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6 19:59:58RICHIE

一句佛號,即身成佛(上官老師學習班心得報告)










一句佛號即身成佛

(上官老師《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心得報告)





    《無量壽經》第二品「德遵普賢」,首列在家菩薩,顯平等普度之義;次廣歎普賢大士權實二德,意在表明淨宗之妙,首在以果地覺,作因地心,乃全靠佛力之成佛徑路。為證此特別法門之勝,世尊列舉八相成道,詳解持名念佛法門為即身成佛、十方如來咸護、無量法門統攝、一切諸佛成佛之深密法門。八相成道中,以「請轉法輪」為核心,顯示諸佛所以興出於世,唯開示佛知佛見,令眾生悟入佛之知見,即信聞持此深密真言阿彌陀佛,同證四土,圓證不退。弟子今擷選轉法輪中讚普賢勝行之經文,「破煩惱城,壞諸欲塹;洗濯垢污,顯明清白;昇灌頂階,授菩提記」,淺示其義理,以明唯本經會一切法門功德海,融無量光為末法明燈。

    甲、此六句經文呼應淨業三福,攝濟三學,統概佛法,別開成佛徑路。

    甲一、「破煩惱城,壞諸欲塹」

    此二句經文呼應三福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在轉法輪這段經文別相中,開宗明義普賢勝行,而三福首先標明聖教之根本為孝敬,成佛之種子為慈悲。雖為人天福報,但從本發枝,三學次第,理數必然,乖越常模,去道全遠。眾生迷惑,煩惱所累,造生死業,流轉惡趣,必對症下藥,令破無明。宋元照律師云:「持戒如捉賊,修定如綁賊,發慧如殺賊,三學無漏法能滅三惑煩惱賊,方入涅槃正法城。」破煩惱城,壞諸欲塹,就是三學第一階段,無上菩提從此而始。

    解煩斷欲第一步從孝敬入手,賢聖之依止,必為戒律。戒雖萬行,以孝為宗,孝順攝一切,古德曰:「一孝立,而諸戒盡矣」。從初發心到成佛,不離孝順心,三寶所以住世,不離孝順心。順即是敬,因禮敬諸佛,禮敬一切眾生,所以恆順一切眾生。《梵網經菩薩戒》乃心地戒品,盧舍那佛依心地法門說菩薩戒,心地法門就是孝心法門,一切眾生皆是我過去生中之父母,不忍其迷惑顛倒,不識本心,苦海掙扎。所以佛法入門就是《地藏菩薩本願經》,心地無量寶藏由孝順成就,「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一念孝心擴大,所發起大願,已圓滿佛道。

    無上菩提心就是孝心,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根本在知道一切眾生是我無始劫父母,人倫道德親愛常然,怎能不救度!孝順心就是根本戒,諸行之憑,從《弟子規》乃至《梵網經菩薩戒》都以孝順為宗。所以淨業三福第一福開端即言「孝養父母」,蓋此根本戒統攝佛法,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不離此孝心。盧舍那佛,義曰光明遍照,又作淨滿,無量光方能遍照。盧舍那佛就是阿彌陀佛,淨業圓滿名淨滿。清淨戒體就是無為法身,唯寂唯照之常寂光淨土。淨業三福圓滿,就是菩薩戒的究竟圓滿;菩薩戒所以圓滿,還是過去生所有父母同生極樂方能實現。

    眾生輪迴業因就是煩惱、欲望具縛,一旦隨境發毒,便墮生死業中,唯滅罪能令離苦。印祖曰:有一分恭敬,則滅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則滅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若全無恭敬,雖種遠因,其褻慢之罪,有不堪設想者。《無量壽經》所列聖眾皆德遵普賢,普賢十大願王第一願即「禮敬諸佛」。禮敬建立於孝道,孝道源於同體大悲。德遵普賢,即能安住一切功德法中,即能滅一切罪障。而普賢十願因導歸極樂才究竟圓滿,可見能滅一切罪障之根本法為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得生極樂,極樂世界純淨純善,攝一切善法,具足三聚淨戒攝善法戒。

