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03 16:18:08大 衛 典 藏

真假雞血石的辨識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原是天然之物的石料,由於人們的喜愛,成為詠贊、描繪的對象。而在眾多的五光十色的石材中,而竟會有一種石材,色澤鮮紅欲滴,狀如剛宰殺的雞的鮮血滴在石頭上,一攤攤,一點點,其艷無比,它就是膾炙人口的雞血石。
  雞血石產於浙江西北天目山麓的臨安縣境內。該地多汞,鮮紅的雞血色澤,乃是硫化汞的化合物。帶血色的石頭稱為雞血石,不帶血色的稱為昌化石。硫化汞長時間受熱和暴露在陽光下,表面層便會氧化,鮮紅的色澤就發黑變暗,一定要把其表面的氧化層磨去,其雞血的本來面目才會顯現。
  品評雞血石,首先就是「血」的紅色,以其鮮、凝、厚為佳。鮮者紅如淋漓之鮮血,凝者聚而不散,厚者指有厚度有層次深透於石層中。
  觀察雞血石,其次就是看它的地張。所謂地張就是鮮紅色的硫化汞結晶在什麼樣的石頭之上。如結晶在花崗巖狀的石質上,那麼其地張就僵,多雜質,夾雜有石英小顆粒(俗稱為缽,釘的硬度較高,不受刀)。該種地張最劣。如雞血結晶在乳白色干燥的地張上,其色如熟石灰謂之石灰地,亦差。如鮮血結晶在潔白如玉具有脂肪感的地張上,此時紅血相映猶如錦上添花,該類地張最佳,謂羊脂白玉地。還有藕粉地,顧名思義,地張如調熟之藕粉。其狀如磨光之黑色牛角呈半透明狀的,謂牛角凍,或烏骨凍地張,……。總之,雞血石的地張以純淨,半透明,無釘與血之鮮紅色彩交相輝映者,為上品。
 
昌化石的質地細膩,帶韌性,結構緊密,受刀不崩,以其艷麗的血和半透明的地張取勝。故好的雞血石都不加雕琢,以做印章為最宜,是印材中之佼佼者。也可以這麼說,凡是加雕刻的雞血石一般都為遮其疵病,掩人耳目,不足為貴的。
  觀察雞血石,再其次就是它的品樣。根據用途和習慣,雞血石章的品樣,一般可分為方形、長方形、橢圓形、圓形、畸形,尺寸大致以5——2公分的徑邊為最宜。
  七十年代,在我國內蒙古赤峰地區巴林右旗,亦發現有雞血石,產量較昌化多,與昌化雞血石相比,其質地不及昌化之細膩、帶韌性,且石中含水量較高,天旱易裂。血的分布大多呈一條條的血筋狀,縱橫交叉,散而不聚,且極易氧化而發暗。此外還有一種在蛋青色帶透明的地子上,有粉紅色血者,該類血色淨淡,不鮮不濃,若桃花初放,稱桃花血。內蒙雞血是昌化雞血的同族異種,價值與同級昌化雞血相比亦差甚遠。
  由於昌化雞血石之質佳,價值又高。近年來,謀利之徒用盡各種手法作偽。其用心之良苦,手法之高妙,有些偽品可以說已到了亂真的地步,我們不能不慎察之。
  下面就把幾種雞血的作偽方法大致作一介紹。
  其一謂,鑲嵌法。采一質地較好的昌化石章,選擇其幾面醒目的地方,分別挖出一個個深淺不一的小坑,然後用紅色的硫化汞塗料嵌入,待其自然陰干後,再磨光上蠟。此種鑲嵌式的做偽法,初級而原始,容易辨認。因為嵌入的雞血(硫化汞)沒有層次,同時血與昌化石的交接處色澤生硬,沒有過渡。
  其二謂浸漬法。取一方昌化石,在需要的地方塗上硫化汞,陰干再塗,再陰干,使其血稍有層次,然後放在透明的樹脂裡浸漬,務使周身浸到,拎起晾干,再有細水砂打光,即成。此法因樹脂易老化,日久表皮會泛黃,與內部的石色不相協調,同時樹脂表皮的毛孔比較粗,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其表面有一點點細小的棕眼,而這一切都是真的昌化雞石血所沒有的。
  
其三謂切片貼皮法,此為近年新創的方法,據說始自澳門一位陳姓的石章商人。他采用先進的切割機器,把石章之六個平面分別切割出薄如紙的六面。於其內需要的地方塗上硫化汞,待晾干後再用熱燙的辦法和以膠水把原來切割下來的六個薄片按原樣貼回去,然後用細碼水砂摻油或水,把薄片與膠合處的線角磨光。這樣雞血的紅色看起來生在石章裡面,而且自然分布,但血的層次畢竟只能停留在一個平面上。據此石章,只能局限於正方或長方形的石章,圓形、橢圓形、畸形、帶紐的石章都不行。也無法截斷和刻邊款,因為這樣一來,薄片燙貼的痕跡就顯露了。
  其四謂添補法。即是在真的昌化雞血石章上,再添加硫化汞,並在添補的部分表面罩上一層極薄的樹脂,磨光後即成。這類方法是在血上加血,無疑是錦上添花,價值大增。同時真中有假,假假真真,稍一疏忽,便會上當。所以對於特別好的雞血,在觀察時必須注意和聯想到作偽者的手法,方可避免「大意失荊州」的後果。
李熙怡 2009-05-29 21:08:12

你好:
能否幫我判斷這只雞血石印章的質地與真假?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