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10 01:41:16沐龍燭楓

∥池田門生 和平發聲∥《人道主義競爭--歷史的新潮流》



  宇宙洪荒,人類初生,已有「競爭」。時移世轉,近代資本主義興起,人類社會在軍事、政治、經濟層面互相角力,其結果總是強者得以繼續生存,甚而占領弱者維持基本生存條件的資源,弱者往往慘遭淘汰。

  為此,有識者出於悲憫,提倡「社會主義」,欲以「平等」、「公正」手段,遏止一切「競爭」發生,拯救廣大民眾脫離被剝削的困苦生活。然而,忽視「競爭」乃人類社會活力之源此事實的社會主義,隨蘇聯大廈的傾圮倒塌,轟然巨響中揚起衰竭的塵灰。

  池田SGI會長在2009126的「SGI日紀念倡言」中,呼籲現今正是需要將「人道競爭」作為世界潮流之時,唯有如此,才是人類在面臨和平、環境變遷等嚴峻議題時,唯一的解決途徑。

 
牧口
先生的「人道競爭」

  二戰期間,身處軍國主義籠罩,皇國臣民思想統馭下的日本,創價學會初代會長牧口常三郎先生於1903年所撰著的《人生地理學》中,分析人類歷史,歸納出人類為求生存而發生的競爭類型,可分為軍事競爭、政治競爭和經濟競爭。而這三種競爭的結果,卻往往帶給人類諸多災難──強權國家間無止盡的軍備競爭,第三世界國家為與強國抗衡,犧牲民生以發展核武,毀滅近在咫尺;國與國間的互相傾軋,使戰爭持續不斷;經濟至上,忘失道義,人人競相逐利的結果,發生金融海嘯,猛撲而來……凡此種種,皆是其例。

  而牧口先生於書中總結提出了不同於這三種競爭的「人道競爭」概念。所謂的「人道競爭」便是立足於人道主義的精神,所訴求的是超越利己的價值觀,能夠在成就自己的同時也能達到有益他人,如同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與池田SGI會長的對談中,特別強調從儒家思想中凝鍊而出的兩項規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然而,知易行難,況且人非聖賢,如何才能具體實踐,而不至於成為「陽春白雪」般的高調?

 

「人道主義」-真正愛「人」的實踐

  首先,我們必須重新了解何謂「人道主義」?

  池田SGI會長於暢言中引用杜斯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指出,去愛未曾謀面的「遠方的人」,比愛與己最近的「鄰人」還要容易。其因在於,對多數人而言,「人」僅是一個符號,一個抽象的代表。一旦人們心中存此觀念,那麼,前述引號中的文字大可以任何形式的物件取代,你可以忽略它,可以毀滅它,如同按下鍵盤上的刪除鍵般。引發大量傷亡的戰爭,就只是一組無意義的數字組合,遭到刪除而已。

  人道主義正是要我們去正視「人」此「生命」的存在。《法華經》此一禮讚人的經典中,以常不輕菩薩徹底敬人的實踐,明示「人人皆是無比尊貴」的道理。更深一層來說,這種對生命的重視,乃是根基於,將對方視同和自己同樣是崇高而具體真實的「人」,進而瞭解到「人」與一切的生物都是神聖的。而能使人覺察此意義,唯有透過宗教的力量,如佛教的「緣起」觀,直指所有個體間的影響與依存關係。

  生活中,我們能夠時常培養自己一顆敏銳的心,提升生命的共感──參加學會所舉辦的座談會中,如能感受擔任各程序的工作人員,事前準備的用心,即或一個簡單的呈現背後,或許是歷經多大的挑戰。

  二○○十二月中旬,於丹麥哥本哈根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應對會議開幕式中,一部「洪水女孩」的影片,使所有與會人士深受震撼,影片最後,這名小女孩祈求道:「請幫助這個世界!」霎時,人人為之動容,因為,大家都感受到,與己同是人類家族的其他家人所遭受的痛苦。

 

「人道競爭」──追求雙贏

  以此發自人性的共感,形成堅強的人性紐帶,以之為基礎的「人道競爭」,便能夠帶領人們在從事任何的行為中,創造雙贏。比如產業發展在追求高效能、低成本的同時,也能顧及是否會為「生命」帶來傷害此負成本──美國未來學家海瑟‧亨德森博士所提倡的「愛情經濟學」,即是其例。

  下一回,我們將一同來了解人道競爭如何具體落實在社會之中?


(2010年2+3月號《羅談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