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7-26 15:17:11伏特加萊姆

關於鷂鷹二三事

關於鷂鷹二三事

談鷂鷹之前,想先說些前提:許多人討論喜歡把『人子』書中,各篇獨立討論心得,但是我一直希望不要這樣做;因為事實上整本書是『看似獨立,實則一體』的大篇章。雖然作者是在不同時空下分別完成所有篇章,但是其順序編排上卻隱隱串聯成為一個輪迴。
第一篇以畢業學生引言,其對社會、將來所產生的期待與恐懼,篇末描述的智慧,此篇已經是整本人子的雛型。後面的不管是鷂鷹、人子、明還、獸言、靈妻…等等,都只是生命的一個環節而已!
而鷂鷹或可視為是生命中的父母對子女以及師長對生徒的期盼吧!

本篇之中,鋪陳出一種電影般的場景。

最開始只描述市集,如同電影手法中的上空俯瞰掃描,然後由市集聚焦到那些玩弄鷂鷹的兵士們,以便對照突顯主角出現;並且告訴讀者們繼續留意後續主角對待鷂鷹的態度。這裡我產生兩種疑問:
其一:主角選擇鷂鷹的方式,並非隨機亂選,而是有其家傳的選才判斷模式,如果要把這點套到教育上來看,不太符合有教無類的要求,也不符合父母生養子女的無法選擇,反而貼近男女交往之前的彼此琢磨!所以此篇有時候也會被聯想到男女感情方面討論,而充滿生命中的可捨不可捨,應捨不應捨的惆悵。
其二:作者特地說明主角並非選擇大家眼中看好的幼鷹,反而挑選的是連販賣的商人都不喜歡的受傷芻鷹!通常我們的感觸是:人與人之間不能只看外表,本質的良善優劣才是重要的地方!但是,作者沒有突顯的卻是:主角能夠如此大膽選擇一個其貌不揚的所謂劣鷹,所仰賴的是家族傳承下來的龐大經驗。而我們人與人之間,又有多少是「閱人無數」到能夠一眼看穿他人內在?當然這裡不能苛責作者,因為一篇文章所以引人入勝,最好是要留存些許餘味!而這所謂的「餘味」,就是要包含「可望不可及」或是「於我心有戚戚」的要素在裡面。否則只是坊間言情小書如易開罐般的隨手得之、隨手棄之,解一時之渴而已,不若煮水泡茶、磨墨書法、研豆調煮的咖啡般餘韻猶存了!

第二大部分,也是鋪陳最多的部分:教育與相處。
「教育」二字涵蓋著「教」與「育」,用最簡單的方式解釋:「教」是「拉著我的手,安心往前走」;是「跟我來」「看我做」「和我一起做」,而不是「你去做」。而「育」則是「保存其基本生存」而已!「教」的目的是「生命的傳承」,如同運動大會聖火的傳遞,是為了讓被教者至少具備獨立生存的能力,進而將我無形的生命(精神、知識、可說以及不可說的我)以另外一種方式保留。
而「相處」則牽繫著「教育」能否確實持續進行的基礎。
以上是以師生親子方向來看。若以男女之情來看,則變成了「付出」與「沉默」。「付出」是指主角替鷂鷹的細心貼心照撫,「沉默」是因為彼此語言不通,只能依賴感覺。作者在人子之中,提到的人與人之間語言交流的次數很少,甚至在「獸言」一篇中還有點駁斥語言的溝通有限。而實際上語言也的確是眾多衝突誤會的導火線,許多情侶或是好友們,往往都只是因為「話說太多」導致分散的結果。
文章中,因為主角身為訓練師,甚至是所謂「比鷂鷹還懂鷂鷹」,所以他可以很無微不至地先育而後教!
這裡我發現一個順序:育,不是單純的讓他活著而已!是應該「給他他所需要的」而不是「給他我想給他的」,所以主角必須在心理上把自己變成一隻母鷹來照料這隻幼鷹。這裡一直告訴我們的,是「尊重」對方物種生命,使其維持其本質生存,而不是強勢的把對方變成我的同類!許多人與人之間,總是存在著希望將對方便成「我要的那個人」,而不是讓彼此各自維持獨特的自我彼此共存。許多教育只存在著「應該」!而沒有「因為~所以」、「可以這樣~或者那樣」。情侶之間也是,都只肯給自己與對方一條狹窄險峻的斷崖單行道,而不肯給彼此可以寬廣奔馳的大道。
在確實的「育他」,使他身心狀況都到達可以接受「教他」的時候,主角才真正開始進行「教」。許多父母一味苛責教育失敗,忽略了自己的幼鷹是否真的已經得到「育」,讓自己的幼鷹身心靈殘缺,卻妄想以他人的教導可以補足自己的愚昧疏忽,此一可笑!
而前面所謂的主角「比鷂鷹還懂鷂鷹」,那是因為「他不是鷂鷹」;就如同人因為身為人所以永遠不可能懂得人!事不關己,關己則亂!

