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3-16 20:14:06豬頭翔

2003年最佳唱片推薦

愛與死-華格納管弦樂樂劇場景選粹
阿巴多指揮柏林愛樂、瑞典廣播合唱團
DG 474 377-2(環球)

這張專輯中部分曲目是錄於2000年11月柏林愛樂廳的現場實況,當時距離阿巴多動完因胃癌發作而做的胃部切割手術才三個月;而大部分的曲目則是錄於2002年3月的薩爾茲堡,這時候阿巴多正準備卸下了柏林愛樂音樂總監的職務。
本專輯可以說是去年筆者所聽過的嚴肅音樂錄音中,最優秀的一張。雖然陸續擁有德奧系最強的兩大兵器──維也納愛樂和柏林愛樂,但阿巴多還是很少錄製「德國精神」華格納的作品──除了本片外,似乎只有歌劇「羅安格林」和1992年的柏林除夕音樂會,而上述的兩款錄音,似乎也沒有在樂迷們的心中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不過筆者要在這裡鄭重的告訴大家,不管你已經收集了多少華格納唱片、不管你過去對於阿巴多有何觀感、亦或者你對於「帕西法爾」、「崔斯坦伊索德」一項抱持敬謝不敏的態度,你都必須在你的收藏中加上這張。
唱片在華麗而縝密無比的「唐懷瑟」序曲以無比高昂的高潮結束後,接著而來的「帕西法爾」選曲傳達了以無比莊嚴肅穆開始,以無比壯麗華美結束。而最後的「崔斯坦伊索德」,雖然少了點官能味,但仍極為優美感人。聽完這張唱片,相信會讓你對華格納、對阿巴多都有新的體會認識。
本張專輯的手冊關於錄音年代和地點的標示,明顯犯了一個錯誤,發燒友可以仔細聽聽,看自己能不能找出這個錯誤。

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電影配樂
霍華休爾 作曲製作
Reprise 9362-48521-2(華納)

這是一個傳奇的結束。
我想所有喜歡電影的人,都必須感謝魔戒的導演彼得傑克森,如果不是因為他對夢想的執著,以目前好萊塢製作影片的生態,可能我們一輩子都無緣看到魔戒這樣的製作。
而很難想像,如果不是有如此壯麗的畫面,能不能讓一向從事獨立製片電影配樂製作的霍華休爾,創造出這麼氣勢磅礡的樂章。「魔戒三部曲」是整個魔戒故事的終點,而這張電影原聲帶,也成功的表現了這個終結。除了在前兩集中陸續出現,已經讓大家耳熟能詳的片段外,並加入了許多蕩氣迴腸的新旋律。
參與錄音的所有藝人──無論是名滿天下的高威、佛萊明,抑或是默默無名的歌者,表現都恰如其分;錄音效果真實而驚人,比起前兩集有過之而無不及。總而言之,這是一張絕對要收藏的電影原聲帶,因為除了音樂的本身價值外,它還是你曾經經歷魔戒電影時代的證明。

馬勒:第三號交響曲
范歐塔演唱/布列茲指揮維也納愛樂
DG 474 298-2(環球)

儘管去年阿巴多的馬勒三號帶給了筆者無比的感動,曾以為未來都不會再購置相同的曲目,但布列茲之前馬勒第五、第六的優秀表現,卻讓筆者無法視這張新出的三號而不見,尤其是當它是第一個出現SACD版本的馬勒第三號時──儘管經歷的之前布魯克納八號的失望。
很顯然,在這套唱片中,布列茲仍以他一貫的冷靜疏離的手段詮釋,將馬勒音樂一層一層的慢慢剝離分析,將馬勒音樂中應有的歇斯底里氣味降到最低,呈現給我們的,是另一個十足秩序、理性面向的馬勒。
至於想知道多聲道SACD播放出來的馬勒是個什麼樣的世界,本片似乎也是目前唯一的答案。
註:雖然本曲目的CD發行於2002年,但推薦的SACD版本卻是2003年才發行的,故將之放在2003年度的推薦唱片名單中應無不當。

舒伯特:鋼琴奏鳴曲集
普萊亞鋼琴演奏
S2K 87706(新力古典)

普萊亞可以說是目前演奏錄音水準最穩定的鋼琴演奏者,幾乎每次發片,都能獲得樂評家的好評。雖然去年筆者沒有在本單元選擇他的蕭邦練習曲集,但仍不能否認那張唱片的優異之處。舒伯特的鋼琴奏鳴曲在巨人貝多芬的陰影下,一直沒有得到該有的尊重,不過在普萊亞的指下,明白的告訴我們,舒伯特的鋼琴奏鳴曲,其成就絕不在藝術歌曲之下。
在這張專輯中,普萊亞的詮釋熱情而剛強,以近乎完美的演奏技巧,完全展現這三首鋼琴奏鳴曲的神隨。

德布西:管絃樂選粹
阿巴多指揮柏林愛樂
DG 471 332-2(環球)

強調胃癌和卸任柏林愛樂音樂總監對阿巴多影響的樂評樂迷們,要小心這張地雷,雖然是去年發行的唱片,但這張德布西所有曲目都錄製於1998和1999年。換句話說,曲子錄音的時間不但距離阿巴多動手術的時間有段距離,跟卸任柏林愛樂音樂總監更是沒有太大的關係。
在阿巴多目前還能找到的德布西錄音清單中,似乎也只有一部歌劇「佩利亞與梅麗桑」,但是在這張專輯中,我們卻發現阿巴多完全掌握了德布西音樂的箇中三味,以多彩的管絃樂充分的表現出德布西音樂的精粹,詮釋手法完全是大師手筆。而DG的錄音師也完全捕捉下這些優秀的音樂──不管是在柏林愛樂廳錄製、現場演奏的「佩利亞與梅麗桑」組曲;或是在柏林近郊教堂錄製的夜曲和牧神午後前奏曲,都有水準之上的音效。

無間道2電影原聲帶
陳光榮作曲/製作
寰亞 9813368

電影「無間道1」對於香港意義重大,這部電影帶領了香港電影圈度過了SARS造成的危機和難關,並幫香港電影人找回了拍好片的信心。儘管很多人都以「搶錢」的有色眼光,來看待後來「無間道2」和「無間道3」的拍片計畫,但就影片本身呈現的內容來看,本系列電影的編導劉偉強、麥兆輝對於兩個續集拍攝計畫的期望,與後來呈現出來的成果,很難「撈一票」心態來概括陳述。
就電影來看,「無間道2」在三部曲中,可以說是獨立性最高的一部,無論是故事、演員和時代背景,都獨立於其他兩集之外;而電影原聲帶,卻也有相同的情況──除了作曲者是香港人外,無論是演奏者、錄音人員,「無間道2」電影原聲帶都顯現了濃厚的Naxos血統。外籍的樂團、搭配外籍的樂團,和1、3集幾乎完全由華人製作的效果,表現出相當的差異。很遺憾,外國血統濃厚的第2集,表現幾乎可以說是全面的壓過1、3集。
你可以把這張原聲帶當成Naxos唱片工作人員又一次優秀的演出,但別忘了,唱片中那些優秀的音樂,可還是出自香港華人的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