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06 22:47:59東南東

"君子劍"一文之補遺

自己吐自己槽,這是我後來發現的一個問題,一個軍事思想差異化造成理論與實際難以權衡的老問題----指揮官權限的界定

簡單的講,空斯孔奉命攻擊木馬,是一個戰術性的任務,
違反條約與否則是戰略層級的課題,如果為了戰術任務成功而危害全軍戰略,以現代觀點來說,是不應被允許的。

這是一個爭執已久的命題,即指揮官究竟該有多大的自由?應賦予其多大的臨機應變權?因為這中間牽扯的因素非常多,所以我另外開主題來寫。

首先是戰場的政治環境,愈複雜的環境及政略愈使指揮官綁手綁腳,現代化國家的軍人已安於提供軍事專業做為政治決策的參考。但軍事戰略不得違反政略這點,在激烈的戰場上對指揮官而言是很痛苦的,麥克阿瑟在韓國的遭遇即是一例,眼看著敵人的補給品及人員補充源源不絕,就是不能攻擊鴨綠江大橋,麥帥的遭到撤換就是因為他的戰略已經違背華府的政治立場,軍人的本分應該是在政治原則範圍內達成任務,民主國家的政治原則尤其具有多數決的正當性,軍人沒有權力違反它。

其次是軍事思想,這又和國家傳統及軍人培養密切有關,一般而言愈講究多元戰場,愈必須要求下級指揮官照章行事,在有良好通訊及密接協同的戰場,仗不只是一支部隊在打,不能因一己行動破壞整個軍事計畫。此外軍官地位的定位則是軍事思想上的重要因素,愈是尚武的國家,軍人地位驕縱所帶來的錯誤愈多,日本二戰的決策幾乎都是軍人逼著內閣或自己直接策定的,在戰場上,日軍將領的臨機決斷權大到不合理,常導致一個指揮官的戰術作為迫使大本營修改整個戰略,造成不少悲劇,相反的,德軍則以堅實的紀律太過遵守元首錯誤的戰略而導致失敗,所以這真是一刀兩刃呀。

空斯孔的君子劍行為扯上這些複雜的因素,則可有很多解釋,吉翁非常需要中立區的存在是有可能的,如吉翁資源不足需藉由中立區購買物資,這個不開火的默契就不能隨便破壞,也就是空斯孔可能沒有被授權在必要時可以違反條約臨機應變,他必須遵守自己職權本分,但德斯爾單純的派空斯孔去送死也不近情理,他明知道戰場在SAID6,仍派兵截擊,就算沒講也可能有不惜違反條約的期待,所以也有可能是空斯孔沒有越權的膽子或基於吉翁軍人的驕傲,不屑幹這種「卑鄙」戰法的可能。

其實這有啥難的?就在開火後把責任推給一個緊張兮兮的德姆駕駛,然後罰錢了事就好了,戰場上本來就會有很多意外,對聯邦而言不過就是一艘船嘛,連這種小計謀都想不出來,說空斯孔庸才就不冤枉了,如果是因為這種行為更卑鄙,空斯孔想都不想,那只能讓人強烈感受到他君子劍行徑的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