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04 20:11:14dddiary

侯立朝/尼采與孔子對話揭開美學密碼(上)

尼采與孔子對話揭開美學密碼
--生生之謂易與超人權力意志

天地乾坤即男女,
人間男女即乾坤!
權力意志是生生,
生生不息是意志。


1尼采在中國一百年

  尼采思想與馬克思主義,幾乎是同時期傳到中國,就是在1900年八國聯軍炮打中國之後。馬克思主義要等到「馬列主義」流行到中國,才開始與「十月革命」一起影響到中國的第二次革命。而尼采思想在二十世紀初就開始有傳播者,是純文化思想的傳播,而與政治革命與社會革命無關。由此可見,尼采的思想在中國比馬列主義更受尊重。政黨在傳播馬列主義,學術文化思想家在介紹尼采思想!前者是強力推銷,後者是自由介紹。梁啟超介紹尼采為「尼志埃」曰:「尼志埃為極端之強權論者,前年以狂疾死。其勢力披靡全歐,也稱為十九世紀末之新宗教。」(尼采生於1844年5月-逝世於1900年8月)。王國維也寫有一篇「德國文化大改革家尼采傳」,魯迅介紹尼采最力,他也借用尼采的炸藥寫詩文,但未能運用尼采炸藥炸開中國文化的古墓,以發現孔子晚年思想革命,不再夢見周公。要等到我這裡,才發現孔子的「生生之謂易」與尼采的「超人權力意志」是可以接通的。由此造出了「生生之謂仁,生生之謂美,生生之謂易」的哲學的美學,美學的哲學,超越了西方的美學、神學與哲學。黑格爾的總體哲學只能做為它的註腳了!連尼采的超人也得到中國我這裡聽課了。對於生命力高度的欣賞與追求,是孔子與尼采相同的出發點。「生生之謂易」可以導引出宇宙與人生之起點與至極!「權力意志」(Wille Zur Macht)亦可以導引出宇宙與人生之起點與至極!海德格要從形而上學去看「權力意志」的存在性,同樣地「生生之謂易」也含有形上之道與形下之器!形上之道是「生生不息」,形下之器是「性交不已」。因此,別爾嘉耶夫說:「性是哲學與美學的形而上學」,人就是「一個性體的存在(a sextual Being)」。中庸說:「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第12章)。夫婦之道,以性交始,展開父子、兄弟、君臣、親友的社會關係與國家關係,型造了人類歷史的長河,浩蕩前進,永恆輪流,連宗教與藝術及哲學,都是它的副產品。佛陀、耶穌、柏拉圖、蘇格拉底、奧古斯丁、馬丁路德……都是「性交」的產兒,都包含在「生生之謂易」的存在性中。「生生」既含有生生不息生命之流的意義,「生生」也就是指有具體形相的女生和男生。而「易」之門,就是乾坤。孔子說:「乾坤,其易之門邪?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繫辭下傳第6章)。又曰:「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闊,是以廣生焉。」(繫辭上傳第6章)。大生即男生,廣生即女生。男性陽物動直,女性陰戶動闢。陰陽合體,男女交媾,是生生之始,也是宇宙活動的開始,形而上學的基點就在此處!權力意志的基點也在此處,此處也就是力的藝術創造。--生生之謂美,藝術是生命的興奮劑。


2孔子晚年思想革命

  中國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有過尼采熱,但未識透尼采。雖然借用過尼采的「重估一切價值」來為「新文化運動」撐腰,但卻誤把孔子當作周公打,變成為「禮教的罪人」!完全是胡適與魯迅等人的無知,誤用了炸藥,炸錯了對象。直到二十世紀之末,又掀起一波尼采熱,而有「紀念尼采逝世一百週年」解讀系列叢書六種,又有尼采全集註疏本譯出,強過世紀初熱尼采的熱度。但只見談尼采、譯尼采,未見用尼采的炸藥來炸破馬列主義的墳墓,更未能用它來破浪中國文化思想。還得由我來動筆,寫出了「超人哲學與中國世紀」(2004年)、「中國美學密碼」(2005年)、「孔子美學與哲學」(2007年)都是用尼采思想與孔子哲學對話,才產出孔子的新哲學,肯定了孔子的風格,雖與尼采風格有別,但對於人類生命的贊賞與尊重是相同的!孔子的「聖人」要比尼采的「超人」,更為風華蓋世,更為「權力意志」!因為,孔子為人立極曰「仁義」,仁義就是「權力意志」,仁是意志,意是強力。仁義是一不是二。由於中國文字的個性,可以分開解讀,仁是種子,義是生力。仁是慈愛,義是斷制。仁是坤德,義是乾德。仁是命令,義是服從。「仁者人也,義者我也。」(董子)在「天命之謂性」的性中,就含有「仁義」的因子,即「權力意志」的因子,即「主人與奴隸」的因子。仁義是主人意志,第一仁義,是種子的作用,生存就是競爭;第二仁義,是聖母馬利亞作用,仁愛就是力量;第三仁義,是黃金的作用,信用就是資本。仁義是強者道德「剛健中正」,奴隸道德是「怨恨」(Ressentiment)。仁義,不僅是「我意志」,而且是「我能夠」!這就可以與尼采在「超越善與惡」中的思想相接合來看,或對照以觀了。

