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07. 金庸的武林盛會《射鵰英雄傳》3-1
圖為中國大陸2003年製播的連續劇《射鵰英雄傳》,李亞鵬飾郭靖,周迅飾黃蓉。
金庸的《射鵰英雄傳》1957年到1959年,在《香港商報》連載。最後定本共40回,回目標題都是四字,為射鵰三部曲的第一部。
《射鵰英雄傳》在19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台灣未解嚴時,一度在台灣改名為《大漠英雄傳》以便出版。據聞改名是因為毛澤東的詞《沁園春·雪》中有「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鵰」,因而犯禁。(這又是政治干涉一切的荒謬事件)
接下來的三個星期,將四十回分為1~15/16~30/31~40共三次閱讀討論。
本周作業請於12/07正午12:00之前貼上。
討論題目如下:
加分題:電影十月圍城中哪個角色最具俠的精神與樣貌?簡述原因。
1.歷史背景對於《射鵰英雄傳》的作用為何?歷史上的英雄如何重現於小說之中(如成吉思汗等人)?
2.小說中關於兄弟之情(郭嘯天、楊鐵心)/男女之情(完顏洪烈、包惜弱、楊鐵心)的描寫對讀者能發揮何等功能?
3.江湖人物的塑形與性情(江南七怪、全真七子、東邪、北丐、梅超風......)男女主角的形象(郭靖、黃蓉、楊康、穆念慈......)如何?哪個角色最得你的認同?並簡述原因。
以上三題可擇一回答。文長200字左右,大家共赴這場武林盛會吧!
加分題:
在十月圍城中,我認為最具俠義精神的是李重光。
不曉得那是否屬於俠義精神,但是對我而言,就年紀上而言李重光所闡述的角色應是與我們貼近的,然而在那個時代的青年,所想的都是國家大事,堪稱是知識分子,有點令人感到難過的是現今的大學生早已失去那樣的情操。李重光也許在很多人眼中是個很容易忽略過的角色,因為他既沒有高強的武功,也沒有令人動容的過往,但是當我看見他自願成為孫先生的替身時,卻令我莫名地感動想哭。那應該是怎樣的心情啊,明明知道這麼一去是絕對沒有辦法回頭了,一個尚在發光發熱的生命就這樣毅然決然地絕對為自己的國家犧牲,當李重光坐在馬車裡,聽見他的同伴一個個死去的聲音,他沒有逃走,只是默默地流下眼淚,在這樣混亂的時代裡,誰不想安身就好呢,而他選擇為他的國家而死,雖然在整部電影來看他並沒有太多搶眼的地方,但是他的存在性卻是獨一而二的。
射鵰英雄傳並不是我接觸金庸的第一部小說,反而是先看過神鵰俠侶、碧血劍、天龍八部之後才觀看的。據很多金庸迷來說,射鵰英雄傳絕對是金庸筆下最精彩也最值得一看的一部,但由於我對其中人物的形象多定型在神鵰俠侶,所以當初看起來有點辛苦。
神鵰俠侶中的黃蓉郭靖對我來說並不是很討喜,也許是情感投射,我不能認同黃蓉對待楊過的方式,也不喜歡郭靖的遲鈍。但是當我細細翻閱的射鵰英雄傳,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都將它列為金庸必讀之書。
我想要回答的問題是我對其中哪個角色最有認同,一開始一閃而過的確是令人驚豔且難忘的黃蓉,但是仔細思量後,我發現其實更人認同的反而是穆念慈(楊過之母)。穆念慈的形象與以往中國女性大不相同,她似乎代表了一些女性主義的崛起,她愛楊康,但當遇到民族存亡問題之時,她毅然決然地選擇國家,在這樣的時代裡,她的愛情是可以被捨棄的,即使對方是她愛、又與她有過孩子的對象,她也可以為了國家利益而捨棄,就這一點而言,是有別於很多金庸筆下的角色形象,如黃蓉邪氣可愛,但是為了她自己的慾望她可以不擇手段,應該說、除了自己與想要保護的對象,她其餘都可以捨棄。又如小龍女,她冰雪聰明,卻依舊對於世俗沒有太多牽掛(但也許也與她的生活背景相關),她不管國家是否滅亡,只在乎自己與楊過是否能天長地久。雖然這些女性角色在愛情的刻畫上格外動人,但是當放在一個歷史角度來看,穆念慈的形象比起其他人更深植我心。
第三題
我覺得射鵰英雄傳的人物刻畫相較於神雕俠侶,並不是那麼的生動,劇情是熱熱鬧鬧的沒錯,但是相對的人物的性格就顯的平面,配角也只是主角的陪襯,缺乏自己的生命力,就如煙雨濛濛與一簾幽夢的差別。當然還是不乏我喜歡的腳色;裡面我最欣賞的大概就是黃老邪黃藥師吧!他不但武藝高強,兼之精通天文、地理、奇門遁甲等,最重要的是他孤高的節操:他毀神罵聖,不與世道同淪,不墨守傳統禮法,心中自有一把衡量是非善惡的尺,雖然脾氣暴躁,但是面對大事,他還是能保有君子般的寬容大度,對我來說,這才是真正的大俠阿!他讓我想到霹靂布袋戲裡的擎海潮,一般的自負又瀟灑倜儻。用擎海潮的詩號來形容黃藥師再適合不過:"一舉鯨濤快哉風,世浪翻袖中。古今誰能堪伯仲?千秋雪,半夕蝶夢。
十月圍城
以往的武打戲讓人覺得打的好痛快,十月圍城卻讓人覺得打的好痛!越是知道悲慘的結局,看到他們的幸福,越是難過。表面上每個義士都是為了保護孫文而死,但其實每個人都有各自付死的理由:方紅是為父報仇、沈崇陽是為了女兒的將來、阿四是為了朋友之義...偏偏最打動人心的,就是這些小人物的人之常情。裡面我最欣賞的就是李重光,雖然他不會武功,雖然他只有17歲,但是他一路走來,忍受許多家人與朋友的死去,最後他明知冒充孫文只有死,但他沒有退縮,也無法退縮,最後落的慘死街頭,雖然他沒有"俠"的身手,卻有"俠"的精神,這大概就是我喜歡他的地方了。
在十月圍城當中,我覺得最具俠義精神即屬劉郁白。
劉郁白愛上一個不能愛的女子,明知不可為,但不懼於世俗眼光,執著。與李玉堂的連結,從一枚銅幣開始、從一把鐵扇開始、從共飲一壺流露相互自白各自無法回頭的酒,夜裡開始,一是為情、一是為協助完成爭取國家社稷萬萬人的幸福之時間。
既使知道希望微乎其微,對於李玉堂的相知,劉郁白仍從容將生死交付於協助李玉堂所繫的大業,在慷慨就義時眉宇間展現從容、拋開死畏懼,沒有哀嚎、呼天搶地的,而靜默堅持對抗至生命終止那一刻,其氣度是我覺得劇中最具俠義形象的人物。
《十月圍城》中出現許多武鬥家,各有專精武藝,並能稱為死士。真正能稱作俠,甚至大俠的,卻是富商李玉堂。李玉堂並非武鬥家,他的個性很像《三國演義》的劉備,具有仁厚、浪漫情懷,能夠「聚義」,以下簡要說明:
一、小四:為李玉堂專屬人力車夫,當他向主子請求代為提親,李玉堂允諾,並且馬上行動,故願為他帶來更多的人效力。
二、王複明:河南人,待過少林寺,曾受李家派米,並稱讚李玉堂是「李大俠」。
三、方紅:其父與李玉堂交善,因此繼承父志而為李玉堂效命
四、劉公子:李玉堂為他贖回鐵扇,讓他從自我放逐中解放,最後以一敵數十而亡。
五、史密夫:雖為中立警司,亦願意護衛李玉堂一行人
李玉堂一介生意人,憑著愛國之心及動人的口號:「將分散的力量聚集起來。」連自己的兒子李重光也瞞著父親當孫文替身,也是為革命而灑熱血。李玉堂或許像孫文一樣,民族大義大於個人情感,才能被稱為大俠。
要談歷史背景,必先談對於「英雄」的定義,即是具有才略與過人的膽力,甚至能夠成為一個民族的精神指標。與英雄相比,除了大俠,「俠」的個局便顯得小眾。金庸的每部小說皆緊密搭配歷史背景,正因為家國正處危急時,忠義之士往往奮不顧身,造成人才輩出。茲舉《元史‧本紀第一‧太祖》所載成吉思汗對照《射雕英雄傳》之事、人、地:
一、其事
鐵木真統率部族跟諸部族對抗,泰赤烏、乃蠻、汪罕的存在都嚴重威脅鐵木真部族;最後和按達(意思是華言交物之友)札木合(局兒罕)生死決鬥。在小說裡,鐵木真亦為統一草原的英雄,伐西夏圍王城確其事─很多蒙古用語例如安答(按達)也被小說取用。
二、其人
鐵木真的兒子朮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確有其人。《元史》評鐵木真:「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滅國四十,遂平西夏,其奇勳偉跡甚。」另外,當時確有全真教,小說中丘處機曾向鐵木真進言。
三、其地
小說出現很多西域國名、河名、郡名,小說亦出現許多地名,人物推移的方位,大致是符合。
具有史實的特色,史上真有其事、其人、其地,當成素材據以改寫,加強了生動性與「三分實七分虛」的精彩性。因為如此,當正史與小說的同名人物對照,更添趣味。
第三題
我想我最喜歡的人是東邪,桃花島的黃藥師。要說為什麼的話,我想是受到他的性格影響吧。在射鵰英雄傳或者是神雕俠侶之中,他的個性是或正或邪。應該是說,他選擇做他認為是對的事情,而不受世間禮法的任何限制。
至於他本身,也對我有很大的吸引力。上通天文、下之地理,無所不學。例如他在桃花上的佈置,他對於書畫興趣,或者是在武功方面。尤其武功方面更是一絕,他自創了許多的武功,最有名的例如彈指神通和碧海潮聲曲。
加分題
在看完了十月圍城之後,我覺得每個人都具有俠義的精神,要我硬是選一個具有俠義精神的人出來,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在我心中,俠的定義就是去做認為自己是對的事情,或者是說用最大的努力,去執行自己所謂的正義。恰好裡頭的每個角色都符合了我的定義。例如李玉堂和陳少白為了革命而四處奔走。又或者是阿四為了保護主人而犧牲性命。或是王復明為了一句話打壞人就貢獻出自己的生命。還有繼承父親遺願的方紅,最後也犧牲了性命。警察司長史密斯雖然一再的阻止李玉堂,可是在最後還是進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幫助李玉堂。沈重陽則是希望自己的女兒在未來可以知道自己的存在,挺身保護李玉堂。李重光假扮的孫中山在最後壯烈犧牲了。甚至是閻孝國,他也是在執行他認為對的事情。國家對於他的恩情,可以讓他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第二題
郭嘯天和楊鐵心兩人的兄弟情,是造就整部《射鵰英雄傳》的引子,整個故事,就是從此說起,郭楊兩人將兄弟之間的「情義」發揮得淋漓盡致。這種情分,也連繫到了下一代。雖然已懷有身孕的郭、楊兩夫人,一個逃往蒙古;另一個被挾持到金都王府,兩家自此分離。這是劇情發生的背景,但是卻又牽了一個引線,即是全真道士丘機處和江南七怪有所約定,分頭尋找郭靖、楊康,分別傳授他們武功,並在十八年後一決高下。而郭靖和楊康兩人,分別形成了不同的性格。郭靖單純,隨然天資不佳卻非常忠誠;而楊康則因敗完顏作父,後來和楊鐵心重逢卻不願意認他這個父親。
然而他們兩個卻是從還沒出生就被指腹為兄弟,因此後來郭靖屢次對於楊康手下留情,但他仍不知悔改。這些往後的主線劇情,都是由郭嘯天和楊鐵心兩人之間真摯情誼而來,如果沒有最初他們兩人的拜把,我想也許之後的劇情會簡單的多,也無法寫得這麼深刻。
而對於楊鐵心、包惜弱和完顏鴻烈三人間的愛情問題,我想是十分難解的。換作是任何一個人,大概也會掙扎於其中吧。一個是曾經情深義重、海誓山盟的丈夫,也是孩子親生爹;另一個是對自己照顧有加,甚至把楊康當作自己親生兒子在扶養的完顏鴻烈。這在小說中形成了一種衝突,使得讀者深入其境,不僅止於這三人之間的愛情,甚至是這三人的生世背景,有著迥異的政治色彩。愛情在這部小說中雖是點綴,但也更貼近人心,使人想要深入探究整個故事,所以我想這是不可少的!也因為懂得他們這些角色的心境,使得即使身在民國年間的我們,仍能有所觸動。
加分題
《十月圍城》這部片,十分令人動容,在課堂上沒看完的部分,我回家將它「補帶」補完了,因為實在是太催淚了!時至今日,實在很難想像,當初他們這些勇士們竟能為了國家革命而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只為了一個從未見面的「孫先生」。劇中的俠義精神,展露無遺,各個角色幾乎都擁有了這種精神。
我將這些人物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接近古代的俠者;另一部分則是屬於近代活用的「俠」。劉公子、王複明、方紅,是屬於第一類,原因在於他們有自己堅持的武打功夫和理念。而李玉堂、李重光、陳少白、阿四等則屬於第二類,他們並不是靠著武打功夫取勝,反而是內化成一種「精神」,在他們的骨子裡就是有著一股「見義勇為」的血液,使得他們能秉持著這份意念,而不惜犧牲一切。
其中我覺得人物形象刻畫最完全的是劉公子。他為了一個自己深愛卻不該愛上的女人,淪落街頭,然而內心中卻仍是澎湃洶湧、有情有義的。李玉堂拿了他們家的傳家寶,也是父親的鐵扇給他,他即願意以生命來交換。這種勇敢、果斷、並且重視承諾的精神,正是古代俠者所擁有的。他的鐵扇,也成了他最好的武器。在最後決鬥的場景,更是以一人敵眾人,他的那份篤定,形成一股極為磅礡的氣勢。像是在說:「若沒有撐到最後一口氣,我不甘心。」
而王複明也是我很喜歡的角色,一個少林寺的和尚,平常在賣臭豆腐,只是因為這件事情「應該去做」則義無反顧的參與革命,最後甚至以肉身阻擋,讓前方的車隊能夠快速經過,在他垂死的那一刻,和阿四兩人的對方,感人至深!
