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24 15:47:00陳達子收藏閣

金剛經說什麼 - 第九品 一相無相分

花蓮  港天宮

《 金剛經說什麼-

 

第九品 一相無相分 




2011.06.024


 


金剛經說什麼-第九品 一相無相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

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

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

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

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

。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

是故名阿那含。須菩提。於意云何。

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

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

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

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

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

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

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

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

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在我們開始講第九分之前,先來解決幾個問題。

見思惑

 

我們都曉得佛學分成大乘小乘,嚴格的講,

小乘裏頭又分兩個;一個是小乘,另一個比小乘高

一點,普通我們叫它中乘。

小乘又叫聲聞,比聲聞高一點叫獨覺,也叫緣覺。

 

像阿難、須菩提等,在佛的弟子裏只能算是聲聞,

再高一點就是獨覺佛,獨覺佛又叫做辟支佛,

辟支是梵音。

 

獨覺就算生在沒有佛沒有文化,甚至沒有佛教的世

界,他自己也能開悟;雖不算大徹大悟,可是還是

作一個了不起的超現實的聖人,這個屬於獨覺,

也叫做緣覺,仍屬於小乘。

 

所謂小乘,目的是先求自了,先求跳出世界,

避免入世。小乘又分四果羅漢,果是果位。

初果羅漢叫須陀洹,二果羅漢叫斯陀洹,這都是梵

文譯音。三果羅漢叫阿那含。四果羅漢叫阿羅漢。

羅漢不一定是出家人,無論在家出家,修行到一定

的程度,都可以成羅漢。不過佛在世的時候,

證得羅漢果的,出家人比較多。

 

如何能夠修到四果呢?

必須能夠斷掉了見惑、思惑。

 

「見惑」有五個,是思想上,學問上,

觀念上的問題;就是

「身見」、「邊見」、「見取見」、

「邪見」、「戒禁取見」。

許多宗教家、哲學家、大學問家,都脫不了見惑的

範圍;或者落在身見,或者落在邊見,思想學問愈

高的人,這個五見愈厲害。邪見、戒禁取見,多數

是屬於宗教信仰方面的,認為非這樣不可,初一十

五非拜拜不可,否則就犯戒了。有些教一定要吃什

麼東西才行,這些都屬於戒禁取見。見取見是說自

己的心得修養,譬如有人打坐修行有了境界,或者

見光了,認為這個光才是道,你沒有得到光就沒有

道,這就落在見取見上,都是思想觀念的問題。

 

「思惑」也有五個,就是貪、嗔、癡、慢、疑,這

也是人性,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什麼是貪?

名、貪利、貪感情、放不下,

貪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屬於貪。

 

我們舉一個佛門裏的例子來說明,有一位法師一輩

子做好事、做功德、蓋廟子、講經說法,自己雖沒

有打坐、修行,可是他功德太大。年紀大了,就看

到兩個小鬼來捉他,那個鬼在閻王那裏拿了拘票,

還帶個刑具手銬。這個法師說:我們打個商量好不

好?我出家一輩子,只做了功德,沒有修持,你給

我七天假,七天打坐修成功了,先度你們兩個,再

度你們老闆,閻王我也去度他。那兩個小鬼被他說

動了,就答應了。這個法師以他平常的德行,一上

座就萬念放下了,廟子也不修了,什麼也不幹了,

三天以後,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什麼都沒

有,就是一片光明。這兩個小鬼第七天來了,看見

一片光明卻找不到他了。完了,上當了!這兩個小

鬼說:大和尚你總要慈悲呀!說話要有信用,你說

要度我們兩個,不然我們回到地獄去要坐牢啊!法

師大定了,沒有聽見,也不管。兩個小鬼就商量,

 

怎麼辦呢?只見這個光裏還有一絲黑影。有辦法

了!這個和尚還有一點不了道,還有一點烏的,

那是不了之處。

因為這位和尚功德大,皇帝聘他為國師,送給他一

個紫金缽盂,和金縷袈裟。這個法師什麼都無所

謂,但很喜歡這個紫金缽盂,連打坐也端在手上,

萬緣放下,只有缽盂還拿著。兩個小鬼看出來了,

他什麼都沒有了,只這一點貪還在。於是兩個小鬼

就變老鼠,去咬這個缽盂,卡啦卡啦一咬,和尚動

念了,一動念光沒有了,就現出身來,他倆立刻把

手銬銬上。和尚很奇怪,以為自己沒有得道,小鬼

就說明經過,和尚聽了,把紫金缽卡啦往地上一

摔,好了!我跟你們一起見閻王去吧!

