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25 21:17:40宋宣影

難得尋常韻致

難得尋常韻致

李天葆







 

 葉德嫻有首歌曲《幸運是我》,眼前這部《桃姐》的榮耀遲了些——當然她比《天水圍的日與夜》的鮑起靜多了些明星光環……鮑起靜其實也有風采,多年前的《白髮魔女傳》,劉雪華還是她旁邊的綠葉。一個年邁媽姐,懂得尋常人家的“眉頭眼額”,煮得一手好菜,可惜老病侵體,自願到老人院度日——片子重心落在真實場景,在老人眾生相裡,桃姐冷眼旁觀,人情百態盡收眼底,她也難以避免成為人家打量的對像……連“春桃”的名字也被說成是像是舊時代“妹仔”,嚴重打擊她的自尊,於是罕有的厲聲斥責。她和少主人有一種難得的感情,雖然是主僕之分,卻是親人一般。桃姐在舉手投足之間,自有老媽姐的份際,菜肴在廳堂上桌,自己則躲在廚房吃飯。她雖有自己的脾氣,住在主人家有一番講究,可來到老人院也只有隱忍,隨和的與人為善,少主人來探訪,也還是口口聲說很好,沒什麼。也難得他有意把她說成是“契媽”——桃姐眼色閃過愉悅,那種隨時浮起的依戀,在偶爾回主人家的一時半刻也有這樣的眼神,關門前的一瞥,到底依依不舍。不只是自己的工作多年了,而是沉積的青春和感情,都在裡面了……就算對一頭肥頭胖耳的貓,也還是牽腸掛肚的,何況是籠箱裏的舊日事物,樣樣都有記憶的痕跡。

    有人說此戲不煽情——不故意賣弄悲情,一如英文片名,“尋常生活”,越是這樣,越牽動一般人的心內一根弦,是永遠無法避免的人生規律,生老病死,像顯赫的,或者低微的,都得歷經過。也有些論述,說部分場景,頗有世態炎涼,麻木不仁的暗諷……我想這不是批判,而是近乎自然的呈現,有人情之美,自是有人性偶爾的顯露,女兒喪母的嚎哭,院內人員木然的嗑瓜子,似乎完全沒有衝突。桃姐多次借款給堅叔,哪有不知道是別有用途?她在少主人意欲發作時,微笑阻擋,也還是借他錢了。老媽姐的形像自此變得多了一份寬容,包容他人的欺瞞卑劣。整部片看似自然平緩,說到底也還是經過安排——只是做到筆到意到,想斥責其做作的,也要仔細思量一番。看一篇訪問,許鞍華說自己只能拍一種風格的電影,“不能擴大視野”,真的是謙遜的低姿勢,也有人搞創作以為自己上天入地無所不能,鄙視別人不會突破——終究單是做好一種,已是難能可貴。片末回到當初,燈昏人在,桃姐等著開飯,少主人在樓底,要回家了。這結尾余韻不絕如縷,讓人低回不已。
   演得好的還有劉德華——他的沉著低調,克制內斂,非常難得,到一種無從挑剔的地步,我覺得是比什麼《無間道3》《門徒》還要好。比較突兀的是片首,Roger旁白,且有回音的,其余大部分反而欠缺了旁白。自然為了合拍片的規矩,多了些中國演員,秦海璐和王馥荔,但也意外的演出了味道。連驚鴻一瞥的宮雪花,也很有效果,她的對白聲線,無法代替的具有時代象徵——有誰記得方育平的《半邊人》女主角許素瑩?就是那為了洗腎而住老人院的梅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