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04 16:20:17紫風車

【人與自然】側看台灣水韭

20060304

前幾日,幾份新聞焦點聚焦在陽明山夢幻湖的特有種植物—台灣水韭,據報導指出湖中所存僅剩二株,台灣水韭面臨的滅絕的問題,其實許久之前便可預見。

水韭是一種水生的蕨類植物,全世界的水韭大約七十多種,而且絕大多數都在北溫帶的沼澤濕地,而地處亞熱帶的台灣水韭是則是一例,是地球上的珍貴資產亦是台灣特有種的植物,目前僅僅分布在台灣七星山的夢幻湖中。

其於乾溼季有不同面貌的展現,冬天水量豐沛之際,台灣水韭便隱藏於湖面下生長;夏天枯水時期則轉換為浮水植物,此時湖面上伸展著葉片,適應此地環境變化的習性,讓其在此生態區位中佔有一席之位。

除此,早期調查此地生態環境的鄭先祐教授,亦曾觀察到夢幻湖中的狹葉泥炭苔致使湖水呈現酸性,酸性的水質加上變動性的水位保障台灣水韭免於其他種水生植物之競爭,正因如此,繁盛的特有嬌客才能於此處落地生根。

而今,為什麼此批嬌客面臨滅種危機?言而至此,我們或許需要先知道台灣水韭所處的環境—夢幻湖。

夢幻湖位在高約八百六十公尺的陽明山系中,雖有湖名之稱,但是其所佔面積不大,又在乾溼季節的影響之下,由二千到四百平方公尺不等的動態式變化,如今夢幻湖面臨湖水陸地化的危機。

早年推測夢幻湖的成因是由七星山的火山噴發,岩漿冷卻堰塞而成,爾後經由地質學者以碳十四定年法偵測,得知此處成形不過數千年,與七星山火山噴發年代相隔甚遠,才斷定夢幻湖為山崩土石堵塞,積水而成,其地質年代尚淺,是一個不穩定的過渡時期。

而今由於天然環境的變動,造成夢幻湖的湖水嚴重流失,面臨湖泊陸地化的危機,加上物種競爭並不隨著自然環境變化而減緩,趨於弱勢的台灣水韭命運將是如何,目前尤未可知。

不過從此處著手,放眼所即的課題非常的全面性,整理起來或許可當成社會大眾對環境議題切入的焦點。僅列幾項當做參考:

一、物種保育問題:究竟保育是保存幾種明星物種,還是需要全面性的保育。而境內保育(物種生存的地方進行保育)和境外保育(動物園、植物園之物種保育中心)之間,如何配合,才能達到所謂的物種保育工作。

二、自然擇汰的問題:演化的舞台裡,為什麼會有自然擇汰的劇碼?而滅絕本來就是演化劇本的一齣,而人類在這齣劇本裡所要伴演的角色是什麼?若要插手,該從何處切入這齣劇碼?干預的程度對大自然的整齣劇碼有否影響。

三、生物多樣性的問題:正當生物多樣性(Diversity)一詞提出之後,造成全球眾所關注,為什麼生物多樣性如此重要,而生物多樣性又是如何形成的?生物多樣性與我們人類有什麼相關性?

四、全球暖化的問題:去年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以規範溫室氣體排廢量,正當全球熱烈討論之際,美國和澳洲脫離其中的行列,京都議定書中所規範的溫室氣體,是造成全球暖化的主因嗎?而全球暖化對人類和生態界造成什麼問題?

五、棲地破碎化的問題:人類建造的房子、道路等建築設施,將自然生態環境切割成許多小碎塊?這會有什麼樣的問題產生?而物種的棲地保護是越大越好,或是可以切成很多個小碎塊?或是還有怎麼樣的方式。

六、環境教育的問題:如何將不同的環境議題傳達予世人,其中包含著如何引導孩子討論人類的將來,而非一昧強硬的限制或淪為口號的呼喊,或矯情的同情,如此蠻橫的價值灌輸,其效用值得被檢視。那麼,該如何做?是環境教育者需要再三思考的。

對於台灣一昧的以經濟走向為主軸思考,蘇花高速公路、湖山水庫如今勢不可抑,而其討論的焦點魅力,因為資本主義思考難以概全,不如換換別種口味,以夢幻湖上這批嬌客,或許可以當成一個值得切入,既而帶領國人深思討論的焦討,輕鬆可口的小菜,不一定反而更能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