這麼一下子,兩個小鬼也開悟了。

就是這一件故事,說明除貪之難。

 

有一位朋友來談,他什麼都不要,現在住在山上,

最喜歡他那個茅蓬,那個清風明月。我說:你真了

不起,快要證道了,當心啊!還要被老鼠咬。貪一

個茅蓬也是貪,真修行是修這個,不要以為打坐氣

脈通了,眼睛放光,以為那個是道,那個不是的!

道在心念!在這個「思」念裏頭,這個東西叫思惑

,在思想觀念裏頭,這一點解不開是不行的。知識

份子喜歡看書,照樣是這一念,貪戀於書也是貪,

不要認為這個不是貪,沒有那一點不是貪,

貪是人性根本,範圍是非常非常廣泛的。

 

有人自認不貪,什麼都不要,年紀大了,功名富貴

看通了。信不信?真來個功名富貴擺在他前面,

他照樣的去了。

 

誰不嗔誰不癡慢疑

 

再說「嗔」,嗔心嗔念,大家以為自己都沒有,

脾氣大,當然是嗔念,恨人、殺人、怨天尤人,

都是嗔,是非分明也是嗔。或者你說什麼都不會生

氣,就是愛乾淨,看到不乾淨受不了,也是嗔,一

念的嗔就是厭惡。你念佛啊!打坐啊!你念的再

好,如果這個思惑,這個心理行為一點沒有轉變,

免談學佛。這是真正的佛法啊!不管你是念佛的、

參禪的、密宗的,隨便你什麼宗,

你說天宗都沒有用,必須要斷這個思惑。

 

「癡」就更不要說了,大家都癡,癡癡呆呆,每一

個人都癡。我有兩個好朋友,交往二十多年,都跟

我在一起學佛。我告訴他說你差不多了,兒女都出

國得博士了,也都結婚了,不過麼,我對這位朋友

太太講,將來生了孫子你又去忙了。她說不會不會

,老師啊!那個時候一定完全跟你學佛了。結果

呢!兩老在家裏沒有事,唉呀!把外孫從美國接過

來玩玩吧!照樣癡起來。這還算很普通的,癡心有

很多很多種,紅樓夢上林黛玉葬花,那個是癡到極

點了,所以貪嗔癡,普通佛經上講三毒,

就是使我們不能悟道,不能超凡入聖的三毒。

 

「慢」叫做我慢,就是自我的崇拜,自我的崇高。

我們大家檢查一下,人最佩服的就是自己,每個人

都佩服自己。至於阿Q精神,沒有辦法跟人家打,

不要緊,自認還是老子。

所以人最崇拜的就是自己,這個叫慢。

 

「疑」就更難了,佛學再研究下來,瞭解人性,人

根本不會相信別人,因為有我,有我慢,所以人對

一切真理都不信。譬如說,很多宗教徒,佛教的,

基督教的,信什麼教都不管,他跪下去拜拜,菩薩

你保佑我,上帝你保佑我,你說他相信了沒有?拜

下去以後,心想,唉!不曉得靈不靈!都在疑。沒

有一個會真正絕對信的人。所以貪、嗔、癡、慢、

疑這五樣,是思惑,思想上根本障道,不能解脫。

學佛是求解脫,能解脫一樣已經是了不起了,

五樣

 

都能解脫了,才能夠證到四果羅漢。

 

前面講到四果的證果,就是我們學佛的重點;

學佛先不談大乘,大乘是以小乘為基礎的,

小乘都做不到,大乘大不起來。

 

話說再來人

初果羅漢叫須陀洹,中文的意思是預流果,

斷了五個見惑,但是,根本思惑還沒有解脫,

因為餘習未斷,所以要七還人間。餘情是剩餘下來

的情感,斷不了的,還是要七還人間才能了。

如果七還人間時,不曉得再進修,還是會後退的。

 