    「破煩惱城,壞諸欲塹」,此二句經文即是佛說淨業三福第一福的原因,用其治也。煩惱賊奪取善法財,五十三參善財童子名號表法正是此義,善法財從自性流露,終必追隨普賢大士歸導自性極樂。此二句經文和三福第一福,即是斷惡修善,以善心住一處不動,行善法三昧。以善法三昧為基址,老實念佛,久久必得功夫成片。此三昧皆飾法身,當來必然現十方佛及佛土。破煩惱城,壞諸欲塹,為百千三昧之基礎。

    甲二、「洗濯垢污,顯明清白」

    「洗濯垢污,顯明清白」此二句經文對應淨業三福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又是三聚淨戒之攝一切律儀戒。眾生但出聖道,無始未曾,皆由著世,慣習難捨;皈依自性覺、正、淨,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不動不移,即可拔俗,必行聖業。善導大師《觀經疏》言:「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業。」眾生執著於自己的知見,住邪定聚、不定聚,久遠劫來,落入根本無明,不能自知,不能自拔。如《首楞嚴經》言:「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

    洗濯垢污的妙法,就是持名念佛法,一句名號何有此特效?皆因能信所信,能願所願,能念所念,能生所生,一一皆是實相正印。一念清淨平等覺,則一念脫俗入聖,入佛知佛見,入三摩地;念念清淨平等覺,念念住正定聚。極樂佛土依報莊嚴,住正定聚而來,倘能老實念去,現前住正定聚,則莊嚴娑婆世界,令娑婆世界眾生得成無上佛道金剛種子。大乘佛法宗旨,「莊嚴國土,利樂有情」,從洗濯垢污,顯明清白;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而開示、體現這一宗旨。淨宗之殊妙,就是用這一句阿彌陀佛,洗濯根本煩惱垢污,而「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即是這特別法門的戒律。淨念相繼好似源源不斷清淨之水,洗濯塵勞,顯露出眾生本具乾乾淨淨之自性本體。一句本覺佛號,攝受六根,令六識不起作用,貪瞋痴習氣雖未斷,但六根被佛號所攝,而離諸有者。如百丈大師所言,迥脫根塵,不可思議之靈光就會獨耀,獨,即入不二法門。此「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三行相因,專持名號為戒;一向專念,佛號從口出,從耳入,從心記,久習得定;因得定,住三昧,必得開慧,開真實之慧。

    菩薩從本以來,都是洗濯垢污、顯明清白而成佛的,貴在不動不移,不中途變節。用阿彌陀佛名號這一無相之解,洗濯塵勞垢污,證涅槃德,入實相涅槃城。極樂世界就是實相涅槃城,城雖有多門,然必從一門方能入,任選其一即可,切忌分身而入。娑婆世界之身,凡夫之軀,何能未證聖果而分身?條條大道通羅馬,選其一,前行便是。若問八萬四千門,何以選持名念佛法門而入聖道?在此引律宗元照祖師嘉言策勉:「自是盡棄平生所學,專尋淨土教門,二十餘年,未嘗暫捨。研詳理教,披括古今,頓釋群疑,愈加深信。復見善導和尚專雜二修,若專修者,百即百生,若雜修者,萬千一二。心識散亂,觀行難成,一志專持四字名號,幾生逃逝,今始知歸。仍以所修,輾轉化導,盡未來際,洪讚何窮。」元照律祖撰三記解釋道宣律祖的南山三大部疏,即《行事鈔資持記》、《戒本疏行宗記》、《羯磨疏濟緣記》,復有《觀無量壽經義疏》、《佛說阿彌陀佛經義疏》。

    元照律祖生於宋朝,尚且一針見血指出,若專修者,百即百生,若雜修者,萬千一二,何況今日眾生之善根遠遠遜於古人。宋朝尚且已經有此夾雜詬病,令習淨土者不能當生成佛,不能不思考,末法淨土學人若不依祖師教誡,必定又是錯過轉凡成聖良機;一錯再錯,終將墮入惡趣,長久輪迴。能受持、奉行祖訓者,即是做到不犯威儀,自然而然得攝一切律儀戒,住不動,得三昧,三昧習久,得陀羅尼;陀羅尼,定力發慧所得,是菩薩善法功德藏,得此陀羅尼,念佛功夫證事一心不亂。雖是淨業三福第二福,然因佛力加持,因念佛故,所獲功德不可與普通善法相比,乃出世間大法,究竟方便解脫法;即淨念相繼,洗濯垢污,都攝六根,顯明清白,必然往生。元照律祖晚年,專持名號,自在生西,詮釋專持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甲三、「昇灌頂階,授菩提記」

