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如何看一幅画》
〔法〕弗朗索瓦·芭布 - 高爾(註1)著;鄭柯 譯
出版:大陸中信出版社發行2014-04第1版
本書作者以專家的角度,解讀36件不同時期、知名畫家的藝術作品,提供讀者一種貼近創作者理念、生存環境,不同以往的賞畫經驗。
由於作者長期面對大眾講解藝術品,對於引導讀者進入一件藝術作品的世界殿堂,具有豐富經驗。書中每件藝術作品均蘊涵著豐富的背景故事和創作意念,作者竭盡所能,期望能讓讀者能更細緻入微的理解藝術作品,讓熱愛藝術創作的讀者們,能有更深的體會和感動。
對於過去曾經看過的七幅畫作,筆者就有了不同以往的感受,例如:
(1)Vermeer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約1660~1665--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層面,珍珠都是完美的象徵,同時也是純真的標誌,《馬太福音》7-6也說,要將珍珠視為神聖知識的象徵,它是如此珍貴,不能洩漏給配步上它的心靈。
(2)Renoir的《煎餅磨坊的舞會》1876--對印象派畫家來說,這個場景是一種全新的主題,十分珍貴。在日常場景的外表下,畫家想說的是,最初的純真從未丟失,未來不再有任何意義,當下就是一切。
(3)超現實主義Dali的《永恆的記憶》1931--1952年Dali曾在一本著作中提到,他很沈迷於『超級軟』。這在他很多畫作都能看到。對他來說,這個理念融合了死亡的恐懼和性無能的惡夢,從圖像符號的象徵意義來看,螞蟻與死亡有關,而蒼蠅則如同地中海的謬斯與賦予希臘哲學家靈感般,有著崇高的地位。
(4)『解析式』立體主義Braque的《拿吉他的女人》1913--現實的調換,Braque說,我無法描繪一個女人天生的可愛,我沒有那個技術,沒人有。因此,我必須創造一種新的美,這種美在我這裡體現為線索、質量和重量。
(5)Munch的《吶喊》1893--顏料像熔岩一樣,四下瘋狂流動,橋上其他人一無所見,橋的橘紅色扶手向一把利刃、將畫面剖開,今天,這橋沒有盡頭,他兩手舉著頭,縮在一起。在客觀的自然世界和主觀的特定心態之間,畫家可以建立密切聯繫。
(6)Da Vinci的《聖母、聖子與聖安娜》1508~1510--聖安娜是聖母瑪麗亞的母親。這幅畫不僅僅是描繪天倫之樂的場景,畫家用上帝的羔羊表現基督之死,並以這樣的形式,宣告歷史的必然史觀。直到16世紀,藝術家將光線視為神聖的象徵,而陰影則只能代表罪的對抗,Da Vinci放棄這種理念,轉而強調光影之間的動態平衡,並視為自然現象。
(7)Monet的《睡蓮》1907--Monet在巴黎西北小村莊吉維尼定居,並受1900世博會中的日本式花園的啟發,建置水景花園,提供Monet繪畫聯想的參考及冥想的場所。花園湖中種植的白色睡蓮,象徵生與死、明與暗,並隸屬於永不停止的重生過程。
因此,對於西方藝術畫作有興趣的人,以及想要初步了解如何看一幅藝術作品的讀者,可以考慮參考本書。
註1:作者弗朗索瓦·芭布-高爾,法國藝術史學者,在索邦大學與盧浮宮美術學院接受了完整的藝術史教育,之後成為藝術史教授。她排斥菁英主義,致力於為大眾開啟通往繪畫藝術之門,為此創立了「如何欣賞畫作協會(CORETA)」,開辦無數座談會,並出版諸多相關著作,包括《藝術原來可以這樣看》、《20世紀藝術原來可以這樣看》、《了解畫作的象徵》等。
上一篇:《巨流河》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