曾志偉所飾演的警察,是我眼中最有「俠」的感覺的人物;我從小所想像的俠,大概就是那樣的角色:骨子裡是好人,但在「敵營」做事。(並不是要長得很「俠」,或非會武功不可。)我相信他本來就想幫李玉堂了,不然他不會私下告訴李玉堂:「中國派了殺手、還帶槍」;在封報館時,我相信他的心被李玉堂那句:「你是中國人!」給大力地撼動,大概在那時就決定要繼續暗中幫忙他了吧。孫文抵達香港的前一天,英國長官明白地說英國官方不管中國人的事,也是因為這樣,警察更有繼續幫忙的窗口。革命是要有資源、有情報的,警察與革命黨商人之間的友誼,在壯烈犧牲的前一天深夜所送達的槍枝裡,表明了一切:我幫助你,盡我所能盡的幫助。
目前的進度裡,我非常喜歡郭靖這個角色。記得小時候讀報紙上的武俠小說連載時,總希望自己是裡頭的某個人物,往往都將自己投射到又漂亮、輕功又好的女俠身上;但如果是《射鵰英雄傳》的話,我會選擇做郭靖(大概是自己年齡與社會經歷漸增之因)。郭靖很真,但不是愚笨,江南六怪都覺得他很難教,武功學不好、記憶力差、腦袋運轉得很遲緩,但是,要我們去學的話,大概會比郭靖拙劣許多吧,所以,讀到他學基礎的武功時,怎麼都學不好,我就想,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會是郭靖。
他重義氣、他為保護大汗受傷(他純粹覺得他應該保護大汗)、他沒有心機、不會說謊,但是,隨著年紀的增長、行走江湖的歷練,他也是懂事的,他清楚,與人「比劃比劃」這件事,不能趁人之危;與人過招,他也是有自己的原則的:第14回中,瞎眼的梅超風要郭靖打無聲掌對付自己,郭靖不肯,他對梅超風說的那些話,真的蠻令人感動的。郭靖認為,恩師柯鎮惡(江南六怪之一)眼睛也不方便,若別人專攻恩師的弱點,用無聲掌法欺他,自己必恨此人入骨,將心比心,郭靖不願對梅超風如此,並且認為這樣過招是不光明磊落的。(天阿,這人也太正直了吧!對長輩也太有禮貌!)可惜在這樣的社會與時代,我們還沒遇到這樣的人,所以,郭靖的形象描繪,就當作是給喜歡他的讀者們一個期待吧。
第三題
金庸是我一直以來都非常喜歡的作家,其筆下的每一個人物都描寫的非常生動,個性大不相同,安排在一起卻又無比融洽,少一個故事就不完整。在《射鵰英雄傳》裡,我最喜歡黃蓉,她聰明機伶、美麗又為愛不顧一切,根本是集所有女性優點於一身的一個人物,雖然她不拘禮教常常作弄別人,但只會覺得她好可愛並不會討人厭。可是我最認同的卻是穆念慈,她溫柔婉約、謙和有禮,如果說黃蓉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奇才,是小說中的人物,穆念慈就像是現實中的人物,也許身邊就有這樣的朋友。
在一開始看的時候,常常不能理解為何穆念慈明知道楊康心懷鬼胎,卻仍執迷不悟,讓國家道義與內心情感在心中拉扯,但越看越覺得她這種行為更像是一般人會做的事。最後穆念慈仍是選擇離開所愛,但如果是我愛上不該愛的人又會如何?心中矛盾只怕更勝於她。之所以認同她是因為佩服她可以將國家興亡擺在感情前頭,看過好多女性遇到愛的人就失去理智,給我戀愛其餘免談,但穆念慈不是,在國家興亡與愛情間雖然拉扯了無數次,痛苦矛盾一一嘗盡,可是我覺得她是能為國家犧牲愛情的堅忍女性,這是她與一般人相像卻又與眾不同之處。
加分題
自古以來「俠」常與「武」連在一塊兒,許多俠義之士都是身懷武功的,才可以保護平民百姓,但我認為俠者不必有武,武者不定有俠,其與一介莽夫只是一線之隔,差別在於俠者清楚自己的定位,所做所為會造成什麼影響,莽夫不知道。《十月圍城》中我覺得最具俠義精神的是重光,小小十七歲的年紀就懂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人人平等這些道理,當他抽中成為孫文的替身時,勇於擔當這個最危險的角色,雖然只是讀書人年紀又小,但他清楚自己這樣做的原因與影響,也知道這樣是對的,其他的人要保護他,他是要保護全中國四萬萬人,所以勇於對抗家人的反對、自己內心的害怕,在最後知道要死的時候他是微笑了無遺憾的。
另外我覺得曾志偉飾演的警長其實也是位俠者,俠者是要保護人,能不動一兵一卒就可以保護最多的人自然是最好,而警長做到了這一點,他充分運用自己可動用的資源、權勢使殺手們不敢輕舉妄動,那五分鐘是唯一一段全部人都平安的一段路,那五分鐘他證明自己也是中國人。
加分題:
廣義來說,其實在《十月圍城》裡,為革命犧牲者都具有俠義之氣,然而我最欣賞的是王復明、方紅、劉郁白,正所謂「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也許他們不懂民主,也許他們未見過孫文,但是他們有的是義氣。王復明被刺傷數十數百刀,還是用了最後一口救此次行動裡的夥伴;方紅是一個令我驚訝的角色,一個女孩子身懷功夫,與擁有武器的男子們打鬥,並為了為完成此任務,成為彈藥下的犧牲者,她的勇氣令我很佩服;劉郁白以寡敵眾,誓死守住路口,即使被千刀萬剮還是要將敵人都消滅了、生命用盡了才肯倒下,除了這三人之外,其他人也都願意犧牲小我來完成大我。
而我認為俠中之義氣須是有目的,而非盲目行事,要知道自己做的每件事是為何,絕不能被怒氣沖昏頭而礙事,就像到最後,我覺得閻將軍已失去理智,他其實已經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了,使得重光白白地為此喪命,不禁令重光的犧牲所惋惜。如果以歷史的角度來看,我會認為不管是革命派或守舊派,終究是中國人為了中國好,只是使用不同的方式、思想及管道,然而為何中國人要殺中國人呢?也許就像陳少白說的,要讓中國更上一層,就要有人為此犧牲。
第二題:
說到《射鵰英雄傳》,是久仰金庸的作品,卻遲遲未曾翻閱過,俠義類的小說一直不是我的拿手,但其有名必有其厲害之處。
作者在描寫江湖上人之性情,多有大將之風,並行俠仗義,還不會不明就理,其主要特性有以下幾點:對於做錯的事情勇於承擔,就像丘處機因衝動行事,未能心平氣和的與焦木和尚探究事情的真偽,使焦木和尚死於無辜,牽累江南七怪,但卻勇於承認自己因性情急躁所犯下的錯誤,並做出彌補;雖未有過深交,卻見義勇為,對於拔刀相助之人必將恩情永記於心,對於萬惡之人必斬草除根,相當重情重義,就像郭嘯天、楊鐵心與丘處機平生素昧,郭楊二人願禮遇丘氏,丘氏也對郭楊之死產生義氣,願彌補過錯,照料郭楊之妻兒,其另類的彌補方式,更具有實用與教育的意義,也是我所欣賞之處;不拘小節、重視禮節,也是俠客所擁有的特性之一,對於身懷絕技、講義氣之人,他們願意互相切磋、禮遇,在「不打不相識之下」,還能不計前嫌,並結拜為兄弟,此心胸開闊之人必有大將之風、必能成大事,就像鐵木真派兵與哲別大打一番後,還能因對方的才能相知相惜,並真心結為同夥,這是泛泛之輩不易做到的;整體來說,書中這些人都是古道熱腸,願意奉獻自己為他人犧牲的英雄豪傑。
而在眾多角色中,令人印象深的不外乎是黃蓉的機智可愛。黃蓉本身的家庭背景並不健全,加上父親又是怪異之人,承其怪異的性格也並不訝異,只是父親的驕縱與缺乏母愛的情況下,讓她顯得任性無理又孤傲,但是她的心靈之窗,總是缺著一角,幸好她遇上了沒有心機的郭靖,在經過一些風雨之後,終能圓了兩人的互慕之情,我覺得除了兩人的性格相反、互補之外,也因為郭靖能欣賞並包容黃蓉所擁有特質,而黃蓉幸運地遇上像郭靖這樣的好人,兩人才能結下好的姻緣。
3.江湖人物的塑形與性情(江南七怪、全真七子、東邪、北丐、梅超風......)男女主角的形象(郭靖、黃蓉、楊康、穆念慈......)如何?哪個角色最得你的認同?並簡述原因。
金庸塑造人物的性情,在字裡行間讓人隨著故事情節就能明白,江南七怪的俠義、丘處機雖也是俠義之士,卻有些豪氣的驕傲,不如馬鈺的謙讓。
而郭靖則個性單純、不聰明卻有毅力,有一股傻傻往前衝的勇氣,讓人覺得可愛,黃蓉的鬼靈精讓人印象深刻,而他與郭靖初見時其實心情低弱,見郭靖這樣憨直的待她好也予以回報,而兩人的個性則能互相補足。
而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梅超風,因為他所練的武功的關係,我一開始不太喜歡他,總覺得他殘酷又心狠,畢竟只為練功就這樣用了一條又一條的生命,然而在他第一集卷末談起她的過去,才覺得這個人也不是那樣壞,回憶以往時,她有著溫柔的樣貌,我覺得他不輕易接受人幫助是不想輕易欠人情,一但欠下,他便會用己能之力回報,我想那也是一種變相的溫柔吧?
我喜歡黃蓉,他有著如小孩子般任性調皮卻聰明的個性,他的嬌慣是被父親寵出來的,但靈敏腦筋總是動的快,雖然有些小自私,卻也是人之常情,且本性也不壞。我喜歡他用計謀讓人傻眼卻又失於他的口才下,鬼靈精的個性讓人忍不住喜愛。
加分題:電影十月圍城中哪個角色最具俠的精神與樣貌?簡述原因。
印象深刻的卻是阿四這個小人物,以比喻來說就像是忠狗,他的心思非常單純,他就如同每個人一樣,只是在乎著身旁重要的人的安危與心情,在他即將迎娶的妻子問他知道要做什麼時,他只是笑著答不知道,老闆開心就好。他什麼都不懂,那些大道理、愛國、革命他都不在乎也不想懂,他只願身邊的人能開心笑著,最後死也只為了增加少爺活下去的希望,他身上小人物的單純強烈的抓住觀者的情感,或許他不是大人物也不會武功,但他的確擁有俠所需的善良、仁慈。
1.歷史背景對於《射鵰英雄傳》的作用為何?歷史上的英雄如何重現於小說之中(如成吉思汗等人)?