修到了預流果的人,死後不到這個地球上來了,而

升天去了。在天上的一輩子,比我們地球上長得

多,天上的生命結束了再來做人,這一種人稱為再

來人。當然再來人不曉得是男人還是女人,是漂亮

或不漂亮,是大富貴或者是窮苦,都不一定的,這

個帳很難算,電腦也算不清。他們是來世間受報的

,因為有些帳沒有還,要來還帳,

七還人間,生了死,死了生。

 

所以,依我看來,社會上很多都是再來人,當然在

座之中也許很多,不過自己不知道罷了。須陀洹再

來人間,就是還債,自己也不知道。假使自己能夠

知道,就已經不是初果羅漢了,一下就超過去了。

 

不來行嗎

 

到了二果斯陀洹,是一還果了,思惑的根根拔出來

一點,死後再來一次世間,把所有的債務清了,可

以到另外清淨的地方去,也只能算是暫時請假,

非究竟。

 

三果阿那含叫做不還果,不回到人世間來了,

直接從天上證四果入涅槃。

佛經上說,他們涅槃的時候有幾句話: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梵行已立,我生已盡,清淨修行的,不一定得道啊

!天人清淨境界的修行,已經建立得到了。所作已

辦,欠債還錢,債務都沒有了。不受後有,不再來

了。有些經典上用四個字形容,「長揖世間」,向

人世間作個揖,大家再見,不再來了,這個叫不還

果,三果羅漢。有許多朋友學佛修道說人生好苦

啊!想這一輩子修成功了,不再來。有那麼容易嗎

?不再來要修到三果羅漢才行,才能長揖世間。

要到四果阿羅漢的果位,才算在這個世間成就。

 

阿羅漢是譯音,阿是無的意思,阿羅漢就是無生,

永遠沒有煩惱,沒有魔障,心中之賊拔去了,

此心永遠清淨光明,這是阿羅漢果。

這四個羅漢果位,包括了三界的天人。

 

三界的天人

 

初果、二果羅漢死後不來,就暫時升天去了,

升的不是色界天,而是欲界天。

我們中國人講的三十三天,是欲界天的一個中心而

已。這一層天的中心並沒有離開日月系統;所謂欲

界是指生命由男女情愛結合而延續的。不但人是如

此,任何的生物都是由兩性雌雄的關係而來,因為

有愛有欲,所以稱為欲界。欲界裏的天人地位比我

們高,譬如普通民間拜神拜仙啊,稱所拜的神、仙

是菩薩,這些都是欲界天天神的境界。初果羅漢死

後往生,是上不了色界天的,只是升到欲界天而已

 

;因為他只斷了一部分的情,而且這個情是

壓下去的,欲的根未盡,所以仍在欲界天。

 

有些人的表現,可以看出來是天人中的人,他的情

緒與一般人不一樣,他一無所好,或者只喜歡種種

花啦!爬爬山啦!對人世間的一切很淡泊。

他對人世間雖淡泊,但對於山水花鳥還留情,

所以還是欲界,只是他已經昇華多了。

 

到了三果,才能夠升到色界天,色界天的最高處

「大自在天」,佛經中又叫「有頂天」,好像天頂

有蓋一樣。佛經中說,假使從有頂天丟一塊石頭,

佛說要十二萬億年才能到我們這個地方。換句話說

,欲界天還在這個銀河系統,色界天已經超出銀河

系統了。

 

再上層是無色界天,那就難爬了,大阿羅漢可以到

。大阿羅漢差別很大,譬如須菩提、阿難、迦葉尊

者,有時也稱大阿羅漢。嚴格講起來,釋迦牟尼佛

也是大阿羅漢,不過,他這個大阿羅漢就大了,大

到叫如來了,所以到達大阿羅漢的境界很難很難。

我常鼓勵愛寫小說的青年同學們,可以寫一本三界

中的婚姻故事,一定暢銷;譬如欲界人道小孩出生

是從女性下生的,欲界天以上,有的是從男人肩膀

上生,從坐膝邊上裂出來的,色界天人只有光色,

無色界裏的天人,連形象都沒有了。

 

我們的老祖宗,不是吃了蘋果變的,不是什麼細菌

變的,而是色界「光音天」的天人下來的。大概他

們科學很發達,到太空來探險,他們一身有光,又

不要吃東西,飛來飛去。可是有一次嘗了一下地

味,大概是鹽巴,吃了以後身體變重了,飛不起

來,所以就留下來了。這就是這個地球上人種的開

始。光音天的人又是無色界裏下來的,至於無色界

的人種從那裏來,佛說不可說,那就要推到原人論

去了。這些都是大問題,佛經裏頭這些問題多得

很,現在我們不要扯遠了,

 