    持名念佛法門最殊勝之處,全在此二句經文,普賢勝行於眾生最真實利益全在此處;《無量壽經》第二品之精華亦在此處;全經禪密盡攝第一義諦就在此處;《華嚴》法身大士導歸極樂之深密意義就在此處;如來法王所以師訓於娑婆宗歸在此;三聚淨戒之饒益一切有情戒,也包攝於此;淨業三福第三福依止於此。

    乙一、昇灌頂階是方便為究竟

    持名念佛法門何來?是彌陀大悲心中流露出最方便妙法,普令眾生信願持名,即出離生死苦海,即身成佛。方便為究竟表現兩處,其一即昇灌頂階。

    丙一、灌者深意

    《科註》舉《秘藏記鈔七》曰:「灌者,大悲護念義。頂者,佛果最頂義。諸佛護念,令至佛頂住,皆名灌頂也。」灌者兩重深義,首先,灌者道出方便法門之因,乃諸佛大悲護念故。如本經第二品「德遵普賢」,首列賢護等十六正士,而在請轉法輪之普賢勝行這段經文結尾,世尊又言,「無量諸佛,咸共護念」。咸共護念與賢護菩薩首尾呼應,表此法門從初發決意往生之心,至臨終見佛,乃至成就無上佛果,都在彌陀大悲願力和十方諸佛佛力護念之下,一切聖眾咸所敬仰。因此,持名念佛乃全仗他力法門,此他力為不可思議佛力。其次,灌者表行人當知,真信切願往生極樂,即已受佛位竟,自今以後,所有教敕皆當奉行。不違佛教,不退初心,不負已入不退佛位,不負如來法王大悲大智護念,定紹隆佛種,燈火傳薪。

    丙二、頂者深意

    頂者有二意,皆屬表方便為究竟。首先,頂者表所證果位和時間不可思議。持名念佛法門殊勝之處為究竟方便,究竟方便除上段文義中,一切諸佛咸護,令行人不退佛位竟,還有一處究竟方便,就是所證之果不可思議,證果速度不可思議。從初地到等覺菩薩,彌陀以大悲水灌頂,即究竟遷佛果,越三祇習氣盡殆於一念真信切願,齊十方諸佛最頂佛位,於一句彌陀名號,疾速、究竟、穩當,不退成佛,遍盡虛空法界亦難尋一法可以究竟方便成佛如持名念佛法門。華嚴長子普賢大士,率四十一法身大士念佛求生淨土之密意正在此處,即昇灌頂階,令速往究竟佛果;得最頂佛果,即入常寂光,不生不滅,真樂為樂。其次,頂者表方便為究竟之平等普遍度脫。從初地至等覺,究竟遷佛果時,必受諸佛大悲灌頂。念老曾指出,本經此處灌頂為後位灌頂,即成佛灌頂。可見初地等覺求生淨土,皆授後位灌頂,即雖居凡地,乃至菩薩地,實已入究竟佛果。七寶池蓮花開放,即是此灌頂所托事顯現,真正因果同時。

    丙三、昇灌頂階攝受發菩提心,深信因果。

    蕅益大師垂教,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深信諸佛大悲護念,為紹佛種,特宣此深密之法,宣信願持名之人受佛位竟,令一切諸佛共讚此深信發願大菩提心。彌陀修因,感淨土果,今全體授於,上至初地、等覺,下至地獄、五逆十惡,中間具縛凡夫。乃不可思議之因果,出世間大因果,念佛成佛之因果。心為因果,更無別法,淨土唯心,自性彌陀,信願便得淨土佛果。