我一直覺得有歷史背景的幫助,可以讓讀者更快速的融入書中情境。即使會與事實有所出入,但這些歷史人物反而在小說家的手中更加活脫生動,不再只是單調的史家描述,過於客觀以致於不容易產生情感連結。射鵰的背景是腐敗的南宋,在上位者只顧全了自己,卻忽視了百姓應有的幸福,百姓既然不能依靠在上位者的保護時,當然就希望亂世生英雄,讓英雄來拯救無力的他們。原本希望在上位者所能為他們作的,轉移到亂世英雄身上,如郭靖等人。那些天馬行空的想像裡,最基本面看到的就是百姓的希望阿!至於書中的歷史英雄,的確完成了他們的功業,但背後是有著像郭靖這般的英雄俠士大力輔助著,雖然過程中似乎像是神話了,但有可能是想表達人民百姓對這些付出努力的英雄的敬意,因此賦予真實故事更多的想像空間。
3.江湖人物的塑形與性情(江南七怪、全真七子、東邪、北丐、梅超風......)男女主角的形象(郭靖、黃蓉、楊康、穆念慈......)如何?哪個角色最得你的認同?並簡述原因。
大部分的角色只要是有一定的出場次數,大多形象鮮明。我印象深刻洪七公的「食指大動」,歐陽鋒的狠毒,卻老是被黃蓉這小妮子耍得團團轉,郭靖則是個爛好人,他的愚笨反襯黃蓉的聰明伶俐、八面玲瓏,是情侶互補型的最佳代表。
我最喜歡黃蓉這個角色。不僅是因為她的機靈伶俐,而是因為她的「真」,可能是因為郭靖真的太濫好人了吧!有些讓人恨得牙癢癢的惡霸,怎能老像郭靖那樣永遠都有那麼大的肚量去原諒一切的所作所為,或者雖然也討厭那些人,卻不想做出報復的行為,而老是放他們一馬,這時黃蓉就讓人大聲鼓掌叫好,偶爾就是要給他們一點顏色瞧瞧,不是沒人治的了他們的。只是可惜當了媽之後的黃蓉,怎麼就完全變了個樣呢‧‧‧
加分題:電影十月圍城中哪個角色最具俠的精神與樣貌?簡述原因。
王復明,讓我最印象深刻的人。雖然不可否認阿四的忠心耿耿也讓人感動哭到不行,但王復明還是讓我比較印象深刻。出場的時間不算長,但印象中他非常的「善良」,儘管身材及武功上所佔的優勢大可回擊那些欺負他的人,卻不欺壓那些弱勢的百姓,即使是一盆極端脆弱的花他也小心保護著。還有為了朋友阿四,用自己的性命為他換來多一點的逃跑時間,是朋友也是俠士所重視的「義氣」。還有最後的那句台詞「我叫王復明」,俠士所擁有的「自尊」。
第一題:
《射鵰英雄傳》的歷史背景定在北宋,當時金人入侵我大宋,而郭、楊兩家遭受到巨變就成了後續劇情發展的開端。由金人撫養的楊康與在蒙古長大的郭靖,比武之約最終由郭靖勝出,蒙古也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崛起,取代了女真成為我大宋的頭號大敵。郭、楊兩家當初以莫忘「靖、康」恥為孩子命名,乃期許孩子長大必為我大宋抵禦外侮,雖然兩人均分別與女真及蒙古有著難以切割的關係,但是最後郭靖仍以我大宋為依歸,只為平息戰火荼炭生靈,放棄在蒙古的地位與權勢,無疑是真英雄。經由與歷史的緊密結合,更能深入故事脈絡中,激發愛國情操,更彰顯郭靖的俠義性格。又藉由描寫真實歷史的人物,透過與主角間的互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如成吉思汗臨終前與郭靖對談,關於英雄的定義,成吉思汗在沙場上的成就古往今來無人能比,這樣就能稱得上是真英雄嗎?
加分題:
劇中角色保衛孫中山的動機各不相同,如鄧四弟也並不是為了民族大義而參與行動,促使他這麼做的原因更大部分來自於對老闆的忠誠。我覺得李玉堂真正具備了俠的特質,他長時間資助革命事業,雖然對陳少白態度不甚友好,但是內心其實是充滿正義感的。他為了保護家裡的安全,表面上與革命劃清界線,禁止自己兒子參與革命活動,但私底下卻也不停地為革命事業出力。當護衛孫中山的任務交到自己手上的時候,也坦然承受重擔,這可不是重利輕義的商人能展現出的氣魄。
3.在射鵰中,有著形形色色的人物。不同的性格和理念交織出這樣一部精采的武俠作品。先不說刻劃自然最多的主角像是郭靖黃蓉或是揚康等。許許多多性格突出的配角也是讓我們所注意的,不論是江南七怪的重情重義,洪七公的俠義正直,或是歐陽鋒那樣無惡不作性格顯惡,但他對自己的血肉卻也是那樣的有情。在這麽角色中,最深得我心的人物便是梅超風了。倒不是說我認同他那樣作惡,而是我認為這個角色的性格上帶有許多魅力,作為一個從前期便一直貫穿到中後期的反派,他在劇情上的重要性自是不容懷疑的,不論是從前期和江南七怪的對抗而到後面不時出場爭奪九陰真經或是與黃耀施相關的劇情,都是很精彩的橋段。但真正吸引我的是她的性格,雖然他是個為了達成目的可以無惡不作者,但他在書中不時顯露出的情感,是活化了她這個角色。不論是她不時對死去丈夫的念舊,或是對黃藥師感到虧欠以至捨命護師而死,這樣有善有惡的矛盾,不正是所謂人性的特質-矛盾-嗎?我認為就是這樣的性格,我才會受她所吸引,相比所謂「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那樣偉大的郭靖,有善有惡有衝突有矛盾的梅超風,她那樣為了目的和所重視之物拼命的身影反而是更吸引我的,可惜她的一生終究可說充滿悲情,但在最後的最後,黃藥師重收他為徒那段,也可說是讓她這樣滿溢著愛恨以及復仇的一生有了個不差的結束了吧。
加分:
在《十月圍城》有著各式各樣,充滿俠情的人物,他們為了不同的目的去奮戰,去努力。呈現出各式各樣之風貌。而在這些腳色中,最令人動容的我認為就是李玉堂了。李玉堂他對革命這件事是有好感的,她為了革命出錢。但他知道,革命是非常難的,往往不會有好下場,所以當他知道自己那考上耶魯大學的兒子也加入革命黨時,他是非常憤怒的,他只希望自己的兒子安穩地當個商人。但是當陳少白被捕,而警察要查封報社時,他知道是已經不能再坐視不管了。他對史密夫所講的那句「你是中國人!」或許也是他對自己的一種提示,而後並開始支援活動,但為了革命,他終也是賠上了自己的兒子,是個悲情的角色。
(第三部份)
加分題:電影十月圍城中哪個角色最具俠的精神與樣貌?簡述原因。
我認為阿四最符合「俠」的精神,也許他的樣貌並非一般人們對於「俠」的印象,他的身分地位也不似「俠」的形象,但所謂的「俠」,應該是能夠不為名、利、權、色所困囿或迷惑的人,他的所作所為,並非為了追求實質的利益,就像阿四根本不知道他要保護的人究竟是誰一般,但為了讓老闆開心滿意,為了能夠在幫助老闆完成任務之後,和阿純結婚,建立自己的家庭,獲得單純的幸福,他願意付出他的一切,甚至在得知少爺要代替他保護的人冒險,他甚至付出了他的性命,也許是自知身分的低微,明白這是他報答老闆的唯一方式,但他對於生活的熱情和對生命的熱愛是顯而易見的,而那正是「俠」應具備的心腸。
謝霆鋒所詮釋的阿四,是目前為止,他所演出的角色中,唯一讓我動容的,我覺得很棒。
(第二部份)
(五)梅超風
為了愛而不惜叛逃師門的女人,若不是犯了師父黃藥師的規矩,其實這段愛情故事並非不是一段值得促成的美好姻緣,她和師兄陳玄風的戀情,甚至拖累了其他同門師兄弟,也讓黃藥師一生帶著懊悔,但就如同師父為她取的名字一般,超風,本是勇於超越、跳脫的勁風,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愛情和生活不是錯,錯的是規矩本身造成的枷鎖,和黃藥師自身的心結,讓陳玄風有機會死於郭靖之手,也許只有死亡,能讓她真正超脫。
二、 男女主角的形象塑造
(一) 郭靖
這大概是我看過的武俠小說中,最笨拙、固執、駑鈍的男主角了,但他的心地卻也是我見過最單純、質樸、潔淨的了,這兩者之間其實是密切聯繫著彼此的,正因為笨拙、駑鈍、難開竅,讓他擁有一顆單純、樸實的心,願意腳踏實地地努力,別人一次就學會的事情,他得多十倍的時間練習,而這讓他更專心一致地為一個目標努力,他只希望能讓身邊的人幸福快樂,這樣看似簡單的心願,其實卻是在複雜的人際社會中,最難達成的。
(二) 黃蓉
聰明、狡猾、慧黠、伶俐、鬼靈精,我很喜歡黃蓉,她承襲了東邪一脈的格調與氣質,讓她天生出眾,但身為黃藥師的女兒,很難讓一般男人不對她阿諛奉承,唯有不諳世事的郭靖,發自內心地待她好,即便不知道她是何方神聖,即便她真是街邊的小叫化子,郭靖仍對她好,這樣的單純舉動便讓她甘願死心塌地、盡心盡力地付出,只為了讓郭靖站上武林的高峰,有別於超脫世俗倫常的父親,在這一點上,黃蓉還是偏向傳統婦德的,最大的不同在於,她是在有選擇權的狀況下做出這樣的決定,只為了一個字:愛。
(三) 楊康
富貴與窮困,權力與受制,取巧與踏實,楊康打從一出生,他的命運就不斷在天秤的兩端來回擺盪,他貪戀那些不應屬於他的一切榮華富貴,卻又痛恨自己背信忘義的行為,雖有穆念慈的真心相許,他亦覺自身不配擁有她純然高尚的愛,他的存在,其實是最寫實的人性,他的所作所為,雖令人不以為然,卻不得不認同,換作是自己在同樣的景況之下,不一定真有能力抉擇,人非聖賢,孰能超脫?楊康就是最好的人性典範。
(四) 穆念慈
就如同她的名字,心念仁慈,典型的以為自己不斷付出、守候的愛,能夠改變男人的心性和行為,使之回心轉意的傻女人代表,最終卻只換來一個,讓她懷念的男人的縮影──楊過除此之外,我對她沒有其他想說的了。
(第一部份)
一、 江湖人物的塑行與性情
(一)江南七怪
對於江南七怪的塑型,簡單來說就是以古道熱腸、行俠仗義為雛形,物以類聚地團結在一起,雖然武功平平,只能勉強保護自己不受流氓地痞欺負,但要與真正的武林高手相比,當然是輸了好幾籌,但他們亦有自知之明,志不在高而在質,在江湖上走跳,求的是無愧於天地無愧於心,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這其實是一般人最難達到的道德標準,雖然偶爾雞婆了點愛管閒事,但還是挺討喜的陪襯角色。
(二)全真七子
在中神通之後的七位傳人,分別領受了中神通的部份精髓並再傳世,但畢竟只是部分,再傳之後的全真教,其實只是逐漸邁向分崩離析、良莠不齊的道路,徒具表象而無實質,丘處機參不透楊康的真實心態與想法,不表示他不夠努力,只是沒有想過在不同人身上,應該要運用不同的方法,來激發其潛力與特質,固執而無法變通,縱有神通蓋世之真傳,也必失之。
(三)東邪
眾云其邪,實邪耶?
對於東邪黃藥師,其實對我來說一直有一種獨特魅力,他驕傲、自負、身懷文武絕才、脾氣古怪、世人越是奉為金科玉律之倫常道理他偏不信,他只相信他親眼所見、親自創造的真理,也許講難聽一點是活在他自己的世界裡,但能夠自戀到這種境界,也能算是一種奇蹟了,不是嗎?況且,他還真的很有本錢自戀!