回轉來隻談我們現在做人的修養;

一個人要把心中的貪嗔癡慢疑洗刷乾淨,

平等,慈悲,愛一切世人,

設法除掉見思兩惑。

 

解結去惑

 

三界的見思兩惑叫做八十八結使,欲界裏最多,像

八十八個疙瘩,結在一起。能夠修行解開一兩個,

那已經不得了了,臉上放光了,能夠解開四五個,

連頭髮都會發亮呢!

 

所以真正講修行,就是解開結使,

轉變自己心理的行為。心理行為轉變了,

進一步能夠把智慧開發,斷了思想上、

見解上的偏見,才叫做解脫。

 

學佛修行,不論大乘小乘,

都是五個程式,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為什麼要持戒呢?

那是要使自己心中的結使不再與外界連起來,

不再打結了,不准外面打進來,

自己也不想打出去。但是持戒就要定力,

所以要修定,打坐不過是修定的一種方法而已!

真正修定要隨時都在定,心中凝住在一點,

止於至善,固定在善的一點上,這時,

八十八結使還沒有動搖,要到達智慧發起了,

結使才開始有一點點動搖;等到解脫了幾個結使,

才解脫了思惑。

 

知見又不同了,見是看到,看到慧,見到性空緣起

真正空性的一面,性空緣起翻過來是緣起性空。

所以說佛法各宗各派,認為只有修中觀才對,

或修什麼才對的,對不起,你都困在五見裏的見取

見了。主觀認為只有這個才對,你已經被它束縛住

了。所以,要把這一切解脫了,才能叫做學佛。

 

花了好大的力氣,報告到這裏為止。現在

我們回過來看金剛經,這一節就是講這個問題。

 

初果的羅漢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

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佛又問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

「須陀洹能作是念」,一個修道的初果羅漢,

心裏能不能有已經得須陀洹果的念頭?這個意思是

一個悟道的人,能不能逢人便說他已經悟道了?

如果真有人如此,大家不把他送瘋人院才怪。

一個聖人,或有學問的人,處處掛個招牌,說自己

是有學問的人,這不是瘋子嗎?中國人的老話:

學問深時意氣平。學問到家的人,意氣都很平和了

,何況果位上的羅漢!所以,須菩提聽了佛的問

話,就說那不可能的。

 

【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

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須陀洹就是預流果,預流就是入流,入什麼流呢?

人到聖人之流了,已經站到聖人隊伍裏去了;

也可以說,他所悟的道已經入法性之流了。

法性不是人性,人性是醜陋的一面,等於說,

我們人性是這一面,法性是那一面,

他已經由普通的縱欲、情感、愛欲脫出來,

進入清淨的法性一面了。

佛說,怎麼樣夠達到初果羅漢呢?

佛在這裏已經講到功夫了,剛才是講原則;

所謂的入流,反而無所入。換言之,他證到空的境

界,就是緣起不起了,緣起性空了,

也就是證到了性空,念念都是空的境界。

 

所以說他不入色,眼睛視而不見,一切人、形像、

青山綠水看著都很好,都無所謂了。普通人一看到

好,結使就來,被好捉住了;初果羅漢不會被好境

界捉走,此心歸到平淡,沒有事。不入聲、香、

味、觸、法,這是什麼境界?這就是應無所住,這

就是真的無所住。修養到在人世間作人、作事,利

益一切人,一切都不住,心中都不留,甚至做了無

量的功德,過了就過了,能夠隨時如此,打坐也好

,不打坐也好,都是這個境界,這才算接近初果羅

漢。

 

有一個年輕同學,過去也問過我,他說:老師啊,

像我們現在打坐用功,經常楞住了,楞在那裏,好

像看不看都沒有相干,這是不是入到預流果啊?我

說差不多啦!入到芒果那裏去了,茫茫然,那是楞

住了,那並不是不入色聲香味觸法。

 

