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01 17:59:18彤煒‧書屋

《我的嬉遊地》/ 蘇珊‧奧爾良

◎●◎●◎●◎●◎●◎●◎●◎●◎●◎


蘇珊‧奧爾良(Susan Orlean) 既能持續不懈地寫作,又一直保持相當的水準。光想到這點,就覺得若把她形容成是個寫作機器也不為過。只是這樣的說法難免要造成誤導。畢竟機器是冰冷又無意識的,蘇珊‧奧爾良的文筆卻是在暖色調中洋溢著熱情。或許稱蘇珊‧奧爾良是個天生的作家才更為貼切,她頗具諷嘲諧趣的觀察品評乘其暢行文句而來,總似一葉輕舟浮載於河面順流而下。

儘管蘇珊早早就聲明她是個不情願打包出門的人(reluctant packer),但是我們從她的新作《My Kind of Places》(我的嬉遊地)中所看到的,卻像是沒什麼地方到不了。從索引的排列,讀者對蘇珊造訪過的是那些個國家一目瞭然:不丹、古巴、法國、匈牙利、蘇格蘭、泰國以及美國。讓人印象深刻吧?但這本書的精彩所在還不止於她周遊列國的紀錄。

她攀登富士山,與古巴小聯盟的選手一起打棒球,拜訪紐約市皇后區的一間個人雜貨舖,參加伊利諾州鄉間的動物標本剝製技術大會,然後到了巴黎市中心,她卻沉迷於一家非州音樂的唱片專賣店。這些地方都有個特點,就是它們具有濃厚當地特質的。讀了以後,我也起心動念想要住到裡頭去看看,當然,不是太久就好。因為我也有自己的My Kind of Places。何況和蘇珊一樣,我對人的感情甚至高過於對新天新地的興趣。

誠如書名所示,這是本將蘇珊的各地歷遊心得綜結而成的散文集,和之前以人物描寫結集的《鬥牛士抹抹她的脂粉》(Bullfighter Checks Her Makeup),風格上頗為相近。迥異於傳統的旅遊書去細列出推薦景點,或指控令人沮喪的食衣住行等雜事。蘇珊‧奧爾良秉其擔任紐約客雜誌專屬作家的風格,以親身經歷描繪出在無數次旅程中所接觸的人們,深入地翻掘起那些不為人所知的故事,寫照出人與人之間的差異與共通性。

在〈Lifelike〉(栩栩如生) 一篇裡,她針對動物標本剝製術大會著手進行一項極可笑的調查。在這兒她領著讀者進入的是個超現實世界:"As soon as the . . . Convention opened, heads came rolling through the door. . . . There were millions of eyes, boxes and bowls of them, some as small as lentils, and some as big as a poached egg." ( 當....大會一開幕,萬頭自門口鑽動湧入...... 無數雙眼睛成箱成盆地,小的如豆,卻也有大得像顆水煮蛋的。)

寫到〈Beautiful Girls〉(漂亮寶貝), 她旁觀的是一場由還在蹣跚學步的小孩參加的競走選跋賽。讓我們先看到的是父母親們在這些小上好大一號的自己前頭奮力弓身,就希望能縮短孩子得跑完的那一大段距離,幫助他們早一點抵達目的地。與眾不同的是,蘇珊深深地同情這些「平凡百姓.....對他們來說,相信能成為美國小姐而一步登天,是挺難為情甚或過於天真的事。除非這樣的好事就是降臨到實際生活裡,就在已被註定是勞工階級,並為此感到自己渺小平庸的你和你的孩子身上。」
(ordinary people . . . (for whom) it may be embarrassing or naive to believe that being Miss America will lead you somewhere in life, unless it happens to be your life and the working class life that has been assigned to you and your baby feels small and flat and plain.)