  尼采說:「意志的人向存在於他自身內部服從的事情發出命令,我們把這種多面現象稱作意志。其奇特的方面是我們只用一句話,來描述如下的事實:在任何已知的情況下,我既是命令的發布者,同時也是命令的服從者。就服從而言,我們體驗到迫使、驅策、強迫、抵抗的感覺。而這些感覺通常在意志行為之後立刻開始顯露出來,就命令而言,因為我們處於支配地位,我們體驗到快感。隨著我們習慣了通過我,也就是自我的概念來克服兩分法,這一感覺就會更加強烈,並以如此方式存在,以至於我們將內心服從,視為理所當然,且因此把意志和表現,意志和行動,等同起來。」(超越善與惡)。這裡的「命令」與「服從」,「主人」與「奴隸」,陰與陽,在意志行動中戰勝了「一中有二」(Two-in-one)的雙重性。這種雙重性早已成為「去支配」和必須「去服從」二者之間的一場戰鬥。所以,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海德格的女學生,極權主義探源的作者,猶太人復國運動委員之ㄧ)才說:「一方面把『我』與支配部份等同起來;而另一方面又期望另一部份,即抵抗部份的服從,去做被命令去做的一切。所謂的意志自由,在本質上就是對一個必須服從所表現的情感上的優越感。我自由,他必須服從。對此的意識,就是意志本身。只有超越內部的抵抗,意志才能意識到自己的起源:意志不會崛起以獲取力量,力量本是它的來源。意志本身一中有二,即抵抗的『我』,和征服的『我』,這將是權力意志之源。戰勝了抵抗,獲得了快樂的感覺。」(尼采對意志的拒斥)。這種內在的矛盾與鬪爭,孔子也有描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負也者小人之事,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繫辭上傳第8章)。這不是階級鬪爭,而是指內在的服從與支配,命令與抵抗的矛盾鬪爭。命令者乘車,服從者負薪,天經地義,如果紊亂,則奴隸暴動,而主人退隱,上下易位,是為革命。則「命令」與「服從」的公式仍在。尼采的「權力意志」的公式,還孔子是哲人的地位,孔子不是「奴隸主」的哲學家,而是「超人」的哲學家。這是五四以來藏有「伊底帕斯結」的左右兩派哲學家所不知如此去解讀孔子的。胡適無知,魯迅無知,馮友蘭無知,熊十力無知,徐復觀無知。牟宗三無知。楊榮國、李澤厚、殷海光、勞思光、陳榮捷、杜維明、方東美等俱無知於此,太可哀矣!


3周公建立禮義之邦奴隸中國

  我把尼采請到中國來觀光,因為他與俄國的赫爾岑一樣,很瞧不起「平庸」的中國,先請他到洛陽,與才子周公對話(見「超人哲學」第一篇)。而後才與孔子的哲學對話。周公是「西土之人」,像似以色列猶太人!周禮就是十誡的中國版。孔子是「東土之人」,是夏、殷「洪範文化」的繼承人,有水流自由的思想。但也不能否認周公的「周禮十誡文化」對於孔子思想的影響,是極為深刻的。「郁郁乎文哉,吾從周。」他被周禮、周易、周官,套牢很久。直到68歲自衛返魯,落葉歸根,這才坐下來反思「夏、殷、周」三代政治與文化,比較出來「夏道尊命,近人而忠。殷人尊神,尊而不親。周人尊禮,親而不尊。」特別是周禮,華麗多嬌,最能迷人。中國三千年來文化的特色,就是由周公塑造的「禮義之邦」,是禮義之邦的殖民地。

  周公代表中國的「政統」,政統天天在「命令」!孔子代表中國的「道統」,道統天天在「抵抗」。「命令」是人的權力意志,「抵抗」也是人的權力意志。用尼采的理論來解讀,是很明白的。五四以來對於周、孔的解讀,都不是本質的理解,而是錯誤的認識!胡適、馮友蘭、熊十力該死,錢穆、牟宗三、徐復觀更該打戒尺!漢儒與宋儒更是解而未透,令人傷心。近代中國真的沒有道統的知識份子嗎?西化派是潮流浪子,馬列族是奴隸後裔!「中國可以說不」!就是奴隸道德的呼聲!不是英雄道德的豪語!可見中國人的知識與思想仍在奴隸狀態,十分可悲。

