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18 14:57:29Sunflower's whisper

告白--那名之為母愛的罪




以我現在的景況來讀"告白"這本小說.不知道算不算另類的療傷止痛劑.畢竟看完這本書的內容後,我也不禁懷疑起來, 自己有沒有能力讓孩子長大成為一個身心健全的成人?  或是能不能像我當初那樣在青春期全身而退,沒有太多的悲劇與影響產生? 如果我還沒有這份自信, 現在的狀況不正好也算是一種好結果?

在這本書裡面,說真的,每一個告白者娓娓道來的心境曲折,都不扭曲.當你看著每一個都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去聯想,你只能說你完全明白這些人為何會做出這些行為.而且相當不意外.
然而,這本書最令人感到害怕的點就在這裡--做出令人感到恐懼的行為背後的心靈推演原因,一點都不扭曲.相反的,是很合裡的人性推演.


所以,所謂的"理性",跟良善究竟有關聯嘛?

而當中每一個心靈推演的背後,母親與父親是扮演著最直接的影響者.即使我們可能曾經拼命的想要證明自己跟父母得不同,卻仍然無法甩掉父母在自己心中種下的因.每次思及至此,都不免害怕起來,當初父母在自己心靈版上,可能只是一個不經意的刻劃,孩子卻有可能要用一輩子的時間與力量去學習與分辨,這一筆刻畫究竟要是正面還是負面?這一筆刻畫究竟要怎麼發展推演?

無私的愛. 愛的確無私. 因為完全站在對方立場,幫忙去鋪陳推想與試圖創造讓對方感受較舒服自在的環境,這份力量的確只能稱之為無私的愛. 但是,以愛為名的任何舉動,都因此成為"絕對正確"的舉動嗎?

愛的深度與力量,怎麼施展與拿捏,原來也是另外一個學問.
但是,這個學問,對於父母來說,一直都只是"做中學". 無論孩子的出世是不是期待而來的.
因此,孩子在這樣的實驗環境下,究竟會擁有甚麼樣的人格,的確是令人好奇與擔憂.

想想自己是老么. 在成長過程中,雖然我與其他兄弟姊妹在同樣的時空中,跟同樣的父母生活著.但是在我心靈版上,影響著我人格養成得那些刻痕,一定跟我的兄弟姊妹不同. 身為老么,多了很多樣辦可以看,我擁有的優勢就是從哥哥姊姊身上知道,爸媽的脾氣與極限到哪裡.遊走在爸媽約束的極限與自由邊緣.然而,雖然我很少被爸媽施以肉體上的處罰,我心中還是存在著不少心靈上的痕.我一直一直跟自己說,要忘掉那些痕表面上帶給我的痛苦,要去看那些痕加諸之時,爸媽是以愛為名而做的.

書中的殺了老師女兒的兩個同學,究竟學到了教訓嗎? 森口老師又得到他想要的復仇了嗎?
我思考了很久.
學到教訓,是只要讓他們害怕做同樣的事情就好? 還是讓他們懂得正確的人生道理?
所謂復仇,是只要看到加害者痛不欲生從此害怕跟你再有任何牽扯就好?還是學會原諒,學會從恨意中解放自己?

而所謂的愛阿,無私的愛阿,又應該用甚麼樣的語彙與行為來施加,才是正確的呢?
可能很多人會說,不要過與不及.但是甚麼時候過了? 什麼時候又少了? 怎麼察覺?
愛與感覺不能被量測,這加深了施行得難度.
在我們以愛為名而做出行動之前,如果多思考了這層問題,你還會行動嗎? 你會改變你得行動嗎?

愛,真得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