對於愛女黃蓉的寵愛更是不言而喻,嘴巴上說不認同郭靖,但行為上卻是百分之百支持女兒的一切選擇,能有這樣一個父親的全力相挺與愛護,黃蓉真是天之驕女,縱然失去了母親,卻沒有失去一個家庭該有的溫暖。
我最喜歡並認同的角色就是東邪,在我的心裡他並不邪,他有的是獨一無二的格調和品味。
(四)北丐
九指神丐洪七公,嘴饞這個改不掉的壞習慣,使他那神人般的稱號和地位,顯得不那麼遙不可及了,而身為丐幫幫主的洪七公,可說是當代五位武林大師中最具豪情俠氣的一位,中神通雖博學蓋世,但人死事蹟不復傳誦,西毒又是眾所周知的機關算盡大混蛋,東邪不屑參與那格調過於低落的世俗繁雜之事,南帝又剃度隱逸做他的一燈大師,剩下的只有雖然有點懶惰,但仍有一顆赤誠熱心的洪七公,讓武林存有僅剩的一點秩序了。
第一題
「歷史」是一個民族血脈中共同的記憶、共通的語言。幾乎每個民族都對自己的來歷、發展有許多了解,號稱五千年歷史的華夏民族也不例外。我們的民族記憶之中最大的屈辱便是「南宋」君主的文弱不振將整個大中國拱手讓給外族。每個人對這段國仇家恨都恨得牙癢癢的、似乎都能說上幾句,同時也是這個朝代僅見如此的,切入的點正好正中華夏民族下懷。
成吉思汗的塑造在此變為一個「為華夏民族報仇血恨的英雄人物」,他威風凜凜、他俠義睿智、他有血有肉,除了讓部屬對自己佩服得五體投地、命令、動作照單全收,也使敵人對他的威名感到可敬可怖,是個有威嚴、講道理的明君。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雖然故事中下屬偶有微詞,但卻仍照個成吉思汗的命令去做,好像只要是他的命令就算感到不妥也絕不會有錯一般,就像現代人說「他有他的道理」那樣。
3-1在《射鵰》中,也許是架構龐大的關係,部分江湖人物除在開始的塑形和開場的表現特別外,很容易隨著劇情的前進而漸漸地「常理化」,尤其是在劇情中偏向反派的角色更容易出現這種現象,像是在完顏洪烈陣營的侯通海、沙通天等人,在小說中不斷地被黃蓉惡整,但這時也想到,或許這些人物的「常理化」,便是要烘托出主要角色們的特質;而另一種「常理化」,又往往出現在小說中定位較為特別的角色身上,例如東邪、西毒等人,雖然有特別的稱號,作者也分別為他們設計了不同的個性和作風,但是「高人做大事」總是不那麼令人驚喜。回頭來到男女主角的部分,兩對男女主角都剛好是個反差,資愚的郭靖和黠慧的黃蓉,追求榮華富貴的楊康與凜然卻癡迷的穆念慈,再結合開始郭嘯天、楊鐵心兩個預留的前線,使這四人在整個小說中的脈絡是分明的。
3-2黃藥師算是自己比較喜歡的角色,因為人本來就沒有絕對的善惡,甚至可以說善惡本身與人事就是一種相對的關係,而黃藥師的塑造便反映了這點,尤其他要求梅超風將一切有看過九陰真經的人挖掉雙眼以謝其盜經文之罪的橋段,更讓這個角色表現了一種立體的性格,在高深莫測之餘亦有他強烈的個性存在。
加分題:個人認為李玉堂是最具「俠」之本色。雖然他一再地強調自己是個商人,但就如同陳少白所言,「打從你捐出的第一筆錢開始,你便是革命黨人」;「俠」的精神不應只是拋頭顱,灑熱血如此的行動,這樣僅只是個「烈士」而已,能否在熱血之餘做出一個實在的表現,並將一切的可能風險計算在內,這才是「俠」該有的樣貌。除了奉獻自己的一切財產、人力和物力,甚至最後還犧牲了自己獨子的實質條件外,李玉堂的精神自他在行動前一晚與劉郁白的對話中更是充分地顯現:「為了明天,值得嗎?」
2. 郭嘯天、楊鐵心同為忠義之後,兩人在北方淪陷後義結金蘭,在遇險之際,楊鐵心擋在郭嘯天的身前,表達了兄弟兩人間情逾骨肉的情誼。大批兵馬包圍楊鐵心的居處時,兩人欲同心協力帶著妻子一同脫困,不料郭嘯天斷臂血流如泉湧,氣絕而死。楊鐵心為了兄弟,許下了要報仇的誓言,不忘當初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約定,義無反顧的奔赴戰場,將自己生死置之度外,一心要救出他的大嫂。這樣的一段兄弟情誼,藉由簡單幾個事件的刻畫,卻清楚的勾勒出了兩人間血濃於水的情感,讓我們這些讀者似乎能感能深受,與之同憤慨,並為他們的情誼感到衷心敬畏。
《十月圍城》:劉郁白與自己的父親愛上了同一個女人,在父親與自己深愛女人死亡之後,過著頹靡不振的生活。然而,在保護孫中山先生的過程中,他自告奮勇的負責最艱心的那一部分。我看見了他多年懲罰自己的痛苦不堪,應敵時的決心不放棄,縱使傷痕累累,仍奮鬥到他能夠撐得到的最後一分鐘,不惜付出自己寶貴生命,實在具有「俠」之精神。
阿四扮演著一個車伕的角色,但不僅僅是個低階的車伕,他是位凡事為他人所著想的人。阿四多次主動的保護重光,替他承受被父親的挨打,用具體的行動支持重光,最後不顧一切的犧牲自己的生命,甚至是尊嚴,只為了為重光多爭取一些時間,盼重光能夠繼續活在這個世界上,那個橋段的故事令人動容阿!誰說要有英姿煥發的神采、高大英挺的體格才稱做俠?在《十月圍城》中,原是平凡的小人物,卻具有比任何人還要偉大的情操,懷著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造就了充滿忠、義的一部電影。
金庸小說背後有一段話說到,從台北到紐約、從東京到上海,全世界的華人都在看金庸的小說。這段話看似誇張,卻真實的道出金庸的「武俠」精神在華人世界造成非常深遠的影響。
第三題:
令我印象深刻的角色是在本書開頭沒多久即登場的全真七子之長丘處機,起初他給人冷酷、不近人情的第一印象,但在與郭嘯天和楊鐵心盡釋誤會後,才了解到他是一位正義凜然、嫉惡如仇的愛國俠士。他對宋朝腐敗、人民被金國所欺深感痛心,因此雖為出家人,依然以高超的武藝懲兇除惡,為國家、為人民爭公平、匡正義;而他在得知郭、楊兩家因他的關係而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時,憤恨異常,因此失去了本應秉持的明察精神而與江南七怪大打出手,在這也顯示出江湖上的英雄豪傑,他們都非常重視這個「義」字,武俠小說中最被推崇的也是這個精神,因此雖然丘處機在這犯下了錯誤,但那正是因為他堅持保護好友遺孀的「義」,才會魯莽衝動甚至將自己陷入幾乎喪命的危機中,其精神令人欽佩。
加分題:
十月圍城中最讓我覺得具有俠的風貌與精神的角色是臭豆腐小販王復明。他在戲中的角色並不特別吃重,或許許多人根本會忽略掉他,但我卻覺得他是最具俠風之人。在戲中真正明白革命的真諦與被保護者孫中山為何人的人只有報社的贊助者李玉堂、報社社長陳少白以及青年知識分子如李重光等人,其餘的義士可以說都不清楚自己所參與、所做的是何等大事;因此,他們都有其私人的理由驅使他們參予這場行動,如因父親被殺而欲替父報仇的戲班打女方紅、得知前妻月茹身邊的女孩原是自己的親骨肉,因此決定保護好她的繼父李玉堂的嗜賭之徒沈重陽、想要讓老爺開心,後來發現黃包車中所拉是自己少爺而奮不顧身保護的車伕阿四、因亂倫導致家庭劇變,以沉淪懲罰自己,求死作為解脫的劉公子等等,他們都很勇敢,卻都有其私心。唯有臭豆腐王復明,他唯一所知的,只有他要「打壞人」,光這樣就足以使他為一位素昧平生的孫中山,爭取那必定會使他喪命的一小時,因此我覺得他最具義氣,最有單純的行俠仗義之情。
(接續)
劇中每位烈士其實都勇氣十足,英勇過人,但是李玉堂是最能反映時代的人,在那樣動盪的時局,他原本只想好好當他的商人,養活他一家老小,但是他仍舊暗地裡為革命盡一份心力,他捐錢給革命組織,但是他還是必須過日子,他想盡辦法維持生活,最後在以為失去陳少白的最緊要關頭,他挺身而出,帶領大家群起革命,這樣的轉變,是多麼的不容易!他勇敢,但是極人性化,他不願意自己的兒子為革命犧牲,我認為他是個英勇的俠士,也是最實際、最能反映時代的角色。
第三題:
其實這題對我來說好難,因為有好多角色都深得我心呀!不過我仍舊鍾愛女性角色的描寫,尤其黃蓉與穆念慈。
第一次接觸《射鵰》其實不是原著小說,而是電視劇,當時黃蓉的角色是朱茵演的,(從此不管我看到哪種版本的黃蓉,心裡還是都無法完全認同….)於是我愛上《射鵰》,便趕緊拜讀原著小說,金庸一系列的武俠小說,黃蓉是我最愛的第一女主角,其實黃蓉雖說聰明絕頂,但她不愧是東邪黃藥師的女兒,也有她潑辣,甚至是毒辣的一面,她對她的靖哥哥好,處處都幫她的傻靖哥哥著想,是不會對她深愛的人使壞的,但是她的界線是很分明的,只要你不屬於她親愛的人們那一類的,可就要小心了,那你就是少了一隻胳膊、瞎了一隻眼,都不關她的事,尤其當你的存在威脅到她深愛的人,那她只會先下手為強,保護她重要的人,有時候看著書裡的黃蓉,心裡不禁默默想著,她實在跟大部分溫柔善良的女主角不大一樣呀!黃蓉聰明、鬼靈精怪,肚子裡裝著一堆壞點子,她任性,她刁蠻,可是她執著,她機靈,她俏皮得可愛,從她首次出場以女扮男裝的身分,把郭靖耍得團團轉,為郭靖的善良與老實而感動開始,我就被她深深吸引了。也只有這樣鬼靈精的蓉兒,才能跟她憨厚(幾近於有些愚蠢)的靖哥哥堪稱上是絕配了!
穆念慈,這個蓉兒口中的穆姊姊,雖然跟我最愛的黃蓉恰恰是完全不同的類型,但我想讓她在我心中占一席之地,或許是她的楚楚可憐與溫柔多情,讓我在心中為她加油打氣!她愛楊康,但是她也是個女中豪傑,她一心一意希望楊康不要成為賣國賊,不要忘記自己的國仇家恨。穆念慈比武招親一段時日,遲遲不見有人勝過她,足見她武藝不差,偏偏遇上楊康這個冤家,從金庸描寫他們之間過招的文字,就可以看見楊康擺明來「招惹」人家黃花閨女,搶了她一隻繡花鞋,沒想到兩人也從此開始了愛恨糾纏的複雜感情,楊康就像是穆念慈的剋星一樣!
我喜歡穆念慈的原因,也包括了她比黃蓉來的實際一些,黃蓉這樣的女孩,離現實生活太遠了,而穆念慈呢?她堅強的個性,與面對深愛的男人的癡情,不論古今,每天似乎都有活生生的例子在發生,也因此讓我對她最感到認同。
加分題:
其實《十月圍城》的眾家英雄們,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癡」,為革命而癡,為女子而癡,為家庭而癡,為主子而癡,就是這個共通點,帶領著他們向各自的目標而努力。
其實我跟大多數人一樣,最喜歡阿四了!但是我想提的是王學圻所飾演的李玉堂!
(未完)
第三题:我比較少讀武俠小說,《射雕》卻因電視劇的熱播而在我童年里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梅超風在銀幕里披頭散髮,一直是爸媽用來嚇唬我的反面角色:“你不聽話梅超風就來找你。”直到長大,重讀《射雕》原作,我才漸漸加深對這個人物的瞭解。金庸給她的代號是“鐵尸”——她的武藝高強而詭譎,她的九陰白骨爪令人聞風喪膽,她殺人不眨眼、結仇無數。可第十回中,作者讓她和年少的郭靖對話,讓讀者第一次覺得這個看似邪惡的女人也是可憐的——她也曾是個天真爛漫的少女,與師兄偷偷相愛,偷走了師傅黃藥師的《九陰真經》后逃離桃花島。偷出來的《九陰真經》改變了梅超風的生活,丈夫日夜擔心經落入他人之手,擔心師父的懲罰,與妻子也隔閡起來。爲了達成丈夫心願,尋得經書殘缺的上半部份,梅超風夫婦回到桃花島,卻在這次旅程中,失去了丈夫和自己的雙眼。而要不是師父黃藥師脾氣暴躁他們也不至於離開桃花島,要不是黃藥師遷怒弄斷了其他弟子的腿,梅超風也不至於遭是滴報仇而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部份。梅超風的一生充滿了悲情,爲了愛,爲了師徒情義而生,最終也是為師父復仇而死。何況在黑暗陰冷中度過了那麼漫長的日子。然而在貌似正義的武林中,這樣的女人卻始終背負欺師和殘忍的駡名,始終要孤軍奮戰。沒有什麽比這更讓人寒心。讀過《射雕》,我們都悄悄原諒了梅超風,同時也對那個所謂的“武林”有了更深的思考。
加分題:看完《十月圍城》,腦海中忽然聯想到了《水滸傳》。都是一群背景經歷完全不同的人因為一個能催發他們熱血的事件而聚集在一起,最後紛紛捐軀。他們是因為愛國嗎?也許他們自己並不知道這一點。他們是為了保護“孫先生”?可是他們中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孫先生”是誰,更不知道“革命”是什麽。支撐他們共同來做這件事只能說是他們本身的俠義精神吧——甚至可以說是“無知無畏”的氣魄。比較典型的是阿四。車夫不會是我們傳統印象中俠士的形象,在影片中卻有十足的俠義精神。他甘願為少爺挨打,他做事都“只爲讓姥爺高興”。他並不是走投無路,他是有明天的——明天就“要娶阿純了”,卻在今天爲了保護主人獻出自己的生命。而獻出生命時他根本不是理性地懂得什麽是“革命”,他只是在感恩主人一家,這是他的本能。
第一題:
針對金庸的小說而言,終究是則虛構的故事,其故事架構本身目的不外乎在提供讀者跳脫現實之外的想像場域,因而使小說具備了消遣娛樂之功能。然而,作為一則故事欲打動人心,我認為還是得與我們生活有相關之連結,否則實在難以激起共鳴。在此前提下,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則似乎和我們距離遙遠,更難尋見什麼與現今的實質關連。但在小說閱讀的過程中,我才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射雕英雄傳》所設定的時代背景、歷史景況,除了讓我們更理解這些大時代兒女的處境、增添對人物角色的同理心,更與我們過去接觸的歷史有所呼應。我想若缺乏這時代背景的支撐,加上真實人物、史事的穿插呈現(成吉思汗、靖康之恥等),此小說的整體必定顯得薄弱而無說服讀者認同的真實感。
加分題:
如同前面許多同學所提及,我在十月圍城中對其演技最為動容的也是忠心護主的阿四,儘管是個大字不識幾個的粗人,傻氣中卻也不失忠厚,不論在服從老爺或保護少爺的事上,只要是主子有需要就傾力而為,甚至在不知革命為何物的情況也毫不遲疑參與其中,就像其他許多人一樣,這種只為了單純的理由不顧一切往前的決心,無不顯得耿直而充滿狹義之氣。
此外,李玉堂和陳少白此二角也讓我印象之深,儘管相較其他人的壯烈捐軀他們卻得以倖存,但此卻不減他倆對這整個計畫得以成就的巨大影響力。陳少白一介書生,見血即暈似顯得文弱,但他愛國心之深切在他屢次對革命闡發的激動言語則完全顯現。而李玉堂的角色則更為關鍵,若不是他本身的為人,除知識份子外怎可能成功號召一群三教九流之人參與保護孫文的行動呢?又若不是這群忠義之士的集結,這個計畫也無法成。
第三題:
在射鵰英雄傳裡,我最喜歡的角色就是郭靖,可能就是因為他的憨厚老實,笨笨的很吸引人,雖然有時候會想像他這樣的人根本不可能真的存在,但是也因為這樣而更喜歡他的善良正直。很少有主角像他這麼木訥單純,所以金庸才配了一個鬼靈精怪的俏黃蓉給他作伴,兩人的個性是互補的存在,也就是因為他們的結合,一路上才能不斷巧遇奇人異事,遇上難關時又能迎刃而解,雖然表面上好像都是黃蓉幫郭靖比較多,但其實兩人是相輔相成的成長著。
只要是郭靖認為對的事情,他就能不顧一切的去遵循,雖然這樣有時候很討厭,但是這也凸顯初他的正直和赤子之心,像這樣的呆子卻才是最通曉大義的的人,某方面來說郭靖可能算是一種大智若愚吧!