你不要看這是楞住了,這也是有一點道理,只不過

,這是他用功過程中的現象而已!如果認為這樣就

是入了預流果,那就不對了。有人修行用功,有時

菜飯吃到嘴裏是什麼味道也不曉得,你說真的不曉

得味道嗎?又不是,他味道也知道,只是感受上沒

有那麼強烈,比較平淡而已!真正學佛用功,會到

達這個境界的,可惜不能持久!而且都是瞎貓撞到

死老鼠,偶然來一下,過兩天就沒有了。不要說我

們是如此,連大阿羅漢們也不行啊!維摩經上都有

,像迦葉尊者,及佛在世的一些大阿羅漢們。

都難完全到達不入色聲香味觸法的境界。

 

迦葉起舞畢陵慢心

 

迦葉尊者定力之高是有名的,出家前,

與太太兩人同修,約好假結婚,房間裏一個柱子為

界,各住一邊,有夫婦之名,無夫婦之實,

後來帶著太太一同出家。像他這樣高定力的人,

卻當天樂鳴空時,習氣深處貪愛音樂的根本發起了

,他一邊閉眼盤腿打坐,一邊不自覺的打拍子,

搖了起來,坐在那裏跳舞。這是什麼道理呢?

這就是維摩經上所講,餘習未斷

 

所以維摩經有天女散花的描述,天女把花撒

下來,落在大阿羅漢身上就沾住了,落到大菩薩身

上,沾不住就掉下來了。維摩居士說,一切大阿羅

漢,八十八結使斷了,但餘習未斷,剩餘那個根根

的一點習慣還沒有斷,這就叫餘習未斷。

大阿羅漢尚且如此,何況我們平常人!

 

另外還有一個例子,佛的弟子畢陵伽婆蹉,他已經

是羅漢了,功夫很高又有神通。據佛經上說,有一

天他要過河,那河的管轄權屬於一個女河神,畢陵

伽婆蹉站在河邊,兩手一比,叫道:丫頭,你把那

個水斷了,我要過去。女河神沒辦法,功力不及他

,只好把水斷了讓他過去。事後這個女河神就來向

佛告狀,說你的大弟子還罵人!脾氣那麼大,罵我

丫頭。佛就笑了,把他找來對他說:過河用神通是

犯戒的!犯戒還不說,你還公然罵她。畢陵伽婆蹉

說:佛啊!這很冤枉,丫頭,你講,我罵過你嗎?

女河神說:佛啊,你看當著你的面還罵我。畢陵伽

婆蹉說:你怎麼搞的?丫頭,我實在沒有罵你。佛

對女河神說:你不要見怪,他五百世生婆羅門家,

罵人罵慣了,結習未斷,所以這一生得了哮喘,果

報還沒有還完呢?你以為他罵你啊!他沒有罵。畢

陵伽婆蹉還說:我真的沒有罵你,丫頭,你不要難

過。等於有些人罵人罵慣了,你叫他道歉,他也道

歉了,可是他還再罵你一句。

 

所以說,得了初果羅漢,對於六根六塵不是不動心

,只能說入流而已,可是心念之流還沒有空,等於

石頭壓草,碰到某種環境,還是會暴發的。關於這

方面,有許多資料記載,譬如蘇東坡,以及很多人

,都是大修行人轉生來的,但是轉一轉生,他就忘

記了。

 

再如明朝有名的王陽明,據有些文獻記載,就是一

個老和尚轉世的。有一次王陽明來到江西一個廟子

,看到一個房間鎖著,外面灰塵很厚。和尚說這個

房間是不能開的,王陽明位高權重,懷疑廟子裏和

尚做壞事,就下令一定要打開;進去只見一個涅槃

老和尚的肉身,已經乾扁了,坐在那裏,

前面掛著一塊布,上面寫了幾句話:

「五十年前王守仁,開門即是閉門人。」

王陽明一看就傻了,但是他一生不再談這件事。

 

這些都是什麼道理呢?

這是說明結使問題,前面我們講到,得羅漢果的七

還人間,至於變成什麼樣子的人,不一定。在四川

時有位老前輩也很有名啦!他兩夫妻人很好,年輕

時我很羡慕他們,我說人世間神仙眷屬就是你們,

自己有別墅在山上,兩個人感情又好,子孫滿堂。

他兩夫妻都學華嚴觀,太太還得過眼通。她說前生

是個喇嘛,受他供養,結果修行也沒有修好,騙吃

騙喝,所以這輩子變成他太太服侍他的。因為她修

劉洙源先生那個佛法要領,自己前因後果很清楚,

我認為這些都是再來人,這就是說到得預流果的道理。

說了許多的故事,大家不要聽岔開了啊!

