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19 18:01:17妮斯

三讀〈旁觀者〉

這是我為大陸朋友介紹〈旁觀者〉簡體版的導讀,不過簡體版的〈旁觀者〉也是廖月娟女士翻譯的同一版本就是。

這是我四年來第三次讀這本書,在我的荒島書單當中,〈旁觀者〉也是榜上有名的。一直以來〈旁觀者〉就是我未曾換的枕邊書之一,想到時就在睡前翻翻,每次閱讀,都有不同感受。雖然歐戰的歷史和我相隔太遠,可書中的人物卻用他們的真性情征服了我,不,應該說是彼得用他細膩的觀察帶領我進入書中,引發出許多不同的感想。可惜現在家中無電腦,要不光是十五篇文章的心得報告大概就夠我十指飛快敲鍵盤,忙上好一陣,也幸好家中目前無電腦,要是家中有電腦的話,我看光是「台灣人內地觀察小報告」這個主題就會讓我打字打到手抽筋了吧!

台灣版的〈旁觀者〉這本書已經出版了十年,但內地簡體版卻一直到去年才發行,而且還是廖月娟女士翻譯的繁體版內容。大陸的出版業也許現在落後台灣十年、二十年,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相信不久的將來華文書市將不分繁體簡體,前景可觀。

三讀〈旁觀者〉,心得滿溢,他日有空再敘。




--------------------------------------------------------------------

書名:《旁觀者》管理大師德魯克回憶錄/德魯克世紀


機械工業出版社,德魯克(Druker,P.F.) 著編者




導讀人:妮小斯

讀書時間:2006年8月16日 19:30——21:30




簡介:


旁觀者沒有個人歷史可言。他們雖也在舞臺之上,卻毫無戲份,甚至連觀眾都不是。一出戲和其中的演員命運究竟如何,就要看觀眾囉。然而旁觀者的反應只能留給自己,畢竟,他是從不同的角度來看,並且反復思考--他的思索,不像是鏡子的反射,而是一種三棱鏡似的折射。


德魯克說:這本書並非紀錄「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或者是「我的時代」,也非自傳。其中人物登場的先後順序是依照他們在我這一生出現的順序。這也不是一本有關「個人私生活」的書--我個人的經驗,生活和作品只能算是伴奏,而不是主題。我一直很想把一些人物或事件紀錄下來,思考,再三的思索和省思,並將之融入我個人的經驗模式,對外在世界片段的印象與內心世界之中。


這本精采絕倫的書,使我們對於這位被尊稱為「大師中的大師」之生平,思想和他的時代有更深一層的瞭解和瞻仰。你可以用多種不同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文學的、社會觀察的、企業管理的….,無論你是否看過德魯克其他的管理著作,〈旁觀者〉一書定能讓你有不同的收穫。


【導讀要點】


〈旁觀者〉的架構主要分成三部分:


(一)來自亞特蘭提斯的報告–奧地利時期–童年、少年時代(五篇人物故事)


(二)舊世界裏的年輕人–英國時期–青年時代(六篇人物故事)


(三)無私天真的夕陽歲月– 美國時期 – 青壯年時代(四篇人物故事)




十五篇不同的故事、十五組不同的人物組成〈旁觀者〉一書的主架構,每篇章以一到兩位主要人物作為主敍述,但圍繞在主人翁周圍的人們也常是德魯克的描述物件,因本書厚達五百多頁,許多精彩內容有賴各位展卷時慢慢體會,特摘選各類別當中兩到三篇文章摘錄重點於下。




(一)來自亞特蘭提斯的報告 - 奧地利時期




◎老奶奶與二十世紀 – 以人為本、從善出發。

彼得‧德魯克的奶奶出生于十九世紀,她是位遵守著保守老式禮教的傳統婦女,在奶奶的觀念中人無貴賤,職業部是評價人好壞的重點,做事的動機才是。且奶奶在行事準則中處處為人著想,且將良善的價值觀帶給他人,即使只影響了一點點也是好的。彼得在敍述奶奶的同時,也將自己的價值觀:敬業、自重、中庸、節制、仁愛於書寫中反映出來。




◎赫姆和吉妮亞 – 來自亞特蘭提斯的造夢者

赫姆和吉妮雅伉儷,一位是天才型的政府官員,一個是天賦異稟的教育家。但兩人都有著勇於向強權挑戰的本質,如書中所述赫姆為與家人劃清界限不惜放棄大好工作轉謀他職;吉妮亞為追求女性求知平等開辦了女子預科學校等。兩人除了為理想而奮鬥外,也在不停的為人們造夢。