2.小說中關於兄弟之情(郭嘯天、楊鐵心)/男女之情(完顏洪烈、包惜弱、楊鐵心)的描寫對讀者能發揮何等功能?
我相信除了單純地描述上一輩的糾葛有開場、背景介紹及帶出後輩的角色等功用外,應該有些功能是想要加深讀者的感情。真要說是什麼感情,我想是殷切地盼望到了郭靖這一代能夠平安和樂及圓滿的心願吧。
郭楊兩家當年必定也希望彼此深厚的情感可以永傳下去,只可惜造化弄人,郭靖楊康一見面就因故打起來。而其中的趙六王和楊氏夫婦的糾葛又再郭靖這一代看到類似版。也許正是因為代初上一代的不完滿,讀者便會傾盡他們的希望寄託在郭靖這代身上。對讀者來說,也會有更加投入的感覺。
(加分題)
電影十月圍城中哪個角色最具俠的精神與樣貌?簡述原因。
我可以把這獎頒給王复明嗎?
他不是最傳奇或最逍遙的。但是他比起市井小民又特別些。
就像個傻憨憨的大個兒(原諒我把他想成初到美國的姚明先生)。他喜歡李玉堂,他什麼都沒問(只問缺不缺人吧),就要求加入李玉堂。
感覺他總是做自己(動了俗念的和尚?還對戲班子姑娘放電!),
但心底其實也不是那麼願意孤芳自賞,他也希望可以加入人群,投入潮流,參與時代。
他也希望被欣賞。
於是乎我看到傷痕累累的他朝著阿四大吼"我叫王复明!"
"阿四:臭豆腐~"
"我叫王复明!~"
我哭了,還一直對著螢幕點頭"我知道!我知道你叫王复明!"
2.《射鵰英雄傳》中的兄弟之情(郭嘯天、楊鐵心)以及男女之情(完顏洪烈、包惜弱、楊鐵心)是金庸在鋪陳整個故事劇情的主線。就因為有郭嘯天和楊鐵心之間的兄弟情,注定了郭靖和楊康天生就是拜把兄弟的。而郭靖因顧念此情,對楊康日後不恥的所作所為,郭是痛心的卻又不忍對之無情。甚至郭靖還一度以為楊康是被奸人所逼,終究會回到正軌……郭靖的惻隱之心卻姑息及助長了楊康的惡行。
而完顏洪烈、包惜弱和楊鐵心之間的男女三角習題,是貫穿《射鵰英雄傳》的引線。若是沒有了愛情戲碼滋潤,那麼武俠小說終會暗淡無光的。完顏洪烈的色心,拆散了原本幸福美滿的兩家庭。楊鐵心後來更名的出現,又牽動了包惜弱的思念之情,他們的鶼鰈情深,就算是完顏洪烈呵護包惜弱十年半載也不能取代的。正因為遭逢巨變(完顏洪烈唆使段天德作喪盡天良的壞事),包惜弱的溺愛造就了性格傲慢扭曲的楊康,李萍的樸實造就了性格憨厚老實的郭靖。也因此造就了精采絕倫的《射鵰英雄傳》!
兄弟之情及男女之情替武俠小說增添了份可看性,耐人尋味。
加分題:其實,我認為在《十月圍城》中,每個犧牲者都具有「俠」的精神。他們大都不外乎為了「義」、「理」、「情」而戰,片頭被暗殺的楊衢雲教授即是因為宣揚民主理念犧牲。沈重陽為了妻女的幸福犧牲……而阿四力抗閔孝國這個橋段,是電影中最令人心碎的…在阿四死時孫文的對白:「十年以前,衢雲兄跟我在此討論何謂革命,當時我說:『革命,就是為了四萬萬同胞人人有恒業,不啼飢,不號寒。』……今天再道何謂革命,我會說:『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經文明之痛苦。這痛苦,就叫做革命!』」這些為革命犧牲的烈士,在他們的心中都是俠的典範。
然而,最令人稱道的莫過於李玉堂了吧!他對革命事業出錢又出力,他所付出的不只是金錢,也痛失了愛子李重光,他的家族光輝。李玉堂心裡也許殘留著悔恨,但是他仍然選擇了為中國人的未來挺身而出了。所以,在我看來,李玉堂是兼具俠義精神及樣貌的真男人。
3.
金庸筆下的江湖人物個性鮮明,這些人物的描寫立體而全面,既可恨又可愛,像是江南七怪中的柯鎮惡,有時候愚昧地令人氣憤,卻又不得不佩服他的正義耿直。金庸描寫男女主角,相較於其他江湖人物,描寫得更多更細膩。但是我覺得江湖人物性格的描寫會比主角更全面化,也許金庸是想要突顯主角的特點,讓讀者印象深刻,他會給每個主角一個特色,然後加重描寫,像是穆念慈的傻、楊康的壞、郭靖的笨還有黃蓉的聰明刁鑽。
加分題:最具俠義精神的是劉郁白,整部片中俠義的精神在他對抗清廷殺手的時候是一個巔峰。因為他展現出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氣魄。
義者,宜也;俠者,仗義助人也。為了那千千萬萬的中國子民,為了那所聽聞的美好願景,義士們以鮮血畫下人生的句點,用冰冷的軀體搭起革命的階梯。〈十月圍城〉中,俠者、義者比比皆是,然而重生一角卻將俠義二字詮釋的淋漓盡致,為了中國那遙不可及的明天,十七歲的他,即使內心萬分惶恐,雙手抖了又抖,依舊毅然絕然地踏上原不屬於他的死亡之路。出身富貴的他,本應平順幸福的過完一生,他卻勇敢的以十七歲的生命為俠義二字下了震撼人心的注解。
〈十月圍城〉用中國的明天串起了整部電影,金庸則以宋金亂世搭起了〈射鵰英雄傳〉的場景,俠義二字雖未必與國仇家恨相連,但在國仇家恨之下,那一個個行俠仗義的武林好漢,無疑是千萬人民心中所渴求的英雄。武俠即指以武功仗義助人,武俠小說以虛擬的時空為佈景當然無傷大雅,卻難以激起讀者內心之漣漪,反之,若將其融入真實的歷史題裁,較能輕易引起讀者的共鳴,是以武俠小說中,時代背景總是多以著墨,畢竟,要讓讀者隨之慷慨激昂,豪情萬丈,就必須將讀者之情緒引領致其境地。
另外,為了符合俠義之精神,金庸也將〈射鵰英雄傳〉中的成吉思汗做了些許調整,他將成吉斯汗塑造成了一個廣納賢人,知人善用的明君,且極其重義守信,在小說中,成吉斯汗因惜才而饒過敵對部族將領哲別之性命,然歷史上,成吉斯汗卻曾以將人下油鍋的方式來殲滅其敵對部族,此手法之凶殘實與小說有所出入。
(補充) 為什麼我會說金庸筆下的人物人性描寫地相當細膩複雜,黃藥師是一個才華蓋世的奇才,不僅文武雙全,而且琴棋書畫無一不精,是一格調、悟性皆極高之人。然而黃藥師太過聰明,而聰明之人往往容易驕傲自滿,進而目空一切。當黃藥師為了找尋愛女黃蓉,離開桃花島走入了江湖世界,卻帶上一副沒有任何表情的人皮面具,是否也是他覺得世俗的庸俗之人還不配見到他的廬山真面目呢?黃藥師的唯我獨尊、孤僻偏激,藐視禮法,他非道非佛也亦非俠,為他贏得「東邪」這名符其實的綽號。他一生獨來獨往,在他的妻子死後,他的情感寄託對象頓時失去,只好轉為更加地寵愛女兒黃蓉。他對郭靖的排斥,表面是覺得郭靖太過憨傻,怎配得起她的女兒;實際上會不會是他無法忍受愛女離開他後的孤獨,他甚至有點嫉妒女兒和郭靖的好情感。我認為黃藥師表面上堅強、不可一世,但實際上情感卻是相當缺乏的。他的人生太多的矛盾衝突,想隱逸山林,卻一直對人間的「名」無法忘懷;想追隨妻子而去,卻始終放不下黃蓉。「高處不勝寒」本來就是古來智者的宿命,但黃藥師的自負性格,卻是造成許多問題的主因。
以我暫時的進度,依然無法愛上任何一個角色。甚至說,對武俠小說還是沒有興趣。對許多人而言,小說就是說一個好聽的故事,描寫不同的人,帶給他們感動或其他情緒,再進一步來說,小說就是塑造一個新的世界,讓他們可以忘卻現在的世界。(翻轉現在世界的觀感,是小說的功用,但好像不太有人是為了得到不同的視野而看小說)可是,對我來說,小說必需要跟我、或跟社會有些什麼關係,很主觀來說,只要讓我感動就跟我產生關係了,但問題是我無法所武俠小說裡面得到什麼感動,而社會,我暫時還是無法知道武俠小說跟社會的關連。如果是言情小說,我已經從女性主義或性別理論的觀點來理解言情小說如何影響、再現某些固有的規範,但金庸的小說不太一樣,也許是我讀小說或讀理論不夠多,或也許我比較根深柢固地對某種過於陽剛的事情不太有興趣。(或也許是我對小說的品味問題)
我看金庸的序比看小說有興趣多了。他代表了一種小說家的觀點:說一個好的故事,描寫好的人物,而在拒絕文以載道的同時,又希望可以帶出一種主旨「愛護自己的民族;和平友好,互相幫助;重視正義和是非,反對捐人利己;注重信義,歌頌純真的愛情和友誼;歌頌奮不顧身的為了正義而奮鬥;輕視爭奪權利、自私可鄙的思想和行為。武俠小說並不單是讓讀者在觀讀時做『白日夢』而沉緬在偉大成功的幻想之中,而希望讀者們在幻想之時,想像自己是個好人,要努力做各種各樣的好事,想像自己要愛國家、愛社會、幫助別人得到幸福,由於做了好事、作出積極貢獻,得到所愛之人的欣賞和傾心」,這其實代表金庸還是可以載道的,但這種載道是以人物、情節、故事來表達,並非直接說教。於是他描寫了許多人的感情,如郭楊的兄弟之情,李萍的貞烈,或包完楊的三角戀等等,他不只是希望描寫武俠的高強,更重要是在武俠背景中,傳達仁義愛國等等觀念。
*電影十月圍城中哪個角色最具俠的精神與樣貌?簡述原因。
十月圍城中,有許多的角色,他們都為了一個目標在作努力,儘管犧牲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裡面每一個人都具有俠客的精神與樣貌,只不過大家所懷抱的理念都不盡相同,所以有以不同的姿態所呈現自己的俠義精神。可是在這些角色中,我覺得重光的精神是最令我印象深刻與佩服的,因為他是為了大眾的利益去作犧牲,更重要的是,雖然他不會武功,只是個柔弱書生,但是透露出為國犧牲的不悔之心是如此濃厚。其他人的俠義,我覺得多少都有參入一己之情,而重光本應該可以過著大少爺的優渥生活,卻在時代的感染下義不容辭的為國捐軀。而也讓我體會到,昔日所讀的三民主義,短短一句文字中,所蘊含的英雄、為國家犧牲的性命是多麼多與可貴。
*小說中關於兄弟之情(郭嘯天、楊鐵心)/男女之情(完顏洪烈、包惜弱、楊鐵心)的描寫對讀者能發揮何等功能?