所謂故事者,即非故事。現在再歸到金剛經。

 

二果三果作什麼

 

【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

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佛又問須菩提,關於二果羅漢一樣的問題。

【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

是名斯陀含。】

 

二果羅漢,只有一次回轉人間,名義上講再來一次,等於沒有來。什麼道理呢?有許多人生死到了,過去的業債已經完了,有時候來入胎一下,在胎兒階段就流產了,就完了,這一生債算是還夠了。這是真的啊!講的很實在,聽起來好像死無對證。有許多人眼父母的因緣很好,但是時間很短,緣也完了,他也不須要再來,你應該替他高興,他是已經成就了的人,只不過欠你這麼一點親情之債。但是你也欠他眼淚啊!你也為他傷心哭這麼一場,帳也完了,就可以了啦!這是二果斯陀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

我得阿那含果不。】

 

這是不還果,這一生過完就結束了,是三果了。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

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

 

三果羅漢就高了,說不來人間,也不一定,

他還是來,因為他已經無生死可了,來也不怕,

只是羅漢有隔陰之迷,投一個胎就迷掉了。

到了三果以上,定力高的人可以不迷,自己知道。

 

我自己這些年沒有到處跑,所以也沒有聽到什麼;

年輕在大陸時到處跑,聽了許多奇事。譬如我有一

個四川朋友,他就告訴我記得三生的事情,他是很

有名的一個名人,學問好,文章好,當然他也不輕

易講這種事。到了三果的再來人,有時候他明知而

不說,因為他生死可以來去自由。有些人入胎不迷

,住胎的時候迷掉了;有些人入胎住胎都不迷,出

胎那一剎那迷掉了,各種情況不同,都是因為三果

羅漢定力程度的差別而產生的結果。這一品講三果

羅漢「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就是因為三果羅

漢生死來去比較自由的原故。

 

羅漢的前途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

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

 

講到阿那含的果位,不再來人世間這個欲界了,

實際上來不來呢?還是要來;就是到了四果阿羅漢

,也不是絕對的不來。大阿羅漢一定八萬四千大劫

,地球形成又毀,毀了又成,但是他不出定則已,

一出定怎麼辦?也只有回向大乘,由般若智慧的解

脫,才能成佛。所以小乘的前途,還是要回向大乘

,由小乘的聲聞,向這個大乘,才能真正成就。

也就是說,真正四果的阿羅漢,

「實無有法,名阿羅漢」,就是沒有一個具體的法

證到空。如果你還有空的境界,就落在邊見了。

如果說你是無邊,則又落在見取見了,

這都是見地不真。

 

所以真正的空,是沒有空的境界可得。我們現在有

少數的同學朋友們,打坐坐的很好,自覺進入空的

境界,可是你千萬不要把空的境界,弄成只有比身

體大一點點的範圍!那不是空,那是一個洞,

那樣的空是落入邊見的小邊見。

 

為什麼人會有空的範圍而落在邊見呢?

原因是智力有限,人的智力與心力有限度,

所以才會產生這一種見解。所謂金剛般若波羅密經

,它是沒有限度,沒有範圍的無限。

最後我們看他的結論,這是須菩提講的:

 

【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

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須菩提認為,到達了阿羅漢的境界,他沒有絲毫我

已證果的念頭存在。如果有這一念在,一念就是萬

念,這一念就會牽連到重重疊疊,所以華嚴經稱為

帝網重重。帝就是大,我們的思想、感覺、情感,

像一個無比大的大網,只要一個網眼洞動一下,其

他的眼洞都跟著一起動,就是所謂帝網重重。

我們修持的業力,心性的業力,一念動,百千萬億

念都牽動其中。說有一切有,說空一切空,

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說,大阿羅漢,如果有自覺已證到阿羅漢的境

界,他的我人眾生壽者四相都有,他只能算是個貨

真價實的凡夫,根本沒有得道。拿禪宗來講,如果

有人說他已經「悟」了,那就是言旁口天的

「誤」。有人還自認為是大徹大悟呢!當然羅!

