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25 20:43:52阿訓老師

誰是真正的莎士比亞?

誰是真正的莎士比亞?

據統計,有教養的英國人,平時使用的英語字彙約莫三、四千字,學有專精者,至多一萬字。統計《舊約》聖經,僅用了五、六千字,彌爾頓的《失樂園》,用了八千字。但是莎士比亞各著作,統計起來使用字彙竟高達一萬五千字!

依大英百科全書分類,莎翁著作涵蓋了:聖經、民間信仰、魔術、神通、妖譚怪說、山林、打獵、釣魚、植物、動物、遊戲、技藝、歐陸地理風俗、航海、博物學、兵學、心理學、哲學、醫學、印刷術、法律學等等,令人咋舌不已。由此推知,創作者必然學富五車,心靈世界的深邃悠遠更是無法想像。

莎士比亞的生平資料,雖說既不少於早他三百年的戲曲家關漢卿,也不少於晚他兩百年的曹雪芹。但是在他一生中,有關戲劇創作的記錄卻很少。從他的家庭、環境、學歷等考察起來,他如何能有那麼豐富的學識,理解豪華宮廷與貴族情節,描寫出那麼細緻的生活與心理?正因為一般人有此懷疑,所以有的學者便判斷出「做演員的莎士比亞」與「當作家的莎士比亞」是兩個人,這就是所謂「莎士比亞之謎」。

來自文盲家庭,不世出的大文豪

要了解莎士比亞為何是個謎,先讓我們來追溯莎士比亞的足跡。莎翁生於1564年4月23日,死於1616年4月23日,有趣的是他的生日和卒日同為4月23日,這麼巧合的事,是極為罕見的,但至今尚未能找到死亡證書和喪葬證明。事實上,追溯出來的莎士比亞生平,其實並不高明。四歲時,他的父親翰˙莎士比亞被選為「市政廳首席參事」,但不幸的是,莎士比亞十三歲時家道中落輟學,他先在一個屠戶家當學徒,十八歲就有個不稱頭的婚姻,他的妻子比他大八歲,不到二十一歲,已有了三個孩子。他在結婚三年後,因為在當地富豪兼保安官的地裏偷獵鹿兔而獲罪,因此,他撇下家庭,約1586年逃到倫敦,這一去就是十一年,不曾回過家,其實,倫敦和斯脫拉福鎮之間的距離,差不多是臺北到桃園那麼遠,足見這個婚姻是多麼沒有吸引力。

來到倫敦,莎士比亞有六年 (1586-1591) 行蹤不明。傳統傳記中指出,這段時間莎氏最初在劇院門前為貴族顧客看馬,後逐漸成為劇院的雜役、演員、劇作家和股東。關鍵就在這六年間,出身低俗的莎士比亞彷彿脫胎換骨似的,1592年莎士比亞二十八歲,已有人著作稱讚他演出的《亨利六世》。往前推斷,該作品必須得在二十六歲之前便寫成。為人質疑的,莎士比亞上有兩個姊姊,與父母同是文盲。而短短三、四年,一個粗識大字的白丁,何以能變成學富五車的文豪?再者,而莎士比亞去世時的遺囑所交代的財產,連碗都算進去了,卻一本書都沒有。比莎士比亞小九歲的大學者班強森,和莎士比亞是舊識,他為莎士比亞歿後七年發行的《莎士比亞全集》寫序時提到「莎士比亞只懂一點拉丁文,希臘文會得更少」,而當初的一些專業編劇也曾恥笑他沒有受過像樣的教育,「是混跡于白鴿群中的烏鴉,用我們的羽毛裝飾他自己」。

誰才是真正的「莎士比亞」?

追尋真正莎劇作者的絲路,因取證不易,便人人言殊了。計到目前為止, 有如下的幾個人被舉出為真作者,依次為:培根、魯特蘭德伯爵五世、德貝伯爵六世、牛津伯爵七世、七人集團,最後是劇作家克利斯多菲˙馬洛、甚至還有伊麗莎白一世。

最初被人推測為「真莎士比亞」的牛津伯爵,此人對劇作頗有興趣,傳聞因要避開肯特貝利大主教和大臣的眼睛,借莎士比亞之名發表作品。後經調查,牛津伯爵死於1604年,那麼其後的許多「莎士比亞劇作」便無從解釋,於是此說並未成立。其後,又有疑為出自魯特蘭德第五世領主的手筆,此人與莎士比亞有深交,死於1612年。1856年,美國作家德麗雅˙培根著文說,莎劇的真正作者應為英國著名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大多數考據家亦傾向採納「真實作者是培根」這個說法,因為依生卒年代,將威廉‧莎士巴與培根兩相比對,即可發現,培根豐富的生命歷程,最有可能是培育「莎士比亞著作」的土壤。但依然還尋不出白紙黑字的確證。儘管「培根派」眾說紛紜,但是世人對莎士比亞的懷疑還未泯滅。有的人甚至斷言伊麗莎白一世也是劇本的作者。不過,有關資料於十七、十八世紀英國內戰以及二戰期間被毀滅,如是之論亦不復存。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文藝批評家加爾文˙霍夫曼提出:莎劇的真正作者是與莎士比亞同年出生的劇作家克利斯多菲˙馬洛。馬洛是一個鞋匠的兒子,1587年畢業于康橋大學,得過藝術學士稱號,當過伊麗莎白女王情報局的情報員,後來成為無神論者,埋頭寫作戲劇,著有名劇《湯姆蘭大帝》。1593年在倫敦郊外一家酒店被暗殺。但據霍夫曼的考證,馬洛並未被擊斃,死掉的是乞丐替身。馬洛後來隱名繼續寫劇本,作品送與湯姆斯˙華星漢,由他轉交莎士比亞(華與莎有深交),用莎士比亞的名義上演。

霍夫曼對此曾耗費二十多年的時間,旅行各地,到處搜集古籍。1953年首次發現馬洛肖像畫(1953年10月22日倫敦出版的每日電訊報曾刊載),這張肖像畫,發現於馬洛作的劇本《福斯塔斯博士》(1618年版)的封面畫上,與1623年刊行的莎士比亞全集初版的封面肖像,以及史特拉福教堂中的莎士比亞像酷似。因此不少人更加肯定莎劇作者就是馬洛。

反對上述這些假說的研究者,則極力尋找證據,證明莎劇並無捉刀人,莎士比亞本人才是真正作者。倫敦收藏家阿蘭˙金氏於1940年在莎士比亞展覽會中買到一本1510年出版的《約克和蘭加斯達兩家的結合》,發現附注有戲劇的臺詞草稿,經調查考據,確認是莎士比亞的親筆。七十年代末,英國古籍研究家羅納德˙阿西福德購得1605年出版的《科尼利斯˙達克達斯的年代記》一書中的最後頁,發現有酷似莎士比亞筆跡的草書,寫著「與其追昔日之夢,不如握今日之寶」,旁邊還繪有自畫像。但因缺乏最後的鑒定,仍未打破莎士比亞之謎。
  
莎士比亞之謎既未揭破,世界文學史也無從修改。莎士比亞真相之謎,可能永遠是個謎了。

轉載自

http://www.sinobooks.com.tw/school/shakespeare/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