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Inland Empire華工遺址面臨拆除 待救援
在庫卡蒙加牧場市(Rancho Cucamonga)的聖伯納汀諾路(San Bernardino Road)上,有一座以紅土磚打造的民房,四周以鐵絲圍籬封閉,正門張貼庫卡蒙加牧場市府建築安全局(Rancho Cucamonga Building & Safety)的危樓通知,預告60天後拆除。此舉引起該市歷史學術機構重視,因這棟1919年興建的民房,是早年內陸帝國農場耕牧、建造灌溉系統的華工住所,也是該區最後一處華工遺址,具歷史意義。
這座曾由華工居住的民房,在1979年被市議會列為古蹟,有百年以上歷史。庫卡蒙加牧場歷史遺跡維護協會副主席 Edward Dietl說,1880年起,約50名華工飄洋過海到庫卡蒙加牧場工作,該兩層樓建築暱稱「中國屋」(China House),為1919年興建,用來儲存農產品與提供華工居住,二樓有兩個可睡大通舖的房間,一樓有十個小房間。
這些華工撐起早年庫卡蒙加牧場的華埠風光,工作之餘過著中國式生活,身穿傳統服飾、主食為米飯、魚、豬肉、雞肉,有時會泡茶喝。不過,一場大火造成九棟民房付之一炬,部分華人往外遷移,到1939年僅剩一名87歲的老人留下,榮景已不在。
幾天前,一批華美歷史機構、民間團體人士前往現址探勘,希望透過各方努力募款,從庫卡蒙加谷水局手中買下建築,經整修後重見天日。Edward Dietl說,即使最終未能改建成博物館,也希望能保留拆除的瓦礫與殘骸,在附近設立個紀念碑,紀念和歌頌早年華工對內陸帝國農牧業的貢獻。
由於時間迫在眉睫,水局也未估算整修建築或讓售土地的經費,大家都沒把握。他說,估算需耗資百萬元以上,且得趕在明年1月湊齊,難度相當高。
水局助理總經理Jo Lynne Russo-Pereyra對外表示,該協會除先前申請進入遺跡勘察外,雙方並無其他協商,該建築確切拆除時間也未收到通知。庫卡蒙加牧場市議員 Diane Williams說,房屋拆除在民意代表提出後可延後60天,她願意協助。不過,最終決定要看水局,而明年1月16日市議會會議,也將就遺跡去留討論。
危樓公告是庫卡蒙加牧場市府12月初張貼,若無意外,古蹟將於明年2月初拆除。為此,庫卡蒙加牧場歷史遺跡維護協會(Rancho Cucamonga Historic Preservation Association)四處求援,包括南加州華人歷史學會(Chinese Historical Socie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亞太遺跡維護協會(Asian and Pacific Islander Americans in Historic Preservation)等組織,均應邀前往探勘,以瞭解狀況。
南加州華人歷史學會副會長Eugene Moy表示,這座建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民房,是描繪華人內陸帝國開拓史的重要遺跡。該會關切事件進展,整棟建築年久失修,也需要經費整理。
他表示,將會與各方討論,看能否免除該建築被拆命運。同獲邀勘察的華美博物館理事、全美同源會前會長郭民生表示,很不幸地我們可能在還沒整理出歷史前,房子就要從這裡消失。他承諾會盡一切努力,讓遺跡獲得保留。
庫卡蒙加牧場歷史遺跡維護協會主席Luana Hernandez表示,這棟建築的命運危在旦夕,希望在美居住的華人關注,伸出援手,免除該歷史建築被夷為平地。她說,執行拆除危樓的單位是市府建築與安全局,土地與地上物的持有單位是僅隔遺跡一條街的庫卡蒙加谷水局(Cucamonga Valley Water District),除非有經費翻修該建築,或從水局手中購入,才能拯救遺跡。由於適逢聖誕連續假期,市府28日無人上班,亦無回覆遺址拆除問題的窗口。
Luana Hernandez說,協會已和水局多次協商,受限地方財政困難,水局愛莫能助,唯一方式就是民間人士出手相助。拯救中國城委員會副主席李順強也說,河濱中國城遺址案例與此不同,主要是河濱市議會行政瑕疵在先,才讓民間機構翻案。對庫卡蒙加牧場的中國遺址,他認為得由華人社區、民間企業家參與拯救,才可能將這座對華人具深遠意義的民房保留,甚至改建成華人博物館。
上一篇:貫穿南北加州一元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