那是大錯大誤!就像一個人身上有一萬塊錢,

他絕不會在街上到處向人去講的,這是個普通的道

理,更何況一個得道悟道的人,決不會自覺有道了

。須菩提接著報告自己的心得。

 

世上的第一名

 

【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

是第一離欲阿羅漢。】

 

須菩提說,佛說他(須菩提)已經證得了無諍三昧

,一切無諍。你罵他也好,恭維他也好,你喊他是

天王老子也好,他都無所謂。不是沒有聽到啊!

只是他聽到心中平常的很,既無歡喜亦無悲,

是非一門,一切無諍。

 

說到這裏,我想到老殘遊記的作者劉鶚,這個人的

才華還不在老殘遊記,而是老殘遊記中桃花林遇仙

的六首詩。實際上這些詩都是劉鶚自己所作,後來

有人在牆壁上看到這些詩,其中有一句「回首滄桑

五百年」,驚奇得不得了,等他出來的時候,那個

人趕快跪下來拜,以為他就是神仙,其實那只是劉鶚作的詩。作詩總是亂打妄語的,我作詩也是一樣

;但是劉鶚的詩有時境界很好,我們因為講到

無諍三昧,引用劉鶚的詩:

 

曾拜瑤池九品蓮希夷授我指玄篇

光陰荏苒真容易回首滄桑五百年

 

這一般人佛學都通得很喔!只能講他佛學很通達,

修持功夫不見得。

 

引用維摩經的境界,這就是天花著身。

佛給須菩提的評語,說他已經得到無諍三昧,

但是下面一句話你注意啊!「人中最為第一」,

還是人啊!是人類當中學問道德最高的。

以學佛四加行來講,人中最為第一就是世第一法,

做人到了最高處,道德修養都是第一名,

人中最為第一。佛給他的下一個評語

「是第一離欲阿羅漢」,這是講須菩提在的時候,

佛給他的評語,還只能夠超出欲界,所以是離欲阿

羅漢。至於能不能完全跳出三界,在當時還不一定

。後來西遊記寫須菩提收孫悟空的時候,那已經很

高了(眾笑),但是在佛講金剛經的時候,

須菩提的程度只是離欲阿羅漢,絕對無欲而已。

 

這個欲是廣義的,不是指男女之間情愛之欲,

是指一切的欲,連修道,貪戀打坐,貪戀清淨的那

個欲望,都是欲。須菩提已經空了一切的欲,

所以是第一離欲阿羅漢。

 

【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

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

 

他說,儘管你老人家給我這樣一個評語,說我已經

達到這樣一個境界,但是,他說,我絕對沒有這樣

一個觀念,我不會認為我已經到達了人中第一,

我更不會認為我已經得到阿羅漢道。

 

【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

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這話怎麼講呢?假如佛給我這個評語,已經證到了

離欲阿羅漢,是人中第一,在同學裏頭是第一,我

自己想都沒有想,絲毫沒有這個觀念;假定我心裏

頭有這麼一點觀念,您就不會說我是一個樂於寂靜

的行者了。寂靜,就是徹底清淨的人,喜歡住山,

自然就有一個寂靜的廟,廟在那裏?

廟就在你心中,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古人的一首詩

:「人人自有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這一品就是說明四果羅漢的修法,

金剛經上所討論的重點在什麼地方?

無所住,到了這個極果,

心中還有這個得道的觀念,那就已經有所住了,

那就錯了。

所以我給他的結論偈語是這樣的:

第九品偈頌

四果階梯著意成    由來一念最難平

兒啼黃葉飄然落    誑捏空拳大小擎

 

「四果階梯著意成」,羅漢有四個果位,

大乘菩薩道有十地,這些是如何區分呢?

其實都是見地問題,所見的範圍,所見的程度,也

是一念的關係。四果這個階梯怎麼來的?

是由作意而成。

 

「由來一念最難平」,人生學佛修道,這一念能平

靜,則萬法皆空。但是這一念最難平,這一念就是

當下一念,由於貪嗔癡慢疑的感受及執著,

當下這一念不能平,因此所有的修持都是白費了。

 

「兒啼黃葉飄然落」,這是法華經上的典故。

金剛經上教人不能夠執著佛的法,

執著了佛法就不是真正學佛的人。

在法華經上,佛用另外的方法表達,佛說他說的

法,等於指黃葉為黃金,為止兒啼而已。

那個小孩哭了,怎麼辦呢?為了使他不哭,

順手檢了一片黃葉來逗他,這個好玩啊!