◎懷恩師 – 有教無類

愛莎小姐和蘇菲小姐是彼得小學時的老師,愛莎小姐在學校中擔任校長並教授語言、寫作等課程,蘇菲小姐教授的是工藝美術學科。愛莎小姐的教學方式側重于引導學生發展個人專長、工作紀律與組織能力,蘇菲小姐則開啟了學生欣賞工藝、美術的眼光。兩位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個性也許大不相同,但他們都能在教學中激起學生自我學習的熱情,使學生獲益良多。


◎真假佛洛依德 – 辯證真實與虛幻

身為猶太人因此極端「反非猶太」的佛洛依德在德魯克筆下成了生活在現實與虛幻衝突中的人物。本篇對佛洛依德學說及本人著墨甚多,但實際上他倆只有在德魯克年紀極小時見過唯一的一面,只實際見過一次卻讓德魯克“旁觀”多年進而動筆寫下諸多內容,可見佛洛依德學說理論也許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了德魯克極深吧。


◎伯爵與女伶 – 時不我與的悲歌

因有著對社會對群眾的諸多理想進而發起「社會主義群眾運動」的托托聶克伯爵,最後因現實與戰爭的力量放棄了執著,德魯克在本篇中借著伯爵講述了歐戰時期的某種社會現象,戰爭帶來的傷痛在德魯克筆中輕描淡寫的略過,理想與現實,在短短的篇章中未能深究。





(二)舊世界裏的年輕人 - 英國時期




◎柏藍尼這一家 – 追尋聖杯的圓桌武士

柏藍尼這一家人從父執輩開始即不停的尋找一個十全十美,美好的社會。像是其中的主人翁卡爾‧柏藍尼於維也納任職副主編時期即擁有很可觀的薪水,但卡爾一家(母親、夫人、小孩與卡爾本人)皆認為既然身在戰時的維也納,就應該共體時艱把錢全數捐出,幫助其他貧苦的難民。柏藍尼一家天賦過人,在彼得的觀察當中柏藍尼一家卻因追尋完美的社會未果,最後卻放棄了社會,而深深失望。




◎弗利柏格的世界 – 希罕的有如瀕臨絕種的動物

在弗利柏格篇章中出現的人物是本書中最多的,從弗利伯格、亨利伯伯及帕布,皆有一種共同的特質,能辨明長期、根本的問題,焦點集中在未來而不是過去,且具有理想。彼得筆下的亨利伯伯總是以顧客的角度看待商業問題,帕布則會評估他所挽救瀕臨倒閉的公司是否能為該公司帶來些許利益,而單純利益的交換。德魯克所信仰的誠信、敬業等觀念又再次於這些人物中體現出來。




(三)無私天真的夕陽歲月 - 美國時期




◎美國報閥魯斯 – 好萊塢式的媒體人

本篇敍述魯斯於經營管理中鮮為人知的一面。魯斯招募了許多天才在〈時代〉工作,對每位在麾下工作的同仁給予高薪,並給所有作者充分的寫作自由。但依德魯克所言此舉反而害了這些人,不但在〈時代〉其間或離開後,他們都不再寫出好的作品。德魯克對魯斯的管理風格、編輯方向亦頗多負面著墨。人無法十全十美,魯斯式的管理模式不合德魯克脾胃,但仍舊創造了〈時代〉輝煌的頂端。




◎荒野上的先知 – 從一而終的執著

富勒與麥克魯漢分屬科學與傳播學不同領域頂尖人士,但是在書中德魯克談到的是兩位未成名前與德魯克認識、相處的經過,本篇敍述的是他們在專業上數十年不變的「執著」,即便沒有一位追隨者仍舊往前不懈,就像德魯克說的:要有成就必得在使命感的驅使下,從一而終,把精力投注在一件事上。




◎史隆的專業風采 – 人性化管理

德魯克認識史隆時他已是通用最高負責人,在史隆人性化的帶領下,通用順利度過戰時的經濟危機,史隆將通用從以往老板式的經營模式轉變成「專業經理人」方式管理,並積極創立技工學校,可惜未能廣為向社會推廣此一創舉,德魯克為此感到遺憾。




【討論時間】

~每個人都像是一本不同類別的書,翻閱著眾生百態,每一頁都是精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