在武俠小說中,如果單純只描繪功夫或俠義的場景,或許久了讀者就會感到厭倦,所以必須要再增添一些佐料來將故事變得更生動豐富。以前有個連續劇叫「保鑣」,因為拍攝時間緊迫的關係,所以有一集就只能以不停打鬥的場景作為劇情內容。一開始可能會帶給觀眾新奇感,可是久而久之都一成不變的話就毫無樂趣可言。而武俠小說中的「俠義」,兄弟之間的義氣和相互幫助的形象,或者是兒女情長,都使角色活靈活現了起來,凸顯角色特色和風格。小說不像圖片或影音能夠直接用動作表現出人物性格與特質,只能靠文字來樹立一個角色的形象,而且人是借由與他人互動所展現自我的特性。金庸的武俠小說,不僅僅刻畫武功,更能夠利用人本身的情感與和他人互動產生的反應作為在讀者的腦海中顯現屬於角色的人格特質。
加分題
十月圍城裡的人物,我認為劉公子最有狹義精神的氣息。看過了的許多武俠小說和電影後,不禁讓我覺得這些「俠」都對一種東西有特別的「癡」;就如劉公子對父親的女人有種特別的思念和癡癡的情感;洪七公對吃有一種「癡」;黑風雙煞對九陰真經有一種非練不行的「癡」,可以說那種「癡」是一種迷戀和喜愛,不可不做、沒有那項「癡」好像就無法代表他這個人的角色特性。在十月圍城中,劉公子的形象,成天髒兮兮的、頂著一頭蓬亂的長髮、躺在街道的某個角落,說話不清不楚的,是個為愛而瘋的乞丐。我相信他曾是個意氣風發的「劉公子」,但就像他說的「愛上了不該愛的女人」,那種「癡」,需要被救贖。孫中山先生到港的前一天,李玉堂和劉公子的對話,劉公子說「人生最痛苦的就是看著最愛的人因自己而死」,李玉堂問「為了一個女人,值嗎?」但劉公子反問「為明天,值嗎?」談話的最後,劉公子向李玉堂道謝,或許這樣的犧牲,對劉公子來說就是那個他在等待的救贖,當劉公子打開鐵扇的那刻,高超的功夫展露無遺,一生中因一個女人渾渾噩噩的活著,但為了救另外一人而也因此拯救自己的靈魂,最後的幻影,帶著他往另一方向走去,便毫無遺憾了。
最早我接觸武俠小說,以古龍為最首。之後經由老師的推薦,買了全套的金庸,一部接著一部的曠世鉅作,沒日沒夜的,一冊一冊看得津津有味。以前同學老師們總是說,看金庸的小說,不但國文會變好,歷史的知識及年代也會記得較熟,射鵰英雄傳就是其中一部經典的作品,宋朝末年的衰退、與金國恩仇,及蒙古人初步建立元朝的歷史,都詳盡的融合在故事中。金庸描寫的手法,那種細膩、精緻、觀察入微的心思,我想金庸大師不但是國文造詣專家、歷史學家,更是位美食愛好者。
書中我最喜愛的人物是丐幫幫主「洪七公」,七公愛吃的個性,描寫的如此生動可愛,他與郭靖、黃蓉初次見面時,就是聞著烤雞的香而來。七公自己說:「我就是這饞嘴的臭脾氣,一想到吃,就什麼也都忘了。」「食指大動」這成語,最可以用在七公的身上。但七公的「嘴」也可不是普通的嘴,黃蓉煮出什麼珍奇異獸,七公皆可品嘗出他的美味和製作手法。為了嚐嚐美食,性命都可丟了,黃蓉就是看出七公貪吃的個性,做出許多美食,好讓七公教幾手武功給郭靖,但黃蓉做菜的本事真是厲害,所煮的菜餚絕無重複,麵食米飯都很是精巧,無一餐相同。金庸對美食的愛好及研究,就連小小的土窯雞都有精巧的描寫,讓人不禁垂涎三尺,妙的是,這些美食也幾乎都有「歷史背景」,就如那精巧的蒸豆腐,也都有個唐詩的名目,「二十四橋明月夜」;最精巧的菜無非是那「玉笛誰家聽落梅」,一條牛肉內裡都由四小條肉(羊羔坐臀、小豬耳朵、小牛腰子、獐腿肉加兔肉)拼成,二十五種多樣的變化,真令人驚奇。美人湯的製作「荷葉之清、尹尖之鮮、櫻桃之甜」等形容,那美味的湯頭早已在腦海中想像了。
plus
李玉堂,玉──他行為舉止彬彬如玉;堂──他對人處事堂堂正正。王學圻把這個腳色,詮釋得令人難忘。我個人認為,沒有李玉堂,就沒有《十月圍城》,只能有。「俠義」該有兩種定義,一種是行為上的(用),另一種是精神上的(體),簡單來說用俠義者,該當「勇為」,若說電影中的阿四、方紅、張郁白諸人,它們都是有為的人,我們都看到他們流的血,他們的行動,為了支持一個更偉大的行動。用犧牲自己的生命,用肉搏、拳打,去「為」他們所能為,我姑且稱──行為上的俠;「我只是個商人」李玉堂說;起初,他出錢不出力,後來,陳少白的信箋,改變了他,他一間扛起了整個任務的行動。在人群中,站了出來。他不懂拳腳,他也不曾看過三民主義,但他選擇了為中國人的未來挺身。他賦予了其他人物的價值,因為他的一聲令下,嗜賭的人、賣臭豆腐的人、拉揚包車的人、醉生夢死的人,他的愛子。這些人,動了起來,又躺了下來。記得張公子說:沒有甚麼比看見心愛的人死去更痛苦,李玉堂,明知這是一條犧牲之路,但他心中有「勇」,使他寧犧牲小我成就大業,由他自己獨自承受痛苦,他的狹義,與一位勇者無懼的情操,俠義二字,當之無愧
我個人認為,腳色的情感,具有讀者共鳴與投射作用的意義。
先說兄弟之情 :
在金庸的小說裡,大量的刻畫了兄弟(人與人)間的情感的緊密,非常喜歡「結拜」,有趣的事,兩人來個指腹為婚,還有長春子,刻刀相賜。人多了點,也有人多的法子,白話說「幫派」,武林叫「門派」,甚麼丐幫、武當、峨嵋、華山,不就這麼師兄師妹的集結起來。雖然結伴到後來,還是有可能「倒戈」,不過仍然打不倒我們中國的同胞們喜歡跟人稱哥呼姊的性格,逐出師門,咱再立門戶,再找夥伴便是。糖餅上加糖霜可有甚麼難,我們一表三千里,四海一家人。
說到七情六慾,人皆有之。中國人自古是非常重視情感的民族,理法頭上,總要先站著一個情字。郭嘯天,與楊鐵心的兄弟之情,兩人為了彼此是雙肋插刀在所不辭,牛家村一戰,郭嘯天,寧犧牲小我,也要讓弟兄的老婆能逃命,全然置個人生死於度外。金庸利用「人與人情感的連結性」作為基本單位,將人、門派、糾葛之後,編織成了故事。從中,讀者們,不但可以找到心目中的武林偶像,更可隨著人物善惡的行為投入自己情緒,就如郭楊父執輩的高亮情操,強烈較之下,其子楊康背信忘義的行為,讓人更加心生厭煩,人格不高明之處,顯露無遺。
再談愛情;
金庸的愛情故事,出成書,寫成冊,還有星座專家、紫薇達人都要來猜猜靖哥哥、蓉兒是甚麼命宮。連FACEBOOK都流行「你是金庸筆下的種愛情測驗?」真希望我不是一等十六年,還要高空彈跳才能見上一面神雕之戀。不過要愛金庸筆下的蓉兒們,男人可真得夠癡情,若不癡情,也要向郭靖夠傻,有著「我傻傻等你無怨無悔」的心。它們要飛簷走壁,出生入死;說到死,金庸的愛情故事,真的都有九條命,郭靖不知道多少次覺得黃蓉死了,但情到水窮處,前面站的「可不是我朝思暮想的蓉兒嗎?!」如此你追我趕(完顏洪烈對包/穆念慈對楊康),但得人不得心,抑或得心不得人者,有之;「我跑你也跑,我跳你也跳,我迷路,你夠聰明幫我找出路者」,亦有之(黃蓉郭靖)。多元豐富的愛情,是故事最好的著色劑,是讀者心靈,調節愛國情操,慷慨壯志的舒緩劑,流流淚,來個愛的情感練習。有愛有希望,有愛才有活下來的目標,原來「老娘的練門」還不就是陳梅二人一段情。
金庸筆下人物個個性情不同,有的行俠仗義,如江南七怪,為了一個的約定,成了郭靖的師傅,照顧並教導他到成年;也有武功高強心地險歹,如西毒歐陽鋒(但他對自己的兒子十分呵護寵溺)。其中我最喜愛的角色便是北丐洪七公,性格正直卻不迂腐,酷愛美食的癖好十分可愛,也因為好吃誤事,所以剁了一根手指被稱作「九指神丐」,雖是這樣,依舊不改嗜吃美食的本性,黃蓉就是利用這點,讓他收自己與郭靖為徒,在華山論劍說自己畢生只殺惡徒,那種凜然俠義之氣,看著也會不由自主對他心生敬佩。
加分題:
裡面我覺得最具「俠」的特質,就是劉郁白。一開始只是一個路邊蓬頭垢面的乞丐,要不是李玉堂拋那面硬幣,和阿四一聲劉公子,鏡頭帶到他接硬幣俐落的一手,還真的不會注意到他。俠的必備條件就是身懷高超武藝,並用武功仗義、鋤強扶弱,我認為這是俠的精神,而俠的外貌,除了貼身必帶著個人標誌的武器,外形好像沒有太大限制。劉公子從隱於世深藏不露,到拿著鐵扇出現在階梯上,一夫當關萬夫莫敵那種氣勢,就把整部電影「武俠」推到最高潮的部分。
除了黃蓉、郭靖這些主要角色外,我印象深刻的另一角色是「東邪」黃藥師。黃蓉滿腦子古靈精怪,不僅讓人聯想是怎樣的父親教導出這樣的女兒。黃藥師亦正亦邪,博學多才,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與陰陽五行之說。他非文武而駁周孔,視儒家的禮教約束為狗屁之說。他心高氣傲、我行我素,甚至在梅超風與陳玄風背叛師門,盜走九陰真經後,遷怒於他人將其餘弟子通通震斷腳骨,逐出師門,甚至將島上奴僕都割去舌頭。這樣的黃藥師,卻極其寵愛他的夫人與女兒,與夫人的鶼鰈情深,導致他夫人死後,悲痛得無法自己。他的至情至性、心地高潔磊落,使他的角色更具衝突感。我認為金庸也將人性描寫得淋漓盡致,並不是只有一般的善惡對立、好壞分明,他更在人物中摻雜了更多的人性複雜面,使得所有人物形象更加豐富立體。北丐洪七公行俠仗義江湖,有趣的是他雖貴為一幫之主,卻終生改不了貪嘴好吃的毛病,雖說曾為貪吃誤事而自斷一指,以示自我警戒,但貪吃的欲望卻依然旺盛不減.
Q:江湖人物的塑形與性情(江南七怪、全真七子、東邪、北丐、梅超風......)男女主角的形象(郭靖、黃蓉、楊康、穆念慈......)如何?哪個角色最得你的認同?並簡述原因。
金庸在人物塑造的部分,形象生動、內涵豐富,可以說是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全真七子中的長春子丘處機俠義勇敢、嫉惡如仇、自尊自負與豪邁衝動,種種鮮明形象,令讀者印象深刻。而他的大師兄丹陽子馬鈺一對比之下顯得平和謙沖、恬淡有道和胸懷寬廣。江南七怪的塑造,不僅各有各的特長,也各有各的脾氣性格。好比「飛天蝙蝠」柯鎮惡的性格火爆剛烈又嫉惡如仇;朱聰的妙手空空又滑稽風趣;韓寶駒的性格如火,愛良馬如命;南希仁的惜言如金等等,都成功塑造了奇妙無比的人物形象。
我覺得相當特別的是,金庸更依據不同的人物性格設計出不同的武功,以武功來表現不同的人物特性。例如郭靖從北丐洪七公那裡學會「降龍十八掌」的功夫,我認為這一套功夫根本就是金庸特別為郭靖而創,不僅符合他的心智水準,更符合他的道德人品、個性氣質。這套看似簡單,卻是天下至陽至剛的功夫,是郭靖樸實、厚道、堅毅的象徵。而「東邪」黃藥師的突出武功是以玉蕭吹奏《碧海潮生曲》、桃華落英掌、旋風掃葉腿,還有他最具代表性的彈指神通,可以看出他的博學多才、瀟灑不拘和我行我素。楊康是全真派長春子丘處機弟子,全真派是天下武功名門,以楊康的聰穎,應不難將全真派的功夫發揚光大,然而他最喜歡
、用得最常的卻是從梅超風那裡學來的「九陰白骨爪」。另外,還有一位相當可愛的老頑童周伯通,他雖是全真教主王重陽的師弟,卻很少使用全真派的武功。反而自創了自己左手與右手打架的空明拳,這樣有趣的獨門武功,全天下大概也只有老頑童能夠創造出來。
我個人相當喜愛老頑童這個角色,他性格單純,癡迷於武學,為老不尊,頑皮任性如孩童,喜歡有趣新奇之事,好惹事生非、在他眼中沒有甚麼對與錯,只有好玩與不好玩的分別。「他天生的胡鬧頑皮。人家罵他氣他,他並不著腦,愛他寵他,他也不放在心上,只要能夠幹些作弄旁人的惡作劇玩意兒,就再也開心不過。」第一次與郭靖見面,一見如故,不僅要教他練武,還不管輩份,執意要與他結拜為兄弟。郭靖不從,他居然生氣還嚎啕大哭。黃藥師將他雙腿打斷囚禁在桃花島中,他非但沒有怨恨之意,反而自己玩得非常高興,還自創出奇妙有趣的武功。偶爾戲耍報復一下黃藥師,藉著上廁所之名,在洞外溜搭。凡有他在之處,就有歡樂與新奇。
<第三題>
其實我不是很喜歡看武俠小說,因為我不是很喜歡打打殺殺的劇情,加上每次看到那些至人於死的招式或血流成河的場景時,我都會覺得好痛,彷彿那些招是是打在我身上,所以〈射鵰〉是我讀的第一本武俠小說。
至於在看完第一到十五回後,我認為金庸將所有人物的性情都描述的都很栩栩如生,像郭嘯天和楊鐵心的好客、完顏洪烈的下流(我認為他貪圖包惜弱美色,假借救人之名義,行擄人之事實這點…真的很令人不齒!)、華箏的刁蠻任性、黑風雙煞的冷血無情、歐陽公子的好色、洪七公的嗜吃如命和梁子翁視蛇如寶等。
其實書中各個角色的性格都各有優點及缺點,若硬要從中選擇,我較認同「江南七怪」的那豪爽卻真誠待人的性情,因為即便在江湖中他們每個人的功夫都不算太高,頂多能嚇一嚇那些仗勢欺人、無法無天的壞蛋,但若遇武林高手,則只剩被欺侮的份了。儘管如此,其路見不平必、拔刀相助的俠義個性卻在任何情況下顯而易見,且這樣的性格也在傳授武功給郭靖時,毫無保留的傳給他,使他不會成為一個空有武功卻不懂是非對錯、毫無倫理、四處闖禍的武林中人(就是不會變成向楊康那種貪圖富貴,罔顧血親的人)。
<加分題>
第二次看「十月圍城」一樣還是哭到不能自己。
我跟上面大多數的同學一樣,認為片中最具俠義精神的角色非謝霆鋒飾演的「阿四」莫屬,因為他並非讀書人也不是自小學武之人,他只是單憑著一股保護老爺和少爺的一顆赤膽忠心,和相信老爺和少爺的決定,所以帶著一票兄弟…不顧一切的『衝』了!