    乙二、授菩提記

    《科註》釋義,授菩提記有二義。其一,佛為預說當來成佛之果,令行人識其當下自因之利,令知現在菩提之因,定得成佛之果。所以授菩提記第一釋義對應三福最後一福中「讀誦大乘」,佛為令眾生得究竟淨土佛果,必善立方便,宣說經典,施以教化,導歸淨土。淨土五經一論乃正說淨土,直指極樂,其餘八萬四千門,皆附帶說明,做為導歸淨土前方便。因此,大乘之所歸在於淨土,佛陀之無上智慧與無盡慈悲,表現為究竟為方便,就在淨土佛果。授菩提記第二重含義,復指諸大士廣為眾生授記作佛。因此,授菩提記對應淨業三福第三福最後一句「勸進行者」。本品所列諸大士,皆已證極樂佛果,大權示現,勸令眾生迷途知返,信願持名,同證如來究竟佛果。

    廣義而言,一切眾生皆是彌陀變現,為我示現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令我破煩惱城,壞諸欲塹,洗濯垢污,顯明清白。一旦在此境界中堅定深信切願,必得昇灌頂階,授菩提記,即身成佛之妙果。十方諸佛誠實之言,盡在此一句阿彌陀佛中。

    乙、即身成佛以何為本?

    元照律祖因得襄陽龍興寺石刻《阿彌陀經》拓本,有專持名號即是多善根之語,遂依之以稱名為首要,布施、造寺等一切福業次之。由於稱名善根故,即能滅罪往生(戒度,《阿彌陀經疏聞持記》)。元照律祖強調,事從簡要,法在精專。因此,感得昇灌頂階,授菩提記,必依照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的根本原則為戒,方能得此聖果。從此頓門而入,全仗佛力,只要信願,專持名號,定能紹隆佛種,成就如來法王。

    以上是慚愧弟子上官的淺顯心得報告,任何錯誤之處,懇請師父上人以及諸位法師和大德斧正。


淨空老法師開示

    上官同學的學習報告,我們剛才看到,也聽到了,可以說是簡潔精要。這是中國古聖先賢所追求的,言語要簡潔精要,文字亦如是,世法如是,佛法亦如是。符合這四個字的標準,我們回頭細心觀察,八萬四千法門跟淨土持名,蕅益大師把它說成四個字,「信、願、持名」。你要是能相信,不懷疑,發真誠心,聽話、真幹,沒有一個不成無上道,一生當中。這是阿彌陀佛給現前、當來一切六道眾生無比的恩德,到哪裡去找?真的找不到。這個法門,在這個世間有幾個人遇到?遇到的人有幾個人真正相信?層層淘汰,到最後真的一萬人當中只有一、二。

    為什麼這樣精簡玄妙的法門,一般人不能接受?報告當中也提到,眾生煩惱、習氣不同。煩惱重,習氣深,縱然有善知識,有祖師大德的註疏擺在你面前,你沒有看懂。這種情形我們學經教的同修都能體會到,經本確實擺在面前,看了多少遍都沒看懂。什麼時候能看懂?只要你有耐心,一直看下去,古人說「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為什麼?千遍下去,煩惱習氣全伏住了,沒斷,控制住了,不起作用。煩惱不起作用,智慧就跑出來,就這麼回事情,你就真的懂了,真的契入境界。這個不是騙人的,遍數重要,千遍其義自見。

    這種理念、方法現在人不相信,為什麼?現在人的聰明,他用大腦,要廣學多聞。廣學多聞,沒錯,涉獵的範圍很廣,所入不深,都是表面的。那個一門深入的人,他沒有廣涉,他功夫用得深。好像挖井一樣,挖個幾十米,水沒有,挖個二、三百米,水出來了。不是沒有,深度不夠。學聖賢學術,特別是大乘,大乘是從自性裡頭流出來的,不是世間一般知識,用世間那些方法學佛,學一輩子也得不到。所以,祖師大德們求法器,什麼人是法器?老實、聽話、真幹,真誠、清淨、恭敬心能相應。於是我們今天搞明白了,要放下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要認真學習,學什麼?學老實、學聽話、學真幹。印祖常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我記得我說過,我用惠能大師跟神秀大師做比喻,神秀大師在五祖身旁時間長,他對五祖百分誠敬,所以一般人心目當中,都想著神秀是五祖的傳人,他是禪宗第六祖。沒有想到衣缽傳給惠能,惠能憑什麼?惠能對五祖有萬分誠敬,那個百分跟萬分差距太大了。

