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30 00:01:59RICHIE

萬緣放下,一心念佛













萬緣放下,一心念佛


 




    一定要曉得萬緣放下真正的意思,萬緣放下是清淨心、是平等心。有緣,沒有放下心就不清淨,被那個緣染污了;放下,心就染污沒有了,染污放下了。也就是放下自私自利,放下是非人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放下這個,這就萬緣放下了。佛經上常講,妄想就是起心動念,只要起心動念就是迷,就不是覺了。不起心、不動念,大徹大悟;不起心、不動念是大定,自性本定,也就是說,我們心裡確實沒有念頭。有念都是妄念,有一個佛的念頭也是個妄念。

    那我們念佛也要起這個妄念,這是阿彌陀佛不得已的一個方法,這個方法非常巧妙,我們就念這一句阿彌陀佛,開始念是有念,就是妄念;念到最後無念,無念而念,沒有起心動念也在念,這就叫正念。念不念佛?念佛。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起心動念,這就正念。念跟無念合一了,自然合一了,本來合一,到這然後你就覺悟到它本來是一,到最後你會大徹大悟。那是什麼?真諦跟俗諦原來是一不是二,煩惱跟菩提也是一,生死跟涅槃是一,這統統合一了,這才真正是大徹大悟。到這個時候什麼?煩惱不起了,菩提也不起了,入了楞嚴大定,這《楞嚴經》上講的。

    首楞嚴大定,大定裡頭顯示什麼?顯示一切萬法,十法界依正莊嚴,跟自性本定是一不是二。這話怎麼說呢?就是森羅萬象裡面,你沒有起心動念,這不就放下萬緣了嗎?放下萬緣,跟萬緣在面前沒有障礙。萬緣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本來空寂。毛病出在哪裡?出在我們誤以為是真的,在這個裡頭起心動念,被它染污了。實際上不是被它染污,被我們自己起心動念染污了,被我們自己分別執著染污了。

    如果萬象現前,我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與為大眾盡心盡力,樹立榜樣,利樂眾生,這是什麼?這叫生心。萬緣放下叫無住,要生這個心,這個心是利益眾生的心,菩提心,是一不是二

    那我再說一句俗話來說,為一切眾生盡心盡力服務,裡頭沒有絲毫為自己,這就是萬緣放下了,一切為眾生那就是大菩提心,就是而生其心,《金剛經》上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生心、無住是一不是二,惠能大師在這一句裡頭覺悟了。他覺悟個什麼,我們明白了,我們今天雖然明白,但是沒放下,如果放下,那跟他就一樣了。沒有放下,裡面還有自己,還有妄想、分別、執著在裡頭,全心全力為大眾盡心盡力,樹立榜樣,利樂眾生,這是世間的聖人,很難得!他跟出世間的聖人,出世間的萬緣放下,他沒放下,也就是他有生心,沒有無住。出世間佛菩薩,他無住生心、生心無住,世間聖賢他有住,他生心,差別就在此地。所以,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全用得上,無論搞哪個行業統統用得上。

    學習經教,不能不懂得這個經教裡面的宗體。一部經為主體,它教我們幹什麼,最主要教我們幹什麼?教我們念佛往生淨土,就這樁事情。這是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雖然自己一心一意求生淨土,也不妨礙利益眾生,這就生心,要幫助眾生。

    幫助眾生第一個就是身教,你要做出樣子來給大家看,菩薩!不為自己,大公無私,經營一個企業,菩薩經營企業,運用《金剛經》上無住生心。現在蘇州吳總在做、北京胡小林在做,都做得相當成功。把員工看作自己兄弟姐妹一家人,這是什麼?三乘菩薩,還不是法身菩薩。法身菩薩看所有員工跟自己是一體,那就圓滿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一切法身大士,看全宇宙一切眾生真的是一體,這叫「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做到圓滿。真的是一體,上,十方諸佛如來;下,無間地獄,是一體。