從開始到描述兩者之間相處為止,作者一直在幫讀者心理加溫,一直滿足讀者心中的渴望;渴望什麼?渴望自己是那鷂鷹,有一個如此好的鷹師教我育我陪伴我使我不孤寂不恐慌不匱乏!渴望自己是那鷹師,可以得到一個如此依賴我受我照撫的幼鷹!渴望看到他人眼中所謂的劣鷹(讀者的自我投射),經過如此良師琢磨後,有朝一日振翅長空!渴望啊…..許多渴望!這些都在埋伏著結局的分離!前面的許多溫馨相處,都只為了讓分離產生!
其實作者可以安排不分離,但是就故事或是戲劇來說,悲劇始終比較能夠擄掠人心,那是因為人心必須不滿足才會更追逐。然而若要把自己進到鷹師的心理來看,兩者之間的分離是必定的結局,這一點在一開始作者就已經說了!
最開始作者就說了:他挑選鷹並不是為了要他幫自己獵捕的;他根本不屑那些宮廷鷹師!他只是為了讓這些失去老鷹尊嚴的幼鷹們重新作回自己而已!還有前面提到的:「他不是鷂鷹」!終究他還是必須維持自己的初衷:讓他回歸本來!這裡也告訴我們:我們往往努力的想去改變,疏忽了週遭的改變也改變了自己,想保持真我的前提便是尊重所有生命與環境,讓他們也保持真我。
還有,「鷹師已經把他所知道的所有做老鷹的道理都教給他了!」這是「盡」!就如同太極裡面的兩儀一般運轉而已!凡事到了盡局,接下來就是變局了;所以在「汪洋」一篇之中也已經隱約描述:初生、追尋、疑惑、頓悟、重生的輪迴。鷹師的盡,傳遞給鷂鷹的是生命新局開啟了!而讀者會在此將自己陷溺於分離的悲傷,而未能欣慰於鷹師的寂然等待下一隻老鷹來臨。

此篇的凝然就是因為他在某部分貼近了我們的心,而不是如同「忘情」般給人童話的感覺,「靈妻」的神話氛圍與冷然,「獸言」的些許批判,「明還」的空靈難言…..等等,整本人子各個篇章不過是緊緊扣住「人」的各種心靈渴求,以及發抒「子」的孺慕渴望,而「鷂鷹」只是把我們生命中佔據最大部份的從少年到壯年涵蓋吧!

不過,按照慣例,還是要多說幾句題外話:作者本人已經說了~請大家不要多想他要表達什麼,他祇是在說故事而已!他只是把胸中腦裡翻騰奔雜的思緒變成故事說出來而已!所以即使是同一篇文字,也會眾說紛紜。不提他人,光說我自己,從國中開始接觸到今天,隨時拿出來翻閱均產生不同的思維!就如同以前嘗試寫過的同一篇鷂鷹的心得,並未去思考到所謂的「生命輪轉」以及「靈智的傳承」!只是簡單地聯想起鄭愁予的詩句:這次我離開你,是風、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擺一擺手,一條寂寞的路便展向兩頭了。…………..呵呵!也曾年少多痴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