世人造訪?整個曼哈頓島上盡是觀光客,
連我這麼一個滿臉怯生生的東方面孔,矗立街頭都會有人問路,是文化?
是藝術?是世界第一強國的盛名?還是應該有更多深度累積的能量?
我離開後,發生了911,似乎,一轉身整個紐約抑或者說整個美國的局勢,
就從那時開始低落,從政治社會,到經濟發展,但即便如此,我仍然覺得
這年華老去的貴婦,還是存在著充滿質感的內涵,那依舊是種給人無限夢想
可能性的希望之都!
連我這麼一個滿臉怯生生的東方面孔,矗立街頭都會有人問路,是文化?
是藝術?是世界第一強國的盛名?還是應該有更多深度累積的能量?
我離開後,發生了911,似乎,一轉身整個紐約抑或者說整個美國的局勢,
就從那時開始低落,從政治社會,到經濟發展,但即便如此,我仍然覺得
這年華老去的貴婦,還是存在著充滿質感的內涵,那依舊是種給人無限夢想
可能性的希望之都!
而北京市呢?受十三億人的龐大消費市場的磁吸,全世界都走進中國首都北京,
全世界最新的訊息匯聚在北京,但是,我仍然憂心這旺盛活力的假象下,這城市
的價值能延續多久?2008之後呢?或許,它的確被營造成一個世界數一數二的
大城,但那風光能持續5年?10年?還是更久?我一點把握都沒有,當然,我有沒有
信心似乎不真的那麼重要,而是,媒體的過度包裝讓我產生一種錯落的不安,
香港《號外雜誌》前創辦人陳冠中形容北京是「波希米亞首都」,他認為
再奇怪的人在北京都可以找到同伴,但我悲觀的以為,這種露水姻緣般的相遇
不過像一夜情一樣地令人感到新鮮刺激罷了;跟我學長所謂紐約的怪不同,
那種你即便缺乏同伴,都不覺得不舒服的氛圍,北京,目前是展現不出來的!
《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作者珍.雅各(Jane Jacobs)認為,
必須將城市看待成一個具有複雜秩序的有機體,那樣才有可能賦予城市
生命和活力;我覺得紐約活得很有自己的生命力,而北京就像天下雜誌中
所描述是一個裝置了人工心臟的老城市,心臟跳得很努力,但總是有一些
不自然。
全世界最新的訊息匯聚在北京,但是,我仍然憂心這旺盛活力的假象下,這城市
的價值能延續多久?2008之後呢?或許,它的確被營造成一個世界數一數二的
大城,但那風光能持續5年?10年?還是更久?我一點把握都沒有,當然,我有沒有
信心似乎不真的那麼重要,而是,媒體的過度包裝讓我產生一種錯落的不安,
香港《號外雜誌》前創辦人陳冠中形容北京是「波希米亞首都」,他認為
再奇怪的人在北京都可以找到同伴,但我悲觀的以為,這種露水姻緣般的相遇
不過像一夜情一樣地令人感到新鮮刺激罷了;跟我學長所謂紐約的怪不同,
那種你即便缺乏同伴,都不覺得不舒服的氛圍,北京,目前是展現不出來的!
《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作者珍.雅各(Jane Jacobs)認為,
必須將城市看待成一個具有複雜秩序的有機體,那樣才有可能賦予城市
生命和活力;我覺得紐約活得很有自己的生命力,而北京就像天下雜誌中
所描述是一個裝置了人工心臟的老城市,心臟跳得很努力,但總是有一些
不自然。
下一篇:哪一種愛真的令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