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3 11:06:43RICHIE

無住生心,生心無住(第266集摘記)






無住生心生心無住

    佛弟子修行,修行的總綱領是什麼?《金剛經》上有一句話,「無住生心」。生什麼心?生真誠心,自性本有的真心,要生這個心,不能生煩惱。八識五十一心所都是煩惱,那就錯了,那就是六道凡夫。佛子不生心,難!怎麼可能不生心,晚上睡覺都做惡夢。夢從哪來的?夢從不善的心來的。善心生美夢,不善的心生惡夢,小輪迴,六道,離不開六道。

    所以佛教給我們的妙法——應無所住,妙!應無所住是什麼?不要放在心上。為什麼不能放在心上?心上什麼都沒有,你放在心上心染污了,你放在心上心不平了、不平衡了,所以不能放在心上。要學佛菩薩,佛菩薩為我們演說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方法、門道無量無邊,修什麼?一樁事情——無住生心。生心是應緣,眾生有感,自然有應。我們也是如此,六根在六塵境界見色,馬上就有應。應是什麼?起心動念是應,分別執著是應。

    起心動念應了還好,沒造業。起心動念什麼人?菩薩。他為什麼沒有造業?他沒有分別、執著。所以起心動念是生心,不分別、不執著是無住,菩薩的「無住生心」。佛陀呢?佛陀更高,佛陀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樣樣清楚、樣樣明了,沒有起心動念,所以他那個無住比菩薩高。菩薩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我們就學這個。

    六根在六塵境界裡學什麼?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決定做不到,為什麼?法身菩薩,不是普通菩薩,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他們在哪裡修?在實報土修。修什麼?修不起心、不動念,圓滿了他就回常寂光了,實報土也沒有了,究竟圓滿。

    我們今天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往生實報莊嚴土,地位圓教初住。實報土的地位有四十一個階級,我們是一年級,第四十一是等覺菩薩,第四十二圓滿了,妙覺,常寂光現前了。所以要懂得你修什麼,世間法放下,出世間也沒有,還有個出世間那你又著相了,你又起分別執著了,沒有。

    所以淨宗法門無比的殊勝,妙極了,心裡只有一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非有非空,非想非非想,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此之外什麼都沒有,容易成就。阿彌陀佛真有其人、真有其事,阿彌陀佛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功德、無量的相好,能生萬法。能生萬法是他起作用。起什麼作用?應緣。有緣的眾生他有感,法身佛有應。應,幫助有感的這位菩薩,提升境界,從實報土提升到寂光土。這是佛法教學終極的目標,我們要明了,我們要真幹。

    如果天天念佛誦經,不能落實到事相上,那就沒有用。一定要落實!落實到生活,落實到工作,落實到處事待人接物,你會法喜充滿。為什麼?心清淨了,不染污了,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執著了,心好輕鬆,清淨不染;再不分別,不分別就回歸到一體了,這是大菩薩,不是小菩薩,往生到極樂世界品位高。

    能不能往生是信願之有無,你看這個法門多殊勝!我有真信切願,決定得生。臨終一聲佛號、十聲佛號都能往生;生到極樂世界就不退轉,不會再回到六道來受罪,不會!這六道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不可以不知道。

    為什麼放不下?就是不知道這回事情,雖然佛天天講、嘴巴也天天說,說了沒用,沒做到。為什麼沒做的?對它還有懷疑。有疑根,根沒拔掉,這時候怎麼辦?讀經、聽經,讀經、聽經是替我們拔這根的。天天拔,天天少一點,總有一天把根拔掉了,完全相信,沒有懷疑了,往生極樂世界有把握了。

    念佛功夫淺深,那是我們往生的品位,要不要?要,別著相。如果要,著相,品位不高。為什麼?你是修這個法門,你還有著相、你還有住。到無住,往生極樂世界全是實報莊嚴土,到那一邊,全是法身菩薩,阿惟越致。不是阿彌陀佛加持的,是自己修得的。

    所以總的來說,佛法教我們修證,就這一樁事情——「生心無住,無住生心」。無住跟生心是畫等號,是平等的,無住裡頭有生心,生心裡頭有無住,這是真的無住生心。無住不能生心,生心不能無住,你無住生心統統沒有得到。為什麼?我什麼都放下了,我無住了,無住沒放下,你住在無住裡頭。我不生心了,沒錯,你生心了,生什麼心?生不生心了,你住在不生心,不乾不淨。乾乾淨淨,真的是無住生心,但是連無住生心的念頭都沒有,這就是真的,這不是假的。

(文摘節錄2015.10.19《2014大經科註》第266集)

 

附錄:

    學般若,三輪體空,二邊不住,中道不存,這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修行、教學是有起心的,起心怎麼樣?無住,無住就是不放在心上,不放在心上能起心動念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是功夫,這是本事。初學的人做不到,總得有十幾二十年的功夫,慢慢站得住腳了,在哪裡立足?在無住立足。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放,別放在心上。──252

    《金剛經》上一句話,六祖惠能大師開悟的這句話,我們要放在心上,我們天天在學習,「無住生心」。生心,我們不講佛法,我們講世間法,我們生起救度地球苦難眾生,生這個心,我們全心全意來做這個工作來幫助他。今天幫助他的,我們的方向、門路找到了,用什麼幫助他?用中國傳統文化幫助他,這就對了。中國傳統文化在佛法講是世間法,用世間法救世間人;對佛法來說,如何能夠叫佛陀的教育再興旺起來。──253

    大乘經裡頭說得很清楚,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這就是佛。不起心、不動念是《金剛經》上講的無住,生起這一聲佛號,這聲佛號相續不斷,一句接著一句,這是生心,這生的什麼心?生的阿彌陀佛的心,是以阿彌陀佛為境界,永絕魔事。──254

    佛教我們一個方法,教我們無住生心,《金剛經》上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是什麼人?這是佛與大菩薩,他們做到了。佛跟菩薩生的什麼心?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的心。──258

    佛法深妙之處,不起心不動念,還不礙辦事,還什麼事都幹,就是《金剛經》上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住是什麼?就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生心,什麼都幹,樣樣都不礙事。心一動念頭就錯了,不起心不動念是用真心,真心完全用自性的性德,就是智慧德相,它用這個,所以它不礙事。──259集

    淨土是大乘,淨土也要懂這個道理,不斷把自己層次往上提升,好境界,無論怎麼提升都不能住相。所以《金剛經》上講絕了,無住生心,生心是起作用,起作用的時候心裡不能有,心裡有就壞了。所以生心跟無住是同時,生心就是無住,無住就是生心,高明到極處。──267集

 

 

 

 

 

 


祈願見聞者      咸發菩提心   念佛生極樂       還來度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