  周公是漂亮的公子和才子,是西北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文王是「奴隸革命」的典型人物,中外古今不作第二人想。周公又是「帝國主義」武裝殖民,建立「封建制度」的典範人物,中外古今帝國主義的策略都不如他高明。連列寧的「國家與革命」一書,也比不上周公「革命三部曲」高明。

  在紀前1320年,摩西率領希伯來猶太人「出埃及」,在西奈山傳十誡。此時正是中國的殷商武丁王朝在復興中。紀前1250年,希伯來人征服巴勒斯坦故土。紀前1195年,西周成為殷商的殖民地,帝乙命西伯之季歷為侯伯。紀前1185年,季歷卒,世子文王姬昌嗣為侯伯,開始陰謀革命,以期推翻殷紂王朝。這是中國古代歷史中最有名的一次「反殖民主義」的奴隸革命運動。尼采的「奴隸道德論」完全可以用來解釋它,使這一次革命具有千秋萬世的典範性,照耀著全球人類的歷史。文王姬昌,周公姬旦,尚父姜子牙,武王姬發,是這次反殖革命的四大主角,而主角中的主角是姬旦周公。西周反殖民革命三部曲是:

  (1)周易德謀,革命意識型態的鬪爭。西周是殷紂王的西北邊境上的殖民地,是西北侯周文王的祖國,以農業興起成就了「宗法文明」,與殷紂皇朝的「商貿文明」大不相同。殷紂王像似酒神戴奧尼索斯Dionysos,酒池肉林,女性第一。而周公就像是太陽神阿波羅Apollo,尊禮尚文,宗法第一。因此,西周革命意識型態,首先是宣打「禍水史觀」,反對「牝雞司晨」。而後是強調「親親尊尊」,推銷宗法制度。「西北善養老」,連孔子早年也被騙過。這些意識形態的陽謀與陰謀性,都寫在「周易」和「周禮」二書之中。周易的彖辭,是文王所寫,是一卦的宏觀觀念;象辭與爻辭,是周公所寫,是每一爻的微觀觀念,都具有謀略性。且把宗法家庭制度,寫在「家人一卦中。孔子到晚年研究周易,作「易傳文言」時,才發現「周易」是陰謀經。「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繫辭下傳第7章及第11章)。德謀又稱陽謀,以德政爭取人心,而三分天下有其二。而陰謀就是暗中破壞,施行離間、賄賂、分化之計。見史記殷本紀「西伯之臣,閎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馬,以獻於紂王,紂乃赦西伯……」所以,研究「周易」者,如果不先讀孔子的「易傳」,就必將會有「陽奉陰違」的陰險人格,狡滑得很。

  (2)武裝鬪爭,最後必以軍事決戰來決勝負。這也是列寧特別強調的策略。周文王西伯侯,也是由賄賂紂王,得赦,並取得「弓矢斧鉞,得以專征。」擴充軍隊,征伐不服者,使得西北侯的軍力「大國畏其威,小國感其德!」而獲致「三分天下有其二」之勢。最後文王死,其子武王才開始伐紂,牧誓的宣言,是以宗法家長制,反對「牝雞司晨」的東方女性平權制。這是文化倒退,不是進步。紀前1122年二月,牧野一戰,西周勝利,紂王戰敗自殺。這是西土文化第一次征服東方文化,東方淪為西周的殖民地。因為東土之民不服西周統治,乃有周公的多次東征,實行武裝殖民,而以「封建諸侯,屏藩周室」,才安定下來。所謂「封建制度」(不同於西方中古時期之封建制度),書經「武成」曰:「列爵為五,分土為三。建官惟賢,位事惟能,重民五教,惟食喪祭,敦信明義,崇德報功,垂拱而天下治。」這是周公的幻想。因為封建制度,就是列爵分土的制度。土地可分,何事不可分?孔子晚年才看懂封建制度就是分裂制度。到孔子時代,天下分裂,五霸爭雄,再分裂到七國爭霸,最後由西土的秦皇朝來打統一的。

  (3)周官統治,建立中央集權政府統治各國人民。這個「周官」亦稱周禮,與「儀禮」有別。「儀禮」是為了「宗法制度」立法,是西周的社會基本大法,規定了婚姻和家庭制度,同姓不婚,女主內,男主外,結婚「行周公之禮」,都是有名的規定,一直流行到現在。而「周官」(王安石有註解本子)是為「封建制度」立法,是建國和建立政府統治的基本大法,實行嚴格控制殖民地的基本大法。宗法制度,是縱線的控制網。封建制度是橫面的控制網。周官制度,是中央政府全面統治天下的指揮號令機關。周官六部制(兵、刑、工、吏、戶、禮)流行三千多年,一直到現在中央政府還有它的影子。(參閱「周公封建帝國主義三部曲的典範性」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