但除了阿四之外,我認為少爺「李重光」的表現也很令我印象深刻,特別是當他知道自己抽到要當孫先生替身的籤時,他雖害怕到無法言語,只能愣愣的望著字條上的字,但卻在陳少白欲重新抽籤時,大聲的跟他說:「假如因為我是李玉堂的兒子,你要重新抽籤,那你自己去跟他們說!......我們革命的目的,不就是反對封建舊禮教嗎?革命的目的不就是要人人平等嗎?我不能死…...他們能嗎!!……革命是歷史的潮流,整個中國都被捲進來了,我能避免嗎?」他明知他這樣做,父親一定會非常傷心,但憑著一股熱血,他仍義無反顧的決定要冒著生命危險去執行這個任務。且在他要和孫先生交換身分的那短短一分鐘內,他將阿四拉至牆邊,一邊流淚一邊緩緩的跟他說:「原來我活了十七年,就是在等這一個小時呀~~阿四,我記得你以前跟我說過,每天晚上只要一閉上眼,夢到的全是阿純;我閉上眼......是中國的明天。」試問,有多少年僅十七歲的人能在明知眼前的這一切會致命,仍單純為了一個信念,咬緊牙關去做?
在我看來,阿四和少爺表達的兩種截然不同的「俠」的樣貌。前者是為了保護心中重要人士;後者則是為了保全心中那份理念。雖然他們都沒有舞刀弄槍,但這樣的心意卻非常的偉大!
小說的情結不外乎是用虛擬的故事來描述一段故事,在射鵰英雄傳裡的情結也不外乎是虛構的,但真實的歷史人物在小說中被描寫得栩栩如生,更添加故事的張力。小說中的真實人物,例如成吉思汗、托雷、成吉思汗兄弟等,都是真實歷史的真實人物,兒小說中這些歷史人物與虛擬人物的互動,讓這部小說某方面增加了可信度,也讓讀者對小說的劇情有更強的認同感以及互動,一個全新的虛擬世界一般人是很難想像的,哪怕是英國最紅的哈利波特,也要在倫敦出現一下,讓大家感覺到那個若有似無的世界是可能存在的,同樣的道理到了金庸的小說也是一樣,真實的時空背景以及歷史人物,讓讀者感受到這些歷史人物似乎也在這個舞台上演出過,而這些歷史人物不但讓這個虛擬的故事更有可看性,同時也透過跟故事中虛擬人物的互動,讓這些歷史人物更鮮活。這部小說也就是因為這兩的關係互相交錯,讓讀者在投入虛擬的故事的同時也因為真實的歷史人物,而讓幻想的空間有更實體的想像。
加分題
我覺得在這部電影中最具俠義精神的是李玉堂,哪怕是要救人也要知道為何而就,如何去救,甚至有沒有能力去救。雖然陳少白一開始找了人來幫他保護孫中山,但是運氣不好,被人抓走。而此時就是李玉堂出現,再一次找齊人馬保護孫中山。其中報館被封的時候,他挺身而出怒斥那個警察司,雖然出的不是拳腳上的功夫,但是腰桿子可是很硬的。後面出現許多人願意出來幫助李玉堂不也是因為他平時的為人讓人敬佩,因為他是個好老闆,所以阿四願意保護她,因為他是個樂於佈施的人,王複明也願意加入,他收留方紅,他資助革命,他平時的一舉一動,造就了後面所有人願意出來幫助他的最大動力。俠義不是逞一時之能,而是堅持一直做對的事。所以在這部電影中,我覺得最具俠義精神的是李玉堂,因為他用一生的作為,在大家願意為他賣命的時候體現出來,因為沒有他也沒有其他人的光榮時刻。
第一題:為什麼要設定在這個時期來做為故事的背景,我想在像南宋這樣一個動盪的時代,都是需要有一些俠義的人士來撫慰民心的。建立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也將會突顯出各個角色。角色的設定當然也不能馬虎,要讓大家融入一個時代來進入這個故事,當然得由大家耳熟能響的歷史人物來做搭配。
我並不是一個喜歡武俠小說的人,但是金庸將歷史故事與武俠小說做結合而增加了讀者的興趣。雖然說歷史上是真的有成吉思汗跟丘處機兩個人,但卻跟歷史上所形容的真實人物的性格卻有出入。
加分題:
最具俠義的角色,我自己看完這整部戲之後,覺得是王復明。在封報社時見到李玉堂說的那一番話,之後被感動進而投入了革命的行列。雖然不知道要保護的人是什麼樣的人,但是他對於自己賦予了一項任務,並拼死拼活的堅守自己的那一份任務直到最後。特別是看到他被眾人圍住插了好幾百刀在他身上,卻堅守到最後一刻不放棄。我想對於自己所堅信的事情,奮不顧身的去做就是一種狹義的行為吧。
第二篇第二段的倒數第四行───「我想是已溺愛居多」應該改成「我想是以溺愛居多」
重點在武俠的小說跟講愛的羅曼史小說不一樣的是,在感情線的鋪排其實靠的是讀者的心領神會,而非直言舖敘。這樣簡短的情感描述對我這個愛看羅曼史的人是嫌少了些,但若說是以當時「只可心傳,不可言語」的風氣下,這樣夫妻間的交會已算是一種激情的表現了。不過若是將這段故事(意謂楊包完這三個人的事)打開來說的話,我在感情上是可以原諒包惜弱的軟弱,但在理智上卻不可以。
我就以同樣喪夫的李萍來說好了,也或許是比包惜弱吃了更多苦頭的關係,她給我的印象就是堅毅不屈、始終沒有忘記家國之恨的強壯女子,因此由她生養的李靖也是一股浩然正氣。雖然頭腦笨、身體也不甚靈活,但是重情重義,是條(可見其未來的)鐵錚錚的漢子。然而包惜弱不同,由於本身就軟弱的個性,她在教養完顏康(我想)是已溺愛居多,雖然也可以說是完顏康自己的皇子身分而養成這樣地痞流氓的個性,但若包惜弱是嚴厲地教導他的話,也許個性就不會這麼糟糕,也絕非欺善怕惡之輩。這也印證了所謂慈母多敗兒的狀況,因此通體而言,我欣賞像李萍這樣堅強的女子,而包惜弱這樣我則是敬謝不敏的。
加分題:
我跟樓上的幾位同學一樣喜歡那個為著主人少爺們拉著車的阿四。雖然只有幾幕戲,但我覺得裡頭的演員就屬阿四演得最深得我心。雖然他很不起眼,甚至說醜也是可以的;因為不是個讀書人,所以講話也不怎麼輪轉,但他就是這樣的ㄧ副忠肝義膽讓我只要是看到他的片段都無法壓抑地直掉眼淚。到底明不明白他的奮鬥,他那一聲「衝」到底是為了誰?我想他其實並不知道(也不想明白)自己是為了誰流血犧牲。他這個人很單純的、就是希望他的老爺開心,因此什麼都不了解地這麼走了一遭(一去不回的死亡路)。比起孫中山、陳少白、李重光這樣真正為著中國的未來而努力,阿四這樣純而無所冀求的付出,不知怎麼的就是讓我心酸難受。也因此我更不敢看他後面被閰孝國狠狠打死的那段,我怕我應該會哭到直接拿毛巾來墊眼睛吧。
誰說俠一定要是心裡有遠大抱負的人才能說是俠,我覺得阿四這個角色抵得過所有認為俠義之人應該有的風範。「只是為了重要的人才做的」這樣的想法,我覺得也是很偉大很無私的俠啊!
(共兩篇)
至少綜觀一到十五回,雖對《射鵰》的精髓未領略數分,然我卻對裡面關於完顏康的父母們,意即生父楊鐵心(後更名穆易),還有養父完顏洪烈,以及母親包惜弱最有感觸。嚴格說起來,金庸對這條感情線著墨不算多,除了在前面幾回為了埋梗而下的幾個伏筆外,就是到了第一本中至末穆易闖入王妃宅邸見其廬山真面目後至死的那一段。然而邊讀邊覺得有一種大時代分分合合的痛感,若說大家看《射鵰》是看它那行走江湖時精彩萬分的武俠對決、熱血情操外,這段情感我自個兒便覺得真實許多。畢竟,俠與俠之間高深莫測的你來我往還是有些不實在,然而這段藏在大時代洪流裡的兒女情長就切實到不免殘忍。
說到底,起初郭楊二人之所以到後來死的死傷的傷,全是為了包惜弱那不忍之心,但也可以說是完顏洪烈的自私。要非完顏氏見包氏之美貌不能忍,命段天德領人擄掠他們的居所,他們又何必一去相隔天涯?因此當我看到作者書寫出完顏對這段過程的真實樣貌時,我心裡厭惡的不是段天德,而是完顏洪烈。更可恨的是當完顏洪烈還自以為好心地出手相救時更讓我不恥,讓我忍不住罵他是個無恥之徒。
雖說到後來嫁給完顏洪烈做了太太,成了尊貴的王妃,照道理應該和完顏朝夕相處、日久生情的包惜弱卻還是心繫楊鐵心。該說是完顏始未料的結果還說是包惜弱只是感念他的救命之恩呢?我猜對完顏的相救,包氏應只存感恩,無其他念頭,這也是為什麼到後來她會隨著楊鐵心的死而跟著一起離去的關係吧?至少人間分隔了十八年,那在最後一起奔赴黃泉路也不算太奢求。
因此,乍看之下這場看不見的三人角力(因為除了完顏之外,楊包二人不知事情始末)是完顏得勝,然而他真有勝利的感覺嗎?457頁中望著已和楊鐵心去了的包惜弱,他想:「自己貴為皇子,在她心中,可一直遠遠比不上一個村野匹夫──」可見與他結褵一十八載的包惜弱是沒真有愛他的ㄧ日的。
加分题
《十月圍城》體現了俠義精神其實已經內化在中國人性格中了,而如果說哪個角色在其中展現了更多的俠義精神,我覺得應該是阿四,而不是劉公子。
俠在中國的歷史中是一種獨特的意象,在《史記》的《遊俠列傳》中,司馬遷特別欽敬“布衣之俠”,他們以布衣身份行俠民間,不為私利,不單為某一個人,而是將行俠仗義作為一種高尚的品性融鑄在血液中,外化為一種天生的秉性。司馬遷在書中盛讚了俠客身上誠、信、義、謙這些人類最美好的品質,俠客們的俠義之舉讓人拍手稱快,他們不僅揚善,同時又通過一系列復仇行動讓惡人膽寒。他們不求聞達,但其名氣和聲望卻不亞于達官顯貴。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而有些俠客,當然也不是那種“大俠”式的人物,他們往往會為了報知遇之恩而不惜犧牲生命,體現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俠義精神,“義”這個名節在他們生命中占了重要的位置。
除此之外,俠或許擁有著“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過人本領,往往還是性情中人等等。
回望電影可以發現,劉公子參與到這場鬥爭中,其實不是自覺的,他連保護誰都沒有問,他說自己這下可以解脫了,或許也可以報答李玉堂的恩惠,所以,雖然劉公子在最後擔任起了在最危險的地方攔截敵人的任務,展現出以一敵萬的俠的風貌,卻很難將“最俠義”加之其上。因為,俠義不僅僅是外在的表現,更多卻是一種內在的精神。
而阿四,卻在幾個情節展現了一種簡簡單單卻更為令人感動的俠義精神。革命的精神和意義阿四不懂,但他卻覺得老闆和少爺做的事是正確的。而且他為了保護老闆和少爺,也盡了自己最大的心力,這就是阿四最為簡單卻一點也不黯淡的俠義精神。
第二天的保護工作需要人力時,阿四找來人說:“這些都是我兄弟,比我跑得快。”可見阿四的義。
當阿四親自穿越了如雨一樣的箭時,就拖著少爺哭著讓他不能去。
最後,阿四為想讓少爺能夠順利逃脫,為少爺爭取一定的時間,沒有武藝的他卻勇敢地沖向閻孝國,這一沖,他犧牲了自己的幸福(和阿純),也犧牲了自己,在這裡,他展現了一種類似於“士為知己者死”的俠義精神。
或許,影片中的很多人都展現了一種“為國為民”的大俠精神,但是中國人精神中內在的俠義精神,卻被阿四淋漓精緻地展現出來。
第二行“南金年間”——“宋金年間”
第一题
(1)其一,歷史背景為《射鵰英雄傳》設定了發生場景、時間、地點以及與之相關的歷史人物,使全書的起始發展有了一個基本的框架;其二,選定南金年間作為全書的背景,使作者能夠更加遊刃有餘地展現亂世中的武林——家國大恨中的民族大義、生死氣節、兒女情長也在混亂的時代風雲中得到突顯。
(2)小說對於歷史人物的重現是雙面的,簡略的說,即為真實與虛構並生。以成吉思汗為例,說它真實,是因為在小說虛構的故事中卻展現了人物真實的性格,譬如寫到成吉思汗率兵打仗,展現其大將風範(是一種真實的重現),又如在第三回《大漠風沙》中從“當初鐵木真年輕之時……”開始插敘成吉思汗的四大開國功臣(博爾朮、赤老溫、木華黎、博爾忽),是一種歷史的轉述,有一定的真實性,又如成吉思汗與王罕的戰爭,實際上是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過程中的一役;說它虛構,因為小說原本就是一種虛構,在《射雕英雄傳》中,歷史人物參與到情節之中,也起到了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譬如成吉思汗與郭靖的交織,成吉思汗將長女華箏嫁給郭靖(歷史上成吉思汗的長女為“豁真別乞”,金庸將其改為華箏,歷史上她嫁給了昌忠武王孛禿)等等。
也就是說,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傳》中實現了歷史人物和小說人物的統一。歷史上的成吉思汗無疑是一個英雄人物,雄才偉略,統一蒙古,當然在其實現統一的過程中,有燒殺擄掠,也有各種的詭計才略,這些,都在小說中予以展現。在展現成吉思汗的這些特徵的同時,作者添加進了很多虛構的情節,使小說對於成吉思汗性情的展現更加豐腴、細緻,也使成吉思汗完美地成為其小說構成中的一個典型人物,推動了虛構情節的發展。這種曼妙的結合,讓小說的內容更加豐富,也讓小說充滿了真實感。
加分題
《十月圍城》中我認為最具俠義精神的應該是陳少白,他見血就暈,但為了逃獄出去聯繫眾人咬牙刺傷自己;為了將中國革命力量「擰成一股繩」而四處奔走,並拉下臉來和老朋友籌錢募款。雖然他的學生閻孝國說,若將中國的未來交給他們這種讀書人,中國必亡,但我想他並不了解,那些知識份子所追求的是有計畫的革命,其實他們並不怕流血,甚至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看到孫文赴港後從船上下來,對著眼裡閃著激動光芒的陳少白說:「少白,你辛苦了!」我的眼淚就流了下來,因為那簡單的一句話,其實就足以撫慰他為革命所付出的一切辛勞吧,雖然他不會武功,不敢開槍,甚至有點膽小,但在他身上我看到一個讀書人的堅毅性格與愛國情操,誰能說他不具俠義精神呢?