    智慧、德能、相好,無量大法都從自性流出來,只要見性全都現前,那就成佛作祖了,不需要多學,放下就是。在哪裡放下?眼在色塵放下,耳在聲塵放下,讓六根對六塵的時候不起六識。六識是什麼?妄心,妄想、分別、執著是六識,你讓它不起作用,那就是自性起用,自性是根中之性。見性起作用,眼見色,見性起作用,見性是真心,不是妄心,見性不生不滅;耳對聲塵,聞性起作用,不是耳識。這叫轉識成智,這真修行。在哪裡修?在生活當中修,在六根接觸六塵之處當中修。這是上上根人,沒有一個不是當生成就,不是小成就,是大成就,明心見性。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但是沒做到,這個要有高度的警覺,我為什麼做不到?煩惱、習氣沒放下,對於世間,世人所說的財色名利、七情五欲,常常把這個放在心上。這是什麼?六道輪迴的種子、六道輪迴的根。你斷煩惱,只斷枝葉,沒有斷根本,枝葉斷了過兩天又生,永遠斷不掉。真正會修的人,就是六根在六塵境界上把它看破,看破什麼?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但是這種假的能讓我們永遠無法脫離輪迴,也障礙我們求生淨土,它多可怕。心裡頭,這個東西不好,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在生活當中修行?生活當中有的,資生之具,飲食、衣服、居處,有很好,沒有也很好,要用這樣的心態。有不放在心上,沒有也不放在心上,就對了,萬緣放得下,得失不關心,我們清淨心才能現前,清淨心是真心。清淨心生智慧,這個智慧雖然不大,足夠用,對今天這個亂世,你能站得穩腳根,你不會隨波逐流,你不會受環境影響。這雖然是小智慧,小智慧就有這麼大的作用,不能幫助你大徹大悟,能幫助你往生淨土,能幫助你脫離六道輪迴,要靠真幹才能得到。佛不騙人,古聖先賢不騙人,他們都是用真心,我們讀他們的書,對它懷疑,自己就有罪,我們以妄心對他的真心,我們看不懂,對它懷疑,這薄福,沒有福報。

    上官同學這個報告寫得好,「一句佛號,即身成佛」。我們只要看這個題,你真正能相信,真正能把這句佛號放在心上,絕無動搖,你就成功了。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榜樣,海慶給我們做榜樣,海賢的母親也給我們做榜樣。那在家居士,八十六歲往生,預知時至,走得非常瀟灑。往生之前還自己包餃子,跟家人一起吃飯。吃完之後,坐在椅子上雙腿一盤,我走了,真的就走了。那麼瀟灑、那麼自在,一句佛號。來佛寺這個小廟,三個人做榜樣給我們看,一個在家,兩個出家,他們三個,除一句佛號之外,其他的經論沒有涉獵過,都不認識字,沒有讀過經,也沒有聽過經,只知道這一句佛號,死心塌地。成就這麼好的效果來給我們看,為我們作證,我們要感恩。他是不是普通人?報告當中,這是佛門的再來人,說得好。我覺得我們這個時代太苦了,佛菩薩來做此示現,來幫助我們,為我們做證明。

