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8-09 14:10:01羽人

非關男孩(About a boy)

 非關男孩(About a boy)是一部改編自英國暢銷小說的電影,這部片子佳評如潮,也看過許多人寫相關的影評,大部分的角度是從人v.s.孤島的關係開始,觀察人處在現代社會中的角色與心理狀態,關於這點,在網路上可以找到相當多的文章閱讀,羽人在這裡提出一些欣賞影片時突然靈光乍現的想法。

※結婚經濟學

 片頭開始,主角威爾(Hugh Grant),以經濟學家的口吻計算著自己生活的配置單位:「看電視,兩個單位;喝咖啡,一個單位…….」,他認為生活在這個世代,只要有錢你就可以滿足自己所有的需求,擁有快樂的人生。他抱持著一個人的生活總比兩個人生活好,特別是比起結婚這種「事業」,單身的成本要比結婚所需付出的成本要來的有經濟效益多了!事實上,單身所付出的成本也不好過,威爾的家人以家庭的好處「利誘」他找個好對象結婚、單身漢必須承受社會期待與壓力、單身漢如果想追求單親媽媽,有個小孩則是追求成功的利多條件……。

 用經濟學的角度來思考要不要與人交往、要不要選擇結婚,看起來是滿科學的研究方法,但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真的用成本效益、機會成本這些經濟學名詞,就能分析出最好的選擇?還是像威爾到最後學習與人建立關係,開始發現生命的意義不只是用單位算計出來的,意義反而是在人與他者(可指人、事、物)之間關係中不斷碰撞、交融而來的。
 這樣的結論是十分完滿的結局,卻彷彿又落入另一個社會期許的陷阱裡。或許,威爾在與人交往之後,可能回到原有的單位計算來過生活(其實,這樣規律的生活還不賴,至少是自己可掌控的、不會亂了頭緒)!至少,他試過了!生命有限,每個人看重的成本價值都不同,仍然是回到選擇的問題。

※為什麼我們不能開懷的笑?

 我很喜歡片子裡的飾演Marcus的小男孩,他的倒八字眉配上外型、聲音,讓人真切感受到Marcus自然純真的本性。Marcus真誠助人、敏感卻堅強的性格,不僅幫助罹患憂鬱症的母親認真的檢視自己的生活與作為母親的責任,也間接的使威爾體會到人活著不只是為了自己,還有與他人之間的關係;片子中有一個讓我感動的片段是在威爾想辦法要讓Marcus成為受人歡迎,但是Marcus大聲的說:「我就是這樣!為什麼我不能這樣?」呈現出人越長大,似乎越傾向於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我們變得不敢開懷的笑,不能說自己真正的想法,我們成為社會期待下的產物,一面心安理得的生活,一面逐漸失去自我。
 為什麼人長大了就必須成為這個「樣子」?如果我要忠於自我,我是否具備抵抗別人眼光的堅強自我?我真的願意付出這樣的代價嗎?

※孩子是個哲學家

 Marcus這個角色會讓我想到《孩子是個哲學家》這本書,書中作者暢談孩子的哲學家精神:孩子往往是教大人最多的人,他們喜歡發問,也喜歡傾聽,他們不善於複雜的人際關係,往往因為受到大人的略施小惠就會開心好久,更會將你視為「好人」一個。
 「看別人的長處」是輔導理論中十分重視的精神,有人把它稱為「光點療法」、「復原力」。在家人和朋友眼中是個大痞子的威爾,在Marcus眼中卻是個善良的好男人,在我們身邊也有一些親近的朋友,我們總是從他們的缺點來看他,優點好像一點也不存在。讓我們一起學習Marcus真誠無偽的童心,脫下有色眼鏡看世界,也尋找真心欣賞自己長處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