第三題
在金庸的眾多作品中,《射鵰英雄傳》的人物其實不算多,故事也是用平鋪直敘的方式,推出一波波的高潮,但《射鵰》最成功的部份我認為是人物的塑造,所有對白、角色性格、面貌無不活靈活現,無論是男女主角郭靖和黃蓉、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全真七子江南七怪以及蒙古大漠中的歷史人物,所有人的影像無不清晰地浮現在我的腦海,彷彿時不時會從書中跳出來與我論劍比武。許多角色雖然看似被設定成壞人(我們總喜歡先將角色歸類成好人和壞人),但金庸總會描寫出他們那可愛可憐的一面。在《射鵰》中我雖然很喜歡黃蓉,但對梅超風印象卻更深刻,她的角色其實是個關鍵,在書中眾多武俠人物中扮演的是陰鬱可怖、走火入魔的女魔頭角色,為武林中添加一股詭祕的氣氛。眾人懼怕她、俠義之士無不想除掉她,她也無所畏懼,認為除了恩師和她那賊漢子,「天下之人皆可殺」。但她曾經是溫柔美麗的梅若華,卻如何轉變成陰厲可怖的梅超風?除了桃花島上的人,沒有幾人知道緣由,其實,她只是愛上了師兄陳玄風,只是害怕師父的古怪脾氣,只是為了幫助愛人一起練功,而最後成了瞎婆子四處飄泊。她雖然背叛了師門卻仍不時惦記著師父,最後也為了護師而死,這也導致黃藥師後來內心始終的遺憾。其實我不覺得她做錯什麼,只能說:「難道愛一個人有錯嗎?」如果黃藥師沒有那樣的古怪脾氣,成全了他師兄妹倆一段姻緣,不就免除之後種種禍因?梅超風的殺人無數、心狠手辣雖然不能全怪罪於九陰真經扭曲了她的性格,但她追求的只是一種自我防衛,由於武功高強,她常常被眾人圍攻,甚至眼盲後更是如此,又有誰來為她主持正義?我很為她感到不平,因為她的命運似乎註定是悲情的,從她愛上陳玄風的那一刻開始。(至於新版中添加了黃藥師對梅超風隱含情意的部分,我認為十分的不恰當!)
3. 我覺得江南七怪的腳色特性令我印象最深刻,七個人就有七個不同的外貌、個性,每個腳色都有屬於自己的想法與定位,儘管他們在江湖上闖盪的名號是江南七「怪」,但我更認為他們是江南七「俠」。在故事中,他們脾氣與外表怪歸怪,但行俠仗義,比起其他在江湖上名號響噹噹,卻暗地裡做些偷拐搶騙的人們可敬可畏多了,在金庸武俠小說中,俠氣我覺得是十分重要的,激勵人心的腳色總是一身俠骨、寧死不屈及絕非貪生怕死之輩,而江南七怪完全符合以上條件。
加分題:
最成功的角色塑造我認為當屬謝霆鋒。一個在老闆家做了十年的車伕,善良,盡忠,木訥,不識字…,愛上照相館老闆的跛腳女兒,老闆幫他提親,答應孫中山來港那日之後就讓他們成親。電影中大多數人可能都與他一樣並不認識孫文,並不知道革命為何物,但每個人都有內心最想保護的那個人,偏偏最打動人的,就是這些小人物的人之常情,電影裡的義士都是為了保護孫中山而死,然而,每個人都有各自赴死的理由,這些理由大都與革命大義無關,更多的只是人之常情。
我認為金庸筆下人物的性格與描寫都令人深刻且是生動活潑的,我之所以會用活潑來形容是因為金庸不但針對情結的需要來賦予人物鮮明的角色特性與性格,如果以射鵰的人物來看,他們還十分合乎作者的年代設定。
以將江南七怪作為例子,武功雖然平平,但他們能在江湖上嶄露頭角是他們說一不二且嫉惡如仇的性子。雖然個性有點孤僻古怪,卻對朋友講義氣,答應朋友的承諾就算粉身碎骨後又如何、一諾千金,就算是與敵人立下的約定也會捨命達成。他們雖然在武學上不能帶給郭靖太大的進步,但是他們卻影響了郭靖行走江湖的觀念,甚至是到後來搶奪武穆遺書、三救歐陽鋒這些講信用、愛國家的觀念都是受江南七怪所賜。
而我最認同的角色當屬飛天蝙蝠柯鎮惡了,柯鎮惡雖然性急如火、脾氣又硬又固執,他卻可以說是江南七怪的代表。雖然個性急躁魯莽,他一身的傲氣與正義感加上對於家國的責任心卻也是我最喜歡這個角色的原因。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他跟靈智上人、梁子翁等人結下樑子約在鐵槍廟決鬥,但他因為有要事必須遲幾天赴約,一般江湖上的三流人物走就趁此機會逃之夭夭了,但他卻信守承諾準時帶著必死的決心到鐵槍廟赴約領死,甚至是後來在鐵槍廟被黃蓉相救後,從原本對黃蓉滿口「小妖女」的不諒解,到先掌摑自己再重打郭靖命其去從歐陽鋒手中救出黃蓉那勇於認錯的可愛,都是令我認同的原因。
我認為「十月圍城」中最具俠的精神樣貌的是拉車的阿四,阿四雖然長相不佳並且沒受過教育,但是我卻最欣賞他那熱心腸忠心護主的傻氣。阿四所表現的俠義精神不是武功高強無所不能的大俠風範,相反的,他不會一招半式、對於檯面上的局勢壓根不解,在他眼中只有老爺全家的安全,就算最後抱著閻孝國的大腿幫少爺拖延時間,如同無力反抗的雞鴨般被扭斷脖子,他都只顧著大吼:「少爺快跑!」完全將生死至於度外,他才是條符合俠義精神的好漢子
我也喜歡射鵰英雄傳中的黃蓉。她和郭靖完全是不同性格的人,但卻因為互補的原理,讓兩人這樣的相愛。她的古靈精怪、她對郭靖的真心真意、還有她的聰慧,都被金庸寫的活靈活現,在射鵰英雄傳裡的黃蓉可愛極了(按:特別強調射鵰是因為在神鵰裡的黃蓉實在很不可愛。),可以算是書中的靈魂人物,因為有她的存在,才導出許多故事。如果沒有她,郭靖也無法成為洪七公的弟子,也許就沒有將來的郭大俠了吧!
在射鵰英雄傳裡的每個人物都是可愛的,縱使是惡人,也有他的不得不。像梅超風也曾是溫柔的梅若華,楊康也是因為生活的環境才造成他這樣較奸巧的個性,但他對養他的父親仍是有情有義的。有一個小小人物我不得不提到我對她的喜愛,那就是金庸虛構的成吉思汗的小女兒—華箏。雖然她可能任性頑皮,但她最後卻原諒了郭靖愛黃蓉的抉擇,她的角色份量雖輕卻讓人心疼。射鵰英雄傳裡的人物雖多,個性卻刻畫的很明顯,黃藥師的亦正亦邪、歐陽峰的毒辣、一燈大師的寬和、穆念慈的傻、黃蓉的精、郭靖的直、洪七公的正義、周伯通的童心慰勉、瑛姑的痴…因為多種不同的個性串聯成這部令人讀千遍也不厭倦的武俠鉅作。我無法說我更喜歡誰,因為每一個人都讓我在書外又哭又笑又恨又愛。
射鵰英雄傳是我個人最喜愛的一部金庸小說(其實也是最喜愛的一部武俠小說)。金庸善於將武俠融入歷史的寫作手法,真的令人感到佩服,而且讓讀者可以從中學習到歷史,不用拼命的背書就能記得很牢。舉射鵰英雄傳來說,這部小說闡述了非常多蒙古的歷史,甚至一路連貫到了【倚天屠龍記】的元朝,可說是一部亦真亦假的作品。真的歷史部分放在裡面,完全不會突兀。像成吉思汗跟丘處機求道,是真實存在的事,金庸將他寫入故事裡完全根劇情融合在一起。像成吉思汗的小兒子拖雷,在歷史上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人物(忽必烈的直系血親),但一般人都不會對他有太多的了解,可是小說裡的托雷有情有義,彷彿也有血有肉。讀金庸的小說讓我愛上歷史,以前課本在介紹宋朝的時候我最心有戚戚焉,還會在金國皇帝的名字旁加上完顏洪烈的名字。射鵰英雄傳把亂世中無名的歷史人物都寫活了。
金庸的武俠小說之所以不斷地流傳下去,除了寫活歷史之外,還有小說人物之間的情感。在射鵰英雄傳裡面,最讓我感動的,是所謂的「義氣」與「守諾」。郭靖雖愚,但小時候他為了義氣,寧可自己挨鞭子,他為了遵守約定,不怕危險的去找馬鈺。也許有些人會說郭靖很笨,可是在我心目中,郭靖是第一流人物。他不會玩弄狡詐,總是用最真誠的心待人。雖然也因此遇到許多危機,但因為有這樣的性格,才能夠造就他成為亂世的英雄。然而說真的,在這個世界上很難找到同他一般的人物,所以我才喜歡他,因為他的樸實無華,是現實生活中難以遇見的。
郭嘯天、楊鐵心的兄弟之情,同仇敵慨、正氣凜然,同有為國家社稷的宏偉氣慨。在兩夫婦遭受金人圍剿的危難之際,郭嘯天奮不顧身抵擋,抵擋金兵,而喪失性命;楊鐵心為了信守兄弟之情的承諾,而徒留惜弱,雖使得之後楊家人分離,也譜出完顏洪烈對惜弱數十年的情意。正因如此,惜弱看似纖細、柔弱,但明事理,對於與楊鐵心之間夫婦之情的捍衛、堅毅與忠貞,令人為之動容。
金庸筆下的愛情與兄弟情誼,重新喚起讀者對於傳統觀念重情重理義的堅毅,對人倫情感間維繫的重視,如此的美德,是我從《射雕》之中感受強烈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