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1 21:13:29daisy

最好的教育 作者古典

有誰能說出,我們能夠給未來世界主人翁最好的教育是什麼嗎?


首先,讓我用一個故事來說明這一概念。


美國聯邦法院前的臺階上坐著兩個人,一個黑人小姑娘和他的母親高興地舉著張報紙上面寫著:「最高法院禁止在學校中實行種族隔離制度。」


這張照片拍攝於1956年,照片裡的黑人小姑娘想去自己居住的白人社區上學卻被拒,她的父親憤而起訴。官司一路打到了美國的最高法院。最終,法院裁定:禁止學校裡實行種族隔離制度。


案件的執筆人,第一次清楚地在法律文件中闡明了教育的宗旨:教育是幫助一個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更成功地尋求自己的幸福﹝注意,是他本人的幸福,不是他父母的,也不是學校的。﹞


我們總是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但大家是否想過,未來的世界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呢?今天的小學生真正能運用小時所學的知識,是在什麼時候呢?答案是:大約在他們35歲時。


那麼有誰能預見,今天的小孩到那時所追求的,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屬於他們的未來世界,又將會變成何種模樣?


1953年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個關於目標對人生影響力的調查,其中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目標清晰但比較短暫,3%的人目標清晰且長遠。25年後,有長遠目標的人中成功者居多,而沒有目標的人大多生活得不盡如人意。後來經過調查證實,這完全是一個編造的故事。


為什麼這樣的故事流傳甚廣呢?因為它符合我們的判斷,我們總是希望未來能被計畫、規畫、設定,父母總是希望孩子能夠很早就規畫好自己的未來。


在我看來,對孩子最大的傷害莫過於,在他們每一次需要做重大決定時,不讓他參與。小學時不讓他做主,大學時不讓他擇校,媳婦不讓他挑,房子不讓他選,工作幫他找好…於是到他35歲那年,真正面臨職業變化時,卻什麼都不懂,因為他一次都沒有做過選擇。


所以我認為,對我們的孩子來說,一個真正恰當的人生態度,是學會適應比規畫更重要。我們鼓勵孩子制訂一個3年到5年的計畫就足夠了,因為他所需要具備的,其實是一種極強的跨界整合能力,是要能保持好奇心,擁抱變化,以便於將來,在恰當的時候可以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業。


沒有一個人的未來是在今天就能看到的。那麼我們又怎能期望在今天,就能為我們的孩子找到一條成功的路。所以對他們最好的教育,不就是幫助他們把自己的內心引導出來,成為自己所希望成為的那個樣子嗎。


...以上文章已經過本人大量刪改,還望作者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