    我們今天只有最簡單的方法、最精要的方法,信願持名,我們才能辦得到。太多了、太雜了我們的心理承擔不了,只能取最簡單的,最扼要的,沒有想到它又是最精華的,又是無上法門,這個沒想到。萬萬不可疑惑,這是度初機的,度那些沒有知識的,自命為知識分子,有聰明智慧,應當要從大經大論下手,不願意從這一句佛號。這都是貢高傲慢的心態,這種心態錯了。農村裡頭阿公阿婆他們謙虛,為什麼?他們沒有知識,甚至於不認識字,謙卑,謙卑的人有福。傲慢的人把機會當面錯過,傲慢人如果學謙卑,成就比他們更高,這肯定的。所以中國古聖先賢教導我們,《禮記》裡頭說「傲不可長」,這說明傲慢是俱生煩惱。中國這些聖人,我學佛之後,我認為他們都是佛菩薩化身來的,中國人對聖賢人尊敬,他就以聖賢身分出現,像觀世音三十二應,應以聖賢身而得度者,即現聖賢身而為說法。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傲慢是屬於根本煩惱,根本煩惱就是貪瞋痴。傲慢是瞋恚的核心,情執是貪心的核心,懷疑是愚痴的核心,我們要斷貪瞋痴,從哪裡斷?要放下親情,斷貪心,貪煩惱;放下傲慢,斷瞋煩惱;放下懷疑,斷痴煩惱。古聖前賢的東西絕不懷疑,它能流傳幾千年,幾千年多少人看過,看過的人都肯定、都相信,我怎麼能懷疑?我憑什麼懷疑?現在懷疑的人太多了,太普遍了,好像懷疑變成時尚。我們回頭想想,這是什麼原因?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出現?古時候沒有,今天出現了,隨時隨處你能夠聽到,你能看到。我們見到有時候不忍心說,不忍心去看,現在學佛有多難!佛慈悲到極處,居然有人出現將《無量壽經》重新會集,為什麼?為現代人;重新做註解,又有表法表演給我們看,為我們作證,還不相信那就沒法子。

    學習班,大家都歡喜,我也歡喜,看到有同學確實能夠深入,能把經典裡面的奧祕發明出來,讓我們淨宗同學都得利益。經文上這幾句都是常念的,都念得很熟,真正契入了解裡面的義趣就得受用。為什麼?他不懷疑了,他能夠保持著一向專念,知道在日常生活當中如何來學習,堅定信心、願心。特別是祖師大德這些教訓,善導大師告訴我們,這個法門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漏;元照律祖給我們說的,「若專修者,百即百生,若雜修者,萬千一二」,這兩句話重要。海賢老和尚告訴我們,「天下無難事,就怕心不專」,心專了不難,心不專就難。祖師們說這個話,他自己做到了。我們只要留意,在《高僧傳》裡面去看,年輕的時候涉獵的法門很多,經論很多,到晚年就一句佛號。蓮池大師到晚年,「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放下了,真的是《金剛經》上的話,「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大經大論統統放下,專持四字名號,阿彌陀佛,自在往生。這是大事,這是真的,其他都是小事,不值得放在心上。

    尤其是現在,我不看報紙、不看新聞,跟電視媒體、報章雜誌斷絕了五十多年,心地清淨多了。現在最方便的,我要說第一號的,擾亂我們清淨心的,手機,手機排名在第一號。有人要送我,我說你想害我,我說,你送來,我就丟垃圾桶裡去。我不受這個東西傷害,不受它干擾,這就清淨多了。總是希望這一句佛號不間斷,一念接著一念,念念不間斷,二六時中,睡眠的時候沒有這個功夫,醒了之後佛號就接著起來。在這個苦難的環境當中,我們得到法喜、得到法樂,這就是受用。念到功夫成片,自己就曉得什麼時候往生。

    世緣要放下,連佛都要放下,法都要放下,何況世緣,大家要有高度的警覺。《金剛經》上佛說這兩句話,我覺得是對我們現代人說的,「法尚應捨,何況非法」。現在人的病就是放不下,唯有放下才生智慧,唯有智慧才能正確解決問題。現在人沒智慧有煩惱,煩惱壞事。智慧從哪裡來的?清淨心來的,心不清淨怎麼行?真正要學六根在六塵上去修去,怎麼修?不起六識就是修,起六識就是起惑造業,這講清楚了。眼見,見得清清楚楚,見性見,聞性聞,這就對了,轉識成智。不是眼識,眼識裡頭有分別、有執著,它造業。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統統放下,這就對了。這份報告很有價值,多看看能幫助我們信心、願心堅定不退。

(文摘恭錄自2014.9.11《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81集)





祈願見聞者    咸發菩提心    念佛生極樂    還來度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