    諸佛如來是自性現的,「唯心所現」,這個心是自性;心現,「唯識所變」,十法界六道輪迴,是心現加上一個識變。一真法界完全是心現沒有識變,極樂世界就是,它有心現,它沒有識變。我們念佛往生,生到極樂世界,就「轉識成智」,識就沒有了。這不是我們修得的,這個要知道,這是阿彌陀佛給予我們的,是佛力加持的,是佛幫助我們轉變的。怎麼轉變的?蓮花裡頭轉變的,到極樂世界蓮花化生,我們不是去坐胎,離開這個世界身體不要了,換一個。換什麼?你自己感覺到,你爬到蓮花裡頭去了,坐在蓮花裡頭,蓮花就合起來,佛帶著這個蓮花到極樂世界,放在七寶池中,什麼時候你轉八識成四智,花就開了。轉八識成四智,統統是佛力加持。但是每個人的業力不一樣,有人很快就轉了,有人轉得很慢,但是花一開,肯定全轉了。這個我們要感阿彌陀佛的恩,靠我們自己,不知道要修無量劫才能明心見性,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生實報土,太難了!阿彌陀佛對我們這些人,我們真信、真願求生淨土,決定是一生成就。

    往生極樂世界不是死,這個觀念要搞清楚。我們把這個身體放下了,這身體是假的,放下這個身體,佛家叫神識,世間法叫靈魂。這個真正稱得上是靈魂,為什麼?他選擇蓮花,他不選擇別的,選擇蓮花就是選擇極樂世界。

    人的念頭完全善,純淨純善,我們這個世界就是極樂世界。你要想幸福、要想健康長壽,念頭善都能做到,不需要找這些醫療保健,不需要。念頭是最好的醫療、最好的保健,什麼問題都能解決了。所這個概念我們要把它培養成,我們時時刻刻用這個觀念來看世界,就是無住生心。為什麼?我們心開朗了,什麼念頭都沒有,知道你是假的,知道這個東西是什麼?是在高頻率之下產生的幻相。彌勒菩薩給我們講的,我們常說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產生的糾纏在一起的幻相,能用這個觀念來看整個宇宙,就是無住生心,我們就能夠契入這個境界

    佛菩薩跟我們沒有兩樣,我們是有住生心,而且生的心是非常複雜,不是菩提心,是一些是非人我,生的這個心,煩惱習氣。佛菩薩他生的心是菩提心,是憐憫眾生、愛護眾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幫助眾生破迷開悟,他生的這個心。沒有自己,全心全意為一切眾生服務,幫助眾生覺悟,幫助眾生回頭,幫助眾生放下。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們怎麼找到搞清楚了、搞明白了,應無所住就是放下萬緣,對萬緣無所住,不是它沒有,也不是我們不要,而是什麼?心裡不能有。事上有,事沒有礙,事事無礙,《華嚴經》上告訴我們「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世界是什麼?是無障礙的法界,這是真的。諸佛菩薩、法身菩薩看到的,他們契入了,他們完全用上了,生活上用上了,工作上用上了,待人接物上全用上了,就這麼回事情。

    我們今天學的什麼?懂的一點沒用上,我們努力就是要學,學了之後怎麼把它用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高等的作用,是法身菩薩的作用,我們試試看能不能用上,能!只要你在一切法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是惠能度惠明的道理。惠明為什麼在他會下幾句話就開悟了?惠明為什麼在他會下幾句話就開悟了?在黃梅住了那麼多年,老和尚也常講,沒聽懂。我相信「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老和尚、五祖也常講,為什麼沒聽懂?為什麼在惠能大師這一句話裡頭,就是他在這一剎那之間,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他就契入、就聽懂了?所以我們用這個標準,這是中國過去佛門裡頭,不僅禪宗用,教下、密宗跟淨土也用。

    真正修行沒有別的,我早年請教章嘉大師,第一天見面,他就教我這個,佛法就是「看破、放下」,相輔相成。看破了你才會放下,放下了你又看破了。就像上樓梯一樣,一層一層相輔相成,放下幫助看破,看破幫助放下。從初發心到如來地,看破就是生心,放下就是無住。無住生心、生心無住,生心、無住是一不是二。放下萬緣,跟全心全力為一切眾生服務是一樁事情,不能做兩樁事情看待。 兩樁事情我們就有分別、有執著了,一樁事情!這就是法身菩薩,這就是諸佛如來。

    希望我們同學,我們天天在此地學習,好好的用功,天天有進步,天天有悟處。會把這些甚深的法藏,越說越清楚、越說越明白。再有現代科學的幫助,我們對它不再懷疑了,就能得到法喜,就能契入佛菩薩的境界。契入多少,各人不一樣。但是只要不捨棄,天天有進步、月月有進步,這就是好的現象。

(本篇恭錄自2014.3.28《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14集)











祈願見聞者      咸發菩提心      念佛生極樂     還來度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