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16 14:44:31dddiary

侯立朝/孔子小傳 (7)重要大事記

七、重要大事記

1.春秋戰國時代,紀前770-221年。西周亡於犬戎,周平王東遷洛陽。到秦始皇統一六國,歷時五百年(大數法則計)。722-480年稱為春秋五霸時代(春秋編年起止之年)。4801-221年,稱為戰國七雄時代。羅馬於753年始建城,希臘的荷馬卒於750年。731年亞述征服巴比侖。722年,春秋編年始於此年(魯隱公元年,平王49年)。猶太人亡國於亞西利亞帝國,從此淪亡到紀元1948年才復國。

2.紀前551年,孔子誕生,卒於479年。551年是更戍年屬狗。周靈王21年。557年釋迦生。554年子產為鄭大夫。550年居魯士始建波斯大帝國。536年子產鑄刑鼎,538年晏子使晉。534年孔子十七歲的反抗,十八歲才入嗣孔家。十八歲娶宋女亓氏,生子鯉。不滿做小吏,自辦私塾補習班,三十四歲訪齊國(紀前517年)。

3.紀前500年,孔子五十二歲為魯司寇,攝相事,內誅少正卯,外屈齊國於夾谷,名氣始大。497年五十五歲辭相。494年與吳夫差打敗勾踐,勾踐獻美女西施。波斯與希臘三次戰爭(492-480年)。484年希羅多德生。496年,孔子五十六歲,在衛國會見宋國美女靈公夫人南子。494年,魯哀公元年,孔子五十七年,將適陳,過匡,匡人以與陽虎貌似,困之五日。492年,五十九歲時,到曹國、宋國訪問,宋司馬桓魋要殺孔子,孔子微服去之。適鄭,與弟子散失,鄭人諷之曰:「喪家之犬」。到陳國,做陳司城貞子家臣。七月,季桓子卒,遺命其子季康子曰:「我死汝必相魯,相魯必召孔子。」季康子立,乃重用冉有。而後召孔子自衛返魯。

4.紀前491年,魯哀公四年,孔子六十歲,自陳過蔡,楚侵蔡國,孔子去蔡就楚,見葉邑令葉公,葉公好龍,見真龍而懼。晉國分為韓、趙、魏三家始盛。489年孔子六十三歲,在蔡國三年,楚王使人聘孔子,欲重用之。路出陳蔡,陳蔡大夫相與謀,圍以兵,拒孔子入楚,子貢到楚求救,楚昭王以師迎孔子。楚昭王將使孔子執政,封以魯社七百里地。令尹子西諫止,不用孔子。488年,孔子六十四歲,自楚返衛。吳王夫差與魯會盟,季康子不知如何應付,言於孔子使子貢往,孔子許之。子貢一出,存魯,破齊,破吳,強晉,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勾踐要謝謝孔子和子貢的。473年,勾踐滅吳。484年,孔子六十八歲,齊伐魯,侵魯郊,冉有掛帥,與齊戰於郎,大敗齊軍。於是魯君十七年冬,以重幣迎孔子返魯,並以退休大夫之待遇,予以養老。「吾自衛返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論語子罕)。此時魯國三家的子弟,都是孔子的學生,所以才得養老於魯國。

5.68-73歲之孔子,自衛返魯,落葉歸根,才開始反思夏商周三代制度的優劣,重新定調六經的內容和精神,在低調之下做思想革命的工作。詳見本書之揭密,並作孔子贊詩曰:

  六十八歲孔仲尼,
  落葉歸根返故里,
  詩書禮樂重定調,
  易經春秋見天機!
  笑對當年周公夢,
  借用乾坤立人極!
  有教無類誨平民,
  萬世師表稱第一。

6.關於女人,孔子說過「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論語陽貨)。受到女權主義者的批評,雅斯培也說:「孔子對於婦女的冷漠態度,著實令人驚訝!」他卻忘記了基督教父特道良(Tertullian)說:「女人是萬惡之母。」孔子不輕視婦女,如「子見南子」,但也未把婦女頂在頭上。而且孔府婦女,非常自由。禮記中記載孔鯉死後,其妻改嫁而去。孔汲太太也離婚而去。「子思之母,死於衛。柳若謂子司曰:子,聖人之后也,四方於子乎觀禮,子蓋慎諸。子思曰:吾何慎哉?吾聞之,有其禮,無其財,君子弗行也。」(檀弓上)。又,「子思之子,子上之母死而不喪,門人問諸子思曰:昔者子之先君子喪出母乎?曰然。子不使白也喪之,何也?子思曰:昔者吾先君子無所失道,道隆則從隆,道污則從污。伋則安能?為伋也妻者,是為白(字子上)也母;不為伋也妻者,是不為白也母。」故孔氏之不喪出母,自子思始也。改嫁於衛之母死,子思不去祭弔。

7.中國文化發展道殷、周之際,區分為東方與西方兩大類型:東方是水利性的「禹貢九州」和「洪範九疇」文化,並以航海貿易發現美洲,見「商頌」。西方是高原性的「宗法社會」和「封建制度」,見「周易家人」及「尚書武成」。武王伐紂,牧野一戰勝利,西周的宗法封建文化統治了中國,以禮防亂,以樂防情,以官防叛,東方中國變為殖民地!「周禮統治中國後,三千年來無笑聲!」禮義之邦是奴隸性。孔子生在春秋末世,周公的禮治已經崩潰,大封建解體,天下諸侯都不服從周天子。小封建盛行,士大夫掌握土地與人民實行私有勢力,而互爭天下。孔子晚年看到這些,他才理解「封建就是分裂」,因為土地可分,無物不可分,權可分,國可分,家可分,是「禮樂之防」所難防的!周公聰明反被聰明誤!所以孔子要以「仁」代「禮」,先替人立定主體自由的精神,以仁求生,以義求權,以愛團結,以利聚富,發揮「智、仁、勇」的精神,建造「敬、信、悅」之社會,天下大同,人類幸福。仁以為己任,先難而後獲,不再是「以禮掛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