這個是金子。只要把小孩哄住了,不管它是雞毛也

好,樹葉也好,只要小孩不哭就行了。

佛告訴我們,他講的佛法,也就是這個樣子,

指黃葉為黃金,為止兒啼而已!

其實任何一法都是黃葉,都是為止兒啼而已。

如果一念停了,黃葉就不要了。

 

禪宗祖師有四句話:

「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

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達到這個境界就是佛,什麼參禪啊!打坐啊!

念佛啊!念咒啊!觀想啊!管它白骨紅粉都可以觀

;白骨觀不起來,觀紅粉,紅粉觀不起來,觀白骨

。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

切法。這是金剛經徹底的意義,佛都告訴你了,

你還要求這個法,求那個法,千里迢迢從外國跑回

來,非要在這裏學不可。那當然!

因為你有一切心嘛!你就必須要回來求一切法。

 

「誑捏空拳大小擎」,佛說他說法,如空拳哄小兒

。小孩子哭,你只要能使他不哭,我裏邊有糖,

我給你一毛錢,實際上都沒有,都是哄那個小孩子

罷了。禪宗有個祖師五祖演,編了兩個故事,

說明佛法修行的道理。

 

小偷與越獄的人

 

一個是小偷的故事,大概很多人都聽過的,我們再

重復一次。有一個小偷本事高強,兒子長大了,

就纏著要他傳衣缽。有一天被兒子纏不過了,

就答應當天夜裏帶他去偷。父子偷偷摸進了一家人

家,發現房間內有個大櫃子,這個父親想辦法把鎖

打開了,叫兒子進去拿東西。兒子進了櫃子,

這個父親立刻把櫃門關上鎖住,並且大叫有賊……

然後自己跑掉了。這一家人被吵醒都起來了,

點起燈火到處找,有個丫頭拿著蠟燭進了房間,

櫃子中的兒子情急智生,就用口技學老鼠打架,

吱吱吱吵個不停。丫頭叫了起來,太太,不得了啦

!小偷沒看見,櫃子裏有老鼠作窩啊!立刻拿鑰匙

開鎖,這個小偷的兒子沖出來,一口氣吧蠟燭吹滅

,就跑掉了。跑回家中看見老子躺在那裏睡覺,

兒子就把他叫醒,質問他為什麼這樣害自己的兒子

!這個父親說:你不是出來了嗎?你成功啦!

衣缽傳給你啦!他說小偷無定法,

只要你逃得出來,就成功了。

所以五祖演第一個就告訴徒弟們,

要成佛沒有定法,隨便修那一樣,自己想辦法

 

有一次,五祖演對徒弟們說,佛法大乘、小乘,

還來個金剛經,唉呀!不要那麼羅嗦!

我告訴你們一個故事:

 

有一個犯人坐牢,判了無期徒刑,他想逃出監牢,

就與有些同牢的難友商量,那些做小偷的都不說話

;可是不久小偷慢慢挖地洞,一天挖一點,最後成

功了。等到小偷逃走,這個犯人就把地洞蓋好,

他自己呢!不想逃,反而跟那個看守變成好朋友。

家裏送來好吃的,大家一起吃,好玩的一起玩,

後來與看守人無話不談,大家放心他,曉得他不想

逃。慢慢的,有一天家裏大拜拜,送來很多的蝦啊

魚啊!肉啊!白蘭地酒、金門高粱、啤酒都有。

他請這個牢裏的看守一起來慶祝,等到看守的人酒

喝醉了,他就從看守身上把鑰匙取出來,打開自己

手銬腳鐐,穿上看守人的制服,把牢門打開,

他就大搖大擺的走了。

 

五祖演說,那個學小乘的呀!就是學那個小偷,

花了很大的功力挖個地洞逃出來,逃出來以後,

還很可憐的,東躲西躲。學大乘的啊,想要跳出這

個世界的牢籠,要跟牢犯、閻王、看守都變成朋友

才行,學大乘就是這個樣子。

佛法講三界如牢獄,至於什麼方法逃出來,

不論念佛,拜佛,還是念咒子,是密宗還是顯教,

都不管,你只要有辦法出得來就行。

這就是佛說無定法的道理。

 

南懷瑾主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