蘇珊在〈The Place to Disappear〉(通往消失的地方) 一章裡寫到曼谷的卡歐桑路,是個遍佈高速網路、廉價海洛因、外國書店,以及連土地、風吹與火光都像私貨般,靠著滿街剽竊的摩托羅拉呼叫器就可兜售的地方。有人可以真的親嚐不新鮮的品啤酒,就在蘇珊描述下那個骯髒又富有吸引力的巷弄裡。這些地方就像是賽車場裡的加油補給站,為活躍於遠東地區的旅客們服務。她說: "Something about Khao San Road makes you feel as though it could eat you alive." (卡歐桑路會給你某種感覺,像是可以活生生把人吞掉一樣。)

這本文集足以證明蘇珊‧奧爾良具備觀察家的特殊天賦,能夠大含細入而又刻劃入微堪撐她最耀眼的才華。無庸置疑,和她在選材上先有了定見也有很大的關係。她再以筆將去蕪存菁後的眾多元素歸納成三大部份:〈Here〉( 此處─ 描繪美國當地風光),〈There〉( 彼方─ 各國的情況〉,〈Everywhere〉(四面八方─ 一籮筐的隨想)。但蘇珊越寫,就越挑戰此書到底算不算是遊記的極限,特別是在第三部份的〈Everywhere〉當中,有些是個人的沉思,大部份還是美國的議題。 在她個人的美國研究裡,蘇珊檢視了一些古怪人物,再極其活潑又不失自然地將他們寫入筆下。

像〈Madame President〉(女會長) 寫的是 Tiffanie Lewis,一所中學學生自治會會長,要負責主持自治會議。孩子們喜歡在會議中訂中國餐點來喫還一邊討論讀的詩作,當他們正在抱怨五樓的浴室因發生輪姦案件而停用,使得學生們只剩下一間浴室可用,而且還是沒有足夠的工作人員來巡邏以防範犯罪。

在另一篇〈Homewrecker〉(敗家女〉裡,蘇珊告訴我們,她謝絕了一個朋友請求她繼續提供自己在曼哈頓的公寓給某人寄宿的故事,而那個寄宿的神秘人物居然是蒂娜‧透納(Tina Turner)!「我不是為了得分享梳子和刷子而抓狂。」蘇珊以其後見之明剖析:「但是如果蒂娜洗完頭時,剛好發現忘了帶進自己的東西,她可能就使用它們,即使我已特別要求她不可以。」(I'm not crazy about sharing combs and brushes, but if Tina had just shampooed and had forgotten her own stuff, she would probably use them, even if I had specifically asked her not to.)

唯一稍具傳統遊記風格的,應該是〈Like Waters and Chocolate Pancakes〉(好比水與巧克力煎餅)這篇,蘇珊到訪匈牙利中部一個名叫Heviz,以具有療效著稱的湖泊。但即使如此,蘇珊還是會出其不意地展現她敏銳的觀察力,與溫和卻無所不在的幽默感,:「當你觸碰湖面時,什麼也不會發生,除非你開始聞到雞蛋沙拉三明治的味道。」(Nothing happens when you touch, except that you start to smell a little like an egg-salad sandwich.)

講到在匈牙利山谷裡,由一位健壯的女孩服務的按摩,蘇珊寫著:「我偏好不會徒具形式的馬殺雞:不搞什麼神祕,也無需啥心靈層次的玩意兒,不需要......滿口嘟噥地說我覺得怎樣按比較有力,那是我在美國由一個後嬉痞式的車身製造專家按摩時,總覺得必須要做的事。」(I rather liked the no-nonsense style of the massage: nothing mystical, nothing spiritual, no need to . . . mutter something about how in touch I felt with my energy, which is what I usually feel obligated to do whenever I get a massage from a post-hippie bodyworks expert here in the United States.)

我覺得, 蘇珊‧奧爾良的寫作風格也有點像是這樣的馬殺雞:實在有力且見效,她毫不扭捏的文藻並不具有旋律般的詩韻,不含蓄也不神秘 ,儘管她不自覺地在筆下流露出心思細緻與可愛的一面。在這本新作裡,她更讓發輝文字功用有如探針般,植入文化、階級以及不同地理區帶之間的差異表象,以深得人心求得其異趣同歸。

從《The Orchid Thief》(蘭花賊)裡的 John Laroche ,到寫Joan Byron-Marasek 這個養了23隻老虎的〈The Tiger Lady〉 , 蘇珊總是以不協調的古靈精怪自外於主流社會的標準,悖謬地寫出了典型的美國人逗趣一面。身為《New Yorker》的專欄作家,蘇珊‧奧爾良早已在描寫美國人的領域裡小有盛名,在《My Kind of Place》(我的嬉遊記)裡,她也環視了美國以外的世界,讓尾隨在後的讀者們隨著她的內思抒情的筆調享受到暢遊樂趣,好不快哉。


●◎●

*Susan Orlean 的作家官方網頁:http://www.susanorlea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