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誰來晚餐。】
當你回憶起很久不見的某人時,最常出現在你腦海中的場景是什麼呢?
對徹來說,通常是跟那個某人最後一次共進晚餐的細節。
當然一定會有人好奇地問:為什麼是晚餐?而不是早餐或午餐呢?
為了不喜歡早晨的匆忙感,除非意外,徹的早餐通常在家裡一個人吃,清早淋浴更衣後,很悠閒地烤一片土司、泡一杯咖啡,然後坐在電視前,或是看看新聞,或是隨手亂轉電視,花個十幾分鐘吃完早餐,才心甘情願地出門工作。〈所以經常遲到〉
午餐,通常是跟同事----或自己一個人----隨興地公司附近吃個商業午餐解決。
可以真的好好吃頓飯的,只有晚餐了。
高中以前,徹沒有跟朋友共進晚餐的經驗。
徹爸非常討厭應酬,總是一下班就撘公務車回家,並且要求全家人一起圍桌吃晚餐。徹小時後家境不算優渥,這輩子沒上過補習班,因此當別同學放學後得趕赴補習班,匆匆在路上隨便嗑個便當當晚餐,徹跟徹妹只能乖乖地回家,不過也還好徹爸堅持全家一起用餐,徹才沒有跟後段班的同學出去鬼混,沒有誤入歧途。
高中念不到一年就被退學,念五專開始談戀愛後,一個禮拜會有幾天不回家吃晚餐,但畢竟不是常態。
全家一起吃晚餐這件事,在徹念大學後暫時畫下句點。
大學念政治系的徹無可避免地參與了些社會運動,因為徹家的晚餐正值電視新聞播出的時間,徹爸是跟著國民黨落難來台灣的公務員,他的政治傾向跟當時的徹可說是南轅北轍,偏偏年輕時的徹叛逆得可以,總是相信「真理越辯越明」,一頓晚餐常為了一個新聞弄得變成全武行。
某天徹媽終於忍不住跟徹說:「我看你就暫時別回來吃飯了,你也知道你爸有心臟病,你們每天這樣吵,萬一出事了,怎麼辦?」
於是,全家一起吃晚飯的傳統,從每天變成了一週一次,這樣的狀況維持了許多年。
一直到前年徹爸大病過後,徹才又恢復了每天回家吃飯的習慣。
徹爸重病住院的那個舊曆新年,徹一家人圍著架在病床上小桌子吃年夜飯,徹首度慶幸還有機會可以一家人一起吃晚飯,更暗自下了決心,一定要盡所能多跟家人吃幾次飯。
這幾年一下覺得自己老〈比較好的說法是----成熟〉了許多。
年紀越長,越深刻體驗到「緣分有時而盡」的真實性。
不管願不願意面對,人生就是一個「等死」的過程。
至於什麼時候以什麼樣的狀態離開這個世界?沒人可以預先知道。
而且,就算可以不死,「生離」也難以預測地出現在我們每日每日的生活中。
有些情人會變成朋友,有些朋友會到異地〈國〉發展,一年或幾年難得見到一次,更有些人會為了某些原因漸漸成為陌路,消失在我們的生命中。
阿!最後一次跟他〈她〉吃飯時,我們究竟在哪裡吃了什麼?哪天吃飯的氣氛愉快嗎?有時候忽然想起某人時,徹總是忍不住這樣問自己。
就算大家一直都住在同一個國家與城市裡,但人跟人的關係每天都在變,什麼時候會變質?什麼時候會毀壞?不但難以預測,更無從阻止起。
於是徹漸漸漸漸地越來越珍惜與家人、情人、朋友共用晚餐的時刻,因為每次吃飯都是實質上的「絕對值」,會不會有下一次?很難說;下次跟這一次的感覺或關係會不會一樣?很難說;能有多少個下一次?更難說。
今夜,誰會來晚餐呢?
不管是跟誰一起,讓我們好好吃頓開心的飯。
《徹的話》
1. 雨天走路回家的路上,忽然想寫這個題目,明天會寫新的《浮光掠影的雲南印象》,下一站是麗江,很有趣的事件要發生囉!
2. 書籍的話,一口氣看完了《幸福的結局》,今天開始看《壞設計達人》。
3. DVD的話,看了《人生,一元起標》很不賴的故事。
4. 沒特別想說的事,但歡迎留言。
(圖說:獨行的老人。)
我好喜歡與人享用一頓晚餐
不管是西餐、中餐還是路邊攤
只要與人共享,滋味總是格外鮮甜
倒不一定是說,這份料理有多精緻,或出自名廚之手
而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罐獨一無二的香料
將此次的晚餐約會,加添成了風味獨特的佳餚美味
至於下一次的約會,真的難以預測
倒不如,好好珍惜眼前這頓
今晚,你想佐以什麼樣的滋味呢?
Dear Kelly,
謝謝你的留言。
徹這個人一向以沒味覺著稱,比較起吃什麼?徹比較在乎是跟誰吃飯。
如果可以用真情佐餐就太棒了!
祝生活愉快!